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1)中醫葯與養生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養生
2、在人類健康保健方面,你認為中醫葯有何優勢?
一是在精氣神統帥下寶命全百形的目標切合實際;
二是其養生保健理論和實踐與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相通性,傳統文化的哲學、文藝、倫理、書法、繪畫、音樂、武術度乃至天文、地理等科學都可以作為養生保健為用;
三是防、治、養一體,修身與養性同功,醫葯技術既可以治病,又問可「上工治未病」,還可以用為養生,而養生時要修身與養性兼顧;
四是積累了多種養生保健技術和門類,諸如導引、武術、氣功、推拿、食療、駐顏等,答每種技法都以套路而實現其可操作性和境界;
五是講求天人相應,適情雅趣,把養生手段和天時、回地利和生活情趣、起居愛好統一起來;
六是因答人而異,因材施術,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體質可選用不同的簡而易行的養生保健方法。
3、談對《中醫葯與養生保健》的認識
養生百保健的內容非常寬泛,中國從古至今對養生保健也在不斷的探索發展。養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飲食調養、身體鍛煉、精神度養護、克服不良習慣、注意生活節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醫養生理論和方法,重要的是順時養生。順時就是順四時而適寒暑內。這是中醫養生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人體適應四時陰陽變化規律,才容能發育成長,健康長壽。
4、中醫葯養生對人體有哪些好處呢?
健康,對人傷害率也較低。這塊做得比較好的有三口山,相關系列產品比較多。
5、中醫葯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怎麼做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願望增強,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增大、環境的破壞導致的人們健康狀況下降,使得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需求逐年增加,而圖書、電視和政府等對中醫葯的重視,又使得談中醫、學中醫、看中醫、重視中醫養生的民眾越來越多,於是乎,神州大地,掀起中醫養生熱潮,美容院、按摩院、浴場、養生會所均打出了中醫保健、休閑養生的廣告招牌,推出推拿、拔火罐、刮痧、足療、汗蒸等屬於中醫葯保健技術范圍的服務項目。
然而,透過媒體報道和行業協會的統計,這些經營機構推出的中醫養生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其整體的贏利狀況也並不樂觀,經營業績好的中醫養生機構並不多。
那麼,如何經營一家真正的中醫養生館呢?筆者根據自身的經營實踐結合策劃經歷,提出如下思路,供經營者參考。
一、名副其實做中醫——在設計養生產品和服務時應遵循中醫養生的思想、步驟和方法體系。
很多從事足療、美容或保健品行業的人來做中醫養生服務行業,因為他們沿用以往經營的思路,而忽略了中醫養生自身的技術特點,導致服務效果不理想。
要知道,中醫養生服務行業與足療、美容、保健品等行業相比有兩大顯著特點:一是消費者專業度不夠、信息相對不對稱,消費者相對不懂得自己到底需要怎樣的服務;二是在技術服務流程、技術理念及方法方面,有明顯的不同
6、什麼是中醫葯養生
採用中醫的辯百證思維方式,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而進行的調節身體陰度陽平衡的方法,是中醫養生。由於中醫用針灸或葯物調知理人的陰陽平衡,所以又稱中醫葯養生。而養生,養是調節陰陽平衡,生是減少道毒素的攝入和加大毒素的排除延長壽命。因此想學怎麼養生就要學兩類,調節專陰陽的方法,和控制飲食減少毒屬素攝入及採用葯經排除毒素的方法。
7、為什麼開健康養生館不能帶中醫葯的字眼
目前,全國正在開展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行動中,一些地方就有關中醫監督的范圍、內容界定等難點問題提出請示,為此,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辦公室、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做了批復如下。批復明確,非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在經營活動中不得使用針刺、瘢痕灸、發泡灸、牽引、扳法、中醫微創類技術、中葯灌洗腸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險性的技術方法;不得開具葯品處方;不得宣傳治療作用;不得給服務對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名單》、《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規定的中葯飲片或者《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單》規定禁用的中葯飲片。對違反規定的行為,應當按照《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批復還指出,在中醫醫療監督工作中,發現以涉及中醫葯的「預防」、「保健」、「養生」、「氣功治病」、「醫學研究」、「疾病研究」、「健康咨詢」、「理療」等為名,或假借中醫理論和術語開展宣傳、培訓、講座、體驗等涉嫌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對不屬於本機關管轄的,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法》、《衛生行政處罰程序》的有關規定移送有管轄權的機關處理。任何機構和人員開展醫療氣功活動,應當符合原衛生部《醫療氣功管理暫行規定》。
8、中醫葯養生 取名
你朋友自己用的是哪類醫書上的方子,可試試根據方子來取哦!
嗯,黃帝內經是中國一部非常偉大的醫書,裡面也很多養生的道理。可以取和這個有關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