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睡眠與疾病和養生有哪些關系?
現代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給人們的身體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電視電腦病、熬夜病。肝臟有一特點:卧則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時(23:00—1:00),其實23點就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並不是0點開始的,這是我們犯的誤識。肝膽相表裡,互為一家,23點膽經開了,如若不睡,大傷膽氣,由於十一臟腑皆取決於膽也,膽氣一虛,全身臟腑功能下降,代謝力、免疫力紛紛下降,人體機能大大降低,膽氣支持中樞神經,膽氣受傷易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躁動症等。子時膽要更換膽汁,膽經漸旺人如不卧,膽汁更替不利,過濃而結晶成石,久之即得膽結石,如果把膽給摘了,一摘就膽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統的巨大潛能把它化掉。
丑時肝經最旺,丑時(1:00—3:00)不眠,肝無法解除掉有毒之物,產生新鮮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類肝病,現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別在歐洲平均4個人就有一個大三陽或是小三陽,大都是因為違反自然規律過了子時不睡覺造成的。甲肝比較好治,乙肝就很難治。乙肝病毒攜帶者,是由於晚上經常不睡覺,人太虛弱了,也就是說秩序太亂了,病毒已經到了細胞里了。也就是說乙肝的病毒已經到了細胞裡面,但是現在它還沒有能力造成肝炎,當人身體處於最薄弱的時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著將來40%——60%的肝硬化。聰明的人是應該了解天、地、人之間的關系,不聰明的人就是應該被淘汰的人。
2、道家睡眠養生 怎樣睡效果好
陳摶《蟄龍法》睡功訣。
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高卧,世無知音。
(一)第一口訣:「心息相依,神定虛空」。
放鬆身體,靜卧在床上,將自己的心念和意識集中守住「身外虛空」之中--鼻孔外方圓徑寸之地。此處是修煉上乘丹法的「玄關一竅」,又名「玄牝之門」,異名很多,不勝枚舉,是古人千金不傳之秘。意內守「身外虛空」之虛境,目內照「身外虛空」中呼吸來往之氣,耳內聽「身外虛空」中呼吸之細聲。意守、目照、耳聽,三位一體,俱屬於心;「身外虛空」中往來的呼吸,謂之息。心念與呼吸相依交抱,綿綿不絕,纏扭不斷,故謂「心息相依」。鼻孔外虛空徑寸之地,不著色身,虛靈一竅,心念冥合於此處,是為「神定虛空」。修煉之道,以「神定虛空」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離虛空,雜念襲來,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龍」手段將「元神真意」牽回,如「青龍劍」將雜念斬斷,心神始終靜守不離於「身外虛空」。
張三豐在《道言淺近》中雲:「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雲:『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李涵虛在《道竅談》中雲:「凝神之際,務要與息相依,毋以神逐於息,毋以神運息。逐息則神散,運息則神搖。只要息息動盪,任其天然,隨其自然,斯其神愈覺凝然。」又說:「蓋其存神於虛,則內息方有。所以,息戀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兩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為息,息之為神也。」體真山人汪東亭也講:「丹書說來說去,不出一個心息相依。起初須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虛空中悠揚宛轉如游龍。片刻之後,即可放下(心念),順其自然。若有雜念來,再心息相依,之後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靜而得沖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則壞矣。」(《體真山人丹訣語錄》)
(二)第二口訣:心息相忘,神氣合一。
先天大道,神氣合一。神無影,氣無形,故神不可見,寄之於心;氣不可得,求之於息。神氣寓居於心息之內,心息是神氣的寓所。欲將神氣合一,必先將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經中喻為「龍虎」。丹經謂「龍情纏綿,虎性猙獰」,不過喻心息的燥動不寧。所謂「降龍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訣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驅龍就虎」者,即是以心去與息相依。虎(息)無情,龍(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動地去與息妙合,方為合法。
以心調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鉗制相依於「身外虛空」之中。心因息調而漸靜,息因心靜而漸平。蓋此僅能降伏思慮,平心靜氣,尚不能達到「神氣合一」。
