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如何養肝?
2、肝臟養生:肝硬化患者還能吃海鮮嗎
可以。但得注意。
1、有的海鮮中,特別是魚油中含有較多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以及前列環素PG3等有害物質,大量食用後可降低血小板凝集,延長血液凝固的時間,這對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障礙的肝硬化患者來說是很不利的,所以有出血傾向和凝血功能障礙的肝硬化患者是不能吃海鮮的。
2、海鮮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有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此外有些海鮮中還具有抗腫瘤、抗癌的成分,如海鮮中所含的海藻多糖具有廣泛的抗腫瘤作用、蟹類中含有的甲殼素也可有效對抗腫瘤、蛤貝類含有的糖蛋白也有抗癌效果、海參中含有的刺參多糖和皂苷也具有抗腫瘤、抗放射性損傷的作用,所以肝硬化患者可以適量的食用些海鮮以防止肝癌的發生。
海鮮
3、海鮮不僅是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寶庫,而且多數海鮮中所含的結締組織都較少,比較容易消化和吸收,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而肝硬化患者由於肝臟功能減退,其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不利於機體及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所以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是可以適量的食用些的。但是,大量的蛋白質的攝入會誘發或加重肝昏迷,因此對於肝硬化晚期症狀嚴重者或出現肝昏迷先兆者,最好不要吃海鮮。
4、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上消化道曲張,而海鮮類多數是有堅硬的外殼和骨刺的,如果咀嚼不爛就可能刺破血管,引發上消化道大出血,從而危及生命。
3、中醫怎麼按摩疏肝養生?
太沖穴
太沖穴最適合那抄些愛生悶氣、郁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頭暈腦脹時,太沖穴讓人神清氣爽;有氣無力時,太沖穴能幫助補足氣血;心煩意亂時,太沖穴可志定神安;怒氣沖天時,太沖穴使人心平氣和。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後約3橫指寬處有一個凹陷,太沖穴就位於這個凹陷中。使用指頭壓迫,會感到脈動。應用此穴時,在雙側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產生較強的酸脹感為宜,每次一般按揉3~5分鍾。
角孫穴
位於人體的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際處。正坐或側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當耳翼尖所指之發際處。若以手按著使口能合,其處牽動者取穴。主治耳部腫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項強,頭痛。按摩此養生穴位,可舒肝治頭痛。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說明起到了一定的療效。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4、肝臟有哪些日常保健方法?
要控制情緒肝的疏泄失常可導致情志失常,而出現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或抑鬱寡歡,情緒低沉等症狀;大怒傷肝,可導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現心煩易怒,面紅目赤,甚則吐血,抄不省人事等症狀。調節心態,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緒,保持一個好心情是有益於肝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要順應季節春季既是肝養襲生保健的最好季節,也是肝病易於發生的季節,所以在春季更應注意肝的養生保健。春季時,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鬆,拋棄一切煩惱和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對養肝護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要選擇好的環境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寬敞舒適與否與肝臟養生保健關系最為密切。環境的好壞可直接影響到肝的健康。空氣清新、環境優雅故然是養肝的最佳條件,但在城市居住的人則多不具備這樣良好的條件,多居百住在人口密集、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的地方。所以,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可以多到居住地附近的公園去活動,那裡有花有草有水有樹,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對肝有益。有便利度條件的中年人,也可以多到有山有水有湖泊有樹林的郊區去旅遊,在居室內或陽台上種植一些美麗的觀賞植物,也對改善環境、清潔空氣有好處,有利於身心健康和肝臟的養生保健。
5、如何保養肝臟
6、肝的日常保養方法有哪些?
