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老年養生常識

老年養生常識

發布時間:2020-04-29 11:51:47

1、老年人有哪些養生原則?

保持平和的心態

研究發現動不動就發火的人比正常人得心臟方面的疾病的機率要高出三倍。日常老年人還要注意做到心胸開闊,尋找生活的樂趣。特別是對於退休後的老年人而言,更要學會給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避免空虛無聊,避免過度關注年輕人的生活,盡量給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氛圍。

保持運動的習慣

生命在於運動,對於老年人而言,不僅要運動,而且還要健康的運動。老年人在運動方面要注意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來適當的選擇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時間。此外老年人在運動的時候最好可以在家人的陪伴進行。

  保持勞動習慣

老年人多數已經不再需要操心工作上的事了,所以建議老年人可以讓自己適當的參加一些勞動,充實存在感。比如說可以去社區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或者在自己能力范圍許可內幫助兒女帶帶孫子之類的,以享天倫之樂。此外也可以適當的做些家務勞動,只要身體允許又不讓自己太按勞的話,都是可以的。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老話常說民以食為天,對於老年人而言,日常的飲食習慣是否合理,是否科學,會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的。所以日常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各種營養素的均衡攝入,此外,由於老年人牙口不好,腸胃消化功能可能大不如前,因此在飲食上可以注意多以流質或半流質的飲食為主,盡量不要吃太多油膩的,不好消化的食物,飯菜可以做得適當的爛一些。

保持一定的生活圈子

沒有朋友的人註定是孤獨,對於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從全呼後應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也許意氣不再風發,但是保持一定的生活圈子,對於身心健康都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建議老年人可以多結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多讓自己走出去,比如說和同伴們一起下下象棋、一起跳跳廣場舞、或者和其它老年人分享一些帶孫子的趣事,日常快樂的事等等,都有助於身心健康的。

保持淡然的態度

由於年齡的問題,多數老年人可能會和自己的子女有各種溝通障礙,或者看不慣年輕人的某些習慣,而如果去管的話,可能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再者說了很多時候老年的思想不能順應歷史的發展,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所以倒不如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生活態度,反正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兒女不願意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話,那麼也不要緊,只要他人偶爾來看看自己,自己懂得給自己找生活的樂子的話,那麼才是最為重要的。

2、老年人養生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一、不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和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二、不貪精。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了,就會減弱腸蠕動,易患便秘。三、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如果貪吃堅硬或煮得不熟爛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四、不貪快。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還易發生魚刺或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五、不貪飽。老年人飲食宜八分飽,如果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胃腸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猝死。六、不貪酒。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老人多飲酒,還易導致肝硬化。七、不貪咸。老年人攝入的鈉鹽量太多,容易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及腎臟衰弱。八、不貪甜。老年人過多食甜食,會造成功能紊亂,引起肥胖症、糖尿病、瘙癢症、脫發及消耗胰細胞,不利於身心保健。九、不貪遲。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於食物消化與飯後休息,避免積食或低血糖。十、不貪熱。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燙食熱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長壽老人飲食經驗有十多十少。十多:一是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二是多吃海產品;三是多餐少量;四是多吃蛋白質食品,如蛋、奶、豆類等;五是多吃芝麻、花生等植物油類;六是多飲茶;七是多食含鐵質食物;八是多素食;九是多食新鮮食品,勿食發餿變質食物;十是多食易消化食物。十少:一是少吃甜食;二是少吃鹽;三是少吃動物性脂肪;四是少吃含渣滓多的食物;五是少吃油多過粘的食物;六是少吃硬塊狀食物;七是少吃化學調味品;八是少飲酒;九是少食辛辣食物,但適量姜蒜有益;十是飲食量要少,七成飽不宜。

3、老年人有哪些春季的養生常識?

春天雖然氣溫回升,但氣候往往變化無常,或陽光普照,和風送暖;或陰雨連綿,寒氣襲人。老年人因抵抗力弱,適應能力差,稍不注意,便會引起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春季如若保健不好,夏季養生就會受影響,當炎熱夏季到來時,往往抵抗力減弱,就可能有生寒性疾病的可能性。所以春季養生是至關重要的,春季老年人飲食保健應注意以下原則: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宜多吃些甜味食品,少吃酸味食品。飯菜宜溫熱,容易消化,品種多樣化。多吃些雞、魚、肉、蛋、豆製品等高蛋白、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高糖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選擇平補、清補飲食平補的飲食如小麥、玉米、蕎麥、薏米等;清補飲食,是指性涼食物,如梨、蓮藕、百合、綠豆、海帶等。陰虛內熱者食用這些可以除去內火,改善怕熱的感覺。從而增加抗病能力。

對不同體質的老人飲食應合理調配例如對脾胃虛弱的老年人應注意吃點姜,以驅寒養胃;哮喘病患者應常吃些生薑、蜂蜜水,以潤燥、止咳、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應禁食辛辣、高鹽食物。不宜食用大辛、大熱的食品及滋補品,如狗肉、參茸等。

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老人們在春季特別要提倡多吃些黃、綠的蔬菜,如胡蘿卜、西紅柿和綠葉菜等。因為春季一般人多缺乏維生素B族及微量元素。所以多吃些蔬菜以調節營養平衡。

4、老年人有哪些秋季的養生常識?

