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體質

中醫養生體質

發布時間:2020-04-30 08:39:32

1、中醫體質辨別具體怎麼算

1、陰虛體質: 為體形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症狀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肋痛,視物昏花(肝陰虛)。

2、陽虛體質: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或身面浮腫、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陽痿滑精、宮寒不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便失禁。

3、氣虛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徵。若患病則諸症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

4、陽盛體質:形體壯實,面赤時煩,聲高氣粗,喜涼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大便熏臭為其特點。若病則易從陽化熱,而見高熱,脈洪大,大渴,飲冷等症。

5、血虛體質: 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6、血淤體質: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膚甲錯,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若病則上述特徵加重,可有頭、胸、脅、少腹或四肢等處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內有症瘕積塊,婦女痛經、經閉、崩漏等

7、痰濕體質: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

8、氣郁體質: 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暗或萎黃,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舌淡紅,苔白,脈弦。若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頸項癭瘤;或胃脘脹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氣;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或氣上沖逆,頭痛眩暈,昏仆吐衄。
祖國醫學認為,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脈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本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其具體養生方法如下:

-1.陰虛體質養生法
-2.陽虛體質養生法
-3.氣虛體質養生法
-4.血虛體質養生法
-5.陽盛體質養生法
-6.血瘀體質養生法
-7.痰濕體質養生法
-8.氣郁體質養生法

1.陰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2、中醫體質養生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中醫體質養生 txt全集知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1)
一、體質偏頗是常見現象
什麼是體質?讓我們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
比如從形態上來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嬌小玲瓏,女性更是環肥燕瘦,體態各有不同。
從皮膚上來看,有的人皮膚非常好,膚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錢去買化妝品,一年四季皮膚都非常有道光澤;有的人皮膚乾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離不開油膩的、滋潤的護膚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膚,終年毛孔粗大,油光滿面,時不時的臉上還長痤瘡,令人煩惱。
從頭發上來看,有的人的頭發濃黑茂密,有的人的頭發則稀疏黃軟。
從性格心理方面內來看,有的人心胸寬,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較敏感,有的人比較遲鈍;有的人外向開朗,有的人內秀沉靜。
從疾病方面來看,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氣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較明顯的家族容史,在一個家族裡面,可以有多個患者。
這些病本身不遺傳,但是因為這個家族的先……

3、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哪些

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養生保健師,營養保健師,健康管理師,經絡調理師,食療養生師。

1、養生保健師指利用傳統養生理論和養生保健方法,對個體或群體的體質情況進行檢測、分析、評估、調理、指導,通過學、練、檢、調、養等綜合性、針對性的調養措施,制定個性化養生保健方案,實現機體平衡協調,以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專業養生保健從業人員。

2、營養保健師是在營養師培訓的基礎上,運用營養學和保健食品學,食品衛生學以及醫學的相關知識對各類人群的營養給予指導、疾病予以營養防治並向大眾傳播營養食品與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

3、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個體和群體從營養和心理兩方面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4、根據中醫經絡理論,運用中醫經絡技術,通過刺激人體經絡、穴位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提高臟腑功能,調整、改善各種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的專業人員。

5、食療養生師結合中國傳統食療養生科學和現代營養學知識與方法,為人們提供全面系統的食療養生指導、進行健康教育、傳授食療養生技能的高級技術人員。

4、如何從中醫養生角度判斷自己的體質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盡雷同,但是總體上可以進行一定的區分,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較為簡單且全面的中醫分類方法,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1 正常體質:膚色潤澤,唇紅潤,精力充沛,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紅,脈和緩。患病較少,抵抗力較強,耐寒熱,不需進補,食療或進緩和的平補之品。
2 陰寒體質:屬寒(實)體質,平素肢冷無汗,喜暖怕涼,常腹痛腹瀉,關節酸痛,口淡不渴,溲清長,舌淡苔白,脈緊或沉遲。宜患風濕關節痛,宜感寒邪,怕陰冷潮濕氣候,宜溫陽散寒。應食溫熱食物,如羊肉、生薑、桂皮等。
3 陽虛體質:屬虛寒體質。四肢多不溫,怕涼喜暖,神疲,喜吃熱食,睡眠偏多,便溏,尿清長,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潤,脈沉遲而弱。得病多從寒化,宜患痰飲、腫脹、泄瀉,陽痿等證,易感寒邪,易被濕困。耐夏不耐冬,宜用溫陽補虛之品。
4 陰虛體質:屬虛熱體質,形體多消瘦,心煩顴紅,手足心熱,午後尤甚,口燥咽干,目干澀,眩暈耳鳴,睡眠差,便乾燥,舌紅苔少而干,脈細數。宜患陰虧燥熱的病變,怕燥熱之邪,耐冬不耐夏。宜養陰補虛,甘寒退熱。如百合、枸杞、麥冬、海參、西洋參等。
5 陽熱體質:屬實熱類型。面色多紅赤,怕熱喜冷,煩渴多汗,喜冷食,得病易發高熱,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數有力。得病多從熱化,易患瘡瘍,怕熱,耐冬不耐夏,宜食苦味清熱的食物或飲料,如苦瓜、苦丁茶、蓮子心等。
6 氣虛體質:屬虛的體質,面白少華,氣短懶言,易出汗,食少,易疲乏,舌淡紅,舌體胖大,脈虛緩。易感冒,病後遷延不愈,內臟易下垂,不耐受風邪、寒邪、暑邪。宜食山葯、蓮子或太子參、黃芪、黃精等。
7 血虛體質:面色萎黃或淡白,唇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肢體麻木,舌淡脈弱。宜補氣生血。用當歸、熟地、龍眼肉。
8 瘀血體質:面色多晦暗,口唇暗淡或紫,眼眶黯黑,肌膚甲錯,或生症瘕,刺痛,痛處固定不移,舌體黯紫有瘀點,脈細澀或脈率不齊。易患出血,症瘕,中風,胸痹(冠心病)等病。宜活血化瘀,用山查、桃仁等。
9 痰濕體質:體胖腹大,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且粘,眼胞微浮,胸悶脘痞,身重發沉,睏倦,喜食肥甘粘膩之物,便溏,舌胖大多齒痕,苔白膩,脈濡滑。易患消渴(糖尿病),中風(腦血管意外),胸痹等病。對濕環境及梅雨季節的適應能力差。宜祛濕化痰。宜服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荷葉、荷梗等。
10 濕熱體質: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身重睏倦懈怠,大便粘滯不爽,男陰囊潮濕,女黃帶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易患痤瘡,黃疸,淋症,火熱等病。對氣溫偏高,濕熱交蒸氣候難適應。食療同痰濕體質,忌辛辣刺激食品。
11 氣郁質:神情郁悶,胸脅脹滿,走竄疼痛,善太息、噯氣呃逆,咽有異物感,或乳房脹痛,痛經。易患鬱症,臟躁,不寐,梅核氣,驚恐等病症。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差,應調節心態,宜服行氣之品,如玫瑰花,佛手,蘿卜等順氣之品。不宜進補。

5、什麼才是真正的養生?

與中醫養生體質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