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療與飲食養生的區別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食療的含義: 我國自古就有「寓醫於食」、「醫食同源」之說,「食療」故名思義,即食物療法或飲食療法。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或不同的病情,選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療作用的食物,通過合理的烹調加工, 成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食療」既是美味佳餚,又具有養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壽延年。 我們的祖先把「美食養身」和「防病治病」兩者相互結合,溶為一體,能補能治,創造了「中國食療學」。,食療與葯膳的關系: 「食療」和「葯膳」的概念常被人們混淆,「食療」和「葯膳」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食療」是研究養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一門學科,「食療」是不加葯物,「葯膳」是食物加葯物,是一種含有葯物成分的膳食,使苦口的葯物,變成美味的佳餚。 「葯膳」是在傳統「食療」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食物與葯物相結合,運用傳統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加工方法,製成的色、香、味、形俱佳,具有養身防病,治療康復和益壽延年的功效。
「葯膳」包括:葯菜、葯粥、葯酒、葯茶等。嚴格地說,「葯膳」屬於葯物劑型之一,只是這種劑型形式多樣,品種不一,按功能分類,可分為: 益氣健脾,補血養營,氣血雙補,滋陰生津,助陽補腎, 安神益智,開胃消食,溫里散寒,理氣止痛,活血化瘀, 平肝熄風,解表散邪,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利水退腫,潤腸通便等等。
「葯膳」是在食療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葯療」 加「食療」,因此有「葯膳食療學」之稱。「葯膳食療學」的歷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是一門既古老而又新興的臨床實用學科,頗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青睞。
保健養身須趁早、 依據情況選食療。 若問食療之根本、平衡膳食最重要。
2、養生食物有哪些
春季養生食譜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仲春飲食宜辛甘。適當進食山葯、紅棗、蜂蜜、芹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傷用脾胃。
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汁、薺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夏季養生食譜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飲食多清淡。
夏季署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署、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署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飲食宜補氣。可適當選擇一些滋陰補氣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桂圓、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雜糧,蔬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夏季心氣旺盛,易傷人氣陰,在這個季節里,應以補氣養陰、清署熱為主,如冬瓜、西瓜、蓮藕、鴨肉等,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養生食譜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
冬季飲食宜滋補。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斂陽護陰。可適當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桂圓、木耳、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多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蔬菜類如大白菜、圓白菜、白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脾胃功能相對虛弱,若再食寒涼,宜損傷脾胃陽氣。因些冬季應少吃荸薺、柿子、生蘿卜、生黃瓜、西瓜、鴨等性涼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更不要飲酒禦寒。
3、食物的顏色與養生保健之間有什麼關系
1、黃色食物健脾
黃色食物可以健脾,增強胃腸功能,恢復精力,補充元氣,進而緩解女性荷爾蒙分泌衰弱的症狀。黃色食物對消化系統很有療效,同時,也對記憶力衰退有幫助。
代表食物:豆腐、南瓜、夏橘、檸檬、玉米、香蕉和鵪鶉蛋等。
黃豆:幫助胃腸恢復動力,是天然植物性的雌性荷爾蒙,可以幫助女性荷爾蒙的調整。也有助於緩解更年期和經期的症狀,還可以預防與荷爾蒙有關的癌症。
南瓜:提高精力,補充元氣,提高代謝。
夏橘:具有驅風、芳香、滋補的作用,並能緩和精神緊張症狀。
檸檬: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免疫力,延緩皮膚衰老。
柿子:健脾開胃,潤肺生津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
香蕉:強化消化系統功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並有抗憂郁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2、黑色食物補腎
黑色食物有助提高與腎、膀胱和骨骼關系密切的新陳代謝和生殖系統功能。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刺激內分泌系統,促進唾液分泌,有促進胃腸消化與增強造血功能,對延緩衰老也有一定功效。
代表食物: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香菇、黑米、蝦、貝類等。
黑米:具有滋陰補腎、補血益氣、增智補腦、增強新陳代謝的作用。
黑棗:有增強體內免疫力的作用。
黑豆:有補腎、強筋骨、暖腸胃、明目活力、利水解毒的作用。
黑芝麻:具有養腎、健腦潤肺、養血烏發、防衰老的作用。
黑木耳:清胃滌腸,增強肌體免疫力。
3.綠色食物補肝
綠色食物含有對肝臟健康的葉綠素和多種維生素。能清理腸胃防止便秘,減少直腸癌的發病。另外,還能保持體內的酸鹼平衡,在壓力中強化體質。
代表食物:菠菜、綠紫蘇、白菜、芹菜、生菜、韭菜、西蘭花等。
菠菜:有養血、止血、滋陰潤燥及抗衰老、促進細胞增長的作用。
西蘭花:可增強肝臟解毒能力,並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乳腺癌的發病幾率。
韭菜:能溫補肝腎,增進胃腸蠕動,有散血解毒的功效。
4、食物養生和運動養生哪個更重要?