秋季到來,氣候由熱轉涼,空氣中水分減少,與炎夏相比,人體主動補充水分明顯不足,於是產生了由乾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人們常稱為「秋燥」。秋燥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口渴咽干、音啞乾咳、皮膚枯燥等症狀。如果秋燥傷及胃腸,則會有心熱煩渴、不思飲食、大便干結等現象。一般健康人是能適應各種氣候變化的,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這的確是一種嚴峻的考驗。由於老年人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較差,機體抵抗力下降,就容易使老人發生感冒或誘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冠心病及心腦血管等疾病。秋季老人的飲食原則是以預防秋燥為關鍵:飲食以清潤為宜多吃些具有養陰、潤肺、生津及清燥的食品,如蘿卜、銀耳、梨、百合、荸薺、芝麻等。此外還要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及牛奶等飲料。

飲食以「少辛多酸」為好由於秋季氣候乾燥,不宜多吃煎、炸、熱、燥、油膩之物;更應少吃蔥、姜、蒜、韭、椒(包括胡椒、花椒、辣椒)、烈酒等辛辣香燥之品。

適量進補暮秋時節,人體精氣開始封藏,進食一些滋補食品較容易被吸收納藏,有利於改善臟腑功能,增強身體素質,對身體素質虛弱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進補可以改善體質,有健身、祛病、延年之裨益。適當可多吃些雞、鴨、牛肉、豬肝、魚及蓮子、核桃、龍眼肉、大棗等食品。

5、日常生活老年人要怎麼保健保健常識

1、慢吸快呼
「任何影響呼吸的因素都會對健康和壽命造成負面影響。」你的呼吸也會影響到身體的其他生理功能,比如血壓、心率、血液循環、體溫等。
學會呼吸的第一步就是放鬆腹部的肌肉。當腹部肌肉放鬆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把氣體呼出來。例如,做到吸氣的長度是呼氣長度的2倍。
2、學會加餐
研究顯示,不吃大餐對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你應該學會加餐。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飢餓狀態,每2~3個小時,吃一小頓飯。如果是外出吃晚餐,那麼就吃一半,把剩下的帶回家,作為稍後的夜宵。
其次,多食用魚類,且要選擇較小的魚類,比如野生或有機的鮭魚、新鮮的沙丁魚等。
再次,不要忘記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全小麥食物、全燕麥食物、糙米飯等。最後,每天補充復合維生素,尤其要重視維生素D的補充。
3、該睡就睡
許多人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觀點,那就是每天8小時睡眠才是對身體最好的。事情並不完全是這樣,因為睡眠質量也有好壞之分。
如果你需要鬧鍾才能起床;每天白天都需要打個盹;看書或看電影時會睡著或打瞌睡,都可能表明你沒有高質量的睡眠。
此時,建議你選擇呼吸運動幫助入睡。同時,保持睡眠環境黑暗而安靜。要記住,認真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當身體發出需要休息的信號時,一定要上床睡覺。
老人日常飲食養生
1、老年人的飲食應該保持多樣化,谷類為主
小米、大米、黑米交叉食用,可使營養結構趨向均衡。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在老年人的飲食中每天起碼要有1斤蔬菜、兩個水果。至於糖尿病患者可吃低糖的蔬果,如楊桃、番茄等。
3、老年人的飲食要注意補充蛋白質
應該多吃奶類、豆類及其製品,豆類首推黃豆。
4、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
少吃肥肉,老年人的飲食可多吃些海魚。
5、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高血壓、癌症的發病與高鹽的攝入密切相關。
6、飲酒應限量
高血壓的人忌喝酒,正常人則可適量喝紅酒。

