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谷

中醫養生谷

發布時間:2020-04-30 15:01:01

1、養生之道是什麼?

2、中醫為什麼不吃水果

首先,中醫按照中國人的體質及傳統生活習慣出發,經常建議病人不要吃水果。

很多病人都不解地問:不是說吃水果好嗎?不知說吃水果美容嗎?這時候大夫常回答:水果多是生冷,且常見水果如番茄(微寒)、蘋果(微寒)、山竹、西瓜、香瓜、雪梨、柿子、獼猴桃、香蕉、甜瓜、柚子、橘子、柿子、椰子、桑椹等也都屬於寒性水果。

久食、大量吃損傷脾陽。病人又會說:加熱了能吃嗎?大夫仍然很有耐性地回答:加熱了改變不了水果的涼性這個本質。除非你放一些生薑、黑胡椒之類的,與水果一起加熱。病人:那這啥味啊?。。。。

再說溫熱性的水果,吃了卻容易上火,現代人心浮氣躁,氣機上躍為多,常見上熱下寒型體質。吃寒涼的更傷脾腎之陽,吃溫熱類水果或辛辣之品又容易加重內熱,出現口腔潰瘍、甚至對於平素心火旺的人而言則會影響睡眠。

芒果平甘,然水果自身濕毒重,自身體質濕重或濕熱重,多食則可能加重,出現如濕疹。桃子溫性,不宜多食,食後容易加重內熱。櫻桃性溫,然多食則有可能影響睡眠…等等
那能吃什麼?關鍵在於節制:少吃,凡事太過都不好。此點倒是可以借鑒國外,把水果切碎或切片,吃幾粒。把水果當飯吃自然不成。

為什麼要建議某些病人少吃水果,戒掉水果?

少吃水果、戒掉水果的出發點是希望如今「把水果當飯吃」的飲食習慣回歸到以「五穀為養」的飲食基礎。

首先來看,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宣傳吃水果對身體好的多為西方人,他們的祖宗是吃麵粉和肉長大的,他們的膳食中以各種肉類、奶製品為主,而且喜飲酒、咖啡之類,蔬菜很少,所以衛生輿論呼籲多吃水果蔬菜來減少肥胖問題、使身體更健康。

而中國人的祖先是吃穀物和素食為主長大的。現代中國人父輩中,有誰聽說是吃肉長大的?那時候有菜里有點肉星都是奢望。中國人的體型相對於西方人而言多為偏瘦小,既不適合大量吃肉,也不適合把水果當飯吃。尤其是現代女性,為了苗條、美麗,使勁地吃水果,結果把皮膚吃得發黃、無光澤,還長著雀斑。舉一個日常的例子,中國女性生完小孩自古以來都要「坐月子」,現在也如此。但西方女性不存在「坐月子」這一說法,生完小孩就可以工作之類,但許多在國外生活的中國女性感觸最深,不坐月子老得更快!不光是面容衰老,而且身體功能也變差。這一點,只有咱中國人最知道,月子里頭沒休息好落下病根的可真不少!那,忌飲食寒涼、衣著注意保暖、休息有度。。。等等都是符合中國人的生理和身體的,不能忽視。

《黃帝內經》里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這四句話是飲食養生的關鍵。「五穀」指的是:稷(小米)、小麥(面)、稻(大米)、黍(粘黃米)和菽(豆類),都是「種子」。

什麼是種子?種子是植物特有的繁殖體,種子都有生發之力、繁殖之性,人類就是依靠這種具有生長之性的穀物才能存活、繁衍。糧食作物五穀才是人體必需的培養「後天之本」的基礎,而五果、五畜、五菜都是調劑之品。而現在生活富裕了,物質豐富了。而人們總是在不能得到之後變得變本加厲。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物質都算匱乏,吃不到肉、喝不到奶,也沒幾個水果零食可吃。那現在條件好了,大家都希望能把以前沒吃到的加倍吃回來。於是,疾病從沒得吃「餓出來」變成了「吃出來」的…中國人一直都在跟「吃」較勁兒。

如果想追求生命更長一點、那在吃的問題上就要多「悠著點」。

對於五穀,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以下對五穀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小米味甘、咸、微寒,入腎、脾、胃經,食小米有利於調理脾胃,養血養陰,有安眠作用,還可防止衰老。因為小米是熱性的東西,所以小米粥最好是早晨服用。

