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是子靜坐養生法的專業書評
◎ 靜坐健康、受用一生
撰文:沈昌文(前三聯書店總經理、前《讀者》雜志主編)
在整個「文革」期間,我總體上還算是個逍遙派,我有逍遙的條件。說到逍遙,我有一段故事,要往回說上一段。
1953年,或者1954年的時候,也就是到總編室當秘書之前,我因為用功過度,身體很壞。那時候是到了一個關頭,不是要讓我回去嗎?我必須做出成績來,為留在北京工作創造條件。我的成績從哪兒出來呢?我看準了俄語。我俄語學得比較早,也比較好。為出成績,我用功的程度很難形容,所以很快就得病了。三個毛病:一是神經衰弱,一個晚上只能睡幾個小時;二是肺結核,在醫院里打氣胸,右肺有陰影。三是關節炎,南方人適應不了北方的氣候。當時我正想請假去上海看病,正好社裡有一項業務,就是鄭易里的《英華大字典》需要到上海去補排版。校對科長嚴俊對我很好,知道我病了,就安排我到上海,一邊工作,一邊養病休息。
我這次在上海很得意的一件事,也是終生受益的事,現在可以直說了,就是我學了氣功。人家給我介紹認識了一位老先生,叫蔣維喬,字竹庄,道號「因是子」。他當過江蘇省的教育廳廳長。我跟他學氣功,他當時已經有80歲了。他的功法非常簡單,不講什麼外功內功等等,亂七八糟的更是沒有,起首隻有一條,就是「意守丹田」。怎麼能「意守丹田」呢?這一點我很得意,他講的一句話我能落實,就是「破除我執」。他認為,越是「執」於一點,就越不能成功,所以要放鬆。放鬆之後,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臍之下一寸三分,老是想著那兒,那兒就會發熱,一旦發熱了,就是所謂「得氣」了。然後,你就按著書上講的經絡路線,把得的氣引導到一定的穴位上。需要治哪個部位,就讓氣走到哪個地方。慢慢地,你的病就會好了。
我從他這里得到的教益,最主要的還不是治身體上的病,而是治心理上的病,就是「破除我執」啊。蔣先生善談「止觀」,然後引入「我執」。所論種種,我這個二十來歲的小青年聞所未聞。從上海回來以後,我就遇事想得開了。人人都有天地,我只是盡我的努力,至於能做到多少,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就是上帝或者是誰誰誰的事情了,這就能免除自怨自艾的心態,那是最糟糕的心態了。自怨自艾損失最大,而且損失的是自己,這使我茅塞頓開。我過去有那麼一股進取之心,可我不知道退。他告訴我,要進還要退,你才能有真正的進步。
哎呀,真是的,若是沒有他告訴我這一點,我可能以後就毀了。我當然還是要進,但是不再刻意去追求效果了。有沒有效果,除了自己努力,還有個緣的問題。你要做准備,一邊努力,一邊等那個緣的到來。不然緣來了,你沒有準備,就錯過去了。一個人,總是會碰到一些緣分的。你可能碰不上這個緣,可是那個緣會到你的身邊。一個人,絕不能抱怨,怎麼緣總也不到我的身邊呢?
