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暑養生的原則 大暑怎樣養生
大暑要如何養生
既然大暑養生,是以預防大暑後的氣溫變化為目的,那養生的方法就不能生搬硬套了。在大暑養生之中,我們所選擇的方法是滋補為主,通過飲食的變化來調理身體,這樣既可以起到消熱降暑的目的,也可幫助我們預防暑後天氣轉涼,導致寒氣入體這一狀況。
而我們想要找到既可以清熱消暑,又可以預防暑後寒氣入體的食物,雖然不是太好找,但也不是什麼難事,下面就來看一下,哪些食物有這樣的功效吧!
一、蘿卜
蘿卜,有著「小人參」的美譽,甚至有著「蘿卜上市,醫生沒事」這樣的諺語,蘿卜對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多的好處。要知道蘿卜屬於一味中葯,性涼味甘、清熱消積都是蘿卜的功效。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蘿卜清熱的功效,通過蘿卜將身體之中多餘的熱給排除掉,將身體內部的熱維持在一個恆定的值。這樣在大暑後,天氣轉涼時,就不易出現寒氣入體而危害到健康的情況出現了。
二、冬瓜
通過上面的蘿卜,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們在大暑這個時節要多吃的食物都是一些涼性、寒性的食物,通過它們將身體之中的熱散出去,幫助身體將熱量維持在一個恆定的值上,這樣即便天氣轉涼,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冬瓜和蘿卜一樣,都是涼性的食物,我們常食用冬瓜,可以幫助人利尿消炎、清熱解暑,將身體之中多餘的熱給排除出去,達到將身體的熱維持在一個恆定值上,讓寒氣無法輕易的入體!
三、西紅柿
西紅柿有著生津止渴、清熱消毒、涼血平肝的作用,而我們食用西紅柿的目的並不是清熱,而是需要用到西紅柿可以涼血平肝的目的。大暑會導致身體內部的血液升溫,而在這持續不斷的炎熱天氣之中,血液的溫度一直無法降低,而大暑之後天氣轉涼,導致冷熱相激,就會讓身體遭受到損害。
而在大暑多食用一些西紅柿,可以保持血液的溫度,讓血液保持在一種正常的狀態,防止因為寒氣的到來,身體內外出現冷熱相激而導致健康被損害。
四、苦瓜
食用苦瓜可以清內熱、壯陽氣,苦瓜可以清除身體之中無用的熱氣,同時還可以幫助身體補足陽氣。「陽氣」在身體之中佔有著十分的重要地位,而一個人如果陽氣充足,那外在的寒氣是很難侵入身體之中的,而像苦瓜這樣既可以清內熱又可以壯陽氣的食物可不是太多呢!
五、香蕉
食用香蕉也是一種很好的大暑養生法,眾所周知「香蕉」是一種寒性的食物,而且香蕉的寒性是根植在身體之中的。我們在大暑時節食用香蕉,就可以藉助大暑的熱,來磨滅香蕉的寒性,同樣的,香蕉根植在我們身體之中的寒性,也會大量的消耗著因為大暑,而導致身體中變得越來越多的「暑氣」,這些暑氣被消耗了,就可以在大暑時節保護好身體健康,又不會因為天氣轉涼導致內外相激,讓身體出現更大的隱患。可以說大暑時節食用香蕉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2、大暑節氣將至,如何正確養生
大暑節氣養生三點:
1、精神調養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們容易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調養,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所謂「心copy靜自然涼」,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氣惱怒,可多想輕松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活動,可以達到安定神志、調養心氣的作用。
2、起居調養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後及時更換衣物,避免出汗後受涼感冒。同時,室內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百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出汗後直對風扇或空調吹風,以免感冒。
3、運動調養
大暑正處於「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運動過後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進食冷飲,度否則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3、大暑是什麼意思啊,大暑養生要注意什麼
大暑就是每年公歷復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20度時。在大暑的時候養生要注意一些原則,要多補充身體維生素,要多吃一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新鮮果蔬;補充水和無機鹽。
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制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苦瓜、桃、烏梅、草莓、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百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由於「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午睡的時間度是要因人而異的了,一般來說以半個小時道一個小時為宜,在睡覺的時候不要過於貪涼,一定要避免在風口的時候睡覺,避免著涼受風而生病。
4、大暑養生吃什麼好 大暑養生注意事項
5、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
大暑養生
1、葯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葯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
《醫葯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葯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葯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2、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葯茶,出汗的較多的飲用糖鹽水、茶水等,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3、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葯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4、食材
綠豆
中醫上說:「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有清熱毒、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濕解暑的功效,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熱、消暑、生津、清心、明目。傳統醫學認為,苦瓜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還能緩解熱病煩渴、中暑發熱、痢疾、痱子等。
6、大暑快要來了,我們該如何養生
大暑要如何養生
既然大暑養生,是以預防大暑後的氣溫變化為目的,那養生的方法就不能生搬硬套了。在大暑養生之中,我們所選擇的方法是滋補為主,通過飲食的變化來調理身體,這樣既可以起到消熱降暑的目的,也可幫助我們預防暑後天氣轉涼,導致寒氣入體這一狀況。
而我們想要找到既可以清熱消暑,又可以預防暑後寒氣入體的食物,雖然不是太好找,但也不是什麼難事,下面就來看一下,哪些食物有這樣的功效吧!
