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運動養生

中醫運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9 06:18:36

1、從中醫角度來看,運動養生有哪些好處?

有氧運動有哪些好處?有氧運動的好處有很多,堅持有氧代謝運動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許多人都知道有氧運動對身體有好處,但卻不清楚有氧運動的好處具體有哪些?

1.使你的血液變得很「富有」,可增加血液中紅血球、白血球和血紅蛋白,使身體的營養水平、代謝能力得到提高。

2.使你的血管富有韌性,並使肌肉中的毛細血管網增多,使肌肉變得豐滿而結實。

3.增加肺活量,對呼吸系統有良好的影響。它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的氣體交換量,從而保證在激烈運動時,滿足氣體交換的需要,提高身體機能水平。實踐發現,增加肺部的生命力可以長壽。

4.使心肌強壯,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彈性增強,進而提高心臟的收縮力和血管舒張力,使心搏有力,每一次的心臟跳動收進更多血液以增加心臟輸送給全身的血液量。

5.有效地改善心率。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如健身操鍛煉,可使心率適度降低,這樣心臟就會得到更多的休息。由於心臟的工作能力和儲備能力提高,人就能承受更大的負擔。

多做運動對於人體的心臟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長時間堅持運動能夠保持心臟和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因此能夠大大提升氧量像身體各器官輸送的速度。還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冠狀動脈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這樣能夠有效預防心臟病的產生,注意運動養生,可謂是好處多多。

2、中醫怎麼養生?

3、太極養生,中醫養生,運動養生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太極養生就是打太極拳,運動養生就是運動,中醫養生就是艾灸,推拿,汗蒸,拔罐等等

——舒樂妮養生館

4、中醫養生有哪些?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食療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葯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拔罐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葯膳食療: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5、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適合養生,中醫養生的辦法是調節人的血液循環,對,哪個血來液不通?他可以用用手法讓血脈暢通,比如刮刮痧,拔拔火罐自,這都可以去掉風寒,所以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上都是認可的,特別適合老年人,中醫養生療法,它可以提zd高人的免疫力,使身體血脈通毒素可以定期可以排出來,中醫在人們的觀念中是很大家認可的

6、運動養生的保健方法

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運動養生是指:用活動身體的方式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中華民族的運動養生特色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的保健活動。傳統的運動養生,經過歷代養生家的不斷總結和補充,逐漸形成了運動肢體、自我按摩以練形,呼吸吐納、調整鼻息以練氣,寧靜思想、排除雜念以練意的保健方法。
用活動身體的方式實現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
人類初始,狩獵以取犧牲,採摘而得天賜。運動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會發展,私有制出現,而後才有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現象。運動養生先是迎合了社會上層的需求,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就是現今發現的最早記錄。醫學的發展,為運動養生提供了理論依據、指導原則、發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運動養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發展。流通氣血、長養精神、強筋壯骨、滑利關節、堅膚壯肌、聰耳明目、充臟暢腑,從而達到精力旺盛,氣血充足,思維敏捷,反應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
運動養生形式亦多。①散步:每日慢步,講規律,講持久,民諺曰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恆,方可見功。②跑步:提倡以適當的速度跑適當的距離,太短、太慢難於起到健身作用,太快、太長則以競賽為目的而非健身了,須量力而行,要持之以恆,一般人選擇跑步距離在800~3000米之間較為適宜。③健身操和健美操:徒手操如早操、工間操、課間操,均屬健身操類,目的在於全民健身,人人可行。時下流行的健美操,則要求更高,運動量更大,可以增強肌肉,使體形勻稱健美,主要適應於中青年人。健身、健美器械有啞鈴、杠鈴、單杠、雙杠、爬繩(爬桿)及各種健身器等,可選擇自己適合和喜愛的項目進行鍛煉。但杠鈴不適於未成年人,以免影響身高的發育。單杠、雙杠中一些復雜動作須有專人指導及保護,以免練習不當而受傷。踢毽跳繩,簡單易行,可以大力推行。④登山:是良好的戶外運動,取其景緻自然,空氣新鮮,於怡情中健身,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登山之樂,由來已久。⑤游泳:古代受氣候的限制,不能四季皆行,但春江水暖,更衣游水,沐浴自然,《論語》中有「暮春之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儼然是一種集體的活動了。⑥武術:可分徒手及持械兩大類,其目的既有技擊格鬥、御敵防身的一面,亦有強健體魄、養生延年的一面。在徒手健身術中,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種。其中,五禽戲為漢末名醫華佗所創,歷史悠久,相傳其弟子習此而壽至九十餘,至今沿習不衰。太極拳相傳為元明道士張三豐所創,是目前練習最多、流傳最廣、門派頗多的一種健身術。八段錦、易筋經,亦是常習的健身功法。從中國武術的大概念看,內家拳得於導引者多,以健身為首要,而技擊格鬥、御敵防身為次。而在眾多的拳術中,多數屬於外家拳的范疇,其作用與內家拳相反。持械,械指器械、武器,民間概括稱之為十八般兵器。持械本為戰爭之用,亦為保身,健身的意義則次之;在近代的武術鍛煉上,持械則為保身與健身,失去了用於戰爭的意義。還有一些以沙袋、木棍等捶擊身體的鍛煉方式,俗稱金鍾罩、鐵布衫功,意在保身,是武術中未學打人、先學挨打的一種功夫。鐵襠功也屬此類。它們仍以御敵保身為首要,與養生不完全相同。
運動養生,運動是形式,養生是目的。形式靈活多樣,且可以自創,只要能夠達到健身的目的即可。