嗯,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可又有這樣一句話,「生命在於運動」,可以看出來,吃飯和運動這兩樣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營養和運動到底是哪個更重要,這也就決定了食物養生和運動養生哪一個更加有用。
如果你是小區的公園中可以看到,社區中大多數在運動的人,幾乎很少能看到年輕人,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在積極運動,他們的時間充足,每天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散步,跑步,爬山,太極,大街小巷。幾乎都是他們在運動。可是按道理來講,這樣運動以看得出來積極,他們的身體應該變得更加強健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很少生病,體質也變得好呢,可是到後期的時候毛病也沒有少。
那麼這個是什麼原因呢?運動養生難道沒有用處嗎?其實是因為老年人身體本身就虛,他們一味的運動,但是同時他們也沒有缺少了食物養生,但是他們對於吃飯要求的卻是粗茶淡飯,以素食為主。這樣子同時進行食物養生和運動養生,但是是運動養生的運動量上去了,食物養生卻很清淡。
所以說不能夠僅僅注重運動養生,食物養生也要看重,如果你在運動養生,你食物養生的營養物質一定要補充好不能一味的只運動,但是卻不補充消耗的物質。身體要好,還是要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的。所以說食物養生和運動養生不是哪個更重要,而是要相輔相成,一起進行。
5、養生的食物
早起喝一杯白開水,上廁所解大號;
想要頭發復好,則多多食用黑芝麻,可以蒸一個制蛋,面上灑上黑芝麻粉;
補腦得多吃核桃,芝麻,魚肉,蝦仁一類的東西知;
身體素質好才是最重要的,如道果你一味想長胖,多吃奶油吧。(催肥過度勿怪)
6、飲食與養生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飲食與養生之間的關系:
酸與鹼:食物分為酸性與鹼性,一般糧食類(大米、麵粉、玉米等)、肉類(豬、牛、羊等)、禽類(雞、鴨、鵝等)、水產類(魚、蝦、貝等)、蛋類、花生、核桃、糖類、用穀物釀制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較多,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紅薯、土豆、海帶、豆類、香菇、黃瓜等,含鉀、鈣、鈉、鎂等元素較多,則屬鹼性食物。酸性與鹼性食物分別會給人體血液和體液帶來酸性或鹼性傾向。在健康狀態下,人的體液一般呈弱鹼性,如攝入太多酸性食物,會影響營養吸收,形成酸性體質,易患疾病;過多進食鹼性食物會使人體液偏鹼,也不利身體健康。日常膳食中應注意兩類食物的適量搭配,力求酸鹼平衡。
寒與熱:食物從中醫角度來說都可入葯,且具寒、涼、溫、熱、平等性質。因體質應以陰陽協調為好,日常飲食應針對性多吃或少吃某些食物,使陰陽相調和,才是健康之本。某些病患更應注意食物寒溫性。適當忌口,更有利疾病治療。如溫性食物有雞肉、芋頭、南瓜、辣椒、生薑、大蒜、韭菜、糯米、柑桔、柿子、李子、石榴等,羊肉、狗肉、胡椒、荔枝、菠蘿等則性熱助火;寒性食物有鴨肉、豬肉、海帶、田螺、竹筍、白菜、茄子、苦瓜、香蕉等;涼性食物則有黑豆、黃瓜、芥菜、梨子、桃果、柚子等;平性食物有雞蛋、食糖、番茄、紅薯、玉米、蓮藕、蘋果等。要注意不同食物性質的合理搭配,保持身體陰陽調和。體質虛寒者不宜多吃溫熱性食物,也應視氣候適當擇性偏食。
精與粗:現代人越來越食而偏精,近年來出現粗食雜食熱。精食通過加工已屬非天然食品,並不利健康;但精食在加工中損失大量營養物質,容易導致營養不平衡,產生高生活水平下的營養不良。因此,要改變「食不厭精」的不良飲食習慣,主食粗精搭配,保證充足營養。