這么一想,真是得益呀!盡管他跟我講話的時間很短,但是我聽進去了。後來他跟別人講的時候,我也很注意聽。對他我是非常感激。去年我到台灣,還把他的著作又搜集了一遍,各種版本都有,主要就是《因是子靜坐法》。他算得上氣功領域里的一個大家,我受他影響太深了。很有意思,影響我很深的幾位老先生,都是中華職業教育社的,都是跟黃炎培他們一起的。蔣維喬先生是,那位給我中學第一年獎學金的沈恩孚先生,也是;甚至我一輩子心儀而從未見過卻往往冒稱是他事業繼承人的鄒韜奮先生,也是職教社出身的。
總之,因為跟這位蔣先生學習氣功,我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得到了習練,確實是受用無窮。
2、因是子靜坐養生法的媒體推薦
【名人評價】
◎ 弘一法師李叔同(現代著名高僧)——
《因是子靜坐養生法》,常州蔣維喬著。前年著正篇,多依道教。今著續篇,純依佛教。若有願習靜坐者,可閱此書。又,若有被人誘惑誤入歧路者,宜速勸其閱此書以糾正之。
◎ 南懷瑾(台灣當代文化大師)——
在無書可資遵循的時候,比較普遍為人所樂道的,便是蔣維喬先生所著的《因是子靜坐法》,多少人如法炮製去學靜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發生氣脈感受,做到和他一樣。《因是子靜坐法》是他學習「靜坐」的反應實錄,可以貢獻給大家做參考。
◎ 饒宗頤(國學大師 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自十四歲起,我學「因是子靜坐法」,我早上會沐浴和靜坐,然後散步,晚上九時必寬衣就寢。我的飲食起居都很隨便,中餐西餐、南國北土我都能適應。
◎ 沈昌文(著名出版家、前三聯書店總經理)——
我在上海很得意的一件事,也是終生受益的事,現在可以直說了,就是我學了氣功。因為跟蔣先生學習氣功,我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得到了習練,確實是受用無窮。
◎ 章乃器(近代民主人士、養生家)——
蔣維喬先生便是有志於用科學說明靜坐,同時破除迷信的一個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因是子靜坐法》曾經是通行一時的。
◎ 沈澎農(南京中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因是子靜坐法》轟動全國,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不少學校都將該靜坐法列入課程,並設有靜坐會等組織,可謂極一時之盛。練習者以知識分子者居多,教育家楊昌濟就曾在長沙第一師范學校向學生講授靜坐要訣。當年毛主席在這所學校學習時,就堅持靜坐深呼吸,為其革命生涯打下堅實的體魄。
◎ 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中華養生史綱》節目——
蔣維喬在《因是子靜坐法》中,運用通俗的語言和科學方法對靜坐養生法進行了較系統的闡釋,對養生文化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此書刊行後,傳習靜坐法的人與日俱增,遍及全國及南洋各地。
◎ 《佛教養生之道》——
對初學者而言,修禪典籍莫過於蔣維喬先生所著《因是子靜坐法》,其中不但有詳細的修性修心術,更有詳盡的入禪方法和作者的親身體驗。可謂熟讀《因是子靜坐法》即可登堂入室,入於佛家養生長壽之門。
3、什麼人不可靜坐養生
我想是不可以的!
4、穀雨節氣怎樣靜坐養生 穀雨靜坐養生功知識
穀雨靜坐養生功療法
一、穀雨三月中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少陰二氣。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坐功:每日丑、寅時,平坐,換手左右舉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齒,吐納,漱咽。治病:脾胃結瘕瘀血,目黃,鼻鼽衄,頷腫,肘臂外後廉腫痛,臂外痛,掌中熱。」
《禮記正義》:「謂之穀雨者,謂物生清靜明潔。」穀雨前後一般天氣較噯,雨量也較以前增加,生物生長也較以前旺盛。本法以「穀雨」命名,正是順應這一時令特點所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適宜於穀雨時節鍛煉,可於穀雨時開始,練至立夏為止。《素問·氣交變大論》說:「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反脅病而吐甚。」在自然界風氣偏勝的春季,人體的肝氣也相應偏盛,「氣有餘則制已所勝。」肝氣偏盛,則必然傳之於脾,使脾土受邪發病。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症有「脾胃結瘕」之說,即由乎此。余所列病症,大多是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的病變,這是因其時配手太陽寒水而致。《靈樞。經脈第十》說:「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撥,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頰腫,頸頷肩孺肘臂外後廉痛。「採用本功法鍛煉,對此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日一點至五點時,盤腿靜坐,運氣調息,然後閉氣,左手用力上舉,另一隻手移至胸前按住乳頭,緩慢呼氣後,閉氣,再換右手用力上舉,另一隻手移至胸前按住乳頭。如此反復做五至七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脾胃損傷瘀血,眼珠發黃、流鼻血、下頜腫痛、小臂外側等部位腫痛,掌心發熱等症。