一、蘿卜
蘿卜,有著「小人參」的美譽,甚至有著「蘿卜上市,醫生沒事」這樣的諺語,蘿卜對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多的好處。要知道蘿卜屬於一味中葯,性涼味甘、清熱消積都是蘿卜的功效。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蘿卜清熱的功效,通過蘿卜將身體之中多餘的熱給排除掉,將身體內部的熱維持在一個恆定的值。這樣在大暑後,天氣轉涼時,就不易出現寒氣入體而危害到健康的情況出現了。
二、冬瓜
通過上面的蘿卜,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們在大暑這個時節要多吃的食物都是一些涼性、寒性的食物,通過它們將身體之中的熱散出去,幫助身體將熱量維持在一個恆定的值上,這樣即便天氣轉涼,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冬瓜和蘿卜一樣,都是涼性的食物,我們常食用冬瓜,可以幫助人利尿消炎、清熱解暑,將身體之中多餘的熱給排除出去,達到將身體的熱維持在一個恆定值上,讓寒氣無法輕易的入體!
三、西紅柿
西紅柿有著生津止渴、清熱消毒、涼血平肝的作用,而我們食用西紅柿的目的並不是清熱,而是需要用到西紅柿可以涼血平肝的目的。大暑會導致身體內部的血液升溫,而在這持續不斷的炎熱天氣之中,血液的溫度一直無法降低,而大暑之後天氣轉涼,導致冷熱相激,就會讓身體遭受到損害。
而在大暑多食用一些西紅柿,可以保持血液的溫度,讓血液保持在一種正常的狀態,防止因為寒氣的到來,身體內外出現冷熱相激而導致健康被損害。
四、苦瓜
食用苦瓜可以清內熱、壯陽氣,苦瓜可以清除身體之中無用的熱氣,同時還可以幫助身體補足陽氣。「陽氣」在身體之中佔有著十分的重要地位,而一個人如果陽氣充足,那外在的寒氣是很難侵入身體之中的,而像苦瓜這樣既可以清內熱又可以壯陽氣的食物可不是太多呢!
