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十

養生十

發布時間:2020-04-28 19:54:50

1、古中醫養生十法怎麼運用?

現代人非常重視自我保健,並提出了許多養生保健措施。其實,古代人的養生意識並不比現代人淡薄,他們也不斷探求養生之道,並總結歸納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即使在今天仍被廣泛應用。據資料顯示,古人有以下養生法: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動形養生 古人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詩人陸游說「形要小勞之」,都說明古人認識到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濡養,才能保持正常功能。如果性慾無節制,精血虧損過多,會造成身體虛弱,減損壽命。如果婦女性慾無度,也會導致腎氣衰竭。晚婚、節育等保養陰精措施,可防陰精妄耗,延緩衰老。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的規律,人體亦不例外。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應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則。因時制宜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唐代醫學家孟詵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說:「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故常做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2、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是什麼意思?

真正首見「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文獻中,並非在史籍或是論文中;而是在清朝文康先生所撰的《兒女英雄傳》小說中的三十八回:「你道安公zd子才幾日的新進士,讓他怎的個品學兼優,也不應快到如此,這不真個是『官場如戲』了麼?豈不聞俗語雲:『一命二運三風水。』。果然命運風水一時湊合到一處,便是個披甲出身的,往往也會曾不數年出將入相,何況安公子又是個正途出身,他還多著兩層『四積陰功五讀書』呢!」;從這段對話中,就可以推敲出當時的民間社回會,就已經存在著「一命二運三風水」的說法了;而《兒女英雄傳》依據安公子的際遇,又添增了「四積陰功五讀書」兩項。
至於後面的所謂「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無怨,十四不固執善惡,十五榮光因緣來..」等,則是後人陸陸續續添增上去的;目前已經無法考據何人所添矣答。

3、養生十常是指哪些

適量

4、養生十黑粥

黑豆、黑米、黑芝麻,煮熟了喝

5、養生十六法都是什麼?(知道幾個:如叩齒、掩耳、凝抱等)

您說的可能是這個,古代道家養生十六法吧:水潮除後患第一;起火得長知安第二;夢失封金櫃第三;形衰守玉關第四;道鼓呵消積滯第五;兜禮治傷寒第六;叩齒牙無病第七;觀升鬢不斑第八;運睛除眼害第九;掩耳去頭旋第版十;托踏應無病第十一;搓塗自駐顏第十二;閉摩通滯氣第十三;凝抱固丹田第權十四;淡食能多補第十五;無心得大還第十六。

6、瘋狂的老子養生十字訣是什麼?

老子養生十字訣:
一、德字訣: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要延年益壽,返老還童,須不離常德,要做到先人後己、厚人薄己,過歸於己、功歸於人,勿執我見,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貶人以自大,勿逞強用術,逞才運巧,仗勢欺人,盛氣凌人,言筆缺德嫉謗別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記搶騙錢財,貪污腐化。若能甘苦如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樸還真,明心見性。

二、養字訣:少言語以養內氣,寡色慾以養精氣,薄滋味以養血氣,咽津液以養臟氣,戒嗔怒以養肝氣,節飲食以養胃氣,勻胎息以養肺氣,少思慮以養腎氣,慎行藏以養神氣。
三、心字訣:萬法唯心,萬道唯心,心為人之主宰,亦為精氣神之主宰,煉精煉氣煉神,均須先從煉心始。心涵動靜,心不動則虛極靜篤,明心見性,人我兩忘,心無其心,無正其心,不為名動心,無心可動則近道矣。
四、善字訣:養善性,存善心,行善事,與人為善,勸人行善,內外存乎善則德行兼備,人人能行善則邪惡自消,國泰民安。
五、無字訣:對境無境,居塵無塵,動念無念,用心無心,無天無地,無人無我。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煉神還虛,煉虛還無。佛家要求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訣,無佛相,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佛道之最高造詣,歸根結底,亦只此一無字訣而已。
六、少字訣: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氣宜少損,福宜少享,樂宜少尋,名宜少得,利宜少積,少一分思慮多一分精神。
七、靜字訣:形欲靜,心欲靜,氣欲靜,練功中固宜求靜,平時亦應求其能靜,靜中固宜求靜,鬧中亦應求其能靜,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八、寡字訣:寡言以養氣,寡視以養聰,寡得以養性,寡慾以養精,寡動以養神,無所不寡則無所不清。
九、淡字訣: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愛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勝心宜淡,無所不淡則無所不安。
十、忘字訣:忘物可以養心,忘情可以養性,忘境可以養神,忘色可以養精,忘我可以養虛,無所不忘則無所不養

7、養生十八式手法是什麼?

h

8、養生十六宜,是什麼意思。

1、 面宜常擦。面部血管神經豐富,且人的內臟皆開竅於面部,經常搓擦,不僅起到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相當於經常按摩內臟。

2、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從前到後按搓頭部。頭部是人體陽經聚會的地方,經常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經絡,活血健身。

3、 目宜常運。閉目,眼球自左向右轉動9次,再反向轉動9次,然後閉目片刻,睜開眼睛,吸氣凝神。每日做幾次,可清肝明目。

4、 耳宜常凝。以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且凝神去雜念,常做此動作,可去頭旋之病。

5、 齒宜常叩。上下齒相叩擊數次。可刺激牙周血液環,經常行之,可使牙齒堅固,至老不掉。

6、 口宜常閉。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齶,呼吸均勻和緩,可使體內氣機通暢,津液自生。

7、 津宜常咽。津指唾液,唾液中含多種酶,參與體內的各種代謝;且唾液具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用。每日舌攪上下齶,鼓嗽漱津,待津液滿口時,分三次咽下。

8、 氣宜常提。隨呼吸而做提肛動作,有利於體內氣機升降,可健身防病。

9、 心宜常靜。心靜則氣血平和,氣機不亂,即所謂神養。

10、 神宜常存。精神內守,意守丹田。保持精神樂觀,不過度思慮,則能免七情之患。

11、 背宜常暖。背部為督脈之所居,足太陽膀胱經之所舍,最易受風寒。保持背部溫暖,既可預防感冒,又可固腎強腰。

12、 腹宜常摩。經常按摩腹部,可增強胃腸功能,促進消化,治療便秘。

13、 胸宜常護。胸為心、肺所在的部位,經常按摩,可寬胸理氣。

14、 囊宜常兜。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調息。腎為生命之本,腎氣足則精力充沛,經常為之,可固腎強腰。

15、 言語宜常緘默。多言傷氣,少言養氣。

16、 皮膚宜常干沐。經常搓擦皮膚,可使周身氣血通暢,舒筋活血,皮膚潤澤而有彈性。

與養生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