二、六字訣養生功
六字訣是一種吐納法。它是通過呵、呼、咽、吹、嘻等六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唇齒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牽動不同的臟腑經絡氣血運行。
預備式兩足開立,與肩同寬,頭正頸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雙膝微屈,全身放鬆,呼吸自然。
呼吸採用腹式呼吸,先呼後吸,呼所時讀字,同時提肛縮腎,體重移至足跟。
調息每個字讀六遍後,調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復自然。六字訣全套練習每個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練三遍,日久必見功效。
三、盤坐導引功
適應病症:嗜睡、精神不振。
具體方法:自然盤坐,上身正直,全身放鬆,兩手從兩大腿外側,全身放鬆,左手抓住右腳,右手抓住左腳,向兩側用力拉六次,然後兩臂交叉,兩手由兩大腿內側伸人,左手抓住左腳,右手抓住右腳,用力向後拉六次。
四、照胃運趾功
適應病症:消化不良。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兩手心對正胃部,距離約10厘米,十個腳趾同時抓地,每次做lO分鍾。每次飯後l小時做此功。效果顯著。
五、百會觀想功
適應病症:頭痛、頭暈、提高記憶思維功能。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觀想前後發際連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處,白會穴。長時間觀想可增強大腦生理功能,使大腦處於相對的抑制狀態,促進大腦氣血之供應。
六、放鬆入靜功
適應病症:此功法可滋陰補腎,使濁氣下降,清氣上升,能調理神經,治神經衰弱、煩躁不安、胸悶、氣管炎、高血壓失眠等症。
具體方法:仰卧,周身放鬆,頭枕在高低適度的枕頭上,兩腳與肩同寬,兩手放身體兩側大腿旁邊,手心向下,輕輕閉起眼睛。意想頭頂放鬆,兩耳朵放鬆,兩肩放鬆,兩大臂放鬆,兩小臂放鬆,兩手掌放鬆,兩手指放鬆,然後再想頭頂放鬆,臉部放鬆,腹部放鬆,會陰部放鬆,兩大腿放鬆,膝蓋放鬆,小腿放鬆,腳面放鬆。大腳趾、二腳趾、三腳趾、四腳趾、小腳趾依次放鬆,腳心放鬆,兩腳好象浸泡在溫水中內,(夏天意想兩腳浸泡在涼水裡),最後連續默念:」全身放鬆「三遍(此功站、坐、卧都能練習)。
七、百會觀想功
適應病症:頭痛、頭暈、提高記憶思維功能。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觀想前後發際連線與兩耳尖連線之交點處,白會穴。長時間觀想可增強大腦生理功能,使大腦處於相對的抑制狀態,促進大腦氣血之供應。
八、照胃運趾功
適應病症:消化不良。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兩手心對正胃部,距離約10厘米,十個腳趾同時抓地,每次做lO分鍾。每次飯後l小時做此功。效果顯著。
九、腳部保健功
適應病症:腹脹、傷食。
具體方法:坐在沙發上或椅子上均可,用左手搬自己左腳放在右腿上用右手心用力摩擦左腳心上半部,一上一下為一次,共搓108次,然後再將右腳放左腿上,用左手用力摩擦右腳心上半部108次。
十、照截瘧穴功
適應病症;瘧疾,胸肋串痛。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局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齶,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屈膝下蹲,兩掌合掌當胸,兩眼似閉非閉,神視兩掌中指尖,站5分鍾後,兩掌分開對正截瘧穴。距離胸部10厘米,照20分鍾。截瘧穴位置位於胸部,從左右乳直下四寸處,左右計兩個穴。
十一、點按額中功
適應病症:額竇炎,面神經炎。
具體方法:端坐於椅子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軀干伸直。全身放鬆,下頜向內微收。全身放鬆,用手中指點按額中穴108次,每天早晚各點按1次。額中穴位置,此穴在頭額正中線,由兩眉至發際下三分之一處。
5、靜坐也可以養生你知道嗎
可以啊!靜以修身嘛!
6、靜坐養生如何訓練?