惟有不去做有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為的意識,不再去主動的調動,一任自呼自吸,闔辟自然,才能過渡到「心息相忘」。將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於一片虛空之中,身心與虛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內,自由無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神氣才能相融合一。「心息相忘」,仍然屬於「心息相依」,惟前是「有為法」,此屬「無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後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氣才得合一。
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層階段,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是能否進入「睡鄉」,以及「大定真空」的關鍵,也是「陽生葯產」、「烹葯煉丹」的秘機。有修煉靜功多年者,尚不能「陽生葯產」,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雲:「吾本無他術,為能定心故。」又雲:「能靜則金丹可坐而致也。」白玉蟾《玄關顯秘論》雲:「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張三豐在《道言淺近》中說:「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汪東亭也講:「心息相依之功夫純熟,必轉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驗,但苟心息不能兩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況定乎?」
(三)第三口訣: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混混沌沌;睡鄉,無思無慮。睡與定極為相似,故稱睡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離定訣。「心息相依」純熟,必須轉入「心息相忘」,於空忘之中,不知不覺之內,恍惚間自然睡去。睡於「心息相忘」中產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驗。若能迅速睡去,則去「定」境不遠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門,是古今修煉之真功,是最簡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門,是踏破鐵鞋無處覓,萬兩黃金無處買的修真秘訣。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片刻之久,心息兩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覺醒來,百骸調理,氣血融和,精神舒暢,其妙難以形容。若工夫稍進,自然由睡而轉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②,定從睡中產生。初學有睡無定,久修則有定無睡,終則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無異矣。故能睡著就是效驗,能自然速睡尤妙。禪客坐禪,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煉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斷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參同契》中雲:「寢寐常相抱,覺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漸趨「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陽,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
3、睡覺養生的好處?
直接通過睡眠就能幫助我們調養身體,既簡單又帶來一定的效果。
4、睡眠與養生文化,你知道多少
戴錶睡覺
有的人喜歡戴著手錶睡覺,這不僅會縮短手錶的使用壽命,更不利於健康。因為手錶特別是夜光錶有鐳輻射,量雖極微,但專家認為,長時間的積累可導致不良後果。
戴胸罩睡覺
美國夏威夷文明病研究所通過調查5000多位女性發現,每天戴文胸超過12個小時的女人,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短時間戴或根本不戴的人高出20倍以上。女人戴胸罩是為了展示美或保護乳房,而晚上睡覺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帶「版機」睡覺
人們臨睡時在床上接電話或者玩手機,玩困了可能順便就把手機放在自己的枕頭旁邊,一起入睡,這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帶「妝」睡覺
有些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她們往往在睡覺前懶得卸妝。須知,帶著殘妝艷容睡覺,會堵塞你的肌膚毛孔,造成汗液分泌障礙,妨礙細胞呼吸,長時間下去還會誘發粉刺,損傷容顏。所以,睡前卸妝洗臉很有必要,可以及時清除殘妝對顏面的權刺激,讓肌膚得到充分呼吸,不僅可保持皮膚的潤澤,還有助於早入夢鄉。
5、世界睡眠日,如何進行睡眠養生?
