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乾隆養生

乾隆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8 11:15:11

1、乾隆是最擅長養生的皇帝嗎?

在我國二十五史中的230多個皇帝中,長壽的前三名是女皇帝武則天享年82歲,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活了86歲,而清朝的乾隆則壽高89歲,堪稱我國古代皇帝中的長壽之首,被世人稱為「古稀」天子。

乾隆皇帝何以能夠長壽?奧秘在哪裡?原來乾隆擅長養生,對養生之道頗有研究,悟出了養生十六個字秘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另外,乾隆皇帝還認為必須生活規律,愛好廣泛等等。

所謂「吐納肺腑」:即天剛亮起床,不睡懶覺,早餐前多做深呼吸運動,並持之以恆。

所謂「活動筋骨」: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乾隆的祖父康熙把騎射定為祖宗家法,教誨皇家弟子要「習騎射,勿持貴縱恣。」所以乾隆自幼善騎,馬術甚精。在避暑山莊皇家射箭比賽中,多次大顯身手。當皇帝後,更以射騎為樂,直到他八十高齡時,還行圍狩獵。騎馬射箭,活動量大,這對深居清宮的皇帝來說,無疑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

所謂「十常」: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湧泉穴)、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所謂「四勿」: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所謂「適時進補」:就是要飲食有規律。乾隆起居飲食很有規律。他一年四季,大約都在6點多起床,洗漱後用早餐,膳後處理政務,完了與大臣議事,午後游覽。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爾後就餐。飲食多以新鮮蔬菜為主,肉類、鮮味少而食之,並且從不過飽。乾隆喜喝茶,對食用水(御用西山泉水)十分講究。他還效法祖父康熙,從不吸煙。

乾隆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乾隆愛好廣泛,學識淵博,情趣甚廣;特別喜好以下養生運動:

(1)喜好「旅遊」

人所共知,他三下江南,三上五台,游覽了全國主要名山大川,古剎佛寺,不少城鄉有他的足跡,杭州十景均由他的御筆題碑。如此涉足野外,寬闊幽靜之地,令人心曠神怡,悠然忘返,促進了他的身心健康。

(2)喜愛讀書和書法

他是封建皇帝中少有的多才多藝的皇帝。他愛讀書,懂滿、蒙、維、藏、漢5種文字。他喜書法,學尊趙體,圓潤遒麗,所到之處,喜御筆垂青。他善詩文,據傳他一生寫文1300多篇,詩作4萬余首。他還喜歡聽戲、觀燈、看雜技、滑冰等,他親自演過戲。這些對他修身養性,頗有裨益。

由於乾隆養生有法,一生身強體壯,年近九十尚神智清晰,還以太上皇身份過問朝政,自號「十全老人」。

盡管乾隆長壽的秘訣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作為古代養生名家的地位卻是不可否認的,我們應從現實出發,借鑒其養生的有益精華。

2、康熙乾隆有哪些養生之道?

清乾隆皇帝活了88歲,得益於他42字養生訣:「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腿常運,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乾隆皇「四訣」養生