靜坐是古代養生家們修養身心的一種基本方法。在諸多的靜坐姿勢中,以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效果最好。盤腿靜坐的形式分為自然盤坐、單盤坐和雙盤坐。盤腿靜坐的益壽、祛病、健腦作用已被現代醫學所認識。
1.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盤腿靜坐有多種保健作用,分析如下:
1.健腦益智作用盤腿靜坐過程中,人體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系統會發生一系列效應性改變。下丘腦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下丘腦的活動直接影響植物神經系統所屬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在盤腿靜坐過程中,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常常趨於生理性增強,對健腦益智有增進作用。
2.內源性阿片肽的獲得在靜坐過程中,大腦高級神經中樞會分泌出「快樂物質」——腦啡呔,腦啡呔也稱作內源性阿片肽。現已測出在靜坐中5-羥色胺的分泌是增多的。而葯理學研究認為,多種毒品的結構都有一部分與5-羥色胺的結構相近,但服用毒品所發生的5-羥色胺效應是虛假的,會導致大腦高級神經所分泌的5-羥色胺的實際減少,而引發萎靡不振、全身無力等毒副作用。而在靜坐過程中,5-羥色胺的增多是生理性的,此內源性阿片肽的保健作用十分廣泛,可營造人的好心情,可使人增強記憶,可活化腦細胞,可調整內臟功能,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在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壽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3.消除精神壓力在靜坐時要排除雜念,減少慾望,保持松靜愉悅的心態,這對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有一定的作用,給中樞神經一個體息調整的機會。
4.增強免疫系統的活力在靜坐時,內分泌系統功能得到了生理性增強,從而增強了免疫系統的活力。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健康學家對50名志願者做試驗,其中25名參與者每周5次做靜坐練習,每次靜坐約一小時;其餘25人做跳舞等其他健身運動。8周後,對參加受試人員進行大腦前緣活動狀況的電子掃描檢查,檢查發現,靜坐者的大腦左側細胞顯得特別活躍,體內抗體水平較高,而對比組人員則不如靜坐組明顯。
5.調動自身的潛能生命有一定自行康復的功能,在通常情況下,人的康復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並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盤腿靜坐能夠使生命的潛能發揮出來,起到保健祛病的作用。
6.整體調節作用盤腿靜坐不是針對局部的病患,而是對整個機體的身心狀態起到全面的、雙向的調整作用,如高血壓者可降低血壓、低血壓者可升高血壓。
7.開啟會陰穴的作用道家與密宗養生理論認為會陰穴是人體不容易開啟的「鐵門」。在雙盤腿靜坐的姿勢下,會陰穴便處於鬆弛狀態,容易開啟。會陰穴的開啟對於打通人體中脈、沖開頭頂進會穴有獨到的作用。中脈一通,百脈俱通,百穴皆開,百病不生。故稱會陰穴為「生死竅」。中醫理論認為,會陰空與性腺、腎功能關系密切,又是任督二脈的樞紐之地,會陰穴的開啟,對於自身能量的轉換有促進的作用,對保健祛病有很大的影響。
2.盤腿靜坐的姿勢盤腿靜坐的姿勢分為以下幾種:
1.自然盤坐放鬆褲腰帶,頭頂端正,下頜稍內收,兩眼微閉,口輕合,舌舔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擾背,腰站自然伸直。兩腿交叉盤起,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兩足均按放於坐具上,能夠分別壓在對側膝下。兩臂自然下垂。雙手能夠分別自然的放在大腿上,能夠手心向下,也能夠手心向上,還能夠互相輕握或結手印,置放於丹田處。
2.單盤坐單盤坐對頭部、上半身以及手臂的安放要求均同自然盤坐,只是在盤坐時將一條腿盤在另一條腿上,把盤起之腿的足搬上來,放置於被壓之腿的大腿上,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但應輪換盤。此坐法只有一足與坐具相接觸。
