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端午與養生

端午與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9 16:10:05

1、端午吃什麼養生 必吃七種食物

1.咸鴨蛋
端午節吃咸鴨蛋也是一大習俗,俗話有雲:「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過後預示著炎熱的夏天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濕,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端午節吃咸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2.鹽蛋

據說,在煮粽子的鍋里同時煮些雞蛋、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再吃蘸鹽的蛋「壓頂」,這樣就能一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可以整個夏天不頭痛。

3.茄子

茄子含有龍葵鹼,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於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因此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茄子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4.鱔魚

黃鱔又名鱔魚、長魚,形似長蛇,是一種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和稻田中的魚類。黃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鱔肉中含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還含有磷、鈣、鐵、維生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品,更是病後體虛、身體羸弱、營養不良者的上好滋補品。

5.黑木耳

端午節吃黑木耳是很養生的,平時家裡的人感冒或者咳嗽我都會弄一些黑木耳來讓大家吃,吃黑木耳有助於清理腸道的垃圾和肺部的粉塵。

6.酸奶

端午節吃酸奶也是很不錯的,酸奶對於有慢性腸炎的人有較在幫助,端午節吃了粽子是難免的,故端午節吃酸奶有必要,因為酸奶可以幫助腸道的消化。

7.海帶

端午節吃海帶是很不錯的,海帶不但含有豐富的碘和鉀等元素還是排毒養顏的上等佳品,海帶對促進胃腸的蠕動有特別大的幫助,堪稱腸子蠕動的「助推器」。

端午節吃什麼粽子最養生

1.紅棗粽子

對於喜歡吃甜粽的地區來說,紅棗粽子可謂說是相當的受歡迎的。這不僅是因為紅棗粽子比較好吃,口感好,也因為紅棗粽子的營養價值高,對人體的健康有幫助。特別是對於脾胃虛弱、腸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群來說,紅棗粽子是有很好的調理功效的。除此之外,紅棗的補血功效也是人盡皆知的,所以說,常吃紅棗粽子,是可以很好的補氣補血的。也因此,在眾多的粽子品種當中,適量的吃紅棗粽子,是很養生的。

2.豆沙粽子

豆沙粽子在甜粽中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豆沙粽子不僅味道好吃,和其他的粽子比較的話,吃起來也會比較健康和養生。這主要是因為,紅豆沙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多種的營養元素。適量的吃豆沙粽子的話,不僅可以消腫解毒,還可以利尿除濕,消暑解熱,對人體的幫助是很大的。所以說,想要在端午節吃的養生的話,豆沙粽子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哦!

3.黃米粽子

一般的粽子都是用糯米製成的,所以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黃米粽子。其實,比起糯米粽子,黃米粽子的營養價值可是更高的。黃米當中的含鐵量是糯米的三倍,其他的微量元素,也遠遠的高於糯米中的微量元素,所以說,如果你不排斥黃米的話,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黃米粽子也是很養生的選擇。

2、端午節養生要點有哪些 端午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端午節養生要點有哪些

1、適量運動

過端午節,體育娛樂活動無疑是重要內容,龍舟競渡的盛況、水中搶鴨的野趣、遠足登山的壯景等,都在昭示大家:熱天也需要運動。雖然不必有「夏練三伏」的強度,但適度動一動,出出汗,對機體是大有好處的。

2、驅除邪毒

端午節在芒種和夏至之間,此時天氣由暖而熱,萬物生長,枝葉繁茂,同時,蚊蟲、蒼蠅、疫氣等也大量孳生。民謠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有的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並噴灑在房前屋後;有的飲雄黃酒解毒或直接將酒塗在毒蟲叮咬之處。辦法還有許多,不一一枚舉,目的都是為了除害祛病、吉利安康。

3、心要清凈

夏日多濕多熱,陽氣也足。此時,神宜安,心宜靜。心底清涼,沒有過多雜念,行為就會不急不躁。宜夜卧早起,中午安排一定的睡眠時間,以充沛精力,增強體力。飲食要清淡。

4、善於防暑

夏季氣溫高,炎熱難耐,防暑避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過分怕熱,也不要過分怕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天地的一個循環,人體要順應這個循環,如果熱天總呆在涼的地方,自身的「防暑系統」就得不到鍛煉,長此以往功能就會逐漸退化,反而不利於健康。

二、端午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1、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1)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2)在品嘗粽子時盡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3)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嘗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4)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裡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著飲一杯溫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2、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1)健康專家表示,酷暑季節,「簡單、涼爽、美觀、能保護皮膚」是著裝所要遵循的原則。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著適當,並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2)炎炎夏日,當衣料已經無法再省略的時候,你就要從衣衫的材質上下功夫了。而在眾多材質中,純麻、純棉、絲綢類材質不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極佳的降溫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屬於熱帶型人,那麼這類面料的衣衫絕對應該是首選。

(3)專家指出,夏天選擇寬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講究,可以盡量選擇涼爽寬大的衣服、衣服的質地最好是棉質的,不僅柔軟、透氣,而且吸汗性強。色彩上,可以選擇清爽宜人的淺色系列,如白、淡黃、淡粉、淺綠、湖藍、瓦灰、銀灰色等。

3、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1)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2)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健步走健身,鍛煉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煉,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4、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郁

(1)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郁。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2)要有好的精神寄託。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負的,一個人有了奮斗目標,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產生自覺的意志行動和積極的情感。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釣魚、旅遊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託,並能陶冶人們的情感,從而起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作用。

(3)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緒,如存在急躁、焦慮、憂郁、憤怒、狹隘等情緒時,一定要設法不使之再現,這就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管子·內業》里曾說:「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在《黃帝內經》里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一是「無恚嗔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修身養性之道,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是人們應具備的涵養。

5、中草葯避毒祛邪

(1)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葯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2)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葯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3)端午之後濕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4)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葯的藿香正氣類制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3、端午節的特點?