要控制情緒肝的疏泄失常可導致情志失常,而出現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或抑鬱寡歡,情緒低沉等症狀;大怒傷肝,可導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現心煩易百怒,面紅目赤,甚則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狀。調節心態,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緒,保持一個好心情是有益於肝養生保健度的最好方法。
要順應季節春季既是肝養生保健的最好季節,也是肝病易於發生的季節,所以在春季更應注意肝的養生保健。春季時,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鬆,拋棄一切煩惱和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問對養肝護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要選擇好的環境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寬敞舒適與否與肝臟養生保健關系最為密切。環境的好壞可直接影響到肝的健康。空氣清新、環境優雅故然是養肝的最佳條件,但在城答市居住的人則多不具備這樣良好的條件,多居住在人口密集、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的地方。所以,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可以多到居住地附近的公園去活動,那裡有花有草有水有樹,視野開闊專,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對肝有益。有便利條件的中年人,也可以多到有山有水屬有湖泊有樹林的郊區去旅遊,在居室內或陽台上種植一些美麗的觀賞植物,也對改善環境、清潔空氣有好處,有利於身心健康和肝臟的養生保健。
7、美容院肝膽養生有什麼好處
肝膽互為表裡;
所以,成語里有「肝膽相照」一說。
很多現代病都與晚睡晚起;
耗傷了肝膽的陽氣有關;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膽非常重要,
因為「十一臟腑取決於膽」
所以,養生應從養肝膽開始。
我們先從西醫解剖學的角度直觀地看看「肝膽互為表裡」的緊密關系,肝位於人的腹腔,橫膈之下,右肋之內。膽位於右肋下,是一個梨形的中空囊狀器官,通過筋膜依附在肝的短葉間,膽汁由肝的精血化生,貯藏在膽囊里,進餐後,在肝氣的疏泄作用下,分泌膽汁,經過脾胃,並注入十二指腸里,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過去,解剖的人有這樣一個經驗,從動物體內取出肝膽,懸掛高處,可以在室溫下儲存多日。但是,一旦膽囊破裂,流出了膽汁,肝臟很快隨之腐敗,由此可見,肝膽就是一對命運休戚相關,同生共死的兄弟,所以,中國成語里有「肝膽相照」的說法。
智勇雙全看肝膽
人體是一個奇妙而完備的自組織系統,被稱為「人身 小宇宙」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它又像一個微縮的國家。所以,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就將人體內的器官分別對應了一個國家的不同職能。
那麼,肝膽在一個國家裡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黃帝內經》中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這說明,肝是護佑國君(心為「君主之官」),平定諸亂(西醫稱為「解毒」)的將軍
中醫稱「肝為血海」,也就是說,肝起著儲藏並調節血液的作用,肝氣只有升發並疏泄得當,血隨氣行,白天,精血及津液才能按照活動量的需要及時濡養身體,人才筋脈通暢,關節靈活,。思維敏捷,情緒舒暢,到了夜晚,人處於睡眠狀態,這時,肝血才能進行新陳代謝。
肝身為「將軍之官」。一定是智勇雙全,而不是有用無謀,。所以,一旦將軍不司職,國家必定會亂子。同理,肝出了問題,不僅物質身體出現疾病,還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情。比如,肝氣升發太過,處理事情就急躁,辦事草率,沖動,事後往往後悔,反之,肝膽的陽氣不足,遇事就會優柔寡斷,猶猶豫豫,容易錯過時機。
