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蚝

養生蚝

發布時間:2020-04-30 06:30:16

1、池塘可以養殖生蚝嗎?

池塘可以養殖生蚝,我看過類似的報道:
廣東中山唯一的生蚝養殖專業大戶許華鑒正在塘頭交售產品,面對生猛的海蝦zd、海蟹,觀者都禁不住要流口水。
魚、蝦、蟹、蚝,都是人們喜歡的「海鮮」,這四種海鮮一起養殖非常少見。南朗農民許華鑒在中山首開先河,並取得成功。目前其養殖場生蚝產值佔6成多,其餘佔4成,年純收入超100萬元。
許華鑒因專地制宜,利用南朗將軍南圍獨特的淺海灘塗和鹹水資源,以淺海浮排和圍塘固棚串吊的養殖方法人工養殖生蚝。同時,他還利用水體,在蚝塘里適當混養海魚、海蝦、海蟹,生蚝在攝食過屬程中吸掉浮游生物從而凈化水質,為魚蝦蟹的成長營造了健康的環境。這種健康生態養殖的好模式,一舉多得,綜合效益明顯。(中國水產養殖網編輯)
記者賴有生 通訊員 梁錦秋 攝影報道

2、中國那些地區可以養殖生蚝

生蚝是生活在海里的,廣西、廣東、福建沒海一帶都有人養殖。其它地方不清楚。

3、人工養生蚝有哪些風險

現在生蚝一般都是人工養殖了,我家也是這樣!
風險肯定是有的,而且養生蚝還要有很好的養殖地才行,為什麼有些百地方的生蚝那麼出名呢?並不是那個地方出了名人什麼的,而是養殖地非常的好,這是一個先天條件度!
就我家養生蚝30年來的經驗來講,風險有一下幾個吧:回
1:如果夏天長期高溫不下雨,導致海水的溫度和鹹度大大上升的話答,生蚝就會咸死了;2:像我們廣東的話,台風太多了,如果有一個台風達到15級以上正面過來的話,那麼生蚝就要減產了;3:防被偷。

