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生活中經絡保養的正確時間有哪些
經絡是古人在長期生活保健和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並形成理論的zd,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指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而我們所謂的經絡養生法,就是運用針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經絡穴位,以激發精氣,達到調和氣血、旺盛代謝、通利經絡、增進人體健康等目的的一種養生方法。利用經絡養生的方法有多種,版效果也不同,一般人可根據自身病症的需要進行選擇。針灸療法這是通過經絡治病最直接的辦法,通過刺激體表穴位,疏通經氣,調節人體臟腑的氣血功能。針灸比較專業,普通人做不了,需要專業醫生才能施行。按摩法針灸療權法比較難,但利用一些簡單容易操作的按摩手法來保健養生和治療常見病,普通人都能做,而且效果非常好。利用艾草給皮膚熱刺激的一種經絡刺激法。此法是一種補法,主要應用於慢性病的治療上。
2、十二經絡運行時間
1、凌晨3點-5點(寅時)是肺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2、凌晨5點-7點(卯時)是大腸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3、辰時(7點到9點)是足胃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4、已時(9點至11點)是脾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5、午時(11點至13點)是心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6、未時(13點到15點)是小腸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7、申時(15點至17點)是膀胱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8、酉時(17點至19點)是腎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9、戌時(19點至21點)是心包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10、亥時(21點到23點)是三焦經旺開穴運行的時間。
11、子時(23點至1點)是膽經旺開穴運行的時間。
12、丑時(凌晨1點-3點)是肝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2)時辰經絡養生擴展資料:
十二經脈的體表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在體表左右對稱地分布於頭面、軀乾和四肢,縱貫全身。六陰經分布於四肢內側和胸腹,
六陽經分布於是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規律是,三陰經上肢分別為手太陰
肺經在前、手厥陰心包經在中、手少陰心經在後,下肢分別為足太陰脾經在前、足厥陰肝經在中、
足少陰腎經在後,其中足三陰經在足內踝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後,至內踝8寸以上,
太陰交出於厥陰之前。三陽經上肢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在前、手少陽三焦經在中、手太陽小腸經在
後,下肢分別為足陽明胃經在前、足少陽膽經在中、足太陽膀胱經在後。十二經脈在軀幹部的的分
布是,足少陰腎經在胸中線旁開2寸,腹中線旁開0.5寸處;足太陰脾經行於胸中線旁開6寸,腹中線
旁開4寸處;足厥陰肝經循行規律性不強。足陽明胃經分布於胸中線旁開4寸,腹中線旁開2寸;足太
陽膀胱經行於背部,分布於背正中線旁開1.5寸和3寸;足少陽膽經分布於身之側面。
參考資料:網路——十二經脈
3、中醫講的時辰對應經絡有何根據?
中醫學的宇宙觀著重天、地、人合一。人體的健康,受氣節變化、地理環境、以致時間運轉的影響。每日的十二時辰(每兩小時為一時辰)與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息息相關,而經脈又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配。叄者的關系如下: 時間時辰經絡 / 臟腑23:00 - 1:00子時膽1:00 - 3:00丑時肝3:00 - 5:00寅時肺5:00 - 7:00卯時大腸7:00 - 9:00辰時胃9:00 - 11:00巳時脾11:00 - 13:00午時心13:00 - 15:00未時小腸15:00 - 17:00申時膀胱17:00 - 19:00酉時腎19:00 - 21:00戌時心包21:00 - 23:00亥時叄焦 根據「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經常在某時辰感到某臟腑不適,可能是該臟腑受病邪入侵,或較虛弱所致。不過,由於臟腑互相影響,問題可能出於其他臟腑。 一、什麼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12個時辰是對應人體12條經脈的。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在不同的時辰也有興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規律,對養生和用葯都有很大的益處。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二、為什麼叫子午流注: 從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數和第七數。它們分別表示兩種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范疇或概念,是我國古代用來紀時、標位以及紀述事物生長化收藏等運動變化過程或狀態的符號。「流」、「注」兩字,乃表示運動變化的概念。顧名思義,子午流注就是時空和運動的統一,是中國古代人天合一理論在傳統生命科學的體現。