愛新覺羅?弘歷,清高宗乾隆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享年八十九歲,是中國自秦以來歷代帝王中最長壽的一人。乾隆皇帝享松鶴遐齡,除了有優裕的生活條件外,養生有道,是主要原因。他根據自己的切身經驗,總結了「養生四訣」曰:「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吐納肺腑:他幾十年堅持黎明即起,做深呼吸運動,進行體操、太極拳等鍛煉。每天早晚還各做30—40次叩齒活動,以固齒祛疾。
活動筋骨:乾隆皇帝自幼愛騎馬射箭,更精於馬術。當了皇帝後,常以騎射為樂,曾親手一次射殺一熊二虎。八十歲高齡時,還騎馬圍射,千騎卷平岡。
十常四勿:「十常』是: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乾隆皇帝堅持經常做到「十常四勿」,說明他通曉養生之道,並常習之,是高壽的一個重要原因。
乾隆皇帝總結他自己常做的養生四訣中「十常」,都是我國古代導引術中的導引動作,根據有關文獻注釋如下:
1.叩齒:先叩大牙,再叩前牙,次數不限。然後以舌頭抵上齶,再滿口攪動,待唾液增多時,鼓漱十餘下。有固齒功效。
2.咽津:即古代稱服玉泉法。用舌抵上齶,待唾液增多時咽下。
3.彈耳:以兩手掩耳,手指貼住腦後,然後以食指壓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彈後腦部二十四次,能去除項後風池穴的邪氣。
4.揉鼻:以兩只手指按捏鼻樑左右三十五下。可卻鼻疾。
5.運睛:將雙眼向左右運轉各十四次,緊閉片刻,忽然大瞪。經常行之,能使內障外翳自散。
6.搓面:靜坐閉目,以兩手搓熱拂面七次,以漱津塗面,行之半月,可使皮膚光潤。
7.摩足:兩手左右交互,擦腳底湧泉穴二十四次,可以明雙目。
8.旅腹:寬開褲帶,用兩手摩腰眼二十四次,可以固精。
9.伸肢:也就是做些強度不大的健身體操,包括兩臂左右如挽弓,或兩手雙拓如拓石;或高坐伸腿。各二十四次,以去四肢風邪。
10提肛:臨睡前,在床邊平坐,然後閉氣,以舌抵上齶,以目視頂門,同時收縮肛門,用兩手擦摩兩腎穴各一百二十次。常做此功,可以通氣血,大有益處。
適時進補:根據身體需要,按照季節、氣候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吃一些保養身體的滋補品。
此外,乾隆皇帝還喜愛游覽、書法、垂釣等有益健康的活動。他六次下江南,三次上五台山,游歷南北方各地名山大川、文物古跡、園林殿宇、水榭樓台,從而達到開闊眼界,增廣知識,激勵志氣,陶冶性情的目的。乾隆皇帝晚年,還在故宮西側為自己退位後頤養天年,修建了一所御花園,全園面積不足六千平方米,但是亭閣樓台,曲徑畫廊,古樹奇花,假山怪石,盡收江南林園之美。他愛書法,書宗趙松雪,用筆有神,圓潤遒俊,常在游歷之處留御筆詩文。乾隆皇帝還喜歡垂釣,他在巡遊江南時常在揚州小金山西側的瘦西湖垂釣,至今瘦西湖猶存乾隆皇帝釣魚台遺址。

3、乾隆有什麼養生方法?

中國皇帝壽命最長的首推乾隆,活了89歲。清宮醫案專百家研究認為:乾隆愛好運動,喜歡狩獵,洗溫泉和聽音樂。乾隆還注意「節飲食,慎起居」。他說:「老年人飲食宜淡薄,度每兼蔬菜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據記載,他有16字養生之道:「吐納肺腑」,即黎明即起,問起身後做深呼吸運動;「活動筋骨」,即多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十常四勿」,即齒常叩答,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眼常動,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專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適時進補」屬,即進入老年之後,需要營養較多,要多吃一些富有營養的滋補品。

4、乾隆皇帝風流成性,為何還能夠活到89歲?

 因為在每天都能夠重視養生,尤其是清晨的養生三件事使他能活到89歲,這一切歸功於他精細的養生秘訣。

乾隆特別注重自身的保養,以及養生,每天清晨睡醒後,不忙起床,靜卧一會,伸伸懶腰,使身體的各個關節都能得到充分的舒展。隨後放鬆放鬆全身的肌肉,注重慢慢調理氣息,最後走到屋子的外面,大口呼氣,這個良好的習慣,在養生角度來說,可以將身體內濁氣呼出,吸入新鮮空氣。

盡可能做到每日早晨能大便一次,並且要養成好的習慣,這樣能將體內的有害毒素排出體外,保持身體的通暢。而且每天最好是想一些最高興的事情,或憧憬一些未來最美好的事情,使精神和情緒愉悅,有利於健康。乾隆是一位比較豁達的人,他能時刻讓自己保持心情的快樂,不存在思慮成疾的事情發生。

乾隆還有一種保養,就是要保護眼睛的方法,兩眼平視,然後遠眺,運動早起還處在迷糊狀態中的雙眼,這樣能保證眼睛的清爽。乾隆也比較偏愛喝養生葯酒,據說他常喝的葯酒有龜齡酒和松齡太平春酒。龜齡酒有著祛病和健身以及壯陽補腎的作用,而松齡太平春酒則能活血安神。 

乾隆皇帝的養生真的很獨到,他的長壽中也是一個奇跡,這與他非常注重養生是密不可分的,而能健康的飲食則是他注重養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5、為什麼說乾隆皇帝是擅長養生的長壽帝王?