4、我想養生蚝

做養殖的一般是3到5年`~~

5、求養生蚝的全過程

你好··我也是湛江人,湛江東海的,有興趣合作么··我 700多茂海。可以養大量的生蚝

6、如何養殖生蚝

生蚝別名又叫牡蠣,是所有食物中含鋅最豐富的(每100g牡蠣,不包括殼的重量,含水87.1%,含鋅71.2mg,富含蛋白鋅,是很好的補鋅食物,要補鋅可以常吃牡蠣或蛋白鋅。為牡蠣科(ostreae)動物牡蠣(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一、筏式養成
選擇潮流暢通、餌料豐富、風浪平靜、水深在4m以上的海區可作牡蠣筏式養殖場地。近江牡蠣應選擇鹽度較低的河口附近;大連灣牡蠣應選擇遠離河口、鹽度較高的海區;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介於兩者之間。養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⑴吊繩養殖:適合於以貝殼做固著基的牡蠣,其養成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固著蠣苗的貝殼用繩索串聯成串,中間以10cm左右的竹管隔開,吊養於筏架上;二是將固著有蠣苗的貝殼夾在直徑3~3.5cm的聚乙烯繩的擰縫中,每隔10cm左右夾1殼,垂掛於浮筏上。一般每繩長2~3m。也可利用膠胎夾苗吊養。
⑵網籠養殖:利用扇貝網籠養殖。將無固著基的蠣苗或固著在貝殼上的蠣苗連同貝殼一起裝入扇貝網籠中,在浮綆上吊養。筏式養成一般放養蠣苗為每667㎡10萬粒,以貝殼作采苗器,每667㎡可吊養10000殼左右。蠣苗從5、6月份開始放養,至年底收獲,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00kg以上。
二、灘塗播養
1、場地選擇:灘塗播養應選擇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的內灣,底質以砂泥灘或泥砂灘為宜。潮區應選擇在中潮區下部和低潮區附近。
2、播苗季節:一般在3月份中旬至4月中旬播苗較為適宜。生產上最遲可在5月中旬播苗。
3、播苗方法:
1)、干潮播苗:就是在退潮後灘面干露時播苗。播苗前應將灘面整平,或築成畦形基地再播苗。干潮播苗應盡量掌握播苗後即開始漲潮,以縮短蠣苗露空時間,避免中午日光曝曬時播苗。
2)、帶水播苗:就是漲潮後乘船播苗。播苗前將灘面劃成條狀,插上竹竿、木桿等作為標志,待漲潮後在船上用鍬將蠣苗撒下。帶水播苗由於不能直接觀察到蠣苗的分布,往往造成播苗不均勻。播苗密度應根據灘質好壞、水的肥瘦而定。優等灘塗每667㎡播苗12萬粒左右,中等的10萬粒左右,一般差的可播苗6萬~8萬粒。
三、蠣、蝦混養
1、蝦池選擇:混養牡蠣的蝦池,底質以泥或泥砂質為宜,水深為1.3m以上,日平均換水率應達50%左右。前期透明度應控制在40~50cm,中後期控制在50~60cm。
2、場地整理:苗種放養前,要徹底清淤,用推土機等工具將播放牡蠣苗種處的池底整平壓實,呈微凸狀,略高於周圍底面,可防蠣苗下沉被淤泥埋沒致死。
3、播苗:在保證正常對蝦放養密度前提下,牡蠣苗種的播養量以每667㎡3萬粒左右為宜。播苗時間應選擇在4月初,苗種子選手規格以殼長2cm以上為好。播苗應力均勻,並避開環溝低窪處和投餌區,播苗面積占池底面積的1/4~1/3。
四、投石養殖
用做牡蠣采苗器的石塊,此時成為牡蠣的養成器材。生長期較短的褶牡蠣可在采苗場就地分散養成;生長期較長的近江牡蠣要移到養成場養成。養成方法主要有漫天星式、梅花式和行列式三種:
1、漫天星:蠣石雜知己無章地放置。
2、梅花式:一般為5~6塊蠣石為1組。
3、行列式:排寬0.5~1m,排間距為0.6~1.5m。深水養殖可在投石采苗後不加任何管理,直至收獲。
五、插竹養殖
利用插竹采苗的方法,將採到的蠣苗就地稀疏養殖。養成時,蠣竹的排列方式有兩種:
⑴直插:以150~179支蠣竹直插成排,排長3~5m;或者以100~120支蠣竹插成排,排中間留有2~3個空檔,以暢通水流。
⑵斜插:以23~26支蠣竹插成1堆,堆底寬45~60cm,頂寬33~36cm,堆和堆之間相距20~25cm。由5~6堆組成1排,排與排之間相距2.5m左右。每667㎡可插8000~10000支蠣竹。
六、橋式養殖
利用橋式采苗方法采苗後,將石條重新整理,疏散密度,進行養成。一般6~7塊石條為1組,組與組之間用石條相連成1列。組間距離為50~60cm,列與列之間距離1~2m。養成期間,應將石條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
七、立石養殖
利用立石采苗法在中潮區采苗後,只要苗量合適,可以任其自然生長,不需任何管理,直到收獲。此法主要用於褶牡蠣的養殖。
八、柵式養殖
這種養殖方法是在水深2~4m、風浪平靜、餌料在此之後內灣設置固定的柵架,架子的設置同柵式采苗。蠣苗多以串聯的貝殼、水泥瓦等固著基,成串的掛在柵架上養。每串長1~1.5m,串間距0.5~1m。養殖密度不宜過高,嚴防觸底,以免某些底棲敵害生物的侵襲。
九、養成期間管理
1.翻石(移石):就是移動一下蠣石的位置。翻石可避免牡蠣被淤泥窒息死亡,並能攪動浮泥,增加餌料的營養鹽,促進牡蠣的生長。一般養成期間翻石2~3次。
2.防洪:在多雨季節,須注意預防洪水流入,或圍堤挖溝抗洪,或將牡蠣移向高鹽的深水海區進行養。
3.越冬:在北方養殖的大連灣牡蠣、近江牡蠣,一般都要經過2~3個冬季結冰期。在結冰前要檢查1次,將可能 受到威脅的牡蠣向深水移植,使其安全過冬。
4.肥育:在收獲前1~2個月,將牡蠣移到優良肥育場肥育,以達增產的目的。
5.防止人為踐踏:灘播牡蠣只能在灘面上濾水攝食,一旦陷入泥中就無法正常生活窒息死亡。應嚴禁隨意下灘踐踏,管理人員下灘時應沿溝道行進。
6.疏通溝道:經常檢查排水溝道是否暢通,退潮後灘面應盡量不積水,以防水溫過高、敵害潛居、浮泥深沉等造成牡蠣死亡。
7.除害:牡蠣的敵害很多,要結合翻石時進行清除,在紅螺、荔枝螺繁殖盛期7~9月份期間,應潛水捕捉其親貝及卵袋。在蟹類活動頻繁的季節里,加強管理,捕捉敵害。
8.防風:台風對養殖設施破壞性很大,還傳捲起泥砂埋沒固著器及牡蠣。因此,台風過後要及時搶救,修理筏架,扶植倒下或埋沒的固著器。
十、防治

1.幼體細菌性潰瘍病:病原為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等。各種牡蠣的育苗過程中都可能發生此病。浮游的幼蟲被感染後即下沉固著,或活動能力降低,突然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保持水質清潔;
2)發現患病幼體立即棄掉;
3)投喂的單胞藻無弧菌污染;
4)單獨或聯合使用過濾、臭氧和紫外光線消毒育苗用水;
5)每立方米水體用復合鏈黴素50~100g或氯黴素10g全池潑灑,連續3~5天。
2.牡蠣的派金蟲病:病原為海水派金蟲(Perkinsus ma-rinus)。派金蟲病是牡蠣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地理分布廣泛。主要侵害一年以上的牡蠣。牡蠣的死亡發生在夏季和初秋(8~9月份),以後隨著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死亡也減少。流行病的發生與較高的水溫(30℃)和較高的鹽度(30‰)有關。鹽度在15‰以下或水溫低於20℃或高於33℃時,即使有派金蟲寄生,牡蠣也不會死亡。慢性感染的牡蠣,身體逐漸消瘦,生長停止,生殖腺的發育也受到阻礙。感染嚴重的牡蠣殼口張開而死,特別在環境條件下不利時死亡更快。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已感染的牡蠣作為苗種;
2)牡蠣幼蟲固著變態前將固著徹底清刷干凈,將老牡蠣完全除掉,除去蠣床之間的有活牡蠣附著的任何物體,蠣床不要太密集;
3)牡蠣長到適當大小時就盡早提前收獲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4)牡蠣養在低鹽度(15‰)的海區可抑制疾病發展。

