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葯食與養生

葯食與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9 10:35:03

1、什麼叫葯食同源?

「葯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葯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中醫學認為,日常吃對食物具有養生治未病的效果。

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會起到葯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葯膳是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是以葯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1)葯食與養生擴展資料

葯食同源的有:

1、橘子汁

愛喝橘子汁是個好習慣,橘子汁不僅味美,而且可以治病。因為如果飲食中鉀和鈣的含量增加,血壓就會自然降低。而橘子汁里恰恰含有豐富的鈣、鉀和維生素c。

2、大蒜

嗓子不舒服,鼻涕開始時吃一些大蒜會幫助你將沒有完全發作的病毒扼殺在搖籃里。大蒜中含有豐富的抗病毒成分,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所以,在換季的時候,多吃大蒜會應付感冒。

3、蘋果汁

蘋果在所有的水果中是「口碑」最好的,而且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體格的人。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又發現了蘋果的另外一個優點:常喝蘋果汁會降低心臟常喝蘋果汁會降低心臟病的患病率。

2、「葯食同源,飲食養生是烹飪原料的選用特點」這句話對嗎?如果錯,錯在哪裡。

對的。首先,食材有很多百葯食同源的,如大棗、海帶、蜂蜜、山楂、人參等,衛生部度有相關的文件規范。問其次,就大范圍來說,能食補的盡量食補,畢竟是葯三答分毒。人們在選擇食材原料或是烹飪原料的時候內,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的特點來有選擇的食容用,以便於在日常飲食中達到養生的目的。

3、中葯食療與養生的有關資料

養生可以聽下《國學堂》-梁東對話徐文斌baidu一下可以下載來聽聽

4、如何認識葯食兩用品在養生保健,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與地位

古人認為葯與食物同起源於一個根源。《皇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有言:「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無味。」提出了謹和無味調陰陽的觀點,記載「酸、甜、苦、辛、咸」五味調和之攝取至使人民百姓保持身體健康。唐朝時期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葯物」,反映出「葯食同源」的思想。
我國素有「葯食同源」之說。傳統中醫學認為食即是葯,或者說相當於葯。因為它們同源、同用、同效。食物的性能與葯物的性能一致,包括「氣」、「味」、「升降浮沉」、「歸經」、「補瀉」等內容,並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應用。傳統中醫食與葯並沒有明確界限,因此葯療中有食,食療中有葯。
中醫葯食學說,即葯物與飲食關系的學說。在中醫中,葯食同源,葯食互補,葯食互用,葯與食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將二者配合起來,用以養生療疾,是中醫的一個顯著特色。「食養」,在我國古代醫書《皇帝內經》中早有論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闡明了葯食氣味厚薄對人體陰陽盛衰的影響。醫聖張仲景在行醫中,首例「食治」專篇。由此可見,中醫對食物的認識和中葯一樣,講究寒熱溫涼四性和辛、甘、酸、苦、感五味。古人雲:氣血得理,百病不生;若氣血失調,百病競起。萬物均為食。食用的方法得當,方能把萬物變為食、葯統一體,因時、因地、因體、因病,經過萬物的取己之長,配製得當,可食或沖服,迅速加強人體的正常需求與代謝。眾多事實證明了萬物均為葯,萬物均為食。葯食同源即葯與食物相同。
『葯食同源』這一孕育中國醫學邏輯理論的飲食文化思想,早以深深滲透進中國各民族人民的心底,它不僅能維持生命延續保養身體健康,更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5、養生、葯膳、食療、保健的概念和區別?

食療的含義: 我國自古就有「寓醫於食」、「醫食同源」之說,「食療」故名思義,即食物療法或飲食療法。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或不同的病情,選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療作用的食物,通過合理的烹調加工, 成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療」既是美味佳餚,又具有養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壽延年。 我們的祖先把「美食養身」和「防病治病」兩者相互結合,溶為一體,能補能治,創造了「中國食療學」。,食療與葯膳的關系: 「食療」和「葯膳」的概念常被人們混淆,「食療」和「葯膳」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食療」是研究養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一門學科,「食療」是不加葯物,「葯膳」是食物加葯物,是一種含有葯物成分的膳食,使苦口的葯物,變成美味的佳餚。 「葯膳」是在傳統「食療」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食物與葯物相結合,運用傳統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加工方法,製成的色、香、味、形俱佳,具有養身防病,治療康復和益壽延年的功效。「葯膳」包括:葯菜、葯粥、葯酒、葯茶等。嚴格地說,「葯膳」屬於葯物劑型之一,只是這種劑型形式多樣,品種不一,按功能分類,可分為: 益氣健脾,補血養營,氣血雙補,滋陰生津,助陽補腎, 安神益智,開胃消食,溫里散寒,理氣止痛,活血化瘀, 平肝熄風,解表散邪,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利水退腫,潤腸通便等等。 「葯膳」是在食療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葯療」 加「食療」,因此有「葯膳食療學」之稱。「葯膳食療學」的歷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是一門既古老而又新興的臨床實用學科,頗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青睞。 保健養身須趁早、 依據情況選食療。 若問食療之根本、平衡膳食最重要。

6、葯食健康是什麼?

葯食健康,確切地說是一種理念百。鄭州大學生物物理學科博士生導師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王志遠度教授在合作研究中,首次提出葯食健康的概念。葯食分知別代表了葯品(葯物)和食品(飲食),或者說是葯用食品。健道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所謂葯食內健康,是指除了葯食具備自容身的基本功能外,強調的是對人而言一定要健康。

7、膳美葯食同源養生好不好?

從小討厭吃西葯,身體只要出現一些小問題都是通過飲食調理,一直相信中醫的葯膳同源。工作了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市場挑選食材,現在是通過膳美商城買的,這個平台也堅持葯膳同源的原理開展飲食養生的。

8、江西台有個養生一對一的欄目老講什麼葯食同源,什麼是葯食同源啊?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葯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知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葯物,食物和葯物一道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內食物和葯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葯用,許多葯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葯食同源」理論容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9、論述葯食養生方法

古人認為葯與zd食物同起源於一個根源。《皇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有言:「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無味。」提出了謹和無味調陰陽的觀點,記載「酸版、甜、苦、辛、咸」五味調和之攝取至使人民百姓保持身體健康。唐朝時期的《權黃帝內...

與葯食與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