小麥(面)是秋種、冬長、春秀(抽穗)、夏收,得四時中和之氣,營養價值就越高。面的這種熱性在《黃帝內經》五性歸屬中為火,所以為五穀之貴。中醫將火與心相對應,所以面被認為最補心氣。夏天,我們經常出汗,汗為心液,過汗則心氣傷,所以這時我們應該適當吃一些麵食,以補心氣。

稻(大米)偏涼,清涼順氣,晚上吃比較好。傳統中醫不主張讓老人吃新米、新面。因為新米和新面生發之性過強,容易引發原先藏在身體里的舊疾。老人的身體偏弱,吃陳米和陳面較好。尤其是陳面,多吃陳面煎湯的話,就能固攝住虛汗。

黍(粘黃米)熱性十足,但也難以消化。如果出去爬山、遊玩,需要走長路時,多食一些黏米糕,不容易餓。

菽(豆類)樣子像腎,古人認為它可以補精髓,屬收藏,可以多食用。豆類之中,以黑豆最為養人。

3、美國對開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是怎麼規定的

我常常去美國,對這個行業有些了解,我把我所知道的轉告提問者,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必須說明美國沒有「中醫師執照」。「中醫師」在美國不算是(執照)醫生,其實根本就沒有這一正式稱謂,不管是哪個州。但是,美國有「中醫針灸師執照」和「中葯師執 照」。據「美國針灸和東方醫學資格委員會(NCCAOM)」的統計,現在全美有41個州允許執照針灸師開業(2004年的數據)。所以說你要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可能只能以針灸為主。
其次,美國執照針灸師的組成主要有四大部分:經過300學時訓練的美國西醫,修讀三年制美國針灸學校的畢業生,來自中國的中醫院校畢業生,還有一些經過中醫訓練 的中國西醫醫生。美國許多執照都與州有關,由州立法制定。比如,對「中醫針灸師執照」紐約州規定,凡是申請執照的針灸師必須通過NCCAOM的專門考試。 已獲得執照的針灸師每四年要修滿一定量的有關針灸和東方醫學的課程,執照才能保持有效。「美國針灸學校」,可能附屬在某個醫科大學內,它本身不是中國國內 意義上的「醫學院」。它只培養針灸師(授碩士),不培養「中醫師」。這就是說你必須按上面網友回復的那樣,先確定在哪個州開診,每個州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規定都會有所不同。
第三,美國政府或者說各州各市的政府對中醫的態度都不是很友好,對中醫不予承認,美國一些大學醫學部在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或稱為「補充醫學」,(Complimentary Medicine))設有中國傳統醫學課程。但是,這也不是為培養我們認為的那種『中醫』的。美國醫學學會曾聲明說,「缺乏證據證明大多數替代醫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醫生應該了解病人是否在使用替代醫學或者非常規醫學的手段治療疾病。病人必須被告知如果中斷正在進行的常規治療可能會有的危險」。
第四,美國銷售的所有中葯中成葯都不是FDA(美國食品和醫葯管理局)批準的葯物,因此,不算『葯』。一般是以食品補充劑名義進口。因此,開中葯的「中醫師」(比如針灸師)不需要專業執照的認可,誰都可以開葯方。這就 像你給別人寫一張食譜,某種菜的配料一樣。中葯是否可申請FDA批准?理論上說當然可以,但是對幾乎所有中葯實際是不可能的:FDA批准葯品要求極嚴格, 耗時。但是,大多數中葯都是說不清成分,說不清療效,說不清副作用。想通過,沒門!所以如果你開診所或者說是保健機構,所銷售的葯,不是我們通常意義所說的葯,這在美國人看來就是保健品,食療品,美國食品和醫葯管理局是不承認的,你一定要清楚,不然今後很可能吃官司,這點請切記!

4、中醫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那熱帶居住的人哪有四季啊咋養生啊?

