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養生的古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葯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2、表示養生的成語
養生之道 休養生息 養生喪死 養生送死 養生送終 來蘇之望 送往事居 送往視居 務農息民 熊經鴟顧 熊經鳥申 熊經鳥伸 熊經鳥曳 熊經鳥引 衣食所安 引新吐故
3、形容養身的成語
【名聞利養】:佛家語。指名聲遠聞,以zd利養身。
【養生之道】: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移氣養體內】:改變氣質和保養身體。容
【澡身浴德】:修養身心,使純潔清白。
【治氣養生】:治氣:修養氣度。指修養精神,保養身體。
4、形容養生的古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朴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葯者,不如善保養。―――《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朴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葯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惜精養生
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
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
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尊生八箋》明 高濂
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
男貴寡慾養精,女貴平心養血。―――《廣嗣紀要》明萬全
精神養生
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
看一個醫生不如交一個朋友。―――諺語
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恆言》清 曹廷棟
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備急千金要方》 唐孫思邈
大喜盪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人但知過怒過哀足以害性,而不知過喜過樂亦足以傷生。―――《退庵隨筆》清 梁章鉅
心樂為良葯,神傷致骨枯。―――諺語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諺語
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鬱郁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明胡文煥
聖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唐 張湛
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蘇沈良方》宋蘇軾、沈括
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抱朴子》 晉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為得安樂本。―――《尊生八箋》明 高濂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醫先》明 王文祿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養心要語》明 胡文煥
說說笑笑,通通七竅。―――諺語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諺語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諺語
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呻吟語》明呂坤
養心莫善於寡慾。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養生四要》明 萬全
善攝生者,先除慾念。―――《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喜怒衰樂之發……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
遇事不惱,長生不老。―――諺語
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古今圖書集成》清陳夢雷
暴喜傷心,暴努傷肝,暴恐傷腎,過衰傷肺,過思傷脾。―――《養生四要》明 萬全
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幽夢續影》清朱錫綬
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醫述》清程杏軒
善養生者,先除慾念。―――《男女紳言》明陳繼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衛生寶鑒》元羅天益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心胸里頭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諺語
千保健,萬保健,樂觀方才是關鍵。―――諺語
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諺語
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諺語
遇怒不要惱,遇難莫急躁。―――諺語
常樂常笑,益壽之道。―――諺語
房寬地寬,不如心寬。―――諺語
知足者常樂,善笑者長壽。―――諺語
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諺語
笑口常開,百病不來。―――諺語
治病必先治神,葯療必先心療。―――諺語
忠誠是長壽之本,善良是快樂之源。―――諺語
生活上適度,精神上大度。―――諺語
養生必先養德,大德必得其壽。―――諺語
生理衛生強身,心理衛生強心。―――諺語
要享福,常知足。―――諺語
5、什麼詞可以形容養生?
遠離百病、益壽延年、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活力四射、快樂奔放......
6、關於養生的句子
健康幸福
胡秉言
健康是每個人最大的財富
婚姻是家庭的最美音符
兒女是父母的最大驕傲
和諧是百年中最美幸福
身體健康方能長命百歲
相敬如賓方能舉案齊眉
紫燕繞梁方能其樂融融
相互包容方能門庭生輝
7、描寫養生的句子
智者要事業不忘健康,愚者只顧趕路而不顧一切。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人種,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
日出東海來落西山,喜也一天,憂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心也舒坦,身也舒坦。自食其力掙了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粗細搭配日三餐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知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四不」益壽又延年: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讒益壽延年。
年輕時放棄健康獲取財富;年老時會放棄一切財富去恢復健康。
有規律的生活原是健康與長壽道的秘訣。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性格決定命運,生活方式決定健康。
8、形容養生的成語
身體健康,龍馬精神,龍精虎猛,福壽康寧,身強力壯,身壯力健,膘肥體壯,生龍活虎,氣壯如牛,龍神馬壯
9、描寫養生的句子有哪些?
1.晨前皮包水(喝溫開水),睡前水包皮(熱水燙腳),健康又長壽,百歲不稀奇。
2.夜飽損一日之壽。
3.冬不以極溫,夏不以極涼,空調進屋堂,自身免疫就跳檔。
4.人活在世上,什麼事最難?希臘泰勒答:認識你自己。你不認識你自己,誰也代替不了你;
5.以治氣養生,則後彭祖;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6.養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聽;莫強食慾,莫大醉,莫大憂怒,莫大哀思,此所謂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7.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10、表示養生的詞語
七損百八益 指女子月事宜以時下,男子精氣宜於充盈。中醫述人生長發育過程,女子以七為紀,男子以八為紀,故七指女,八指男。
送往事居度 往:死者;居:生者。禮葬死者,奉養生者。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送往視居 禮葬死者,奉養生者。同「送往事居」。
熊經鴟顧 古代一種導知引養生之法。狀道如熊之攀枝,鴟之回顧。
熊經鳥申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
熊經鳥伸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同「專熊經鳥申」。
熊經鳥曳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同「熊經鳥申」。
熊經鳥引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同「熊經鳥申」。
休養生息 休養:何處保養;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盪之後,屬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