一、睡眠的規則
晚9點到凌晨5點為有效睡眠時間。人和植物同屬於生物,白天(凌晨5點到晚上21點)活動產生能量,晚上(21點到凌晨5點)開始進行細胞分裂,把能量轉化為新生的細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隨著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時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這和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而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良是一樣的道理。
睡覺是養生的一大功能,養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如一夜睡不著就換不了新細胞。如果說白天消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這時你的身體就會出現虧空,時間長了,人就糠了,像糠蘿卜似的。為什麼世上有百歲老人呢?因為他們每晚都在21點鍾准時睡覺。
植物吸收陽光的能量,夜裡生長,所以夜晚在農村的莊稼地里可聽到拔節的聲音。人類和植物同屬於生物,細胞分裂的時間段大致相同,錯過夜裡睡覺的良辰,細胞的新生遠趕不上消亡,人就會過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順其自然,就應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太陽面前小如微塵,「與太陽對著干」是愚蠢的選擇,遲早會被太陽巨大的引力催垮。這是客觀真理。
二、睡眠與疾病
現代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給人們的身體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電視電腦病、熬夜病。肝臟有一特點:卧則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時(23:00—1:00),其實23點就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並不是0點開始的,這是我們犯的誤識。肝膽相表裡,互為一家,23點膽經開了,如若不睡,大傷膽氣,由於十一臟腑皆取決於膽也,膽氣一虛,全身臟腑功能下降,代謝力、免疫力紛紛下降,人體機能大大降低,膽氣支持中樞神經,膽氣受傷易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躁動症等。
丑時肝經最旺,丑時(1:00—3:00)不眠,肝無法解除掉有毒之物,產生新鮮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類肝病。
三、睡眠的方法
睡眠法因人而異,下面介紹3種做法:
1、睡覺前簡單的壓腿,然後在床上自然盤坐,兩手重疊放於腿上,自然呼吸,感覺全身毛孔隨呼吸一張一合,若能流淚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覺時倒下便睡。
2、仰卧,自然呼吸,感覺呼吸像春風,先融化大腳趾,然後是其他腳趾,接著腳、小腿、大腿逐漸融化。如還未睡著,再從頭做。
3、入睡快的人可右側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為火,耳為水,二者形成水
6、為什麼說睡眠是養生第一大道?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十分重視睡眠養生。我國古代醫學家稱「睡眠是養生之要務」。現代醫學家把睡眠稱為「自然康復劑」。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眠,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因此,採用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達到養神、促進氣化、生精的目的,對於提高生存質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的內容。
首先要有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在子時(23時至01時)以前上床,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中醫睡眠機制為陰氣盛則寐即入眠,陽氣盛則寤即醒來。《黃帝內經》中說,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
其次是合適的睡眠姿勢。古今醫家都推薦右側卧位,這是因為右側卧可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臟負荷。另外右側卧時肝處於最低位置,有利於肝臟血液的循環,並且右側卧時胃和十二指腸的開口均在下方,有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恆言》說:「如食後必欲卧,宜右側以舒脾氣」。
