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道醫養生手段歸納起來指的是道醫五術:山(仙)、醫、命、相、卜。其中含我們熟知的呼吸吐納(調息)、辟穀、食療、理療、心療,整理一下就是中醫採用的清調補,清理「六淫之氣」,調和「五臟六腑平衡」,補益氣血
2、道醫養生方法
早上醒來,如果微笑仍感覺疲憊說明身體嚴重透支。
睡覺呼吸聲音來判斷一個人的健康。呼吸越長、媛、均勻,表示越長壽。"龜息"是最厲害的。
經常盜汗說明身虛。
道家的六字精髓"精滿,氣足,神旺"
吃飯嚼一口36下。食不語,細嚼慢咽。
吃素方法得當方可健康,吃肉不一定不好,方法得當可治療營養過剩。
吃東西保持心態愉悅。
臨睡前吃宵夜和水果對健康不好。
早餐最好是不沾煙火的果汁或蔬菜汁。
晚上11點到零晨1點,肝臟修復能力最佳時間,盡量在這時間之前睡覺。
早上5到7點,胃吸收能力最好。
睡覺前燙熱水腳半小時,中間持續加熱水到背部有熱感,助睡眠。
怕冷的人,用生薑,鹽煮湯泡腳,持續一個月,整個冬天都不怕冷。
道家重在養生補氣,此氣指元氣,元氣先天帶來,很難補。 "站樁法"高樁增肥,適合老年人;中樁減肥,適合養生;低樁適合習武訓練站中樁,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水平抱圓,時間持續半小時。特別注意收勢,對治療痔瘡很有效。男左手內,女右手內,大拇指交叉。用力縮小腹,用力提肛,十個腳指頭抓地,持續三分鍾,腹部越縮越緊,對女性盆腔疾病有很好療效。"駐顏術"意念配合,布氣摩面雙手用力磨擦,搓熱 ,雙手敷在臉上,三分鍾之後,緩慢在臉上劃圓弧九周"辟穀"六大功效:切斷毒源,戒癮(煙,酒等),女性美容,排毒,減肥等洗冷水澡,全身散發臭味。有套采氣的方法,沒有餓感。有餓感就是不辟穀,而是斷食。時間一般是七的倍數。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摘下桃花瓣,裝在瓮里,埋在桃花樹下,到七月初七取出,加烏雞血,敷在臉上,能起到養顏美容之交,光白如玉 深吸一口氣,雙手夾緊鼻翼,憋住放手即用力噴出去,直到鼻涕噴出來,鼻涕越多越好,持續9次。利於鼻膜清潔,預防鼻癌 立春之日,用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樣熬湯,然後用之泡澡,整年不洗澡身上也不會有臭味。也不容易生病,感冒
養生之道, 中國養生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我國文明史的記載大都始於黃帝,《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討論養生(包括醫學)為題的著作。其後老莊、孔孟、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養生著述,逐漸形成醫家、道家、佛家、儒家四大養生學說體系。因此他們的學說包含更多的養生內容。 一、順乎自然:道家養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摒絕一切外來因素對生命活動的干擾,求得身心的解脫。因此,崇尚自然成了道家養生的基本原則,道家的觀點認為,以自然界的秩序變化為法,摒棄人的理性因素,在養生中採取順乎自然的行動,就能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二、清靜虛無:老子主張,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排斥人的一切慾望、排斥外界事物給人帶來的誘惑。且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通過柔弱無為、虛靜自守來排斥干擾,以達到返樸歸真的目的。虛靜自守——即莊子的養生方法:
養神、守形忘我、無欲、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莊子養生主》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3、什麼是道醫學
《道醫學》,源自於道家的修身學說,最初誕生於伏羲黃老學說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傳統醫學系統,其代表作以現存的《黃帝內經》最具有代表性。
在這之前,無論是傳統中醫學界,還是在道學界,都沒有顯傳的文獻資料對這些系統介紹透露得這么詳細。有關經脈系統的十二經絡、八脈道、四線三竅等許多內容都是罕見前人的詳細論述。內
道醫病因學中的玄源全息體元致病外因和隱態地氣水氣場性外因,是發病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當今中醫學界罕見這方面的論述。書中還對中醫學的一些難題,例如命門問題、八脈交會穴問題進行了部分闡釋。
《道醫學》非常適合中西醫醫生容、中西醫院校教師和學生閱讀,非常適合人們養生健身、防治疾病參考,非常適合有志於修身實踐進入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者參考。
4、什麼是道醫?道醫與中醫有什麼不同?