3.雙盤坐頭、身、手臂姿勢均同自然盤,雙腿的盤法是先將左足或右足放在對側的大腿上,然後再將對側的足搬上來放在另一側的大腿上,兩足心均應朝天。這樣,雙盤坐的兩足均不接觸坐具而是置放於對側起來的大腿上。
還應說明,盤腿靜坐應准備坐墊,坐墊的後面應高出前面一二寸為好。
3.盤腿靜坐前的肢體訓練為了靜坐的穩當舒適,靜坐前需要先做如下訓練。
1.打腿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然後雙手握空拳或張開,用空拳或手掌稍用力盤打大腿到小腿的上下、左右各個部位至舒適微熱。
2.俯拍湧泉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上體彎腰前俯,同時兩臂前伸以兩手掌拍打著兩足心湧泉穴,然後直腰坐正為一次,反復做36次。夠不著湧泉穴者,不可勉強,盡量使腰前俯即可。
3.活腰自然盤坐在床上,兩手放在兩膝上,然後晃動上身,先順時針旋腰36次,再逆時針旋腰36次,旋腰時上體一定要放鬆做繞環運動。
4.壓腿端坐在床上,伸直左腿,然後將右腿屈膝,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用右手扶住右膝,左手握住右腳,然後用右手下按左膝,使之盡量接觸到床面,再上提恢復至原狀,一下一上為一次,反復做至右大腿根靈活。如法再換左腿按壓,至右腿根靈活。
5.旋腳端坐在床上,一腿伸直一腿屈,把屈腿的腳放在伸腿的膝蓋上,一手握住屈腿的腳腕,一手握住屈腿的腳尖,輕輕轉動所握之腳的踝關節,內旋外轉各36次。如法,再換另一腳做踝關節運轉。
6.上坐上述預備動作熟練後,下肢各關節都靈活了,便可試著雙盤坐。如不適應,千萬不可勉強,還需接著訓練。就健身而言學練前幾項動作對預防腿腳衰老有獨到之處。
7.下坐下坐後,不要急於下地走動,可先伸直雙腿,做大腿、小腿、膝蓋的拍打按摩活動,再做雙腳的踝關節的旋轉活動,再做腰部的隨意運動後,再下地慢慢走動。
4.靜坐的意念意念屬心理學的范疇,是人們常說的「想」。靜坐時調整意念的目的是為了人靜、為了使紊亂的大腦神經有序化。因為靜坐就是要調整、強化生命的信息,靜坐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生能量、挖掘潛在能量的過程。特定的良性意念,是自身的高層次、潛在性的生命的能量,時間一長,此能量便會明顯地顯現出來。但不良的、惡性的意念,不僅達不到祛病強身的目的,還會出現靜坐偏差。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好的意念能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使兩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增加,一種是唾液免疫球蛋白A細胞增加,另一種是T淋巴細胞增加。國外有學者說:「疾病之所以能寄生於我們的身體,危害我們的健康,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意識發生了偏差。」
5.靜坐時的意守意守也屬心理學的范疇,即人們常說的「留心力」。靜坐時的意守就是將留心力集中於身體某一特定的部位或身外的美好景物,也就是大腦意識思維的高度集中,以收到抑制雜亂無紊的思維。意守要講究穩定性,也就是時間上的持續,能持之以恆,不是今天意守這里,明天又意守那裡。意守還要講究適度性,要防止假意過濃,對意守的對象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在意守的過程中也可配合良性的意念,讓意守與意念在靜坐過程中相輔相成,起到良好的保健身心的作用。
靜坐中意守的部位很多,各人可依據自身的體質病情選用,下舉幾例:
1.意守印堂印堂在兩眉之間,有升陽益智的作用,低血壓及欲開發智力者宜用,高血壓者禁用。
2.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天位於臍下三橫指處。意守下丹田保健作用最強,又最穩妥,古今養生靜坐者都提倡意守下丹田。中醫理論認為:下丹田是任脈、督脈、沖脈的經氣運行的起點,是體內元氣升降開闔的樞紐,是男子藏精、女子細胞之處所。道家養生理論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元氣聚集之所。現代醫學認為:下丹田位於腹腔、盆腔交界處,是腹腔植物神經的主要神經叢、神經節所在地,它支配該區域內所有臟器、血管和內分泌系統,對全身影響極大。這都說明了意守下丹田在靜坐中的重要性。
3.意守湧泉湧泉位於腳前掌的中心處,中醫認為是腎氣之根,降氣之處,具有育陰潛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上實下虛者、及高血壓病患者易守此穴。但中氣下陷、低血壓病人不要意守此穴。