還有就是良好的睡眠環境。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鮮的空氣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卧室宜在睡前醒後開窗通風,氧氣充足有利於大腦細胞迅速減輕疲勞。當然睡覺時幽暗的光和舒適的卧具也會對睡眠有所幫助。
科學研究證明,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葯」。
7、睡眠養生的好處有哪些
一、改善睡眠環境營造清新整潔的卧室環境 如果你認為單單這幾樣東西選對了就能有健康的睡眠,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睡眠不但和這幾項有 關,更和卧室的環境也有密切的聯系。 【綠色環保】 首先,選用"綠色環保"型用品。房屋、裝潢、傢具、電器以及各種生活物品的選取、使用、維護都應符合環保要求,尤其是在購買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環境質量標准,認真挑選,盡可能做到無毒、無害。選擇環保的裝飾材料和家居用品。 【空氣清新】 選擇有窗子並朝陽的房間作為卧室。窗子不宜太大,而且床頭不要擺在窗下。白天,陽光直射在床上,利用紫外線的威力去除被子上的細菌。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為卧室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另外,可以選用一些空氣凈化產品,像一些竹炭包、竹炭抱枕等,都可以幫助你凈化室內的空氣。 【溫度適宜】 卧室適宜的室溫是18~20攝氏度,空氣濕度在60~70%左右。這樣的溫度濕度也有利於床墊本身的衛生狀況。 【不要噪音】 安靜的環境是良好睡眠的基礎。因此,在卧室中盡量不要擺放復雜的電器設備。卧室遠離廚房和衛生間的戶型比較適宜。如果家人經常入睡困難,還要在選擇鬧鍾、空調等時注意靜音功能。 【講究衛生】 要講究室內環境衛生並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勤曬被褥、衣物,合理使用清潔劑、消毒劑。同時,要 增強室內環保意識,提高對居室污染的警覺,發覺室內有異味,或者感覺精神不振、經常感冒、免疫力下降等現象,尤其是出現清晨起床時惡心憋悶、頭暈目眩以及不吸煙卻經常感到嗓子不適、呼吸不暢時,應盡快對室內環境進行技術檢測,並及時採取措施。 【美化居室】 在室內養花種草不僅能夠綠化、美化居室環境,還可抵禦室內有害物質的污染。比如仙人掌、仙人球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釋放出氧氣及負氧離子;吊蘭可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過氧化氯等揮發性氣體進行有效吸收;蘆薈能吸收大量的甲醛;常春藤、菊花能分解存在於地毯、絕緣材料、膠合板中的甲醛和壁紙中的二甲苯;薄荷不僅能抵抗臭氧,還有殺菌作用。 2. 床品助你營造甜蜜舒適的睡眠環境 床具的舒適度直接影響睡眠的深度。枕頭和床品越舒適,你會睡得越香甜。更近一步說,舒適的床上用品決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家居必需品,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是我們在潛意識中無比依賴的避風港灣。所以,必須通過舒適的床品來打造一個優質的睡眠和一個放鬆的心情。達到睡眠養生~ 枕頭 依據人體工學設計,軟硬適中的枕頭才能保證頭部和頸部的肌肉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撐,獲得適當的放鬆。 ◎選擇人性化的設計 仰卧、側卧、俯卧三種睡姿應該搭配不同類型的睡枕,使頭、頸、脊柱可以保持水平,讓肌肉充分放鬆。市面上有許多枕頭,可以根據你喜歡的睡眠姿勢提供各種支撐。一般來說,如果睡眠時仰面向上或側面睡,可以選擇硬一些的枕頭,如果你頭朝下睡,則軟一些好。選一款人性化設計的枕頭,讓你無論側卧還是仰卧都可以舒適而眠。輕輕鬆鬆睡眠養生! ◎選擇喜歡的材料選擇哪種填充材料完全是個人喜好。羽毛枕頭相對於其他枕頭更適合頭的形狀,但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如哮喘或鼻炎。乳膠枕頭則沒有這種後顧之憂,而且還是一種非常生態環保的材質,不僅透氣性非常好,還可以凈化室內空氣,更有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
8、睡眠養生有哪些作用
一、改善睡眠環境
營造清新整潔的卧室環境
如果你認為單單這幾樣東西選對了就能有健康的睡眠,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睡眠不但和這幾項有 關,更和卧室的環境也有密切的聯系。
【綠色環保】
首先,選用"綠色環保"型用品。房屋、裝潢、傢具、電器以及各種生活物品的選取、使用、維護都應符合環保要求,尤其是在購買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環境質量標准,認真挑選,盡可能做到無毒、無害。選擇環保的裝飾材料和家居用品。
