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感冒養生

感冒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9 17:13:03

1、感冒養生是泡葯浴還是推筋絡

1、風熱感冒是風熱之百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度熱感冒多見於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

2、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其症狀為渾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療上西葯、中葯皆可,版亦可採用食療,不但祛病,而且保健。預防措施為注意保暖,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也可提前打預防針。

3、最主要的區別從症狀上來看應該是風寒感冒會有明顯的流鼻涕,咳嗽,感覺冷等,風熱感權冒則是有汗,鼻涕泛黃,惡心等。

2、感冒泡腳有用嗎?

這個春季,天氣異常潮濕,氣溫忽高忽低,這樣的氣候很容易讓人患上感冒。而泡腳這種養生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泡腳,升陽固脫,這也讓很多感冒患者咨詢「」這方面問題。下面我們從泡腳的養生原理,及泡腳的好處這兩方面為大家解釋泡腳對感冒是否有幫助的疑問。感冒一般都是寒氣入體,導致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那麼我們看看泡腳的養生原理,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泡腳可以促進代謝、泡腳可以刺激足部穴位,以及促進水中葯物滲透入足部的毛細血管。那麼我們從泡腳的這些養生原理,就能夠看出,感冒泡腳是有用的。 那麼如何通過泡腳改善感冒狀況呢? 一、用熱水泡腳。直接用熱水泡腳,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驅寒,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感冒也有不少幫助。 二、薑片泡腳。購買一些老薑母,然後切片,放入高溫的熱水中,浸泡一分鍾後,然後向熱水中兌入冷水,把熱水的問題調到40度左右,就可以用來泡腳了,薑片泡腳對驅寒效果很好,對感冒有很大幫助。 三、中葯泡腳。中葯泡腳的原理與薑片泡腳的原理都是一樣的,也是藉助熱水中的熱力讓葯物有效成分滲透入足部的毛細血管,這樣就可以讓人體吸收到葯物成分。 感冒泡腳是有用的,但是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泡腳方法,這樣才能讓泡腳的作用最大化,另外不要依賴泡腳來很大程度地改善感冒,建議還是吃葯配合泡腳,這樣效果更好。

3、中醫按摩是特別好的一個養生方法,感冒時可以按哪些穴位來改善身體狀況?

當孩子感冒了,我們一定要區分清楚,到底這個感冒的症狀是風寒還是風熱。可以根據孩子的咽喉部紅與不紅來做初步的判斷。咽喉部如果不紅的話,多半事風寒感冒,而咽喉部如果紅或臃腫,那多半是風熱感冒。風寒和風熱感冒都不適合吃油膩,粘滯,酸澀或者有腥味的食物。當然感冒也可以通過按摩一定的穴位來得到改善,接下來我就為大家提供一套按摩手法。

首先我們必須得明白這幾個穴位的位置:天門穴位於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條直線坎宮。穴位於眉部,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呈一條直線。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發際線高骨下凹陷處。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中。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肩井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明白了以上穴位的位置我們就可以進行按摩了。

第1步,找到天門穴,用兩手拇指自兩眉頭之間向上直推至額上前發際處。第2步,找到坎宮穴,用兩手拇指螺紋面向自眉頭向眉尾分推。第3步,找到太陽穴用拇指指端,柔運;第4步,找到耳後高骨。用雙手中指指端揉耳後骨。

第5步,用雙手從後面抱住孩子頭部,拇指放在枕骨之下,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然後進行揉按。第6步,用雙手拇指按揉風門穴。第7步,用拇指按揉大椎穴。第8步,左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按揉簽冰雪,右手拿住其同側的手指,屈伸肘腕並搖動其上下肢。學會以上的辦法就能讓孩子的感冒得到緩解。

4、泡腳對感冒有好處嗎

您好!腳上的穴位很多,身體幾乎所有地方的功能都zd可以在腳底的穴位上反映出來,或者按摩腳底相關穴位可以起到作用。而泡腳不僅可以起到打通經脈、按內摩穴位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幫助排汗等,對治療感冒很好。<br><br>1、建議經常用熱水泡泡腳,不僅對治療感冒很容好,對幫助睡眠、四肢寒冷等均有很好的作用。
2、感冒時,泡熱水浴也很好。
祝您早日康復!