更簡單說,子代表陽,流代表陽生的過程,午代表陰,注代表陰藏的過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陽變化的規律。陰陽的變化展開為四象,就是太陰少陽太陽少陰,用四季做為代表符號,其功能分別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亥子丑為冬,依此類推。人體的活動符合此規律時,身體處於自然的狀態,有消耗也有補充。如果破壞此規律,則只有消耗。生命處於能量加速損失狀態。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義: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更簡單說,子代表陽,流代表陽生的過程,午代表陰,注代表陰藏的過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陽變化的規律。陰陽的變化展開為四象,就是太陰少陽太陽少陰,用四季做為代表符號,其功能分別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亥子丑為冬,依此類推。人體的活動符合此規律時,身體處於自然的狀態,有消耗也有補充。如果破壞此規律,則只有消耗。生命處於能量加速損失狀態。 四、子午流注的內容: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不同的經對應人體的不同的功能系統,比如小腸對應人體的吸收功能,並不是簡單只對應實體的臟器。 人類在大自然中生成並發展,與自然息息相關,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是天人和諧的一體。傳統中華文化不講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視「順應天時」。 中醫哲學主張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因此將十二地支作為每日節律的指稱。日節律是指人體一晝夜中陰陽消長、盛衰的情況,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是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環環相扣,十分有序,稱為子午流注。依於子午流注,將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規律作息結合,制定了十二時辰養生法。 1、丑時:(01∶00~03∶00) 氣血運行到肝。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排毒時間:此時肝臟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臟得以完成代謝廢物。 丑時氣血流注於肝經。肝主血,因此這時的睡眠就是在養肝膽,在養血。而血相較於氣則屬於陰,主斂藏,所以十二生肖中,「丑」為「牛」,就是說此時生發之氣雖然更大了些,但不能只升不降,有約束收斂才可以有更大的作為,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妙處和深刻。因此「丑」字從「又」(手),而連綴其三指,表示想要做事而寒氣冷冽無法作為。而中醫「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也表達同樣的意思,將軍不只是英勇善戰,而是要考慮再三才能出擊。 2、寅時:(03∶00~05∶00) 氣血運行到肺。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休眠時間:重症病人最易發病的時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時死亡,熬夜最好勿超過這個時間。 寅時氣血流注於肺經。中國古代正月建寅和十二經脈流注起於肺經都是代表開端的意思。是陽氣的開端,也是人的開端。一日之中寅時也是人身體各部開始由靜轉動,各部分對血、氣的需求量都開始增加,這時肺作為「相傅之官」就一定要擔當起均衡天下(身體)的職責,一旦「宣發」、「肅降」失職,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身體各部對血、氣的需求量的增加,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這就是許多心臟病患者死於凌晨三、四點的原因(西醫大概也不懂為什麼死於這個時間)。健康的人這時應該是深睡狀態,即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生命由靜而動的轉化。可是,身體虛弱的人或老人這時會出現失眠或醒來,這是因為身體各部位對血的需求量增加,相應的腦子得到的血減少了,用中醫的話說,就是只有「宣發」沒有「肅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險了。 3、卯時(05∶00~07∶00) 氣血運行到大腸。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是起床的時候了,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涼開水,以刺激大腸,有利於晨便,排除體內垃圾。 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寅時肺氣實了,卯時應有正常的大便,卯時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發冒地而出。 4、辰時(07∶00~09∶00) 氣血運行到胃。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早餐時間∶最好攝入一天營養的30%——50%。以保有一天的活力。 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沒有良好的早餐習慣,對身體傷害極大。 辰時氣血流注於胃經。這時候人吃早餐就如同冒地而出的小草,被三月的斜風細雨潤澤一樣必須和重要,這就好像陽氣的生發要靠陰氣來養,大地需要雷電的鼓盪和春雨的潤澤。 5、巳時(09∶00~11∶00) 氣血運行到脾。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巳時氣血流注於脾經。