廣東海南四季都很熱,他們通常都是煲湯,比如像老鴨湯,氣溫熱時時興喝涼茶。

5、辟穀養生的具體方法

辟穀養生,不是單純的不吃飯。人體衰老和疾病,主要是大腸里宿便的堆積和發酵,產生了毒素及有害物質。尤其人們吃得多,吃得雜,導致腸胃負擔過重,通過辟穀養生指導師特殊的方法吸收能量,自然吸收清氣,在不吃食物狀態下松臟腑負擔,讓腸胃充分休息,清除宿便和毒素,達到養生、減肥、排毒、美容、調理身體疾病。中醫理論講,人體有吸入清氣的功能,也有排泄廢物的通道,如排除糞、尿、汗、二氧化碳等,通常人們只用了排泄功能,而沒有良好利用吸收清氣來養生保健。辟穀狀態下,由於身心放鬆,人體細胞處於「缺食吸氣」的狀態,使人體與自然氣相通,加速細胞與外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充分吸取大自然的宇宙真氣(能量),潛能得以開發,智慧得以開啟,充分調動人體潛能和自然能量來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辟穀態還可降低體溫,減緩人體脈捕跳動的次數,延緩衰老,健康長壽。辟穀去掉了多餘的脂肪和毒素,體內得到了全面的清潔,腸胃得到了調節和休養,心靈得到澄清和升華,性情得以陶治和悅,視野開闊,了悟人生。辟穀減肥它不是純粹的挨餓,而是通過辟穀養生指導師特殊的方法,注入辟穀者能量而不餓,這才是辟穀養生的核心。在此狀態下,大腦始終處在一種全新自動狀態,體能和潛力得到了充分的調節和發揮,身體負荷減輕,氣血得到最充分的運用和發揮,腦細胞的功用充分得到更新和延長。辟穀分解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有效而快速轉化為體內多餘脂肪,而非減少水分。

6、推薦幾個中醫養生的書籍

《求醫不如求己》1和2 中里巴人著
《黃帝內經 養生copy智慧》 曲黎敏著
《中醫養生》 楊力著
----------------------------------------
就這幾本吧,適合沒有中醫基礎的普通人看,我都給我媽媽買zd了,在當當和卓越上買便宜。

7、淄博恆大養生谷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樓盤名稱:淄博恆大抄養生谷

城市:淄博

公交線路:市中醫院(臨時站)(公交站):238路/238路周村環城;區二院(臨時站)(公交站):238路襲/238路周村環城;區二院(公交站):106路/K106路;212路;淄博市中醫院(公交站):130路zd;258路/K258路;34路/K34路;市中醫院(公交站):106路/K106路;212路;238路/238路周村環城;238路/K238路南線;239路/K239路;258路/K258路;周村富瑞特廣場(公交站):258路/K258路;人民公園(公交站):130路;周村公園(公交站):238路/238路周村環城;238路/K238路南線;239路/K239路;34路/K34路;城市明珠(公交站):258路/K258路;影劇院(公交站):106路/K106路;212路;258路/K258路;601路;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8、中醫養生消谷善飢怎麼辦

症名。由中焦熱盛所致食入易消,常覺飢餓之症。《復靈樞·脈氣》:「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為中消主症。參見中消條。本症見於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患。
消谷善飢,指病人食慾過於亢盛,進食量多,但食後不久即感飢餓的症狀。亦稱多食易飢。
消谷善飢,兼多飲多尿,形體消瘦者,多見制於消渴病。因胃火熾盛,腐熟太過所致。
消谷善飢,兼大便溏泄者,屬胃強脾弱。胃強則胃腐熟功能亢盛,故消谷善飢;脾弱則脾運化無力,故大便溏泄。
看看自己屬於那一種,盡快求醫,不要擅自用葯,以免加重病情zd

9、什麼是真正的辟穀養生

辟穀,是中國人的古老養生法。服氣辟穀是在不吃的狀態下輔以導引吐納,復以增加功效,提高層次。
辟穀也就是不吃飯,制在國外叫斷食。是西方社會的養生法,指不吃谷麥的自然療法。百斷食療法有不吃一切飲食物,和可以進食部分瓜果菜蔬兩種。
辟穀一詞按《辭海》度的解釋是:亦稱「斷谷」、「絕谷」,即不吃五穀的意思。據稱中國古代的一種修養方法。。。。後為道教承襲問,當作「修仙」方法之一。《宗教詞典》載:(辟穀)原為中國古代的一答種呼吸養生方法,同吐納相似。

10、中醫艾灸文化如何做到養生的你知道嗎?