5、風寒感冒不能吃什麼 養生

忌 食 物 品 : 凡感冒期間,無論風寒感冒或是風熱感冒,忌吃一切滋補、油膩、酸澀食物,諸如豬肉、鴨肉、雞肉、羊內、糯米飯、黃芪、黃精、麥冬、人參、胎盤、阿膠各種海魚、蝦子、螃蟹、龍眼肉、石榴、烏梅、以及各種粘糯的甜點食品。 風寒感冒者還要忌吃上述的寒涼性食品,如柿子、柿餅、豆腐、綠豆芽、田螺、螺螄、蚌肉、蜆肉、生蘿卜、生藕、生地瓜、生菜瓜、生梨、生冷荸薺、羅漢果、冷茶、菊花腦、薄荷、金銀花、白菊花、胖大海。 風熱感冒者還應忌食生薑、胡椒、桂皮、茴香、丁香、砂仁、白酒、冬蟲夏草等。

風寒感冒者宜吃具有辛溫發汗散寒之品,忌吃生冷性涼食物;風熱感冒者宜吃辛涼疏風清熱利咽食物,忌吃辛辣性熱物品。 宜 食 物 品 : 凡感冒之人,宜分清風寒感冒或風熱感冒,分別適宜選用以下食物: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散寒發汗、解表祛風作用,適宜風寒感冒者食用。民間常以生薑3片,紅糖適量,開水沖泡,俗稱生薑紅糖茶,頻頻飲用,汗出即愈。 【蔥白】性溫,味辛,具有調節體溫,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並可減少和預防傷風感冒的發生。適宜風寒型傷風感冒者食用。 【紫蘇】性溫,味辛,有發汗、散寒、退熱作用,對風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氣虛之人風寒感冒時,宜用紫蘇葉同大米者成稀粥食用。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6、驚蟄到,防感冒,養生哪些習慣要做到,防範感冒很可靠?

很多人免疫力低,一感冒就持續很長時間,但是一到換季,感冒就會找上門。雖然不會要人命,但是持續的鼻塞流涕,或者低熱高燒,都很折磨人。很多人都遺憾沒有感冒疫苗,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感冒。

平時吃點生薑大蒜,這些東西雖然辛辣味道重,但是體內濕氣重也是很容易得感冒的,生薑大蒜是除濕氣的利器,能夠暖腸胃,平常可以切碎一點,炒菜放上,還提味,不知不覺就吃下去了。平時的環境溫度要穩定,不怕在寒冷的室外幹活,就怕溫度忽上忽下,這樣才容易感冒,所以自己要拿上衣服,冷了穿點,熱了保暖。每天堅持泡腳,雖然這個習慣不起眼,但是很多養生的人都知道,泡腳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按摩穴位,泡完渾身舒暢,而且防止感冒。

另外隨著季節的變化,去公共場合要戴口罩,因為人多的地方病菌也多,而且感冒傳染特別容易,所以還是要多加防範,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及時打流感疫苗,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尤其是季節交替的時候最容易爆發,所以一定要及時帶著家裡人去打疫苗。

一定堅持多運動,運動是一切問題的終結者。長時間堅持運動,增強免疫力,有條件可以辦健身卡,這會刺激你鍛煉,專業性也強,可以有針對性地運動,短時間內效果不大,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很有益處的。

7、保健養生:為什麼感冒後嗅覺下降

當人感冒時,鼻腔內的粘液覆蓋在嗅細胞上,使氣味很難刺激嗅細胞,從而使嗅覺的靈敏度降低。

8、冬季怎麼養生不容易感冒?

注意感冒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就是保暖工作。因為身體在受涼,傷風時,最容易感冒,身體抵抗力處於易攻狀態,病毒這時入侵,基本都是感冒來到,所以冬季外出要穿戴 好保暖的衣服帽子,鞋襪,必要時帶上暖身寶。

飲食方面不能忽視。特別是年老,體弱者,需要每日妥善的注意營養均衡。保證好三餐的科學飲食,控制好飲食規律,專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前進狀態的基礎。

注意衛生。冬季到來,很多朋友不願意去洗臉刷牙,導致口腔,身體都收屬到病菌的污染。特別是經常在外面逛街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回去。記得泡泡澡,身體好。睡前泡腳可以預防感冒跟凍瘡。