【空氣清新】
選擇有窗子並朝陽的房間作為卧室。窗子不宜太大,而且床頭不要擺在窗下。白天,陽光直射在床上,利用紫外線的威力去除被子上的細菌。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為卧室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另外,可以選用一些空氣凈化產品,像一些竹炭包、竹炭抱枕等,都可以幫助你凈化室內的空氣。
【溫度適宜】
卧室適宜的室溫是18~20攝氏度,空氣濕度在60~70%左右。這樣的溫度濕度也有利於床墊本身的衛生狀況。
【不要噪音】
安靜的環境是良好睡眠的基礎。因此,在卧室中盡量不要擺放復雜的電器設備。卧室遠離廚房和衛生間的戶型比較適宜。如果家人經常入睡困難,還要在選擇鬧鍾、空調等時注意靜音功能。
【講究衛生】
要講究室內環境衛生並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勤曬被褥、衣物,合理使用清潔劑、消毒劑。同時,要 增強室內環保意識,提高對居室污染的警覺,發覺室內有異味,或者感覺精神不振、經常感冒、免疫力下降等現象,尤其是出現清晨起床時惡心憋悶、頭暈目眩以及不吸煙卻經常感到嗓子不適、呼吸不暢時,應盡快對室內環境進行技術檢測,並及時採取措施。
【美化居室】
在室內養花種草不僅能夠綠化、美化居室環境,還可抵禦室內有害物質的污染。比如仙人掌、仙人球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釋放出氧氣及負氧離子;吊蘭可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過氧化氯等揮發性氣體進行有效吸收;蘆薈能吸收大量的甲醛;常春藤、菊花能分解存在於地毯、絕緣材料、膠合板中的甲醛和壁紙中的二甲苯;薄荷不僅能抵抗臭氧,還有殺菌作用。
2. 床品助你營造甜蜜舒適的睡眠環境
床具的舒適度直接影響睡眠的深度。枕頭和床品越舒適,你會睡得越香甜。更近一步說,舒適的床上用品決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家居必需品,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是我們在潛意識中無比依賴的避風港灣。所以,必須通過舒適的床品來打造一個優質的睡眠和一個放鬆的心情。達到睡眠養生~
枕頭
依據人體工學設計,軟硬適中的枕頭才能保證頭部和頸部的肌肉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撐,獲得適當的放鬆。
◎選擇人性化的設計
仰卧、側卧、俯卧三種睡姿應該搭配不同類型的睡枕,使頭、頸、脊柱可以保持水平,讓肌肉充分放鬆。市面上有許多枕頭,可以根據你喜歡的睡眠姿勢提供各種支撐。一般來說,如果睡眠時仰面向上或側面睡,可以選擇硬一些的枕頭,如果你頭朝下睡,則軟一些好。選一款人性化設計的枕頭,讓你無論側卧還是仰卧都可以舒適而眠。輕輕鬆鬆睡眠養生!
◎選擇喜歡的材料
選擇哪種填充材料完全是個人喜好。羽毛枕頭相對於其他枕頭更適合頭的形狀,但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如哮喘或鼻炎。乳膠枕頭則沒有這種後顧之憂,而且還是一種非常生態環保的材質,不僅透氣性非常好,還可以凈化室內空氣,更有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
9、為什麼說睡覺是養生的重要環節?
養生就是養成一些優良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減少身體損耗,達到健康的一種方式。因此,睡覺是養生的重要環節。睡覺也有注意的要點:睡眠時間以及睡眠質量。
1、睡眠時間。睡眠時間低於4.5小時和高於9小時都會提高疾病的發生率。即便是熬夜也必須保證來高於4.5小時的睡眠時間。在國外但凡熬夜工作者都會額外填補熬夜補償金,可見熬夜的危害有多大!睡覺時間高於9小時,會常常感到消化出現問題、頭疼頭昏、免疫力下降。所以,睡多了和睡少了都對身體有所影響。
2、睡眠質量。有的人常說睡了7個小時但是仍然覺得身體異常疲源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睡眠質量問題,這就好比我安安穩穩的睡了7小時,而你在睡眠的7個小時內,經常做夢、驚醒。雖然最後都睡足量了,但是睡眠質量肯定完全不同。睡眠質量較差的人可以在飲食上減少辛辣食品的攝入,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加強運動鍛煉改善睡眠質量。當然,你也可以在睡前喝一杯有記益生茶,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10、為什麼說最好的養生是睡眠?
這話說的很對。睡眠可以讓全身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俗話說,有病3分治7分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