6、護理工作要做好,老年人養生保健常識有哪些

老年人比起其他年齡段的人更加需要養生。當然很多家庭也知道給自己家中的老人選擇一些合適的養生方案,或者給家中的老人買各種各樣的保健品。但是這些養生都是表面的養生。很少人會注意到老人精神上的養生。本文就將介紹一些老人養生精神方面的知識。精神上的養生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老人自身的心理養生,另一個方面是家人給予老人的精神關懷。只有這兩方面都到位了,再加上物質上的養生,老人才能通過養生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人到老年已經不需要工作,往往是家中的閑人一個,所以很容易喪失生活的目標。因為整天無事可做,就會產生一些空虛感。尤其是空巢老人這種情況更是常見。因此老人要克服環境,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只有心情好了老人的胃口才好。胃口好了身體才會好,自身的抵抗力才會上去,才能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家人適當的給予老人的精神關懷遠遠大於各種保健產品產生的養生效果。家中的孩子每天多抽出一點點時間和老人聊聊天,老人才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價值感。另外適當和家中的老人一起出遊,共享休閑的時光的話,可以讓老人保持愉悅的心情。達到笑一笑十年少的效果的,老人身體會更加好。人到老年,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弱,牙齒開始脫落,消化及吸收力也慢慢減退,胃口自然大不如前。在食量縮小的情況下保證飲食品質,可以遵循以下12個原則:

數量少一點。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為年輕時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會肚子脹、不消化。所以,老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應比年輕時減少10%左右,同時要保證少食多餐。

質量好一點。

蛋白質對維持老年人機體正常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老人,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應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為主。

蔬菜多一點。

多吃蔬菜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老人每天都應吃不少於250克的蔬菜。

菜要淡一點。

老年人的味覺功能有所減退,常常是食而無味,總喜歡吃味重的食物來增強食慾,這樣無意中就增加了鹽的攝入量。鹽吃多了會加重腎負擔,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幾率。因此,老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鹹食。

品種雜一點。

要葷素兼顧,粗細搭配,品種越雜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調味料)不應少於10樣。

飯菜香一點。

這里說的「香」,不是指多用鹽、味精等調味料,而是適當往菜里多加些蔥、姜等調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覺來彌補味覺上的缺失。聞著香噴噴的飯菜,老人一定能胃口大開。
食物熱一點。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會影響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在嚴冬更要注意。

飯要稀一點。

把飯做成粥,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益壽延年有益。但老人不能因此而頓頓喝粥。畢竟粥以水為主,「干貨」極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同體積的粥在營養上和饅頭、米飯相差很多,長此以往,可能會營養不良。

吃得慢一點。

細嚼慢咽易產生飽脹感,防止吃得過多,可使食物消化更好。

早餐好一點。

早餐應佔全天總熱量的30%―40%,質量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但不宜吃油膩、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晚餐早一點。

「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人體排鈣高峰期是在進餐後的4―5小時,如果晚餐吃得過晚或經常宵夜,那排鈣高峰到來時,老人可能已經上床睡覺了。老人的晚餐最佳時間應在下午六七點,而且不吃或少吃宵夜。
meishan衛生ye學校祝您身體健康!

7、老年人春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養肝護肝春季屬肝,是肝氣最活躍的季節,也是養肝護肝最好的時候。如果春天沒有養好肝氣,周身氣血就會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也易受干擾而致病。肝氣通達,就會身體放鬆,精力充沛,肝氣受損,人很容易出現疲勞睏倦,眼乾目澀的現象。按時就寢,充足睡眠是養肝的最好方法。
防寒保暖。春季溫差變化明顯,不要穿著太單薄,注意每天的天氣變化及時調整,以防感冒。在家久居,應保證室內陽光充足,溫度適宜,多開窗呼吸新鮮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舒暢。氣溫不太高,因運動而出汗時,不要貪涼而扇風,或立刻喝冷飲。
增強體質。主要是多參加戶外體力活動,包括各種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補充優質蛋白質。春季飲食以平補為原則,重在養肝補脾。飲食宜清淡,健康的飲食每餐要有干有稀,易於消化。只有適當攝入肉類、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質,才可以增強體力,使我們旺盛精力,而且優質蛋白質中還富含可使大腦清醒和警覺的酪氨基酸,對緩解「春困」有一定的作用。 提倡適量食用豆製品,食用一些蔥、姜、蒜、韭菜,可以祛散陰寒,能夠達到殺菌防病的功效,可減少感冒,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既可疏散風寒,又能抑殺潮濕環境下孳生的病菌。

家庭飲食也要多粗少精,多食些谷類如大米,小米,燕麥,糯米等,蔬菜多食閃耀,南瓜,紅薯,胡蘿卜,萵苣,白菜等。這些都是屬於甘味食物補脾養肝。粥類如山葯紅棗粥,枸杞糯米粥,胡蘿卜菠菜粥,銀耳紅棗粥等都是養脾健胃。
預防疾病。春季是各種流行感冒的多發時節,多注意個人及家庭衛生,勤洗手,勤洗衣物,多曬被,室內垃圾及時清理。小孩應接種有關預防傳染病的疫苗,不要隨便帶孩子出入公共場所。一旦發生有關病情,要盡早到醫院妥善查治。

8、老年人有哪些冬季的養生常識?

