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形養生是什麼?
主張以運動形體來保養生命。
《呂氏春秋》率先提倡動形養生,認為經常運動身體,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東漢名醫華佗模回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編了「五禽戲」體操,作為人們練身強答體手段。唐代名醫孫思邈及王煮等人也主張人要經常進行適度的運動。
2、動以養身,靜以養心的名言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魯迅名言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名言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名言
寫小說,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魯迅名言
勇者舉刀向強者--魯迅名言
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魯迅名言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魯迅名言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魯迅名言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魯迅名言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魯迅名言警句精粹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魯迅名言魯迅名言警句精粹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名言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魯迅名言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 魯 迅
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於進行,則越到後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 魯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 魯迅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 魯迅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麽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魯迅
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 魯迅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自己。
改革,第一著自然是掃盪廢物,以造成一個使新生命得到誕生的機運。
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偉大的心胸,應該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讀書無嗜好,就不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
評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自此創造出來。
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做人處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別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即使是天才,生下來的第一聲啼哭也絕不會是一首好詩。
"不恥最後"。即使慢,駛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目標。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窮人決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撿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艱辛。
輕敵,最容易失敗。
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歡,並視之為大世界。
感情正烈的時候,容易封殺美。
月缺花殘,潸然淚下。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先覺的人,歷來總被陰險的小人昏庸的群眾迫壓排擠傾陷放逐殺戮。中國人格外凶。
《集外集拾遺補編.寸鐵》
孤獨的精神的戰士,雖然為民眾戰斗,卻往往反為這「所為」而滅亡。到這樣,他們這才安心了。
《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雖有善於暴露社會黑暗面的文學家,恐怕也難有做到這么簡明深切的了。「叫人叫不著,自己頂石墳」則竟包括了許多革命者的傳記和一部中國革命的歷史。
《三閑集.太平歌訣》
我想,戀愛成功的時候,一個愛人死掉了,只能給生存的那一個以悲哀。然而革命成功的時候,革命家死掉了,卻能每年給生存的大家以熱鬧,甚而至於歡欣鼓舞。惟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
我先前的攻擊社會,其實也是無聊的。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為他們大多數不識字,不知道,並且我的話也無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則,幾條雜感,就可以送命的。民眾的懲罰之心,並不下於學者和軍閥。近來我悟到凡帶一點改革性的主張,倘於社會無涉,才可以作為「廢話」而存留,萬一見效,提倡者即大概不免吃苦或殺身之禍。古今中外,其揆〔揆(kui)〕准則,道理。一也。
《而已集.答有恆先生》
這是明亡後的事情。
凡活著的,有些出於心服,多數是被壓服的。但活得最舒服橫恣的是漢奸;而活得最清高,被人尊敬的,是痛罵漢奸的逸民。後來自己壽終林下,兒子已不妨應試去了,而且各有一個好父親。至於默默抗戰的烈士,卻很少能有一個遺孤。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
3、「動以養身,靜以養心」的含義
運動,行動,對身體好。冷靜思考會讓自己心理素質健全。
4、動以養身,靜以養心
知足常樂,名不貪,利不百貪,貧也安然,富也安然,無欲無求,寧靜致遠。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度,喜也一天;知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來花自開,秋至葉道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版聲,雁過寒潭,雁去而潭權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5、常言道動以養身靜以養心…以養德
在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曾提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6、動以養身 靜以養心
你也是知東廈的?
這個主題很難找,別費勁了,找不到的。
我給你幾句名言吧:
1.生命在於道運動。版
2.運動是生命的源泉。
3.有事身方健,無求品自高。
4.運動是長壽的秘密。
就這些了。
附話:你是幾年的啊權?我是六年的........
7、誰知道動以養身,靜以養心是什麼意思?
這還不簡單啊.簡單的來說,多多運動就是對身體好,外在的形成一種狀態,給以健康的評論,靜可以代表修心,和安靜的思考的意思,不動,反思自己,把心理的狀態調整好,給以好的心態!就這樣形成的
8、有什麼動以養生 靜以養身的資料?急!
vvv
9、以動養生法有哪些?