9、保健養生:吃葯能不能預防感冒

1. 接種疫苗唯一的絕對禁忌,是曾經對該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抽搐、昏迷等(要小心排除非疫苗因素引起的可能,例如熱痙攣、癲癇)。其他禁忌都是相對的。目前各種疫苗,除了狂犬病疫苗,安全性都很高,在可以接受范圍內。至於疫苗引起的嚴重反應,除了多年前,接種疫苗後導致小兒麻痹的唯一案例外,各種有關疫苗嚴重反應的報導,幾乎都無法證明與疫苗有關。 2. 有一個嬰兒特有的疾病「嬰兒猝死症」,容易發生於一歲以下,尤其五、六個月以下還不會翻身的嬰兒,其原因尚未清楚。這個年齡的嬰兒免疫力發育尚未完全,容易得到各種嚴重感染(例如嗜血桿菌),出現不可預期的變化。因為出生後幾個月內,是預防接種最密集的階段,這些狀況如果剛好發生在打完疫苗後,預防針就背了黑鍋。其實接種疫苗與否,嬰兒死亡機率並無差異,可以證明疫苗並不會增加危險。 3. 一般醫師不喜歡在感冒時,幫小朋友打預防針。除了避免上述麻煩外,主要是因為在感冒時,尤其初期,常會有發燒、吵鬧等症狀變化,這會與少數預防針(主要是三合一DPT)的副作用不好區別,干擾對病情的判斷。 4. 除了正在接受化學療法、放射療法的癌症患者,或嚴重脫水等少數,可能對疫苗無法產生正常反應以外,普通感冒並不會干擾人體對疫苗產生抗體,接種疫苗也不會使病情加重。臨床上,我們也常看到才打完疫苗,就開始出現感冒症狀的小朋友。 5. 至於葯物,除了長時間服用類固醇、抗癌葯物等少數,對人體免疫反應幾乎沒有太大影響。 6. 台灣小朋友二次感冒的間隔,有時不到一、二星期,即使不想在感冒時接種,當感冒停葯後,就要利用時間盡速補齊。因為有預防針的疾病,都是比較嚴重的,家長應該要盡量如期完成。萬一感染了可以預防的疾病,更為不利。 目前可以接種哪一些自費預防針? 我們可以這么說,有預防針的疾病,都比沒有預防針的凶得多(除了愛滋病和登革熱,因為技術困難,尚未有預防針)。例行兒童預防注射與水痘以外,目前尚有: 1. 流行性感冒B型嗜血桿菌(簡稱B型嗜血桿菌,HIB):名稱常被誤會為流行性感冒,是已開發國家嬰幼兒最重要的殺手。初期症狀與感冒無異,一旦開始變化,極短時間內惡化,令人措手不及。主要以敗血症、會咽軟骨炎、腦膜炎為主,死亡率可高達5%,存活者大多有各種後遺症,多個已開發國家已全面接種。依年齡區分:二個月至十一個月,接種三劑;十一個月至十五個月,二劑;十五個月至六足歲,一劑。各劑間隔至少二個月,最後一劑接種年齡應大於一足歲。 2. A型肝炎:經由糞口途徑傳染,「公筷母匙」就是為了預防它。以前環境衛生差,大多在嬰幼兒時期感染,通常無症狀或與一般感冒相似;較大以後感染就可能出現嚴重肝炎。目前學齡兒童超過90%沒有抗體。外食為主要感染來源,可能感染地點為少數山地鄉、學校餐廳(例如光武工專同學集體感染)、海外旅遊等。年齡一歲以上,接種二劑,至少間隔六個月。 3. 流行性感冒:症狀嚴重,即使年輕力壯,也會變成一條蟲。高燒可達五至七天,劇咳,之後常有疲累癥候群,可達數周之久。老人、小孩易有肺炎、中耳炎等並發症,氣喘患者極易誘發且症狀加劇。此病毒會不斷突變,為預防該年度流行之突變種,必須每年接種新疫苗。疫苗包含A、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保護力約70%不受感染,感染者症狀亦輕微許多。每年十月起開始接種,六個月至八足歲兒童第一年需接種二劑,間隔一個月。每年十二月、一月大流行,媒體報導,疫苗即將缺貨,才出現搶種熱潮。接種任何疫苗都需要二個星期以上,才有保護力,提醒大家盡早接種。 4. 肺炎雙球菌:可以在各年齡層,引起細菌性肺炎、敗血症、腦膜炎,尤其以嬰幼兒、老人、糖尿病患者及其他免疫力差者較為危險。容易在感冒(尤其流行性感冒)後,呼吸道表皮受損時,侵入並發肺炎。也是嬰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重要病源菌。此菌抗葯性逐年增加,所導致之嚴重感染,目前已是醫界最為頭疼問題之一。預防重於治療,接種疫苗以減少抗生素使用機會,是未來感染病學最重要方向。二足歲以上一劑,每五年追加一劑。 5. 成人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主要經由血液傳染,以前最重要的感染途徑是生產過程中,肝炎帶原者媽媽感染其嬰兒,這些被感染的嬰兒,很多以後成為帶原者`,再傳染給他們的下一代。B型肝炎帶原者(慢性肝炎)是肝硬化及肝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自從1984起,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經由母體感染變成帶原者的機會已經大量減少。