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在秋末初冬如何養生?
人在秋末初冬如何養生
空氣很乾燥,首先要多喝水。季節更替變化明顯,要適量加強運動。 冬天萬物斂藏,人們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 聚,以潤五臟。用葯則以滋陰葯來補益陰氣,衣著則不必過厚過暖等等。而以上原則主要是從強化腎的功能著手的,所以,一切有關補益腎臟、強化腎臟、養護腎臟的養生方法,也就是冬季養生的主要內容和第一選擇。本文就冬季養生保健及好發疾病防治的方法做一概述,以提供網友做參考,敬祝各位有平安又健康的冬天。冬季養生保健的原則及方法1、斂陰護陽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2、調節飲食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礦物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質的需求。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3、適度進補根據中 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則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薑、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 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冬季也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2、初冬養生保健要注意什麼
1、斂陰護陽
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病。
2、調節飲食
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礦物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 C 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質的需求。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3、適度進補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在冬季膳食原則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薑、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冬季也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因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5、皮膚乾燥多喝水
冬天天氣較干,而現在又處於逐漸變冷的時期,一些過敏體質較容易產生一些皮膚問題,比如慢性濕疹,皮膚瘙癢、乾裂等症狀。尤其是老年人,身體抵抗力較差,則容易出現皮膚問題。
要及時補水,但是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不要說每天非得喝夠十杯、八杯。要保持飲水量,應間斷性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過300毫升,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喝,不要一次大量飲水,這樣對腎的負擔太大。
5、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初入冬季,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冬季如何養生
冬季養生包括精神調養、起居調養、飲實調養、運動調養、防病保健等方面!
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嚴寒凝野,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好准備,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成形勝於化氣。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眼於一個「藏」字。
方法/步驟
一、精神調養
為了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精神安靜。為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說。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靜,必須控制情志活動。做到如同對待他人隱私那樣秘而不宣,如同獲得了珍寶那樣感到滿足。如是,則「無擾乎陽」,養精蓿銳,有利於來春的陽氣萌生。
二、起居調養
冬季起居作息,中醫養生學的主張,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也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在寒冷的冬季里,不應當擾動陽氣,破壞陰成形大於陽化氣的生理比值。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至於防寒保暖,也必須根據「無擾乎陽」的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既耗陽氣,又易感冒。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說明冬季節制房事,養藏保精,對於預防春季溫病,具有重要意義。
三、飲實調養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為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從五味與五臟關系有之,則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腎主冬……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這是因為冬季陽氣衰微,腠理閉塞,很少出汗。減少食鹽攝入量,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增加苦味可以堅腎養心。
具體地說,在冬季為了保陰潛陽,宜食谷類、羊肉、鱉、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以保護陽氣。由於冬季重於養「藏」,放在此時進補是最好的時機。
四、運動調養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這句民諺,是以說明冬季鍛煉的重要性。
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恆進行自身鍛煉,但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還須指出,在冬天早晨,由於冷高壓的影響,往往會發生逆溫現象,即上層氣溫高,而地表氣溫低,大氣停止上下對流活動,工廠、家庭爐灶等排出的廢氣,不能向大氣層擴散,使得戶外空氣相當污濁,能見度大大降低。有逆溫現象的早晨,在室外進行鍛煉不如室內為佳。
五、防病保健
冬季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進補的方法有兩類:一是食補,一是葯補,兩者相較,「葯補不如食補」。不論食補還是葯補,均需根據體質、年齡、性別等具體情況分別對待,有針對性,方能取效。具體補法詳見「葯物養生」和「體質養生」等有關章節。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注意精神、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用中葯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採用。
冬寒也常誘發痼疾,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痹證等,也多因觸冒寒涼而誘發加重。因此防寒護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顏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凍傷。
4、初冬養生方法
1、六分飽,四分餓;2、六分粗糧,四分精食;3、六分熟食,四分生食;4、六分素食。四分葷食;5、六分忍耐,四分宣洩;6、六分養心,四分養生
5、初冬養生保健怎麼做好
飲食宜適當進補
冬天是腎主令之時,腎主閉藏,元zd陽根於腎。因此,此時飲食養生宜適當進補,以養陽、藏陽,補腎藏精,促使體內陽氣的升發。
中醫師建議,此時宜多食些有禦寒功能的食物,進行益補和調養。如羊肉、牛肉、雞肉、甲魚、鴿子、蝦、鵪鶉、糯米、板栗、韭菜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生熱量多,可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禦寒效果較好。還可多食養腎食材。腎陽虛者,可多食山葯、芡實、黑豆、胡桃、鹿茸、海馬、杜仲、肉蓯蓉等;腎陰虛者,可多食海參、芝麻、枸杞子、桑椹、何首烏、銀耳等。
但「進補」要科學,因人、因地施膳,辨證進補,最好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進補切勿過度。
同時,由於回高熱量食材攝入增多,要注意多食新鮮蔬果,如青菜、馬鈴薯、豆腐、豆漿、橙子、蘋果等,以避免維生答素缺乏,出現口腔潰瘍、舌唇乾燥、牙齦腫痛或出血、便秘等現象。此外,白蘿卜也是不錯的選擇,立冬後人體的消化功能相對增強,進食增多,容易產生內熱,此時進食白蘿卜,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的作用,故有「冬吃蘿卜」的說法。
6、冬季怎樣養生???
1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3葯物養身。這個季節的葯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葯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葯宜平和,葯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葯食並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葯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4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5依自身體質決定如何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