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這也是吃早餐不會令人發胖的原因,如果人體脾的運化功能好的話,就可以順利地消化和吸收。「巳」在月份應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山川萬物一片蔥蘢。 6、午時(11∶00~13∶00) 氣血運行到心。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午休期,最好靜坐或閉目休息一下再進餐! 午時氣血流注於心經。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午時正是陰生,陰氣忤逆陽氣之時,正所謂「陰陽相搏謂之神」,對練功者而言,正是練「子午」功的大好時機,而對我們無力主宰自己氣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謂的「心腎相交」了,所以子時一定要睡覺,午時一定要小憩,這是最能養精氣神的時機。「午」 在月份應五月。 7、未時(13∶00~15∶00) 氣血運行到小腸。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未時氣血流注於小腸經。《說文》說「未,味也。六月,滋味也。」而事物的滋味就是精華,中醫小腸的功能就在於吸收精華。 8、申時(15∶00~17∶00) 氣血運行到膀胱。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申時氣血流注於膀胱經。膀胱經為足太陽之脈,上額頭而至巔頂,氣虛、氣實都容易引起頭痛或兩目外鼓等症,健康的人這時則是學習和讀書的好時光,所以古人主張「朝而受業,夕而習復」。這時由於氣血容易上輸於腦部,學習效率就會很高。又,太陽主管氣化,這時應該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對養生很好。「申」在月份應七月。 9、酉時(17∶00~19∶00) 氣血運行到腎。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酉時氣血流注於腎經。「酉」是成就的意思, 在月份應八月。如果說早晨5~7點的卯時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開門,那麼晚上17~19點的酉時則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關門。自然天地與人體這個小天地,從這一時刻起開始進入秋冬的收斂收藏時機,此時身體所表現出來的病變都是腎的收藏功能出現了問題,而酉時發低熱則是腎氣大傷,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後的男子要注意這一點。 10、戌時(19∶00~21∶00) 氣血運行到心包。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戌時氣血流注於心包經。中醫認為這時人體的陽氣應該進入了陰的介面,這時陰氣正盛,陽氣將盡,而心包經之「膻中」又主喜樂,通常人們會在這時進行晚間的娛樂活動。 11、亥時(21∶00~23∶00) 氣血運行到三焦。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亥時氣血流注於三焦經。三焦在中醫里是個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鳥,因此,三焦無論是指人體上中下,還是里中外,都是指生命處於一團融融溫暖氣息中,中國人形容它為「氤氳」,中醫把這氤氳交融的狀態歸屬於少陽……故而「亥」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像一男子摟抱一懷孕女子,而《說文解字》的第一個字是「一」,最後一個字就是「亥」,如果說「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麼「亥」字則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狀態,生命的輪回重又開始。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始終能看到其精神內核的統一,無論是醫道,還是文字學,你始終能看到古人對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與態度,並不是只有太陽每日照常升起,,人類的生命與生活,也會沿著其本來的秩序運動和發展,都可以在結束的時刻一切又重新開始…… 這個時刻人們應該安眠,讓整個身體(三焦)都得到休息和休整,並從這種徹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機。 12、子時(23∶00~01∶00),又稱「人時」。 氣血運行到膽,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夜眠時間:經過整日忙碌,此時應該放鬆心情進入夢鄉,千萬別讓身體過度負荷,那可得不償失哦!這時的睡眠屬於淺眠期,多夢而敏感,身體不適者易在此時痛醒。 這一時刻本是陽氣發動萬物滋生之時,而人為萬物之靈,故假藉以為人之稱。中醫氣機升降沉浮理論認為:人身之氣機,日日俱從子時生發。「子後則氣生,午後則氣降」(張介賓)。子時氣血流注於膽經。這也是《內經》「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一說的根本由來,也就是臟腑功能都取決於膽氣能否生發。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會,人們一般夜裡九、十點鍾會有睏倦的感覺,但熬到23點時又精神了,這就是膽經生發的緣故,但子時陽氣的生發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為「鼠」,這時陽氣雖小如老鼠,但異常活躍。因此,保證夜裡23點前睡覺就是通過睡眠保養這點生機。「子」在月份中又代表十一月,強調的是用冬天的收藏來養生機。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現代醫學提出維持人體生理時鍾的褪黑激素,在正常情況下以夜晚11:00到凌晨2:00為分泌最旺盛的時段,它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新陳代謝減緩,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五臟六腑得以休息及修復,加強免疫功能。 這個時段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從中醫來說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