在我國二十五史中的230多個皇帝中,長壽的前三名是女皇帝武則天享年82歲,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活了86歲,而清朝的乾隆則壽高89歲,堪稱我國古代皇帝中的長壽之首,被世人稱為「古稀」天子。

乾隆皇帝何以能夠長壽?奧秘在哪裡?原來乾隆擅長養生,對養生之道頗有研究,悟出了養生十六個字秘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另外,乾隆皇帝還認為必須生活規律,愛好廣泛等等。

所謂「吐納肺腑」:即天剛亮起床,不睡懶覺,早餐前多做深呼吸運動,並持之以恆。

所謂「活動筋骨」: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乾隆的祖父康熙把騎射定為祖宗家法,教誨皇家弟子要「習騎射,勿持貴縱恣。」所以乾隆自幼善騎,馬術甚精。在避暑山莊皇家射箭比賽中,多次大顯身手。當皇帝後,更以射騎為樂,直到他八十高齡時,還行圍狩獵。騎馬射箭,活動量大,這對深居清宮的皇帝來說,無疑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

所謂「十常」: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湧泉穴)、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所謂「四勿」: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所謂「適時進補」:就是要飲食有規律。乾隆起居飲食很有規律。他一年四季,大約都在6點多起床,洗漱後用早餐,膳後處理政務,完了與大臣議事,午後游覽。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爾後就餐。飲食多以新鮮蔬菜為主,肉類、鮮味少而食之,並且從不過飽。乾隆喜喝茶,對食用水(御用西山泉水)十分講究。他還效法祖父康熙,從不吸煙。

6、乾隆是怎麼養生的?

1、吐納肺腑

乾隆帝無論百當天辦公多晚,第二天黎明必起,在皇室園林下閉目凝神,吐氣納新一個多時辰,吐出二氧化碳,吸入新鮮空氣後,不但耳清目明,頭腦清醒,而且四肢有力,渾身舒坦。

2、活動筋骨

一個時辰的吐納肺腑之後,乾隆會進行簡單的運動度,包括散步、爬坡、問打拳、玩健身球等。如公務不忙,乾隆帝必帶隊出宮,或打獵或攀爬或旅行,既充分活動四肢,又了解民情,愉悅心身。



3、十常四勿

即每天對身體部位進行運動,具體就是: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眼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摸,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語,飲答勿醉,色勿迷。

4、適時進補

即根據節氣特點及身體狀況進行必要的食品進補。乾隆經常吃的補品有:龜齡集方、松齡太平春酒方、健脾滋腎壯元方、固本仙方等。

5、飲食有規律

他大約6時起床,洗漱後用早膳。上午處理政務,和大臣們議事,午後游覽休息回。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然後就寢。他的膳食以新鮮蔬菜為主,少吃肉答類,並且從不過飽。乾隆從不抽煙,但喜飲茶。他對飲用水十分講究,以西山泉水作為御用水。

7、清朝皇帝中為什麼乾隆最長壽?