冬季來臨,氣溫逐漸下降,氣溫由暖轉寒,氣候變化多端,一晝夜溫度可以相差十幾攝氏度,直接影響人們生理、病理變化。尤其是老年人,生理機能已減弱,抵禦能力也隨之下降,所以要特別注意起居養生。冬季養生,對人體有著良好的作用。中醫養生學認為,適應四季陰陽才能維持生命活動,並總結出「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的理論。冬季是陰氣極盛、萬物收藏之季,生物處於冬眠階段,以養精蓄銳,適應明春之生機。故中醫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冬季老人飲食如何調劑呢?原則如下:飲食調配要合理冬季宜食些羊肉、鱉、藕、木耳等養陽食品,以祛風禦寒。還要注意供給足夠的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等,適量多吃些胡蘿卜、油菜、菠菜、黃豆芽、棗、核桃仁等。

合理進補冬季寒冷,機體處於封藏狀態,是進補的大好時機。在進補時要因人而異,陽虛之老人應適當多吃些羊肉、雞肉、牛骨髓等,以溫熱、益氣、補精;陰虛者應多吃些鴨肉、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一般身體虛弱者,可適量吃一些精肉如牛肉、雞肉,以及人參、牛奶、雞蛋、豆漿、紅棗元肉等。這些食品,對老人身體一般都有好處,虛弱者食之有扶正祛邪之功。

飲食宜溫熱可多吃些「燉」、「煲」、「火鍋」等,如沙鍋燉雞、芡實燉牛肉、花生豬手煲、羊肉火鍋等。要忌生冷和黏硬的食品,以防損傷脾胃,影響消化。

9、老年人養生方法有哪些?

老人養生保健的方法
1、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學會有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 
2、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3、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運動。在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或讀書、寫作後,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
4、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及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5、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6、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7、調:即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兼收並蓄,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桑椹、芥菜、芝麻、核桃仁、百合、豬腦、豬心、黑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

老人保健注意事項
一忌久坐,久坐者傷肉。
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故老人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以增強體質。
二忌久立,久立者傷骨。
老年人氣血運動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動,就會影響氣血運行,使人體部分組織和細胞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從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視,久視傷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視就會傷血耗氣,產生頭暈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報或看電視、電影應控制在一至二小時之內,不宜連續觀看。
四忌久卧,久卧傷氣。
適可而止的睡眠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則身體軟弱。要順應四時,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靜,久靜傷神。過分安靜、寂寞、無聊、孤獨的處境,會使老人變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喪失生活信心,導致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精神煥發。故老年人應有適當的良性聲刺激,以增進身心健康。

10、冬季老年人養生常識有哪些

 1.飲食有節
冬季天氣冷,老人可多吃一些肉類和高熱能食品,以適當補充熱量,但也要適可而止,若過食肥膩,則痰濕頓生,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害無益。
冬季可選擇食用苦瓜、白果等苦味食物,而少食過咸之物,對於養生保健,防患未然都是有一定作用。但如老人體質較好,就沒必要大量進補營養品,只要注意日常生活調節即可。
2.起居有常
入冬後,晝短夜長,老人要適應變化,適時增添衣服,調節作息時間。在冬季,老人應睡眠充足且要定時,要「早睡晚起」。一般認為,老人冬天睡眠時間7至9小時為宜。
起居有常還包括定時解大便。「欲得長生,腸中常清」。冬天由於上廁所不方便,加上活動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但長時間不解大便,腸道會吸收糞便中的有害物質,會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展。
3.適當運動
冬季老人戶外活動少,但還是要堅持鍛煉。冬季晨練不能過早,應在太陽出來後再進行,活動要掌握「度」,「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量力而行,貴在堅持。
老人最適宜的運動是散步,走路可刺激足部穴位,從而起到調整內臟功能的作用。
4.調攝情志
要心境平靜,也要注意控制情緒,特別是高血壓的老人,更應注意對情緒的調節。
老人要保持青春之心,以積極的、善意的態度看待周圍人事,遇到不順心事,要一笑了之,情緒的樂觀能促使體內的氣血運行通暢,保證臟腑功能的正常。
5.避免外邪
外邪泛指外界可能引起疾病的因素。老人正氣相對較虛,隨著臟腑組織的老化,其功能日益衰退,如再感受外邪,發病後病情就會較重。
如在傳染病流行時,老人不但感染率高,而且發生並發症的比例也高。尤其在冬季,老年人極易感冒,且常誘發肺炎等。所以,冬天老人不僅要做好禦寒保暖,還要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外出要戴口罩等。

與老年養生常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