五、香蕉
食用香蕉也是一種很好的大暑養生法,眾所周知「香蕉」是一種寒性的食物,而且香蕉的寒性是根植在身體之中的。我們在大暑時節食用香蕉,就可以藉助大暑的熱,來磨滅香蕉的寒性,同樣的,香蕉根植在我們身體之中的寒性,也會大量的消耗著因為大暑,而導致身體中變得越來越多的「暑氣」,這些暑氣被消耗了,就可以在大暑時節保護好身體健康,又不會因為天氣轉涼導致內外相激,讓身體出現更大的隱患。可以說大暑時節食用香蕉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7、大暑的意思 大暑養生運動有哪些
一、大暑的意思
大暑就是大熱的意思。 大暑時,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距離夏至日大概是三十天,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附近,此時近地面吸收了足夠多的熱量,通過地面散發出來,即使是早晚,室外溫度也不會很涼快。 建議:大暑節氣期間,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日常需要做好避暑工作。
二、大暑做什麼運動好
1、游泳
大暑時節,驕陽似火,熱風撲面,游泳既鍛煉了身體,又可祛暑消夏。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統的功能,也可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還能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高。
注意游泳不是任何人皆可參加的運動,當下水之前,務必作一次徹底的體格檢查。游泳最好選在早上或晚上,且不宜在飯後一小時內進行;游泳前還必須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以避免發生抽筋和感冒。
2、散步
大暑時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熱,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熱,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生要注意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里。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3、玩健身球
健身球,又叫保定鐵球。此運動能調和氣血、舒筋健骨、強壯內臟、健腦益智,且運動量小,不受場地、氣候的限制,故適宜大暑天練習。若能經常堅持練習健身球,對偏癱後遺症、頸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礙等疾病均有較好療效。此外,由於鐵球與手掌皮膚的頻繁摩擦,也會因靜電及熱效應的產生,起到增進血液循環,治療周身各部位疾病的作用。
4、釣魚
釣魚之所以養心養性,是由於垂釣是用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而成的,它對提高人的視覺和頭腦靈敏的反應能力,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大暑天,每當你來到水庫、池塘邊,在繁茂的樹蔭下,清風吹拂,可閱繁茂生長萬物之氣態,聞斜陽中蟬鳴,視綠波中「白浮」跳躍……尋得這舒悅和寧靜,自然得心地清涼,經常體驗這種怡樂之情,有利於健康,益壽延年。
8、大暑節氣養生有什麼原則
明天是7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內,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給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並且容易引發中暑、熱中風、肩周炎、水中毒、腸道傳染病等疾病。大暑養生得當,不僅可以維持夏季短期內身體的良好狀態,對一整年的健康的保持也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將為各位介紹一些大暑養生之道,希望您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一、防情緒中暑
按照中醫「天人相應」之說,氣候變化會引起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異常狀態,這是「情緒中暑」引起的。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氣溫、氣壓和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氣候會影響人體的情緒調節功能,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症狀。
一旦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惡心等中暑先兆,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高溫作業或易中暑人群,為了以防萬一,平時也可以適當吃點藿香正氣水。
為防「情緒中暑」,一旦火氣上來,可以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
二、補水宜喝粥
在大暑節氣養生,首要是補水。此時節喝葯粥能補氣清暑,健脾養胃。
李時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度暑粥」常選用粳米、綠豆、薏苡仁、赤小豆、南瓜等健脾養胃的穀物為主料,輔以百合、蓮藕、黃瓜、冬瓜、西瓜、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寒涼清熱蔬果,加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涼益氣、滋陰補血的肉製品煮熬而成。
所謂「天生萬物以養民」。大暑期間,還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淮山葯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葯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精力旺盛。
三、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貼療法,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盛的節氣特點,採用穴位敷貼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葯滲透皮膚,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敷貼的葯物最常見的是選用一些辛香、逐痰、溫陽、驅寒的復方中葯,結合透皮給葯技術,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肺俞、膏育、大椎、百勞、定喘等穴位敷貼治療。
9、大暑節氣 大暑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大暑節氣養生六要點
巧用芳香植物 消暑化濕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心氣容易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禦酷暑,而導致中暑等問題發生,出現頭暈、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狀。
要化解這些症狀,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保證充足的睡眠;講究飲食衛生,正確的飲食可以幫助人體抵禦暑濕的侵襲,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這些食材熬粥或煮湯。
如果已經感覺到頭暈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來緩解頭暈。比如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用來煮湯或熬粥。因為新鮮藿香葉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濁、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風熱,利咽透疹,舒肝瀉熱,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專家也提醒,夏季以濕熱為主,服用藿香鮮葉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過度,也不能將其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為例,煮的時間長了其芳香之氣會消失,就起不到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湯煲好前的幾分鍾才放入。
趁暑化濕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不過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來治療,還得依個人體質。」專家說,暑天陽氣旺盛,治病就是通過艾灸等方式利用補充陽氣來達到療養效果,通常情況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陽虛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這個時節治病,若是一些體質熱的慢性病人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來治療了。
多飲暖水益消暑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
需要提醒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葯食同粥補氣清暑
大暑氣候炎熱,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
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市民安度盛夏。
葯粥則對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均適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葯材,祛濕效果會更好。
消暑切莫動「肝火」
另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慾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
專家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應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時節東莞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熱,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熱,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 「桑拿天」,悶熱天氣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露天環境中。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稍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