再來看看《黃帝內經》中對肝的描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司法部門,需要在是非之間保持不偏不倚,冷靜中正的判斷,並有果斷的決斷力。平時我們常說一個人膽大膽小,指的就這個人膽的陽氣足不足,膽氣虛,遇事就容易被形容為「膽小鬼」,「膽小如鼠」,「聞風喪膽」,「嚇破了膽」,「膽顫心驚」反之,一個人膽氣很足,旁人就會贊許他「有膽量」,膽識過人「。中國古代沒有」憂鬱症「這個病名,只是將「憂鬱症」的一些症狀,比如膽小,多疑,潔癖,善太息(常嘆氣)等歸類為「膽氣虛」。現代憂郁病的主要原因睡覺太晚,傷了肝膽的陽氣。
從《黃帝內經》對肝膽的定義可以看出,物質身體的平衡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肝善謀慮,離不開膽的英明決斷,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膽附於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同濟,勇敢乃成「。一個人若肝膽的氣血充足,不僅精力充沛,做事有條不紊,效率高,而且,處理事情果敢,有魄力,而不會畏首畏尾,或意氣用事。
肝膽養生七要:
1「子時」前入眠
養護肝膽最重要的就是別熬夜,最好在一天的冬季,即北京時間21點至凌晨3點進入睡眠,最晚別超過「子初」(23點),以保證膽經在最旺的子時(23:00---1:00)以及肝經最旺的丑時(1:00---3:00)進入睡眠,夜晚是人體滋陰潛陽,進行睡補的最佳時段,肝血的凈化,再生,膽汁的新陳代謝都需要在這個時段完成;
《黃帝內經》講「十一臟腑取決於膽」,取決於膽的什麼呢?那就是重要的升發之機;因為;膽經最旺的是「子時」正是天地陽氣初升的時候,如果這時不睡,不僅無法養長肝膽的陽氣,還會耗傷陽氣;
2「驚蜇」起床
「春氣與肝氣相通」,春主升發。5點為一天的「驚蜇」,意思是冬眠的蟲子都蘇醒了。如果這時依然卧睡,由於體內的氣血較旺,筋脈就容易受到壓迫,所以,起的太晚,人就會覺得渾身隱隱酸痛,精神上也會出現沒精大采。甚至鬱郁不樂。如果睡眠不足,也最好5點起床,可以打坐或室內走一走,以升發體內陽氣,困時,在睡個回籠覺。
3心情平和
肝做為疏通人體的通道,非常嬌氣而敏感,一遇到不順心的事,體內的氣機就會不順暢,《黃帝內經》中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不止大怒傷肝,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太過,都是傷肝的病因;
4常閉目
《黃帝內經》說「人卧則血歸於肝」又說「肝開竅於目」,「久視傷血」。肝有藏血的作用,而眼睛相當於儲藏室的的門閘,人在躺下的時候,都會習慣於閉上眼睛,所以,夜間睡眠是養肝血的最好方法。另外,白天應盡量減少面對電腦及看電視的時間,乘做公車的時候,可以閉目養神。
5晨起拍膽經
膽經是沿體側從頭到腳的一條陽經,膽為少陽之氣,相當於體內初升的太陽,養護肝膽除了應時的睡眠,還有一個法寶便是每天沿著雙腿的外側敲打膽經,需要提醒的是,應在清晨或上午敲打膽經,並且,不易過量敲打。夜晚屬陰,如果晚上或臨睡前敲打膽經,會使膽升成陽氣,令人亢奮而難以入睡。所以,通常晚上九十點入睡的人,自從開始晚上敲膽經後,除了入睡慢,有的還會習慣性地在「子時」或「丑時」突然醒來,這就是肝經和膽經有熱的一個外象。
6疏通肝經
肝火大的人按摩肝經循環行在腳背上的太沖穴, 可以平肝氣。另外,將腳底板翻朝向自己,用左手手掌將左腳腳趾向上向外翻起,這時,用右手按壓左腳地板,會發現一條硬筋,也是肝經循行於腳的一條路線,肝氣虛的人,這跟筋不明顯,而肝陽亢,或有內熱的人,這 跟筋多會很硬,缺少彈性。晨練時可按壓此經。
7養肝食療法
肝氣不足,體寒的人可以多吃些補氣血的食物,比如,燙過的熱酒,辣椒,紅參,蜂王漿,當歸,阿膠,紅棗,桂圓,黑糯米粥等溫補食物,有內熱的人,溫補易燥熱,適宜平補的枸杞,黑豆,紅豆,鏈子等食物,可以用小米加山葯,花生,米豆(或黃豆)熬粥,鍵脾養肝;另外,晚飯易少吃,可以多吃順氣的白蘿卜,或飯後用安神助眠的酸棗仁泡水喝,有助於改善失眠或睡不安寧,酸味和青色無行與肝相應,陰虛內熱及肝陽亢進的人,都應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宜吃些性平性涼的綠色蔬菜,比如芹菜,蒿子桿,菠菜,莧菜,綠豆牙,醋責小菜等酸味食物,清火的綠茶,花茶等,除了與體質相應,食補也應順應上午補陽,下午及傍晚滋陰的自然規律。
肝身為「將軍之官「一定是智勇雙全,而不是有勇無謀。
所以,一旦將軍不司職,國家必定會亂子。
同理,肝出了問題,不僅物質身體疾病叢生,還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情。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肝的養性?
