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定製一批日歷送人,誰知道有哪些選擇呢?
既然您是打算定製一批應該是人數不少,需要送給多數的親朋好友或客戶屬下吧?
這種時候數量較多的話不太好根據個人喜好來抄進行主題與圖案的選擇……當然如果百數量不太多或送的人都是您很熟悉的人也可以這么做,根據每個人的喜好來進行定製(比如喜歡文墨書法的可以送書法或水墨畫主題的日歷,喜歡養度生的可以送些有養生知識的,喜歡風景的可以送有風景畫的,喜歡動漫卡通的可以送相關風格的)
如果您不是很清楚對方喜歡什麼或人數太多,就選擇那種大家都可以接受,不會有人反感的主知題就好……比如說一些吉祥圖案,明年是狗年,可以送有相關圖案的,也可以送有祝福語句的,主要是心意誠,讓別人看出您花了心思,您在關道注他們就可以了……
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助您
2、以前中華萬年歷關於養生的文章現在怎麼看不見了?
你好,中華萬年歷中養生的內容以前是默認訂閱的,現在是添加到了卡片管理中,在頁面底部點擊卡片管理,可以直接添加養生類的卡片,卡片內容豐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的生活。
3、為什麼我手機收到自己的手機號發來的簡訊
親您好,如您表示copy為接收到139郵箱給您發送的與節氣百相關簡訊,建議您可登陸139郵箱--日歷--左側的「訂閱日歷」查看是否訂閱了「24節氣度養生」公共日歷,問如是建議您可按需保留或退訂。日歷提醒簡訊如只是給本機號碼下發則不收取費用哦~答
4、中醫所講的「冬三月」適當藏精養生,閉養陽氣!但是南方這里立冬還20幾度,立春之後還得冷差不多兩個月
二者綜合吧,日歷和節氣是古人一輩輩總結出來的,一般只給出了范圍。但今年受厄爾尼諾時候影響,南方時候反常,當然不能完全按節氣進補了~
5、秋季有哪些健康問題
秋季,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風勁急,氣候乾燥。人們起居調攝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現就秋季養生保健的方法介紹如下:
1、秋季養生保健法
振奮精神。秋風落葉,萬物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為此,老年人應調攝精神,白天宜以平素所好的事物,隨意玩樂,並積極參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以走出凄涼低落的窘境。
滋陰潤肺。秋天空氣乾燥,加之人體在夏季津液耗損,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乾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現象。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補品或葯粥。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即可,早晚服食,以防秋燥傷人。
早睡早起。秋風乍起,氣候乾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氣爽,空氣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氣最為濕潤的好時候,早睡早起,以利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充沛的活力。
秋涼宜凍。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且秋天晝夜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但為了提高人體對冬天的禦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特別應進行秋凍,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的與秋涼「接軌」。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調理飲食。秋季氣候乾燥,空氣溫度低,汗液蒸發快,應多補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平時可多吃蘋果和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陰潤肺。但秋天不應貪食瓜果,以防壞肚而損傷脾胃。也應少用蔥、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溫燥熱食物,否則夏熱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溫病熱症。適當吃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和豆類等,使人的大腦產生一種特殊物質,可消除抑鬱情緒。
郊遊登山。秋天是旅遊登山的黃金季節。郊遊登山活動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特別是久居鬧市的人秋日郊遊登山,能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且有效地抵禦秋燥肅殺之氣的侵犯
2、秋季養生自助
當日歷翻到九月,時令即踏入金秋的門檻,人該如何養生呢?根據中國醫學的觀點,肺臟保健當列為先。
喝水益肺
秋季養肺的最簡便一招是積極補充水分。秋季氣候乾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也可直接從呼吸道"攝"入水分。原理是肺"開竅於鼻",通過吸入水蒸汽而使肺臟得到水的滿足。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鍾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夠。
還要強化洗澡措施,因為皮毛為肺的屏障,秋燥最易傷皮,進而傷肺。洗浴有利於血液循環,使肺臟與皮膚氣血流暢,發揮潤膚、肺之作用。
食粥養肺
進入秋天後,一日三餐之食物宜以養陰生津之品為主,如芝麻、蜂蜜、梨、蓮子、銀耳、葡萄、蘿卜、蔬菜等柔潤食物,少吃辛辣燥熱之品,必要時可服補品,但應清補,不可大補。以下葯粥值得一試:
●銀耳大米粥 銀耳5克,發泡後加入大米50~100克淘凈同煮。然後加蜂蜜適量,攪勻即可。
●蓮藕大米粥 蓮藕10克洗凈切碎,大米50克左右同煮。煮成後可加蜂蜜。
●山葯大米粥 山葯100克,大米50克。山葯洗凈切塊,大米淘凈煮粥,一日2次分食。
●大棗銀耳羹 銀耳泡發,加入大棗10枚,加入適量水煮一、二個小時,然後調入白糖或冰糖食用。
常笑宣肺
笑能促進體內器官健康,對肺特別有益。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復體力。研究表明:
●輕松微笑 發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氣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鬆。另外,肺氣的下布還可使肝氣平和,從而保持情緒穩定。