4.體外意守可選擇你最喜歡的、熟悉的、簡單的外界環境作意守,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花園草地等;其特點是容易放鬆,最適合神經衰弱,初學靜坐者選用。
6.靜坐的原則靜坐雖有益健康,但必須遵從以下幾條原則,才會起到保健祛病效應。
1.靜坐的嚴肅性坐是為了靜,只有心靜下來,才是坐的目的,倘若心靜不下來,坐也是通常的休息而已。由此說,入靜是靜坐的真諦與必需。
2.靜坐的持久性靜坐必須持之以恆,養成規律化、生活化,以形成條件反射,能更好地發揮靜坐的保健效應。
3.靜坐的特殊性靜坐起源於宗教,但宗教靜坐與養生保健靜坐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宗教靜坐有著特定的宗教思維方式,在靜坐中不僅要求深層次的人靜,還要求在入靜的基礎上人定,追求出神入化的境界,由此宗教靜坐要求坐的時間比較長。養生保健靜坐要求排除雜念以求入靜,但人靜的目的是使體內的一切物質都能發揮好的生理效應,起到養生祛病的作用,所以養生保健靜坐要因人而異坐到恰到好處便可。
7.靜坐的留心事項①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好在有靜坐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盲目亂來。
②靜坐的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溫度要適宜。靜坐時不要受驚嚇,並留心防感冒。
③在心煩意亂時,心意過重時,勞累疲乏時,均不宜練靜坐。要待到心情相對平靜、身體歇過來之後再練靜坐。
④在靜坐中,有些人會出現幻聽、幻覺,要採取不理睬的心態,千萬不可當真,古人說:一心不動,幻象自退。
⑤靜坐必須與平時的心性修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的調理相互有機的結合,才會更好地發揮出養生保健的效應。
⑥有精神障礙的人、有精神疾病的人均不宜學練靜坐,以免發生靜坐偏差,造成不必要的心身損傷。
⑦對於入靜困難的人,在靜坐中也可默念字句或聽美妙的音樂,以排除雜念幫助入靜。
7、如何靜坐養生?
其實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的方式來改善自己的身體,但是你知道嗎?對於我們來說,靜坐也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養生保健的形式,而且靜坐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是有非常好的,如何靜坐養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介紹。
一、靜坐的目的要明確
靜坐的目的是靜,而不是為了坐!靜有兩種,一種是身靜,一種是心靜,為了身靜,要盤腿,因為走南闖北皆先動腿,所以身要靜,先靜腿。對於心靜,歷史上有很多方法,比如道家的吐納之術、佛家的白骨觀等。總而言之,靜坐的目的是讓身心達到一種極靜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停止大腦的」胡思亂想「,引用諸葛亮的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二、靜坐的常用姿勢
靜坐常用的姿勢是跏趺坐,接下來說一下具體的坐法。
1、雙盤跏趺,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剛坐。如果單盤也盤不上,就直接散盤就好了!
2、脊椎骨要保持豎直,但是不要過分強求,筆者在最初靜坐時,因為過分豎直,結果有一次彎腰時把腰給閃到了,大的原則是盡量保持自然,如果你堅持靜坐,時間久了,脊椎骨會自然而然的豎真起來。
3、兩手放於小腹之下,至於放哪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要求,有的人喜歡左手放右手上,有的人喜歡雙拳緊握,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單盤或者剛剛開始靜坐,可以直接把雙手放在雙腿上!下圖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虛雲老和尚,也沒有非得結個什麼手印之類的,實際上如果你關注一下這些先輩們的靜坐姿勢,你會發現很隨意,所以咱們後輩,先弄清楚基礎的,然後因地制宜、率性而為即可!