何謂養生?養生就是經過科學安排的生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活要有規律,即按照人體生物鍾的規律起居、勞作、作息。研究表明,人們長期信守有規律的生活,可使身體各組織器官功能趨向規律化,在生活中就有「預見性」和「適應性」,從而能保證身體健康,獲得最佳的生理效應。
我國明代即有關於「養生之宜」的說法。其特點是「以動養生」,下面有關養生的二十四宜養生方法,介紹給讀者朋友:
發宜常梳
古人稱為「櫛發」,認為能明目祛風。方法,清晨梳頭要輕柔,一百十次莫忘記。
面宜多擦
古人稱為「浴面」,拭摩神庭,認為能去邪氣,可使面上皺斑不生,有光彩。方法:雙手搓熱放鼻上,中指帶動其他指,沿鼻兩側向上,擦到額部兩側分,再沿兩額輕輕下,反復操作30下。
目宜常運
古人稱為「運睛」,認為能去內障外翳,兼能糾正近視、遠視。方法:雙目先左轉到右.再從右面轉到左,轉睛之時要緩慢,左右各轉14次,然後緊閉眼片刻,忽然大睜運眼神。
耳宜常彈
古人稱為「擊探天鼓、掩耳彈枕」,認為能防治頭暈耳鳴。方法:兩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壓在中指上,輕輕叩動後腦部,24次咯咯響。
齒宜數叩
古人稱為「叩齒」,認為能令人齒堅不痛。方法,先扣大牙24次,再扣前齒24次。
舌宜舔齶
古人對口水極為重視,稱它為「金漿玉醴」,認為是人身之寶。方法,舌尖舔唇齒間,左右轉動各30次,輕輕卷動口水多,津宜數咽接著做。
津宜數咽
古人稱為「咽津、胎食」,認為咽下的口水,能灌溉五臟六腑,潤澤肢節毛發。方法:舌宜舔齶操做好,滿口唾液盛不下,鼓漱三十又六次,汩汩有聲津咽下。
濁宜常呵
古人稱為「鼓呵」,認為能消積聚,去胸膈滿塞。方法:停閉呼吸鼓胸腹,待到胸腹全滿時,抬頭張口呵濁氣,5至7次最合適。
腹宜常摩
古人稱為摩臍腹、摩生門,認為能順氣消積。方法:搓熱兩手再相疊,著肉或者隔單衣,掌心以臍為中心,順著時針方向摩,小圈、中圈和大圈,各圈轉摩12次。
穀道宜常提
古人稱為「攝提穀道」,俗稱「提肛」,認為能升提陽氣。方法:吸氣時稍用力,攝提肛門連會陰,稍停放下作呼氣,5~7次為相宜。
肢節宜常搖
認為能舒展四肢關節。方法:兩手握固連雙肩,先左後右向前轉,如同轉動輾轤狀,左右各轉24次。接著平穩坐好,提起左腳,腳尖向上緩緩伸,快要伸直蹬腳跟,5次做好換右腳。
足心宜常擦
古人稱為擦湧泉。湧泉是前足心(腳底前三分之一處)的穴位,認為做此能固腎暖足,交通心腎,增進睡眠。方法:赤足或是著薄襪,掌心緩緩擦湧泉,每腳50至100次,先左後右熱為宜。
膚宜常干浴
古人稱為干浴,認為能使氣血流暢,肌膚光瑩。方法:一般從「百會」開始到面部,左肩右肩兩臂膀,胸部腹部到兩脅、兩腰之後左右腿。
「養生之宜」中發宜常梳可在清晨為之,面宜多擦可在睡起時為之,足心宜常擦可在睡前洗腳後為之;其餘10節每日做兩次。做的次序是:齒宜數叩、舌宜舔齶、津宜數咽,耳宜常彈、目宜常動、腹宜常摩、濁宜常呵、肢節宜常搖、穀道宜常提、膚宜常干浴。操作的姿勢一般採取坐式,操作時要情緒安寧,思想集中,動作輕緩,心中記數。
「養生之宜」貴在堅持,持之以恆,必然有效。
10、關於動以養身,靜以養心的名言警句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 詹天佑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 魯迅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 陸游 錦綉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 朱德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來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 鄧小平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 --- 吳玉章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 --- 海涅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 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