乾隆皇帝長壽秘決
1928年,遜帝溥儀派來重殮屍骨的陳毅在他的《東陵紀事詩》中寫道:高宗聖壽七十以後,自稱「古稀天子」,又自稱「十全老人」,乃賓天百三十年,竟嬰此奇慘,凡有血氣,孰不感傷!
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死後100多年後,自己的屍骨竟然落了一個不全,而與其他後妃屍骨放在了一起,直至今天也還是與4個後妃共同睡在一個棺槨里,令人感到悲嘆不已。
  乾隆皇帝生前先後兩次平定準噶爾叛亂,一次回部叛亂,大小金川叛亂兩次,鎮壓了一次林爽文領導的台灣人民起義,與廓爾喀(今尼泊爾)作戰兩次,與緬甸、安南(今越南)作戰各一次,結果都以交戰鄰國上表納貢而結束。乾隆帝因此志驕意滿,誇耀「十全武功」,並自稱「十全老人」,「十全」,意思是完美無缺。然而乾隆最得意的一個美稱則是「古稀天子」,以致「古稀天子」之印是乾隆晚年最得意的御寶。因為乾隆認為大清帝國「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皆為自己之功績。
 「古稀天子」這一稱號是怎樣來的呢?原來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壽時,工部尚書彭元瑞做了一篇題為《古稀之九頌》的奏摺,阿諛奉承乾隆,其中引用了唐朝大詩人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贊頌乾隆皇帝為「古稀天子」。乾隆帝十分欣賞,認為「用意新而遣詞雅」,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幾位年過七旬的皇帝,但他們的業績卻無法與自己相比。他為此做了一篇《古稀說》:
 余以今年登七秩,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寶」……三代以上弗論點,三代以下,為天子而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見之近作矣。至夫得國之正,護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雖非大當,可謂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即所謂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為創業之君,禮樂政刑有未遑焉。其餘四帝,予所不足為法,而其時其政,亦豈有若今日哉?是誠古稀而已矣……
 對於乾隆皇帝來說,的確政績顯著,功勛赫赫,但從乾隆後期來看,政治開始腐敗下去了,這與乾隆的好大喜功、南巡北獵、連年用兵等有直接的關系,國力日漸衰弱,到嘉慶皇帝即位時,已是國庫空虛、民窮財盡了。但就乾隆的長壽來說,「古稀」二字是當之無愧的。在中國歷史上的230多個皇帝中,短命的多,長壽的少,而活到89歲高齡的卻只有乾隆皇帝一人,他經歷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乾隆皇帝為什麼能獨享高壽呢?有關專家研究發現,乾隆皇帝有一套養生秘訣。原來在乾隆當皇子時,他最敬仰的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8歲登極,當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歲,是清代一位較長壽的皇帝。
康熙把養生之道分為養身和養心(或稱為養神、養性)兩方面。養身是指節飲食、慎起居、戒煙、戒酒、戒貪得、適當活動、勤身力行、重節斂、生活淡泊。養心是指文藝、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
 康熙皇帝對於養身的精闢見解為:「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節飲食」,「身體微有不豫,即當節減飲食」,並「視其病由,從容調理,量進飲食,使血氣增長」。並舉例說,有的老人「苟於飲食禁之太過,惟任諸凡補葯,鮮能資補氣血而令人充足」,因而是不足取的。「所好之物,不可多食,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慎起居」,就是講衛生,夏天不貪涼,冬天先增衣。「人平日潔凈,則清氣著身,若近污穢,則為濁氣所染,而清明之氣漸為所蒙蔽矣」。「朕於夏月盛暑,不開窗、不納風涼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此正古人所謂但能心靜,即身涼也。且夏月不貪風涼,於身亦大有益。蓋夏月盛陰在內,倘取一時風涼之適意,反將暑熱閉於腠理,彼時不覺其害,後來或致成疾。每見人(在)深秋多有肚腹不調者,皆因外貪風涼而內閉暑熱之所致也」。「若尋常居家,偶爾出行,忽感寒氣者有之,宜常防範」,「未(至)寒冷,即增衣服」,「朕冬月衣服過於厚,卻不用火爐。所以然者,蓋為近火(爐)則衣必薄,出行外走必致感寒。與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進衣乎?」「戒酒戒煙」,「朕自幼不喜飲酒,然能飲而不飲」,「是為誠不飲者」,「大抵嗜酒,則心志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致疾病,實非有益於人之物」,「好飲酒,樂酒無厭,心恆狂亂,遂至形骸顛倒,禮法喪失,其為敗德,何可勝言?」「戒貪得,重節斂」,孔子說「老年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亦當以聖人之言為戒,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若儉約不貪,則可以養福,則可以致壽」,「君子勤修不敢惰,致欲不敢縱,節樂不敢極,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康熙又說,「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荀子曰,身勞而心安為之。朕謂『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既不能堪也』」。
養心則是指「學六藝,多讀書」等。「人果專心於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與我國之耆舊,善於書法者俱壽考而身強健。復有能畫漢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絕人者,皆壽至七八十,身體強健,畫作如常」,「朕自幼好書,今年老雖極匆忙時,必書幾行字,一日亦未間斷,是以猶未至荒廢」。「多讀書,則嗜欲淡。嗜欲淡,則費用省。費用省,則營求少。營求少,則立品高」。「近世之人以不食肉為持齋,豈知古人之齋必與戒並行」,「所謂齋者,齊也,齊其心之所不齊也。所謂戒者,戒其心(生)妄念也」。康熙皇帝還酷愛手工藝品。康熙養心得所涉及內容豐富,含義深刻,立意高尚,對於後世的乾隆有著深刻的影響,以致後來乾隆先後26次至康熙帝景陵時,留下大量緬懷性詩句,表達了乾隆皇帝對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稱的祖父康熙大帝的終身懷念與孺慕。其中,嘉慶元年(1796年)85歲的太上皇乾隆在《恭謁景陵》詩中寫道:
昨叩六旬年,今攜子位傳。
未能定猶我,深感賜由天。
祖有福超訓,新殷冰與淵。
明樓九拜畢,悲憶鑒忻然。
乾隆皇帝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對祖父康熙皇帝長壽的經驗加以改進,從而總結出符合自己的:「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十六個字的養生真言。「吐納肺腑,活動筋骨」是指:經常做一些深呼吸,做一些有益的大強度身體鍛煉。80歲的乾隆還去行圍打獵,騎馬射箭。一生中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十常」為:齒常叩、津常咽、耳常撣、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運、肢常伸、肛常提。這與現代不少的人所做的皮膚護理、按摩保健具有同等或超出的道理。「四勿」為: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適時進補」即是根據時令、身體的細微變化添減補品。以葯膳為主,其中常用的有:山葯鴨羹、烘鹿肉、鹿尾燒鹿肉、鹿肉丸子燉豆腐、鹿筋拆肉、八寶鴨子、八珍糕等。
乾隆好讀書,善詩文。他一生通曉滿、漢、蒙、藏、維吉安多(四川西部的藏語方言)五種文字。並著有大量的文賦,編成《御制文集》3集,共達1350餘篇;《御制詩余集》434卷,及《樂善堂全集》等,收錄約4萬余首詩。他的生活飲食很有規律。每天大約6時起床,洗漱後用早膳,上午處理朝政,與大臣議事,午後游覽休息。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然後就寢。他的膳食以新鮮蔬菜為主,少吃肉類,並且從不過飽,不吸煙,但喜飲茶。
 另外,經史學專家對於乾隆身世的考證,乾隆除了後天保健得法外,先天稟賦也好,他的先天稟賦得自於他的母親,其母活到86歲才崩逝。
 總之,由於乾隆養生有法,因此他身體健壯,年近90歲還神志清醒,活動自如。乾隆五十三年(1793年)英國特使參加了乾隆皇帝83歲生日時,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皇帝是這樣的:動作敏捷,風度翩翩,臉上沒有一點老年的痕跡,總是笑眯眯的,看上去不超過60歲。