肥與瘦:過去,人們愛吃肥肉以保證足夠脂肪。生活好了,人們又怕脂肪過多產生脂胖或膽固醇過多,易患上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動脈硬化症等。其實,脂肪在人體能量代謝中起重要作用。肥肉中含膽固醇為每百克107毫克,遠低於蛋黃、蝦米、魚籽等,但含有維生素A、D,所以應肥瘦兼取。特別是正在發育的青年人吃些肥肉更有益於生長。人們普遍愛食用植物油,更應適量進食肥肉,使部分動物油發揮調節營養作用。
軟與硬:食物有軟硬之分,飯也有干稀之別。幼兒應多吃硬食,利於牙齒生長;老年人體質衰退多進食軟食以加快營養吸收。腸胃病患者不可常食太硬太乾的食物,會加重腸胃負擔,誘使病情復發或加重。年輕人常食硬食利於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故生活中可多食軟性食物,保證營養充分吸收。最好軟硬相配而有所側重。
咸與淡:鹽有助於維持人體正常血容量,控制人體細胞內外水分的流通。人體進食鹽分過少會影響健康,但食鹽量過高已被證明與高血壓、心臟病的高發病率有聯系。目前人們的食鹽量普遍過高,所以要適當控制食鹽量。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鹽的量應在5~6克之間,相當於15~35克醬油的含鹽量。
甜與苦:常吃甜食能補氣血,利於解除肌肉緊張,還有解毒作用;但食甜過多會導致血糖升高和血液中膽固醇增加,使身體虛胖。青少年吃糖過多會影響營養吸收造成營養不良,故每人每年有8千克糖足矣。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甙類、苦味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作用。研究發現苦味食物具抗癌及降血糖作用,適當多些「自找苦吃」,能得到「苦口良心」的好處。
葷與素:葷者,肉食也。葷食過多給現代人帶來許多身體的不適和疾病,如使膽固醇增多,心血管疾病增加,高血壓及肥胖症高發等,由此人們特別是國外開始興起「吃素」。確實,葷食過多給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多吃素食會促進酸鹼平衡,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避免肥胖,還能養顏美容,但長期素食也是弊多利少。素食者會使蛋白質得不到充分供給,人體某些消化功能逐漸衰退,引起物質交換失調,導致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長期蛋白質不足還是消化道腫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建議每周一素食或一日葷一日素的飲食方式。
快與慢:社會節奏加快,「快餐」應運而生,大受青睞,但快餐也存在不少問題,化學添加劑較多,營養不全面,衛生條件較差,有違傳統飲食文化及飲食習慣。國外目前已在興起「慢餐」運動,以保護歷史形成的飲食文化為己任,推薦豐富多彩的傳統烹調方式,提倡進餐時細嚼慢咽,以幫助消化,保護胃、胰、膽等器官不受強烈刺激,降低餐後高血糖。
飢與飽:人餓了要進食。現代人生活優越,有人以享口福為首選,大吃大喝引來身體諸多疾病。那麼,人應該吃飽一些還是飢餓一些好呢?《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有節」是「度百歲乃去」的重要條件之一。孫思邈說: 「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現代人科學飲食觀應是「凡食之道,無飢無飽」,即不可經常餓極也不可時常飽極。長期飢餓會使人體肝臟解毒能力降低,而短時間內大量攝入高蛋白食物會超過肝、腎處理氨的能力,產生氨中毒,毒害中樞神經,故最好能做到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飢飽有度。有關醫學研究還表明,人飢一餐或一日還可使人體處於空虛狀態利於排除體內的廢物雜質,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和改善身體代謝狀況。
7、最佳養生食物有哪些?
