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拔罐與養生

拔罐與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9 08:05:29

1、拔罐是中國傳承已久養生方法,拔罐的那麼多好處是真的嗎?

拔罐的好處確實有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壞處,不建議長期拔罐。拔罐以罐為工具,通過燒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其吸附在體表,造成局部淤血。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相關的記載,這與後世拔罐療法相似。拔火罐療法曾經在古希臘和羅馬很流行。

拔罐的優點有很多,比如說 通過拔罐,體內的水分和寒冷可以透過皮膚的排出來,從而消除有好的東西,提神醒腦。同時由於人體經絡、穴位和內臟器官都是相互聯系和溝通的,外部吸力會影響人體表面的穴位,從而通過筋骨經絡,使人體內臟器官得到相應的調節,使氣血順暢流動,強身健體。拔罐對人體腰椎間盤突出等症狀也有一定影響。長時間定期拔罐可以緩解疼痛和症狀。 拔罐還可以減壓,具有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具有良性作用,提升人體各項功能。

當然拔罐也有一些缺點,比如說長期拔罐導致身體虛弱: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拔罐屬於瀉下,是一種向外擴散的療法。會損害皮膚和肌肉,降低體內的正氣。特別是,有些人經常反復拔出它,因為他們覺得很舒服。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會導致身體虛弱。

拔罐時間太長會損傷皮膚:根據拔罐的原料和拔罐的強度,拔罐時間不同。然而,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15分鍾。然而,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效果越長越好,長時間可能導致皮膚起泡、損傷和感染。還有由於拔罐後毛孔處於張開狀態,容易導致感冒。然而,許多人不清楚拔罐前的預防措施,拔罐後立即去洗澡和吹空調。這時,很容易感冒。

2、經常拔罐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1. 負壓作用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葯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 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與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強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縮;並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增進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迴流,降低大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擔,調整肌肉與內臟血液流量及貯備的分布情況。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循經走罐還能改善各經功能,有利於經絡整體功能的調整。再如葯罐法,在罐內負壓和溫熱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開放,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據用葯不同,發揮的葯效各異。如對於皮膚病,其葯罐法的局部治療作用就更為明顯。水罐法以溫經散寒為主;刺絡拔罐法以逐瘀化滯、解閉通結為主;針罐結合則因選用的針法不同,可產生多種效應。

3、拔罐,是養生還是自虐

一般而言,拔罐可以排毒去濕、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還可以減肥,是一種養生的方法。有個什麼風濕骨痛,去拔個罐就好了,定能渾身舒坦。

4、氣滲和拔罐的區別?

拔罐是以罐為工copy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與百針灸一樣,也是一種度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
氣滲:保健行業弄出來的發問明,利用氣滲儀(集刮痧、拔罐、按摩為一體的氣滲設備)和採用獨到的植物答熱滲包,滲透於體內,達到深層次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養生方法。

5、拔罐養生有什麼方法

拔罐療法的養生之道
好輕松拔罐療法的治病機理可以從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兩種角度來解說,中醫認為拔罐可以開泄腠理、扶正祛邪,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人體氣機升降失常,臟腑氣血功能紊亂,即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最終導致種種病症。

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有一種較強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經絡穴位上,可將毛孔吸開並使皮膚充血,使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現代醫學認為,拔罐治療時罐內形成的負壓作用,紅細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現自體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組胺和類組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拔罐負壓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改變局部組織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及單核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利於炎症的消散,增強機體體能及人體免疫能力。 罐中負壓通過運動和傳遞的方式,與患者體內負壓相互通透,激活患者體內負壓。在外部負壓的干預下,體內負壓開始活躍,運動和傳遞的速度加快,並趨近於平衡,迫使病變部位或組織器官功能逐步恢復正常。同時患者自動調節體內負壓的能力也會不斷增強,至痊癒後,已增強的自調能力會長期存在。

拔罐內壓對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和加快肌肉和臟器對代謝產物的消除排泄。

6、拔罐養生 哪些反應算是正常的?