7、養生蚝和買生蚝賣那種更賺錢?

買生蚝販賣,風險更低,處理好,利潤要高於自己養生蚝!
自己養,風險大,投資大!

8、養殖生蚝溫度是否影響

養殖生蚝溫度有較大的影響。
1、養殖生蚝溫度高生長速度比溫度低生長速度要快的多。
2、生蚝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對溫度非常敏感,溫度對其影響較大。
影響牡蠣養殖的因素良多,正常包括環境和種類兩大因子。環境因子又可分為物理因素(如水中溶氧、溫度、鹽度、酸版鹼度等)、化學因素(如重金屬、硫化氫或有機質含量等)、餌料因素、病害因素等,而牡蠣品種間的遺傳因素對牡蠣的生長起著決議性的作用。為了推進牡蠣養殖業的發展,必需攻破當前牡蠣養殖中存在的品種單凋、種質退化、個體小、生長慢、產量低、方式陳腐、觀點落伍的傳統格式,培育或引進新品種,樹立多品種共存、多方法養殖及貝、魚、蝦輪養、混養的權養殖模式。

9、雲南可以養生蚝嗎,怎麼養

牡蠣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牡蠣科。是沿海最為常見的雙殼貝類,種類繁多,據說全球有100多種,我國已報道的有20多種。人工養殖主要是以下4種:即近江牡蠣、褶牡蠣、密鱗牡蠣和長牡蠣。現將長牡蠣的養殖技術介紹如下:長牡蠣也稱真牡蠣、日本真牡蠣,太平洋牡蠣自然分布於日本的北海道至九洲沿海。是一種廣溫廣鹽性的內灣性貝類。它附著在退潮時露空的岩石或建築物上。我國自1979年引進養殖。

一、生活習性 牡蠣自附著開始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著物而自行移動,僅有啟閉殼運動。左殼固著,只有右殼能啟閉張合運動。並依靠右殼啟閉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等生活活動。在遇到不良環境條件時,緊閉貝殼以度難關。長牡蠣為廣溫性貝類,在0-32℃水溫中能生活,最適生長水溫為15-25℃。它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也很廣,在鹽度為10-40‰范圍內均有分布,鹽度低的海區生長快。牡蠣主要攝食單細胞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攝食無特殊的規律性,一般水溫在10-25℃時攝食旺盛,但在繁殖期,攝食強度相對減弱。

二、繁殖特性 牡蠣滿1齡性腺就成熟開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種。長牡蠣為卵生型,體外受精。長牡蠣絕大部分為雌雄導體,小量為雌雄同體。性腺成熟時,雄性為乳白色,雌性為淡黃色。長牡蠣當自然海區水溫上升到16℃時性腺開始成熟,水溫達到24-25℃時為產卵盛期。在浙江省的樂清灣海區繁殖盛期為6-7月。牡蠣產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間進行。在水溫23℃時,受精卵經20-22小時發育形成D形幼蟲,在水溫23-26℃的條件下,D形幼蟲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幼蟲平均殼長可達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蟲出現眼點,這時應投放附著基,好讓幼蟲變態附著。

三、苗種生產 目前牡蠣養殖有全人工育苗和半人工采苗兩種方式。全人工育苗的操作過程有:親貝暫養與促熟,采 卵、孵化和選優,餌料與幼蟲培育,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稚貝出池等工序;半人工采苗的操作過程有:采苗場選擇、親貝性腺發育檢查、浮游幼蟲的採集和調查、附著基的製作、處理與投放等工序。 四、養成:牡蠣的養殖方法較多,隨著養殖不斷發展,新的養殖方法和技術也不斷涌現。其中較常見的有插竹養殖、底播養殖、條石和立石養殖、垂下養殖等。其中垂下養殖又分為柵架式、延繩式和筏架式。不論是哪種養殖方法、方式,選擇養殖場地是關鍵,要根據牡蠣的生活習性和牡蠣對環境因子的要求並在其適應范圍之內來確定。此外,還要考慮工農業有害廢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種養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環。長牡蠣垂下式養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時疏散養殖密度,調節養殖水層,加固防颱、防沉(筏)等。 五、收獲:長牡蠣一般需養殖15-18個月可收獲。收獲時要考慮牡蠣軟體部的豐滿度及貯藏、運輸等因素予以進行。

10、養生蚝需要多少成本?

成本的大小,要看你規模的大小

與養生蚝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