道醫也算中百醫裡面一種分類吧,其實道醫,儒醫,佛醫什麼的,基本理論還是陰度陽五行,臟腑氣血這些,開的葯也都類似問,區別只是道醫重養生,重內經,或者擅長答用易經去推演疾病;
中醫本就和科學不是一家人,去內看病只要能看好,管那麼多,就是藏醫也可以啊,如果他說你這病是容你的命,你抽他就可以了~
5、易道醫岐黃術養生
用五顏六色照亮泥土
跋涉在波浪的犁溝里
我來不知是為了什麼
走到東走到西,自由自在。
而且他們竟然還相信
偶爾的相遇哈哈
6、中國道醫證有什麼作用
中國道醫證用於證明自己的道醫身份,並且可以從事道醫活動。
道醫,是以老子《道德經》的「道」為基本理論,以老子《道德經》的「道」為核心內容,以形神兼治為手段的醫學及發展出來的道醫學流派。
道醫不是道教,是道教長生不死思想的理論實踐促動下,由教內宮觀到時學著、教外道家學者一醫弘教,以醫傳道,以醫自濟濟人為手段而自然演化出的一支醫學流派。它介入於道教之中的文化思想,又有別於道教之外。
(6)道醫養生擴展資料:
道醫著名學派:
一,丹道醫學流派
代表醫家張覺人。去除迷信,回歸科學,是「丹道醫學」派的特色。其核心體現在《中國煉丹術與丹葯》著作中。該書是學派的代表作,概述了中國煉丹術從創立到發展的歷史,列舉古代文獻特別是《道藏》中有關煉丹術之珍貴內容。
二,詹黃張按摩流派
代表醫家詹龍請。學術特點突出部位按摩;尋找信息反應點「保、激、補、治」全面調理;撥按截放各有特色,調動自身能力;發揮按摩優勢,通補結合以通為主;道法術統一於「八法」。流派傳承人有張誠毅,劉修利等。
三,天真按摩流派
代表醫家詹龍請,天真按摩流派學術思想有整體按摩、循經按摩、按摩查病和以神御氣四大法則。學派傳承人有周述炎。
四,青城葯功學派
代表醫家有李真果、劉元尚、王含陽等。
五,維世唐門流派
代表醫家葉自若,學術特色提倡人體陰陽水火平勻合化,含暖遍熔,貫平通勻,而不圈於某方劑上著力,所謂「識用諸方宜,神工對病難」。學派傳承人吳自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醫
7、道教養生和中醫養生有什麼不同??
一個是動靜結合用武術內功修身體 就是鍛煉身體並且道家一般是道半個醫也會去用中醫方法養生
一個是用中草葯 按摩 針灸 對人體經脈內理進行調節平衡達到養生
8、道醫養生,為什麼要強調養心
道醫強調「養生之要,首在養心」,同時道教也認為:「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於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現空赤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亦無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既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這里的「空」、「無」,是要人們要通過修煉使其心境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去掉自私、猜疑、貪欲、憎恨之心等,唯靜者能看得透的境界。
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以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在情緒波動時,人體會因為精神上的負面刺激造成免疫力的低下。情緒既受大腦皮層的調節,又與邊緣系統、腦干網狀結構、植物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臨床研究發現:緊張的情緒可導致神經功能失調,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亢進,致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胃腸功能紊亂,有的出現頭痛、腰背痛、唾液分泌減少、呼吸加快、尿頻等現象。緊張的情緒還可以影響白細胞的活動,而白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所以情緒緊張可以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出現各種不同的疾病。人們在感到憤怒和絕望時,身體會大量分泌諸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之類壓力激素,從而誘發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血糖,易怒的人也更容易患有心梗、心絞痛或其他冠心病症狀。此外,許多證據表明那些性情急躁易怒的人很容易出現房顫。
靜心的至高境界是無為。養心務必要養德,德高才能神凝氣定。返樸歸真、道德追求是道家的養生思想 。靜心重在養神,養神說到底是凈化人的靈魂。《養神氣銘》指出:「神者氣之子,氣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神去則形腐。」神產生於氣,寓舍於形,但卻對形、體、精、氣起著主宰作用,是它們存在的價值和標志。精與神的關系,《固精法》形象地喻為「神似火,精猶油」。精可以理解為人體物質基礎,這種物質生命活動整體集中概括就是「神」,如燈之焰。一個人養生長壽,要必須抓住三寶一一保精、蓄氣、養神。(編輯整理甘棠,作者王祥瑞,轉載請註明出處)
9、養生之道有哪些
10、道醫養生:冉老師 是真的還是騙人的?
關於養生知識可以自己看書簡單普及一下知識,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作息飲食習慣不一樣,養生的功效也不同,最好根據自己的決定,合理調整飲食,作息,運動。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