8、吃什麼可以養生
1.西蘭花曾被叫做蔬菜皇後,可見其營養之高。西蘭花中含有黃酮醇,它具有增強體質和防癌的作用。綠菜花所含的黃酮醇能很好地保護心臟,並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15%~20%。
2.花生被譽為長壽果,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長壽食品。其中含有的賴氨酸能防止過早衰老。而花生中還含有一定量的鈣,對中老年人的骨骼有著積極的作用。
3.燕麥,非常健康的穀物類食品,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食用。幾乎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強力營養成分,比如植物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
4.蕃茄中的茄紅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可以對付內外的老化問題,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以及剛剛提到的茄紅素,都能起到改善動脈硬化、預防癌症的作用。
5.獼猴桃、柑橘類水果一定要長期食用,因為這類食物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這種維生素能夠對抗體內的自由基,對皮膚有著滋潤美白的功效。
(8)養生與食物擴展資料:我們把居民日常吃的米、麵粉稱作細糧,把玉米(面)、小米、高粱、豆類和薯類等稱作粗雜糧。粗雜糧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特別豐富,玉米、薯類等粗雜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營養學家認為,每周至少吃3次粗糧,會對健康有所幫助,也使人的腸胃更健康,食慾更強。
我們知道,不同品種的糧食其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其中,粗糧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如燕麥富含蛋白質;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豆類富含優質蛋白;高粱富含脂肪酸及豐富的鐵;薯類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
粗糧還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如玉米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的「黃金作物」,其纖維素比精米、精麵粉高4~10倍。纖維素可加速腸部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綠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腫、中和解毒和清涼解渴的作用;谷類蛋白質缺賴氨酸,而豆類蛋白質缺蛋氨酸,谷豆混合,蛋白互補,營養翻番。
9、養生和食療密不可分,應當如何去食療養生?
應當根據每個人的自身情況來制定不同的食療計劃再去進行養生。
食療養生顧名思義就是 通過吃一些事物來改變身體的一些功能素質,從而使身體更加健康達到養生的目的。這種食療養生的方法一般是以食物所起到的營養作用來治療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的。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我國的中醫就了解到人們所吃的食物不光可以提供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營養,而且也可以治療一些疾病。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養生這個方面,漸漸地社會上就被人推出一些養生的配方食物和保健品,一般見得多的都五穀雜糧,葯膳等,在中國傳統之中,人們講究人們平常所吃的膳食要平衡,要講究各種食物的攝入,一般以穀物為主,其他的食物也要隨之搭配適量食用,這樣才能飲食合理。
在中醫方面,一般覺得食物補比葯物補更為有效。如果是身體比較虛的經常生病的女性,就建議食葯共補,要吃中葯進行調理,另外還要多喝熱水,還有一些滋補的的湯,這樣對女生的身體比較好。而且,一定不要太挑食、偏食,各種食物都盡量要去吃一點,最好多吃一些穀物類的食物,並且要養成吃淡食的習慣。
如果是有高血壓的人,就建議將芹菜榨成汁喝,還有可以用山楂,砂糖等配料與穀物一起煮,或者吃蓮子糯米粥,水果也是少不了的,最好多吃一些蘋果,獼猴桃,西瓜,特別對於老年人血管硬化的話最好多吃木瓜,能夠很好地幫助其血管軟化,蔬菜的話可以吃韭菜、黑木耳等等。
10、五行與食物,怎樣養生
吃、睡、心、好、煉。只要做好了這五點健康長壽並不難
吃,就是飲食保健。並不是讓我們平時進補名貴葯材珍奇食料,而是在平日飲食的時候稍加註意就可以了。第一點是不要吃過吃快過飽,上班族節奏快,經常是狼吞虎咽沒怎麼咀嚼就下肚,而且遇到好吃的就吃得撐的扶牆,這可千萬要不得,不然長久下去胃功能必受影響,胃不好就會影響營養吸收,所以飲食上一定要注意保護胃腸。再者,魚肉蛋蔬菜水果缺一不可,營養要均衡。
睡,就是休息。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要做到有張有弛,張弛有道。睡眠時間一定要保證。而且盡量能睡午覺。讀書困了,馬上就睡,養足精神再戰。晚間床鋪枕頭和室溫一定要舒適,睡得好精神好心情才好。
心,指的是心情愉快。要做到樂觀開朗。不要把任何事掛在心頭,我們要努力做事,但是不要被其枷鎖。不要在任何事情上認為這是我唯一的一次機會,其實還可以再來,失敗的,錯過的,都可以再來一次,不要被任何事影響心情,要學會自我調節。心情舒暢和延年益壽有直接的關系。
好,指的是興趣愛好。不論是下棋看書打球繪畫彈琴等等,任何你喜歡的事情,要特別抽時間經常去做,讓自己沉浸在興趣愛好當中,讓自己充分享受一下生活,這樣的時間會帶給我們很大的放鬆,哪怕只是聽聽廣播看看電視也好,不要說你沒什麼興趣愛好。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會帶給我們舒適的心情。
煉,是鍛煉身體。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真的是如此。切莫說您退休在家,即便是年輕人長期窩在家裡也會體力下降身心俱疲的。所以最好每日都運動,至少每周一次。但是不要去健身房,要去大自然中鍛煉身體,青草綠樹,鳥語花香,山水相伴的公園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