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喪死無憾

養生喪死無憾

發布時間:2020-04-29 14:12:53

1、養生喪死無憾的無憾意思

這句話出自《孟子.寡人之於國也》,整句話的意思是: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無憾」意思是「沒有遺憾」。

2、必修4寡人之於國也句式

【判斷句】

1、是亦走也(句式:是……抄也)

2、非我也,歲也(句式:……也)

3、非我也,兵也(句式:……也)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句式:是……也)

5、養生喪死無憾,王道百之始也(句式:……也)

【倒裝句】

1、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1)申之以孝悌之義

2、賓語前置句:(1)未之有也(標志:之)(2)雞豚狗彘之畜。

(2)養生喪死無憾擴展資料: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度孟子「仁政」思問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答道」統一天下的問題。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為文章點睛之筆,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3、寡人之於國也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中的「喪」有什麼詞類話用?

《寡人之於國也》是先秦孟子弟子錄的《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其中「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的喪,為動用法,為……辦喪事。意為: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

原文(節選):

《寡人之於國也》先秦:孟子弟子錄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釋義:

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密網不下到池塘里,魚鱉之類的水產就會吃不完。按一定的季節入山伐木,木材就會用不完。糧食和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這是王道的開端。

(3)養生喪死無憾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一天下的問題。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文章中表現出的孟子的思想與主張。

一、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的,一句「王好戰,請以戰喻」充分把這種思想表露了出來。

二、孟子認為應該讓利於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他認為梁惠王自認為的「用心」於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這與其他國家不知滿足的一味向民征斂只是「百步」與「五十步」的區別。

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體地說,就是讓民擁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雞豚狗彘之畜」。不僅如此,孟子還非常重視教化,提出了「謹庠序」的主張,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飢不寒」。

四、孟子在自己論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面對上層貴族奢靡浪費,黎民飢寒交迫的社會現實,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什麼意思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釋義:
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

寡人之於國也
[作者] 孟子copy弟子
[全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

5、養生喪死無憾 翻譯一下

應該是「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譯為:這就使得老百姓能夠奉養活著的人、安葬死去的人,而沒有遺憾了。

6、寡人之於國也的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1、填然鼓之:一般「鼓」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打鼓,擊鼓進軍。

填然鼓之:咚咚地敲響戰鼓。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一般「衣」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穿。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絲織品了。

3、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為王、稱王、統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歸順。

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百姓沒有挨餓受凍的,做到了這些而不能統一天下稱王的還從未有過。

4、樹之以桑:一般「樹」是名詞,在此活用做動詞:種植。

樹之以桑:種上桑樹。

5、王無罪歲:「罪」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歸罪、歸咎。

王無罪歲: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

動詞作名詞

6、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一般「生」是活著(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活著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動詞),在此活用為名詞:死去的人喪,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這就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了。

形容詞作動詞

7、謹庠序之教:一般「謹」是謹慎(形容詞),在此活用為動詞:認真從事。

謹庠序之教: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

動詞的使動用法

8、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一般「移」是移動,在此是使動用法:使……遷移。

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就把那裡的老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

7、「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出自哪裡?

出自《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8、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什麼意思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讓老百姓能夠贍養活著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遺憾。

9、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的翻譯。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使民眾養活生者,安葬死者,沒有遺憾,此乃王道的開始.
王道:成為zd王者的道路(差不多吧)
王道
1.儒家提出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回治主張.與霸道相對.
2.大路.喻仁政.
3.與「霸道」義略同,謂劇烈,利害.為北京土語,如:這種辣椒別看小,辣味兒可真王道.但說「橫行霸答道」時,絕不會說「橫行王道」.

10、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出自哪裡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此句出自《孟子》中的《寡人之於國也》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意思是: 使民眾養活生者,安葬死者,沒有遺憾,此乃王道的開始
以下是《寡人之於國也》的全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與養生喪死無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