目前較常見的反而是,成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遭受感染,諸如注射、拔牙、手術、輸血等;成人期感染B型肝炎,極少會轉變成帶原者,但是出現急性肝炎,甚至猛暴性肝炎的機會卻遠較嬰兒期高。目前台灣各種消毒滅菌措施大致良好,感染機會不高,但是國人出外旅遊日多,在國外感染的例子日增。曾有患者去大陸旅遊,因牙痛在當地接受治療,回國後二個多月便爆發急性肝炎(潛伏期長達二、三個月)。在此建議各位家長,除了注意小朋友的預防保健以外,沒有B型肝炎抗體的成人,最好自費注射疫苗。共三劑,在第0、1、6個月分別接種。 6. 新生兒自費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請准備要生小baby的B型肝炎帶原者注意,如果您的親友符合這種狀況也請告知他們。施打疫苗只能預防未來的感染,對帶原者母親所生產的嬰兒而言,緩不濟急;因為在生產過程,B型肝炎病毒已進入新生兒體內,這些嬰兒極可能已受感染。他們必須在24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就是抗體,可以中和已進入新生兒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再藉由接種B型肝炎疫苗,免疫系統逐步產生足以保護自己的抗體。免疫球蛋白屬於血液製品,因為檢疫標准越來越嚴格,一劑的價格已由之前的六千多元,急速上升到三萬多元。由於考慮整體花費與得到的效果,目前政府施打的對象,只限於特別高危險群的「e抗原陽性」帶原者媽媽所生產的新生兒(超過百分之十會成為帶原者)。但是「e抗原陰性」帶原者媽媽所生產的新生兒,仍有百分之一左右會成為帶原者,也就是以後可能成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政府施政需要考慮投資報酬率,但是小baby對我們而言都是唯一的,在此建議如果經濟不成問題,所有「e抗原陰性」帶原者媽媽所生產的新生兒,應該自費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感冒可以上學嗎? 1. 小孩生病要不要上學,首要考慮的是:精神體力好不好,能不能學習。如果嘔吐、腹瀉、劇咳等,會影響自己或其他同學上課,不如在家休息。 2. 如果這個病是很厲害的,例如登革熱;或是可以預防的,例如水痘、流行性感冒有疫苗可以接種,就不要上學以免傳染給同學。這個標准會隨時間改變,以前我們鼓勵小朋友早些長水痘,症狀較輕,現在有了疫苗,就應該讓其他人有免於感染的機會。普通感冒、腸病毒都不屬於這二種狀況,以後如有疫苗上市則另當別論。 感冒可以吃冰嗎? 原則上是可以的。傳統觀念以為感冒是受風寒引起,吃冰當然會加重病情,所以忌諱吃冰;在西方國家就沒有這種忌諱。其實感冒是傳染病,與冷熱無關,而且感冒通常有一定病程,不會因為吃冰與否而改變。要不要吃冰主要是依據下列幾個考量: 1. 感冒會導致喉嚨熱痛,食慾不佳,如並發各種口腔潰瘍,例如皰疹性齒齦口腔炎、咽峽炎、手足口病,更是疼痛難當,此時常會感到食物難以入口;小朋友因為忍受力較差,有些人甚至滴水不進。雖然感冒在一定時間過後,會自然痊癒,小朋友卻可能因脫水必須住院接收點滴補充水分鹽分。吃冰冷食物具有止痛、退熱效果,布丁、冰淇淋等更含有較高熱量,同時可以補充損耗的能量,可以讓小朋友較舒服的度過病程。點滴輸液內含物只是水分、糖分、鹽分,也並未事先加熱才打到血管內,用符合生理方式的自然進食,絕對省時、省錢且減少痛苦。 2. 感冒時,尤其有些氣喘過敏兒,對溫度變化更為敏感,吃冰可能會加重鼻塞、鼻水、咳嗽等症狀。據統計,將近一半的氣喘兒,吃冰後可能引起氣管敏感;從另一方面來看,這表示即使是氣喘兒,也有一半以上吃冰不會有問題。這些症狀最遲會在進食後三十分鍾內出現,一段時間溫度穩定後就會恢復,白天吃冰是不至於引起半夜咳嗽的。 所以如果不是過敏兒,年齡及腸胃狀況也合適的話,吃冰應非禁忌。(例如一歲以下,容易對蛋白過敏,不宜吃布丁;消化脂肪能力可能尚未成熟,冰淇淋有可能導致腹瀉。在腹瀉的時候,冰淇淋、布丁消化也會較差。) 如果是過敏兒,我的建議是,吃了看情況再決定。如果只是鼻水、鼻塞、咳嗽較明顯,不會引發氣喘,用鼻塞、鼻水替換住院打點滴,未嘗不是劃算的做法。(感冒本來就會有呼吸道症狀,三十分鍾內症狀加劇才是吃冰引起的。)

10、年輕人怎麼養生?

與感冒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