1、艾灸的歷史

灸的起源非常神奇。研究表明,原始人用火時,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適,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的病痛,這就是最早的灸。艾草在古時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製冰取火,以艾為引。就在這種引天火的儀式氛圍中,巫者從龜甲兆紋與人體的血脈中取得模擬想像,思索中醫的火論與氣論,進而產生了艾灸這種神奇的治療方法。

 

俗話說,「家有艾火不求醫」。艾灸,這種利用艾絨熏灼體表穴位,來固護陽氣、調節氣血的保健方法,起源於上古時期,古書雲:「凡病,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為什麼艾灸在針葯不到時能發揮效果呢?於振中介紹道:「大家都知道,是葯三分毒,古人崇尚用針灸。而灸跟針相比,更具有優勢。這里的『針之不到』有兩種解釋,一是有些病用針效果不好,二是有些部位不能用針深扎。中醫方法各自都有適用范圍和局限,要互相彌補、互相幫襯,才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2、舉例解析艾灸原理

於振中說,中醫講「風、寒、暑、溫、燥、火」六大邪氣,集中表現在秋季的有燥、風、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頭暈上火,咽干口燥。比如鼻干症狀,就是由於夏天濕潤舒適,轉為秋冬環境乾燥,人體虛熱引起。「鼻為肺之竅」,秋天容易肺陰不足,應注重養陰清肺。飲食上,可用百合、麥冬、藕等清熱潤燥的食物。而艾灸,灸湧泉穴則是關鍵,中醫講金水相生,肺屬金腎屬水,互相依存。湧泉在腳心,是人體最低的位置,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可滋陰降火安眠,也就能緩解鼻干症狀。

 

灸法溫熱,常治虛性寒性的病,因此灸完也講求飲食上的配合。患者忌諱吃涼的食物、吹風、洗涼水浴、衣著單薄。根據具體病症下人體肌理的狀態,患者還應忌吃辛辣、腥臊等引熱的食物,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熱邪。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艾灸也能夠用來治療「未病」。於振中說道:「未病不是沒有病,而是我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比如入睡困難、多夢、心煩易怒、睡醒依舊全身疲勞、腰酸腿沒勁、口乾舌燥。這些都是苗頭。這時候就得交由醫生判斷,開穴位的處方來防未病。艾灸容易操作,往往是隔日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就能逐漸消除不適。」於振中就常給自己灸三個穴位:腳底的湧泉穴、掌心的勞宮穴和臍下三寸的關元穴。湧泉灸寧神安眠,勞宮灸開竅醒神,關元灸補氣回陽,如此即便正值秋燥,也能寧心安神,清風自來。

3、深度解析艾灸的神奇療效的本質

不打針不吃葯,卻能治療百病,艾灸的神奇療效,到底源自於哪裡?

最為簡單、實用且經濟的艾灸療法,經常體現出它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經常接受艾灸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初次嘗試艾灸時覺得它不會有什麼太大作用,只不過是溫熱舒服一些而已,但隨著灸治時間不斷延長,你會驚奇發現,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關主治病症治癒,且身體的其他不適也會伴隨艾灸而消失了……

 

中醫所說「三分治,七分養」,是指病人在康復過程中,葯物的治療作用只佔百分之三十,而疾病的康復更多依賴於自身調節,也即自我修復過程。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無論你現在受困於何種疑難雜症,只要機體的自愈力存在就可重獲健康。自愈力既是天生的,也是可以被激發提高的。就跟人的某些潛質一樣,需要被激發,自愈力才能充分發揮它的神奇,有效抵抗疾病;反之,棄它於不顧,一味尋醫問葯追著疾病跑,它就會越來越弱,被放逐於身體的角落……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增強和復原人體原本的自愈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宋朝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明確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唯有艾灸這種方法具有增強、提高和復原人體自愈力的能力。

艾草是純陽之物,艾灸時通過皮膚、經絡的能量傳遞與滲透,可驅散寒氣,溫通經脈,氣血痹阻不通的各種疾病症狀得到緩解和消除。但其本質在於艾灸從內部為身體補充陽氣,滋補脾腎,健腎助脾,培元固本,提高人體自我修復和防禦的自愈力。大量的臨床實踐也佐證了這一點。

 

簡而言之,艾灸的實質功用在於其激活人體原本就固有的自愈能力,是其它任何葯物和療法所不具有的作用。

如需關注更多專業辟穀知識及養生之道,

可關注公眾號:羲皇宗道;訂閱號:羲皇養生

與中醫養生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