4、兩肩平整舒適,因為肩膀上就一塊肩胛骨,如果不將其放平,則整個胸腔會受到壓迫,久而久之,呼吸會不順暢。
5、頭正,不要刻意的保持頭正,以舒服自然為主。
6、舌頭輕微抵上齶,這個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用鼻子呼吸,很多人上了年紀或者抽煙者,在睡覺時一般都會張著嘴睡覺,這樣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
三、注意事項
1、屁股底下墊坐墊,對於初學者一定要有坐墊,如果沒有坐墊往往腿是很痛苦的,另外沒有坐墊身體往往會向後倒,因為人體的髖骨,它是一種傾斜的骨胳。網友可以從網上買個禪修墊,也可以直接墊個枕頭,不過不要墊過於軟的枕頭,一屁股坐下去,直接壓扁了。
2、靜坐時,一定要用衣物蓋住雙腿,用背子也好,舊的厚外套也可以。目的是不讓腿受風寒,這點特別需要注意,我有一次,在野外一邊釣魚一邊靜坐,到晚上腿就疼,是那種說不清又很糾結的疼!從此無論冬夏靜坐就會先蓋住腿,野外靜坐的時候,會隨時再車上帶著蓋腿的舊軍衣!
3、靜坐的環境盡量保持通風、明亮,目的是防止昏沉睡覺,特別是晚上靜坐的時候,最好是開著燈!
4、不要急著雙盤,有很多人似乎把雙盤當成靜坐的目標,覺得只有雙盤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牛X。首先,靜坐的目的是靜,不在乎形式,只所以選擇雙盤是因為這種姿勢下最容易體驗到」氣機「。其次,即使你現在是散盤,慢慢的坐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雙盤了,不要刻意的去追求雙盤。那樣只會勢得其反,而越來越討厭靜坐。因為人有逃避痛苦的本能,靜坐的時候老是不舒服,時間久了,自然不願意玩了!
四、如何讓心靜下來
讓心靜下來的方法太多了,因為人的思維活動根本就是沒法完全約束住的,不像靜坐的姿勢,它是依賴於人體的生理結構而發展出來的,這是有限制的,但是人腦想什麼?如果你不說,除了你自己誰又能想得到的,對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關於靜心的方法,這里只作推薦,現在人用的最多的一是冥想,特別是練瑜珈的時候,教練會告訴你怎麼做,一個是數息法,在道家一般叫氣功,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的病理老師就是練氣功的,60歲的人看著像40多歲,那可不是吹出來的,還有一種就是我原來分享的修白骨觀,在我看來修白骨觀可能最有效的讓心靜下來的方法。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探索發現適合你自己的方法!
通過以上文字的介紹,我們對於如何靜坐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平時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上述所說的方式來做,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否則的話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的,一定要到正規的專業的人士的指導下才是可以,再否則的話也會危害我們的生命。
8、養生專家建議靜坐,靜坐對養生真的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靜坐對養生真的有這么大的作用。
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理解為:靜坐其實就是打坐,也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正念冥想。一個人看起來精不精神:主要是看他的面相。而影響面相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腦力精力充不充沛。二是:體力精力充不充沛。而現如今主要影響我們的,其實是第一種--腦力精力。約辦公室或者學生這樣的人來講更是。
所以真正得到腦力休息已經刻不容緩。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如何能更好的靜坐吧!
1.當腦袋昏昏沉沉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靜坐。
那在椅子上,然後稍微的挺直背部離開椅背。腹部要放鬆,手放在大腿上,兩腿不交叉。然後時刻的感覺身邊環境與自己的聯系。把自己所有的感覺多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可以感覺通過鼻孔的空氣。還有腹部與胸部的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
2.靜坐的好處:
靜坐可以減輕壓力,抑制雜念。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改善情緒。改善免疫力。你可以借靜坐來感受身體的各部分之間的變化,從而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從進錯中,你會感覺到另外一個世界。
3,靜坐的注意事項:
靜坐的時候要時刻的注意呼吸。因為是第一次練習靜坐,所以說,當產生雜念的時候,一定要慢慢的將你所想的雜念轉移到呼吸上。並且不做任何的評判。剛開始你可能覺得做這些索然無味。但是每天不管五分鍾也好,還是十分鍾也罷。只要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對你的身體是大有裨益的。
9、靜坐養生對夫妻性生活是否有不良影響
注意時間吧,最好不要長時間的靜坐。因為男性長時間的坐,會導致陰囊溫度上升,致使精子活力降低等等。而且,長時間的靜坐還能導致陽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