徐鑫 摘選《點擊乾隆陵地宮》

8、乾隆有怎樣的養身之道?

清代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年終時百89歲,可稱得上是中國古代帝王中的長壽者。據記載,他有「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朴」十六字養身之道。

吐納肺腑:黎明起床,少睡懶覺,起身後做深呼吸運動。

活動筋骨:多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強身健筋,增強抗病能力。

十常四勿:齒常度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眼常運、面常搓、足常磨、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問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適時進補:進入老年之後,需要營養較多,要多吃一些富有營養的滋補品。

十叟長壽歌

昔有行路人,海濱逢十叟。年皆百餘歲,精神加倍好。誠心前拜求答:何以得高壽?

一叟捻須曰,我不湎旨酒(不酗酒)。二叟笑哈哈,飯後百步走(散步)。

三叟頜首頻,淡泊甘蔬糗(素食)。四叟拄石杖,安步當車久(步行代車)。

五叟整衣袖,服勞自動手(勞專動)。六叟運陰陽,太極口月走(練太極拳)。

七叟摩巨鼻,空氣通窗牖(吸新鮮空氣)。八叟撫赤頰,淋日令顏黝(日光浴)。

九叟撫短須,早起亦早休(早起早睡)。十叟軒雙眉,坦坦無憂愁(樂觀)。

善哉十壽辭,妙訣一一剖。若能遵以行,定卜登上壽屬。

9、乾隆是怎樣養生的?

