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浴足養生

浴足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9 16:38:31

1、足浴怎樣養生?都有哪些好處?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首民謠道明了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佔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昆侖等諸多穴位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人體血脈流通,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 現代醫學也已證實,「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它們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之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浴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實踐表明,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凍、腳乾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因為經絡的作用,對於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確實療效。 怎樣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呢? 研究表明,足浴養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適量水於腳盆中,水溫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准,或燙或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鍾,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後,不要晾乾,用干毛巾反復搓揉干凈最好。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當然,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兩次。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足浴的養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證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 足浴養生,簡便易行。關鍵是持之以恆,日久必見奇效。 浸足療法 浸足療法是用葯液浸泡雙足,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春天洗腳可升陽固脫;夏天洗腳能祛溫除邪;秋天洗腳可潤痛肺腑;冬天洗腳,能暖和丹田。 本療法用於防病治病,通過葯、熱摩擦等共同作用於人體足心湧泉穴,使人體經血流暢,心、腎、肝、脾諸臟腑得養,病痛祛除、身體康健。 一、浸足療法的適應症 浸足療法多用於防治人體心、肝、脾、腎、子宮等臟腑疾病,常期應用可有增強心腎功能之效。 二、浸足療法的操作方法 應用浸足療法時首先應辨病辨證選用有效的方劑。用清水將葯物加水煎煮、去渣,待葯液溫度降至40~50度時,將雙足浸泡於葯液中。浸泡時患者可自行用手按摩雙足穴位,每晚睡前一次,每次浸泡20~30分鍾(葯液涼了加溫)。浸泡完畢後用熱水洗凈雙足,毛巾擦乾,平卧並抬高雙足20~30分鍾。 三、浸足療法臨床應用舉例 1、失眠:磁石、荊芥、夜交藤、丹參、獨活、遠志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水溫約攝氏40度)浸足,每晚睡前1次。 2、高血壓:夏枯草、磁石、決明子、生龍骨、川芎各15克,草葯煎汁去渣倒入米醋合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鍾。 3、遺精、早泄:熟地、澤瀉、杜仲、防風、巴戟天、公丁香各15克,水煎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晚睡前1次。 4、急性結膜炎:野菊花、木賊草、薄荷葉各15克,煎水去渣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1~2次,每次20分鍾。 5、足部凍傷:桂枝、茄秧、白芷、防風、細辛各15克,水煎加熱水至3000毫升浸足。每日2次,每次20分鍾。 四、浸足療法的注意事項 1、浸足療法水溫應保持在攝氏40度左右,水溫不能過高防止燙傷。 2、智力障礙、小兒、葯物過敏者禁用此療法。

2、怎樣泡腳足浴最健康養生

泡腳足浴是很多追求健康的人士所喜歡的確實腳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腳健康人體一般也就能比較健康。 查看原帖>>
希望採納

3、足浴養生法有哪些作用?

「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這些俗語都它們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的美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治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知道養生與足浴的緊密聯系。一首很著名的民謠說:「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首民間歌謠充分反應了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六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六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佔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昆侖等諸多穴位都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入體血脈運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腳,勝吃補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腳再上床」、「夜夜把腳洗,難得寒氣從腳起」,這些諺語是確有道理的。
現代醫學也已證實,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墊、腳凍、腳乾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由於經絡的作用,對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確實療效。
怎樣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呢?研究表明,足浴養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適量水於腳盆中,水溫應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准,或燙或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鍾,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足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後,不要晾乾,用干毛巾反復搓揉干凈最好。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當然,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兩次。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足浴的養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證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太短效果不佳,過長也無必要;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
足浴養生,確實是切實可行而又簡便易行。關鍵是持之以恆,日久必見奇功。

4、所謂的浴足是不是養生

是啊。所謂「富人吃補葯,窮人泡泡腳。」就是這個道理。在家操作很簡單,可以用足浴盆,也可以木桶,可以用熱水,可以用煮艾葉的水。有的還放其他葯材。

5、為什麼足浴可以養生?

養生益壽,古往今來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我國人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多種多樣的養生方法,其中最簡便易行的要算是足浴養生了。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首民間歌謠道明了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六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六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佔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昆侖等諸多穴位都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入體血脈運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舒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腳,勝吃補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腳再上床」、「夜夜把腳洗,難得寒氣從腳起」,這些諺語是確有道理的。

現代醫學也已證實,「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這些俗語不俗,它們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繫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的美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治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實踐表明,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墊、腳凍、腳乾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由於經絡的作用,對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確實療效。

6、怎麼樣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

研究表明,足浴養生的最佳方法是:先取適量水於腳盆中,水溫應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准,或燙或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鍾,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copy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足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後,不要晾乾,用於毛巾反復搓揉干凈最好。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當然,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兩次。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足浴的養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證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太短效果不佳,過長也無必要;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

足浴養生,確實是切實可行而又簡便易行。關鍵是持之以恆,日久必見奇功。

7、足道養身有好處嗎?

可以肯定的說有好處,腳,在中醫上稱之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穴位多,全身的病理反射區都再腳底,還有六條經絡,能做到經常按摩腳底的人,肯定身體健康,經常按摩腳底湧泉穴,健腎。

8、足浴養生主要養什麼?

「足療」與「亞健康」兩個似乎南轅北轍的詞語竟同時出席了「中華傳統醫學與百現代亞健康專家報告會」,作為度中華傳統醫學保健的一種重要手段,足部按摩能有效消除疲勞,防治亞健康。在傳統中醫療法中回,足部保健可以說是目前對於城市人群,特別是高級知識分子、高級管理人員等人士最簡單、最安全、最具效果的答保健方法。

與浴足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