四時養生,百要特別抓緊春天生發季節的肝臟養生。春季養生,養肝是綱,用適當的中醫養生方法,維護和加強人本機體陰陽平衡,真正做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壯目的。春季養肝在飲食上,要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盡度量不要吃不要油膩、生冷、粘硬食物。
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知生、黑芝麻、柑桔、蜂道蜜之類;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回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答頭、海腥魚、蝦、蟹之類。這些都是春季養肝的家常方法,非常的實用,您不妨將這些春季養生小常識運用在生活中。
9、肝臟養生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要控制情緒肝的疏泄失常可導致情志失常,而出現急躁易怒,心煩失眠,或抑鬱寡歡,情緒低沉等症狀;大怒傷肝,可導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現心煩易怒,面紅目赤,甚則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狀。調節心態,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緒,保持一個好心情是有益於肝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百。
要順應季節春季既是肝養生保健的最好季節,也是肝病易於發生的季節,所以在春季更應注意肝的養生保健。春季時,要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鬆,拋棄一切煩惱和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對度養肝護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要選擇好的環境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寬敞舒適與否與肝臟養生保健關系最為密切。環境的好壞可直接影響到肝的健康。空氣清新、環境優雅故然是養肝的最佳條件,但在城市居住的人則多不具備這內樣良好的條件,多居住在人口密集、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的地方。
所以,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可以多到居住地附近的公園去活動,那裡有花有草有水有樹,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對肝有益。有便利條件的中年人,也可以多到有山有水有湖泊有樹林的郊區去旅遊,在居室內或陽台容上種植一些美麗的觀賞植物,也對改善環境、清潔空氣有好處,有利於身心
健康和肝臟的養生保健。
10、肝臟養生:冬天養肝吃啥
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四季養脾胃。中醫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季節來養護我們的主要器官: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四季養脾胃。陽春三月,草木發芽,萬物復甦,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時,人剛剛從寒冷的冬季中蘇醒過來,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日益頻繁,對食物和運動的需要增多。這樣,主要負責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儲存、調節的肝臟負擔就會增加。因此要想保養身體,健康長壽,春季就要好生保養肝臟。夏季是萬物生長,茂盛發達的季節,萬物走向成熟。這時人體血液循環加劇,心臟負擔也隨之加重。夏季陽氣旺於外,心氣旺盛,所以中醫認為,夏季養生之道,在於養心,心安則血暢,血暢就神清氣爽。秋天是萬物成熟的季節,生命進入了收獲和收縮的時期。氣候由夏季的濕潤開始變為乾燥,由夏季的暑熱開始變為涼爽。生命的新陳代謝由旺盛轉入衰弱,漸漸走向低潮。對人體而言,這個時期,呼吸氣息成為主要的生命特徵,稍有不慎,就會感染病症。肺臟主氣,負責人體的呼吸,所以中醫認為,秋季養生之要在於養肺,要滋養肺腑,肺氣清爽,呼吸平暢,神氣安寧,就不會生病。這就是中醫的收養之道。冬季是萬物枯萎的季節,生命進冬蟄時期,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日益緩慢下來,進入休養的養藏時期。腎臟是生命之本,精、氣、神的源泉,陰精陽氣的發源地。所以中醫認為,冬季養生之要在於養腎,腎養好了,就可以使陽氣盛藏於內,精力充沛,陽氣充盛,就可以確保來年生機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養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