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百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度,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知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道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專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屬古傳承,至今不輟。

4、端午節養生食物有哪些

粽子。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方法/步驟

黃鱔。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於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艾饃饃。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5、端午節吃粽子和養生的有什麼關系

在古人認為端午這一天是火日百,這一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同時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日子.按照古人的思維這一天需要驅邪辟毒,在中國漢代就已經有端午配飾來驅邪辟毒的習俗.如「後漢書,禮儀志」就有相關記載:「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棥.其禮:度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蠱鍾.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夏後氏金行,作葦茭,言氣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內,以桃為更,言氣相更也.漢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從以上記載可以知容道,在夏至還沒被端午吸納時就已經有配飾來驅邪辟毒的習俗.

6、端午節養生要注意什麼

端午話養生:注意五個方面
端午節前後有季節轉換的特點,長江流域將進入梅雨時節,暑氣加濕氣容易對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帶來影響,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從人與自然協調相適應的角度而言,應該注意科學養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襲。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在品嘗粽子時盡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嘗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達人發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漿一起吃,每天早上一個粽子一杯豆漿,對於上班族來說是既營養又便捷。由於粽子多半是用糯米製作的,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每次食用不宜超過60克為宜。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配喝茶水或豆漿等,以幫助吞咽和消化。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每天食用一個大肉粽或蛋黃粽等,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膚的彈性,增加肌膚的光澤度。
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裡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著飲一杯溫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葯避毒祛邪
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葯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此外,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葯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端午之後濕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濕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濕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葯的藿香正氣類制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三、夜卧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端午節前後如何才能養陽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夜卧早起,無厭於日」。
「夜卧早起」與春天的養生原則是一樣的,但是相對於春天來說,此時日照時間更長,白晝時間更長,所以睡覺應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當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過11點還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點半以前就寢。如果感到困的話,中午可以補個覺。按照子午流注的觀點,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此時休息也有利於人體陰陽的轉化。總之一句話,你只要跟著太陽走,遵循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就可以了,這樣才利於人體陽氣向外生發。
健康專家表示,酷暑季節,「簡單、涼爽、美觀、能保護皮膚」是著裝所要遵循的原則。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著適當,並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於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炎炎夏日,當衣料已經無法再省略的時候,你就要從衣衫的材質上下功夫了。而在眾多材質中,純麻、純棉、絲綢類材質不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極佳的降溫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屬於熱帶型人,那麼這類面料的衣衫絕對應該是首選。
專家指出,夏天選擇寬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講究,可以盡量選擇涼爽寬大的衣服、衣服的質地最好是棉質的,不僅柔軟、透氣,而且吸汗性強。色彩上,可以選擇清爽宜人的淺色系列,如白、淡黃、淡粉、淺綠、湖藍、瓦灰、銀灰色等。
四、運動養生推薦健步走
賽龍舟、蹴球、珍珠球、鬥草都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在端午節開展的體育運動。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走為百練之組」。健步走健身,鍛煉者可選擇上午或傍晚鍛煉,運動中身體放鬆、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臂自然擺動、兩腿自然邁步,步幅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飽滿,呼吸自然有節律。走路時達到「頭目清爽、足部發熱,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悅」狀態為最佳。
五、精神調理忌惱怒氣郁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郁。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託。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負的,一個人有了奮斗目標,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產生自覺的意志行動和積極的情感。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釣魚、旅遊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託,並能陶冶人們的情感,從而起到移情養性、調神健身的作用。
其次,時時對自己的性格進行陶冶,要經常注意檢查自己的情緒,如存在急躁、焦慮、憂郁、憤怒、狹隘等情緒時,一定要設法不使之再現,這就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管子·內業》里曾說:「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在《黃帝內經》里介紹的聖人養生之道,一是「無恚嗔之心」,二是「無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為務」。因此,有計劃地進行修身養性之道,用豁達、微笑對待不稱心的人和事是人們應具備的涵養。

7、端午的來歷,養生和習俗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百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郁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度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內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風俗習慣

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比賽的隊伍在熱烈的鼓聲中劃著他們多彩的龍舟前進。這項活動的靈感是來自於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容劃船救屈原,而這個傳統也一直保持了數個世紀。

在端午節時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著肉、花生、蛋黃及其他材料,再以竹葉包裹。而粽子的傳統則來由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他們不要將屈原吃掉。

8、端午節養生保健注意什麼

傳統都是門百前掛艾草,飲雄黃酒。這都有養生知識在內。飲食度上注意,少吃粽子,黏膩不易消化。知
還有不管什麼節日。都應注意,不要暴飲暴食,飲道食七分飽。睡眠規律。勞逸結合。回適當做一些鍛煉,比如瑜伽,靜坐。還有行住坐卧,都有相應的標准養生動作。答

與端午與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