7、運動養生的原則是什麼?有哪些優點

運動養生的特點

講究循序漸進的鍛煉,養生式運動;講究身心的統一鍛煉(修煉),注重身、心的整體性調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強內臟功能。運動養生是通過提高人體身心調控能力,平衡、協調統一人體內外環境,運用主動調節方法激發生物體自我修復能力,從而改變不良體質狀態,提高身體素質,達到強身去病、延年益壽的效果!對生活、工作和個人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人是由身心兩部分組成,中醫對人體的健康講究平衡,守中。一般運動多為肢體的運動,而運動養生是運動和養生的結合,注重身體和心理的整體修煉,涉及到人體各個方面的調控能力,比如人與環境的調攝、飲食營養的調攝、脾胃消化的調攝、心腦血管循環的調攝、代謝排泄系統的調攝、內分泌的調攝、行為習慣的調攝等等,涉及到運動、養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運動養生的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打開人體通道,促進氣血循環,改善消化吸收、新陳代謝,促進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滋養五臟六腑,從整體修復健康,所以說,運動養生是人體健康的催化劑。

運動養生要求人們更關注自身的變化,關心自身的平衡健康,需要人們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因而運動養生的過程可以主動和被動地讓參與者了解學習更多的養生知識,只有掌握的健康知識和技能越多,我們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健康,主導自身健康,所以說運動養生是大眾健康、醫療保健的最好途徑!

運動養生也是實施中醫學倡導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預防醫學的最好途徑,所以過去歷史上的很多著名中醫也是養生家,如華佗、孫思邈、張仲景等等!所以,運動養生的方式從古到今在人們的健康工作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傳統運動養生的特點

(1)以中醫學理論指導健身運動所有的傳統身法都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以及經絡等理論為基礎。運動養生的基本要點為養精、練氣、調神,以動形為其基本鍛煉形式,並用整體觀念說明運動健身中形、神、氣、血、表、里的協調統一。此外,養生運動中,運動的虛、實、動、靜皆以陰陽理論為指導,運動的屈伸、俯仰則受開闔升降的指導。可見,健身運動的每招每式,都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

(2)注重意守、調息和動形的統一運動養生強調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即意念、呼吸及軀體運動三者間的配合。意守指意念專注;調息指調節呼吸;動形指形體運動,統一是要達到形、神一致;意、氣相隨;形、氣相感,使形體內外和諧,動、靜得宜。這樣才能起到養生、健身的效用。

(3)將導引、氣功、武術、醫理融為一體。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經驗,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源於導引氣功的功法有五禽戲、八段錦等;源於武術的功法有太極拳、太極劍等。但是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上,都講求意守、調息和動形,都是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和調臟腑為目的。將諸家之長融為一體,是運動養生的又一大特點。

道教運動養生的特點

在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徵,這是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的,因而自古以來道教養生家們就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體育運動就已經出現並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莊子》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說明,當時運用導引等方法來養形健身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