●會心之笑 自心靈深處,笑而無聲,可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收到強腎之功。
●開懷大笑 生發肺氣,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達到心肺氣血調和之目的。
運動健肺
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體育鍛煉,如散步、體操、氣功等,其中氣功尤為優越。由於秋主收藏,故以靜功為妙。
●吸收功 晚餐後兩小時,選擇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慢步走10分鍾,然後站定,面對明月,兩腳分開與肩平,兩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臍下3公分處,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吸氣於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持續半小時即可。
●拍肺功 每晚臨睡前,坐在椅子上,身體直立,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胸部由上至下輕拍,呼氣時從下向上輕拍,持續約10分鍾,最後用手背隨呼吸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
秋季飲食注意事項
(1)既要營養滋補,又要易於消化吸收
秋季一到,氣溫逐漸下降,人們便習慣地想到要補養。因為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耗損大,而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調補一下身體頗有必要。但那種不管機體情況,把許多補葯、補品,如人參、鹿茸、雞羊肉等等集中、突擊食用,稱之為「大補」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學的,不但對健康無益,凡而浪費財力和物力,甚至還會損害身體。因此,秋季6節氣養生的飲食原則是既要營養補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同時,換季時人們抵抗力最弱的時候,如果體質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這時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體抗力的食品,對於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2)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根據中醫營養學這一原則,在秋季這6節氣期間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6節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3)甘淡滋潤
古人有雲:「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淡薄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可見素、淡結合的飲食,對健康是有益處的。《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鹹味食物則易使人出現口渴之象。《遵生八箋》還指出:「秋氣燥,易食麻以潤其燥。」就是說秋季6節氣乾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癥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發枯槁的徵象。因此,秋季6節氣飲食應當以甘淡滋潤為宜。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經科學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也可製成佐餐或飲料食用,如蜜煎銀耳、各種新鮮果蔬汁液等。或加工製作成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營養,又能潤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豐富水分、維生素、纖維等,對預防秋季6節氣期間最易出現的口鼻目干、皮膚粗糙、大便秘結等現象大有裨益。
(四)早上喝粥
中醫養生學家提倡在秋季6節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需,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葯粥對身體很有好處,其原因是作為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贊譽。在秋季6節氣,目前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
(五)平衡營養
營養學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提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1;豆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等。秋季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慾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
秋季的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甘、淡、酸、滋潤的食物的進食,但不可太過。 進食時,應細嚼慢咽,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通過纖維食物保持腸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潤燥,達到防治秋季咽喉乾燥、腸燥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目的。
(六)應忌苦燥
中醫學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臟之病,五味和四時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觀點。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6、養生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