在我國二十五史中的230多個皇帝中,長壽的前三名是女皇帝武則天享年82歲,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活了86歲,而清朝的乾隆則壽高89歲,堪稱我國古代皇帝中的長壽之首,被世人稱為「古稀」天子。

乾隆皇帝何以能夠長壽?奧秘在哪裡?原來乾隆擅長養生,對養生之道頗有研究,悟出了養生十六個字秘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另外,乾隆皇帝還認為必須生活規律,愛好廣泛等等。

所謂「吐納肺腑」:即天剛亮起床,不睡懶覺,早餐前多做深呼吸運動,並持之以恆。

所謂「活動筋骨」:即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乾隆的祖父康熙把騎射定為祖宗家法,教誨皇家弟子要「習騎射,勿持貴縱恣。」所以乾隆自幼善騎,馬術甚精。在避暑山莊皇家射箭比賽中,多次大顯身手。當皇帝後,更以射騎為樂,直到他八十高齡時,還行圍狩獵。騎馬射箭,活動量大,這對深居清宮的皇帝來說,無疑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

所謂「十常」: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湧泉穴)、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所謂「四勿」: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所謂「適時進補」:就是要飲食有規律。乾隆起居飲食很有規律。他一年四季,大約都在6點多起床,洗漱後用早餐,膳後處理政務,完了與大臣議事,午後游覽。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爾後就餐。飲食多以新鮮蔬菜為主,肉類、鮮味少而食之,並且從不過飽。乾隆喜喝茶,對食用水(御用西山泉水)十分講究。他還效法祖父康熙,從不吸煙。

乾隆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乾隆愛好廣泛,學識淵博,情趣甚廣;特別喜好以下養生運動:

(1)喜好「旅遊」

人所共知,他三下江南,三上五台,游覽了全國主要名山大川,古剎佛寺,不少城鄉有他的足跡,杭州十景均由他的御筆題碑。如此涉足野外,寬闊幽靜之地,令人心曠神怡,悠然忘返,促進了他的身心健康。

(2)喜愛讀書和書法

他是封建皇帝中少有的多才多藝的皇帝。他愛讀書,懂滿、蒙、維、藏、漢5種文字。他喜書法,學尊趙體,圓潤遒麗,所到之處,喜御筆垂青。他善詩文,據傳他一生寫文1300多篇,詩作4萬余首。他還喜歡聽戲、觀燈、看雜技、滑冰等,他親自演過戲。這些對他修身養性,頗有裨益。

由於乾隆養生有法,一生身強體壯,年近九十尚神智清晰,還以太上皇身份過問朝政,自號「十全老人」。

盡管乾隆長壽的秘訣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作為古代養生名家的地位卻是不可否認的,我們應從現實出發,借鑒其養生的有益精華。四、中華傳統的養生學派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養生文化中,呈現出各種學派,這些學派對中華養生學說與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從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彰顯出中華養生文化兼收並蓄,百花齊放的特色。1.順從自然的順應學派

莊子首先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順乎自然的養生觀。《內經》據此提出了「天人相應」,反復論述了適應四季自然氣候變化的四季養生法,強調「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而要求人們「處天地之知,從八風之理」。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根據四時自然的變化養生健身,防止暑、熱、風、寒、燥、濕對身體的傷害是很重要的。

除了順應大自然的變化之外,人還應該懂得順乎社會發展的規律,安心養神,不為瑣事所爭,不為冗雜煩惱。「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來,應以自然,任其自去。」做到「有事即應,如照鏡物,過後便無,應事必使割藤,則心無所系。」不計較生活中非原則性的無端瑣事,怡然自樂,保持健康的心理,對於防病延年也很重要。

10、乾隆養生運動的喜好是什麼?

乾隆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乾隆愛好廣泛,學識淵博,情趣甚廣;特別喜好以下養生運動:

(1)喜好「旅遊」百

人所共知,他三下江南,三上五台,游覽了全國主要名山大川,古剎度佛寺,不少城鄉有他的足跡,杭州十景均由他的御筆題碑。如此涉足野外,寬闊幽靜之地,令人心曠神怡,悠知然忘返,促進了他的身心健康。

(2)喜愛讀書和書法

他是封建皇帝中少有的多才多藝的皇帝。他愛讀書,懂滿、蒙、維、藏、漢5種文字。他喜書法,學尊趙體,圓潤遒道麗,所到之處,喜御筆垂青。他善詩文,據傳他一生寫文1300多篇,詩作4萬余首。他還喜歡聽戲、觀燈、看雜技、滑冰等,他親自演過戲。這些對他修內身養性,頗有裨益。

由於乾隆養生有法,一生身強體壯,年近九十尚神智清晰,還以太上皇身份過問朝政,自號「十全老人」。

盡管乾隆長壽的秘訣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作為古代養生名家的地位卻是不可否認的,我們應從容現實出發,借鑒其養生的有益精華。

與乾隆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