道教運動養生觀以形神兼養為理論基礎。神為形之主,欲全其形,先在理神。包括生命機能和精神意識在內的神是人形體的產物,它一方面調控著生理活動的信息指令,使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另一方面接受外來刺激,產生精神思維活動,指揮神經系統,保證人在社會與自然場中做出適當的反應。因而神在人體中起著積極的主導作用,養生首重養神。道教運動養生便是針對神氣的主導地位和特性,通過清靜內守,保養精神,維持健康無病的完好狀態。

形為神之宅,養生也必須保形。形體是生命活動的宅宇,生命活動必依附於形體而存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也就是說,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首先形成組織器官,然後產生生理功能,最後產生精神意識,精神並非直接源於精氣,而是產生於形體。基於形體不僅產生了生命機能和精神思維,而且形體還決定著精神的狀態。人通過活動肢體,舒展筋骨,使氣血流通,讓形體得到調養,才可使神有所依,方能養生保壽。可見,形神可分不可離,形俱而神生。只有形神兼養,方可實現人體生命機能的整體優化,這是健康益壽的前提和基礎。

神屬陽,在生命活動中易動而耗散,因此養神應以靜為貴;形屬陰,易靜而少動,所以需要養之以動。以動養形,以靜養神,動靜結合,可達形神兼養之目的。陶弘景亦論:能動能靜,可以長生。道教運動養生提倡以養神為核心的形神兼養,養形之動決不是單純的動,盲目的動。凡有效的形體之動,必少不了精神之靜的制約。在運動當中,意識的專注、身心的放鬆、神情的自然寧靜是至關重要的,其一招一式必符合規律之轍,體現沉靜輕靈之意;而靜在形體運動中也並非靜如止水,而是暗寓著動,潛存著精神意識的合理運動,並引導著形體運動的外在變化。動中寓靜,靜以御動,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結合,形神共養,此乃道教養生運動的奧妙之所在。

動以養形,以引導行氣為重點。導氣可令和,引體可令柔,氣和則體柔,長生乃可求。通過導引行氣等運動鍛煉形式,呼吸精氣,流通營衛,舒筋健骨,滑利關節,可達強身祛病之功。導引之術,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包括呼吸運動、肢體運動、器械運動和仿生運動,主要表現為形體導引和意念導引兩大類。形體導引強調外部肢體的活動,以動肢節、舉手足、搖筋骨、按皮肉等形式,使經絡氣血得以暢通,屬動工一類。意念導引注重以意導之,以心引之,以意領氣,也稱為經絡導引,包括以任督二脈為主線的小周天導引法和全身經絡遍導的大周天導引法,屬靜功一類。

動以養形的作用在於防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氣,動之使百官氣暢,閉之使三宮血凝,實為養生之大律,祛疾之玄術。動以養形以輕便易行、有益身心為原則,以不損不傷為前提,也不必拘於形式,可有選擇性地進行一種或幾種方法的練習。道教養生家強調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要適可而止,應於自身相得為度。葛洪在《抱朴子內篇·極言》中說:「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教誡篇》稱:「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視、久聽……能中和者,必久壽也。」孫思邈說得更明白:「養生之道,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這一適度活動的觀點,極大地促進了道家各種導引術和內煉方法的發展,至今仍具有極高的養生健身價值。

8、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保健,注重的是心靈和身體的雙重保養。

第一,在心靈調養方面,《黃帝內經》中提出要做到恬淡虛無,也就是說保持心態的平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平時可以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調暢情志。內

第二,身體上的保養,從飲食和鍛煉兩個方面,飲食要清淡、營養、易消化,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寒涼、煎炸、燒烤類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平和的食物,並且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全身容的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9、中醫養生什麼項目好?

一、針灸,針灸就是將銀針按照一定的手法和角度插入到人體的特定穴位zd中,刺激穴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人體的穴位有幾百處,每個穴位扎針的手法、深淺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二、拔罐,現在中醫養生項目中拔罐分為火罐和氣罐,拔罐具有疏通經絡,祛除體內濕氣的專作用,拔罐在國內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

三、運動養生,屬中醫講究練精、氣、神,像太極、氣功等都是增強體質,鍛煉精氣神的好辦法。

與中醫運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