1.拔罐時出現的正常反應:無論用何種方法將罐吸於體表,由於罐子的負壓吸引作用,局部軟組織可隆起於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覺得局部有牽拉發脹感,或發熱、溫暖、涼氣外出、舒適感等,有的病證立即或漸漸減輕,甚至完全消除。當然,上述感覺並非全部出現,依個體反應的不同,出現的多寡顯隱有別。留罐到一定時間(數分鍾至十多分鍾),或閃罐、走罐多次後,局部的軟組織呈現潮紅、紫紅色(瘀斑色),或出現丹痧(小點狀,紫紅色疹子),起罐後皮膚的這些變化可能維持一至數天。這些,都屬於拔罐療法的治療效應。中醫和西醫可根據局部的反應情況來診斷和輔助診斷疾病。中醫認為,拔罐區出現水泡、水腫、水氣過多者,揭示患濕氣證。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或觸之微痛,兼見身體發熱者,提示患熱毒證;身體不發熱者,提示患瘀血證;皮色不變,觸之不溫者,提示患虛寒證;微癢,或出現皮紋,提示患風證。有關刺絡拔罐吸出的液體,可表現不同的病情。一般認為:鮮血顯示病情較輕,黑血或瘀塊顯示瘀阻較重,黃水顯示濕熱證,清水顯示寒濕,血水往往出現在治療的開始階段或疾病即將痊癒階段。至於出血量多少,亦可提示病情的輕重及轉歸。有些患者開始治療時,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這是瘀血阻塞嚴重或風氣盛的表現,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瘀血逐漸被吸出,出血量才漸漸增多,但隨著病情的好轉,出血量又會漸漸減少,直至吸不出血。西醫認為,拔罐區若出現微細出血,可作為診斷發疹性疾病(如麻疹、風疹、猩紅熱、斑疹傷寒等)的依據之一,因為這些疾病的發疹前期都發生毛細血管的損害。若出現印痕黑暈,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疊,則為斑疹傷寒的陽性反應,這種反應較變形菌微生物凝集反應或立克次體凝集反應平均可提早2天出現,且陽性率高;出現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瀦留,肢體有不明顯的肉眼難以觀察出現的水腫症。呈現粉紅色或無色斑,提示患有神經痛或高血壓症;呈現深紫色斑,並且在紫紅色的印痕中間常出現黑褐色斑紋者,提示患有肌肉風濕症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治療過程中這些印痕或斑紋逐漸減少,則提示病情減輕、好轉或痊癒。2.引起異常反應的原因:上罐後,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緊張,疼痛灼辣難忍,數分鍾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濕氣證),或於施術局部的遠端感覺發涼、發麻、疼痛等,均屬異常反應。引起異常反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1)病人心理反應過度。(2)罐子吸力過大。(3)施術時失誤、灼傷皮膚,或皮膚本來就有傷口。(4)所塗葯物的刺激過強。(5)罐口邊緣過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狀樣凸起或凹縫、凸痕,或病人皮膚乾枯鬆弛(如老年人),加上醫者上罐時可能旋轉了手腕(旋罐),使皮膚出現皺褶。(6)吸罐時間過長,局部瘀血形成過多,隆起明顯。(7)拔罐的局部有淺在的較大動脈分布(如腹肌溝動脈、足背動脈搏動處),由於吸力的作用,局部軟組織緊張,動脈受壓而使血運受到影響,於是遠端的組織出現缺血,故出現發麻、發冷、疼痛等反應,甚至還會出現組織壞死。暈罐,是指在拔罐的過程中,病人出現頭暈、心慌、惡心、嘔吐、冒冷汗甚至暈厥等症狀。引起暈罐的原因為虛弱、飢餓、疲勞、精神緊張,或置罐於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單純拔罐引起暈罐者極為罕見,只有在施行針罐法和刺罐法時偶有發生。: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於拔罐,又增加了不少知識,拔罐有很多注意事項,大家一定要在專業指導下進行。(編輯:樊雪嬌)

7、拔罐的保健作用

拔火罐的好處:

1. 負壓作用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葯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改善充血狀態,加強新陳代謝,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和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 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與按摩療法、保健刮痧療法相似的效應,可以改善皮膚的呼吸和營養,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對關節、肌腱可增強彈性和活動性,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強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縮;並可加深呼吸,增強胃腸蠕動,興奮支配腹內器官的神經,增進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靜脈血管中血液迴流,降低大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擔,調整肌肉與內臟血液流量及貯備的分布情況。緩慢而輕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對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循經走罐還能改善各經功能,有利於經絡整體功能的調整。再如葯罐法,在罐內負壓和溫熱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開放,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據用葯不同,發揮的葯效各異。如對於皮膚病,其葯罐法的局部治療作用就更為明顯。水罐法以溫經散寒為主;刺絡拔罐法以逐瘀化滯、解閉通結為主;針罐結合則因選用的針法不同,可產生多種效應。
拔火罐療法又稱「角法」, 拔火罐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人為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淤血,調動人體幹細胞修復功能,及壞死血細胞吸收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精氣,調理氣血,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當然拔火罐不像針灸那樣對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確,主要是點、線、面結合的問題,通過中醫的寒、熱、虛、實辨證,選擇一些經絡所過或經氣聚集的部位。
「拔火罐」是我國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獨特的治病方法,俗稱「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叫作「火罐氣」,《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於外科癰腫,起初並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膿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為「角法」。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葛洪著的《肘後方》。
後來,牛角筒逐漸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圍也從早期的外科癰腫擴大到風濕痛、腰背肌肉勞損、頭痛、哮喘、腹痛、外傷淤血、一般風濕感冒及一切酸痛諸證。
拔火罐是一種充血療法,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中國人稱它為淤血療法。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明顯,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至今不衰,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

8、中醫養生:拔火罐真的好嗎 拔火罐有哪些壞處

很多人為了保健身體,或者為了治病,都會選擇區拔火罐。但是你知道嗎,拔火罐也有一些壞處,特別對於經常拔火罐的人來說,下面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一定要預防這些事情。 1、經常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 很多人認為拔罐最少要半小時,這樣才能有效果,中醫提醒其實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滑完罐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鍾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2、拔火罐後洗澡很容易著涼 順序還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看完拔罐的壞處的時候再看看拔罐的好處: 1、 減壓的作用 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葯罐最明顯。 3、 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 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拔罐減肥要注意什麼: 拔罐刮痧如果用來減肥都是可行的,不過拔罐減肥要注意一次的時間不能太長了,拔罐力度不當可能會讓身上出水泡,也可能會拔出事故的,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敗血症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 拔火罐的壞處也是有的,不要認為拔罐的時間長力度大效果就能更好,這樣的看法其實是很不科學的,拔罐不管力度大小,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哦。

9、拔罐具有哪些養生功效

拔罐對人體的保健作用
1、負壓作用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醫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人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癬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使其恢復正常功能。
2、溫熱作用
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葯罐最明顯。溫熱刺激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以局部為主的血液循環,使體內的廢物、毒素加速排出,改變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增強白細胞和網狀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局部耐受性相機體的抵抗力,起到溫經散寒、清熱解毒等作用,從而達到促使疾病好轉的目的。
3、調節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的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拔蹬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產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10、刮痧拔火罐的好處和壞處

與拔罐與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