4、經絡的與時辰
<
5、經絡養生健身操什麼時間練好
跳健身經絡操的最佳時間:其實時間上都差不多,不過飯後不要做,相對來說下午五點左右好點。有氧健身操是一種富有韻律性的運動,它通過長時間(30分鍾以上)持續的運動,不僅使心肺功能增強,而且還鍛煉了大肌肉群。
有氧健身操主要分為兩類:高沖擊和低沖擊。高沖擊健身操是傳統式的健身操,經常做單腳或雙腳的跳躍,能量消耗大,心肺鍛煉效果佳。但是對一些平時很少運動和過胖的人士及初學者,可能會因運動量過大和過分刺激心肺而接受不了。低沖擊動作較緩和,但由於持續運動15~30分鍾,因此能保持運動的強度可提供足夠的刺激來鍛煉心肺。
但是,練有氧健身操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循序漸進 剛開始時,應採取步伐走動的方式,以使身體和下肢有充分時間適應。開始不要做太長時間,以10分鍾為宜。
在步伐走動之前,先做熱身和適當的伸展運動,特別是下肢的適度伸展非常重要。天冷時,熱身時間要長,並多穿些衣服。在步伐走動前後測一下自己每分鍾脈搏數並記錄下來供參考。長時間鍛煉後,心肺耐力會增加,心率會降低,運動後心跳恢復正常較快。初學者以每周兩三次、隔日為宜。然後可適當增加次數,直到自己感覺適量為止,絕對不要勉強。
衛生與健康 健身操運動後,要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避免著涼,特別是在空調房內運動後應做些伸展運動再行淋浴。經常做有氧健身操者,要留心自己的腳部,常修剪腳趾甲。熱天運動出汗較多,汗留在趾縫中容易讓細菌孳生,所以應時常保持腳部皮膚乾燥。4.適當的服裝 做健身操時,應穿合身透汗的健身操服,不要赤腳穿普通皮鞋。健身鞋應有較厚的護墊,以減緩足部與地面撞擊而造成的震盪。鞋身不宜太軟,可採用半高筒式,以保護腳踝。
6、一天十二個時辰五臟六腑工作的時間是怎樣安排的?
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復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制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
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
療病者最好百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
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度,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7、『經絡養生保健操什麼時間做最好?
跳健身經絡操的最佳時間:其實時間上都差不多,不過飯後不要做,相對來說下午五點左右好點。有氧健身操是一種富有韻律性的運動,它通過長時間(30分鍾以上)持續的運動,不僅使心肺功能增強,而且還鍛煉了大肌肉群。
有氧健身操主要分為兩類:高沖擊和低沖擊。高沖擊健身操是傳統式的健身操,經常做單腳或雙腳的跳躍,能量消耗大,心肺鍛煉效果佳。但是對一些平時很少運動和過胖的人士及初學者,可能會因運動量過大和過分刺激心肺而接受不了。低沖擊動作較緩和,但由於持續運動15~30分鍾,因此能保持運動的強度可提供足夠的刺激來鍛煉心肺。
但是,練有氧健身操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循序漸進 剛開始時,應採取步伐走動的方式,以使身體和下肢有充分時間適應。開始不要做太長時間,以10分鍾為宜。
在步伐走動之前,先做熱身和適當的伸展運動,特別是下肢的適度伸展非常重要。天冷時,熱身時間要長,並多穿些衣服。在步伐走動前後測一下自己每分鍾脈搏數並記錄下來供參考。長時間鍛煉後,心肺耐力會增加,心率會降低,運動後心跳恢復正常較快。初學者以每周兩三次、隔日為宜。然後可適當增加次數,直到自己感覺適量為止,絕對不要勉強。
衛生與健康 健身操運動後,要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避免著涼,特別是在空調房內運動後應做些伸展運動再行淋浴。經常做有氧健身操者,要留心自己的腳部,常修剪腳趾甲。熱天運動出汗較多,汗留在趾縫中容易讓細菌孳生,所以應時常保持腳部皮膚乾燥。4.適當的服裝 做健身操時,應穿合身透汗的健身操服,不要赤腳穿普通皮鞋。健身鞋應有較厚的護墊,以減緩足部與地面撞擊而造成的震盪。鞋身不宜太軟,可採用半高筒式,以保護腳踝。
8、子午流注十二時辰養生圖解的內容簡介
《子午流注十二時辰養生圖解》主要講述了: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抄每日的12個時辰對應人體的12條經脈。12個時辰與人體12條經脈的關系,反映了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的觀百點。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更替,環環相扣,互補互濟、十分有序。
中醫醫理講「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體這個「天」本身的運動順序.就是東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發、生長、收斂度、收藏。違背了這個順序,就要生病;順應這個順序。就健康長壽。
一天中的24小時分布,從半夜子時(23時)算起,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經脈為知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手道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在不同的時辰也有興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規律,對養生和用葯都有很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