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季養生講座

冬季養生講座

發布時間:2020-04-28 07:15:04

1、冬季我們該怎麼養生啊?

冬季很容易

「手腳冰涼、失眠多夢」睡不好

「食慾不佳、便秘或者頻繁鬧肚子」


 紅薯老薑紅糖水

食材:

紅心紅薯 2個(大概350克),老薑 一小塊,紅糖 50克,水適量。

做法:

1.老薑洗凈去皮,zd切成回薄片,要是不喜歡老薑的味道,可以把老薑切成姜絲,少放一些。

2.紅薯削掉外皮,切成滾刀塊,不要切太大,小塊一些煮的時間短一些,切好的紅薯放到水裡泡一會,這樣紅薯不容易氧化。

3.小鍋里加適量的水,放入老薑片煮開,加入紅薯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15分鍾。

4.紅薯煮到有些微微開裂,用牙簽能輕松穿透就熟了答。

5.加入紅糖,今天用的紅糖有很天然的甘蔗香味。如果口味比較重,可以多加一點點紅糖。

今天用的紅糖有很天然的甘蔗香味。

6.煮到紅糖徹底融化就可以關火了,建議放到有點溫熱的時候喝。

每周來一杯紅薯老薑紅糖水,

每天活力滿滿,

手暖腳暖再也不怕冷啦!

2、冬季養生保健從哪些方面入手

《黃帝內經》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凍,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陽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存。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腎傷,春為萎厥,奉生者少。」 講的是冬天的養生之道亦即養陽之道。意思是說,冬三月水冰地凍,萬物都潛藏起來,人們應當早睡晚起,等待日光;要使自己的精神安靜,神氣內藏;要避寒就溫,不要開泄皮膚出汗。如果違逆了冬季陽氣閉藏之理,就會傷害腎氣。到了春季,就會發生萎廢厥冷的病變。中老年人冬季活動鍛煉,要待日光出來之後再進行。運動量逐漸增加,避免過度出汗,若安排不當,可能會引起嚴重病症。1勿妄勞作,嚴防心梗,每年立冬後,第一波較長的低氣溫,都有一次明顯的心肌梗死發病高峰,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血壓變化,勿妄勞做,胸痛立即到醫院就診,不可因天寒延誤就醫。而老慢支患者,早晚多加衣服、戴口罩,關節炎患者可在家中熱敷保養。2葯浴泡腳,活血散寒冬日睡覺前,用中草葯水煎泡腳,用力揉擦足心,除能禦寒保暖外,還有補腎強身、促進睡眠、延緩衰老以及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病症的作用。冬季常用泡腳的中葯有花椒、乾薑、川芎、當歸、艾葉、桂枝等溫通經絡的葯物。3室內日光浴,百骸暢通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十分推崇冬季日光浴,他在《負冬日》詩中描繪了冬天曬背的體驗:「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他能活到74歲,與冬日「負暄」有一定關系。4立冬坐功每天上午9~10點,面南朝陽正坐,左手按住膝蓋,右手搭在左肘上,上身左右扭轉回顧,接著雙手交換方位,各做3~5次,然後牙齒叩動36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9次。可治:胸脅積滯,虛勞邪毒,腰痛,面塵脫色,胸滿食滯,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眩暈目痛等疾。

3、冬季的養生要點有哪些?

冬季6節氣寒臨大地,萬物收藏,而寒為陰邪,易傷人之腎陽。因此,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養藏固精,補腎斂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說:冬季三個月,是萬物閉藏、冰凍地裂的寒冷季節。為適應冬季的特點,就應早睡晚起,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使精神守伏藏而不外露,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所得到的東西,把它秘藏起來一樣,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就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這段話強調了在冬季6節氣,人們應從精神調攝、飲食調攝、葯物調攝、運動調攝等多方面人手,圍繞「養藏」這個中心,重視自身陽氣的養護。否則「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也就是說,如果冬季6節氣不注意「養藏之道」,而損傷了腎中陽氣,就會影響來年春天的升發能力,從而導致四肢枯萎無力,患痿厥病,損害健康。

冬季6節氣是自然界陽氣衰微、萬物收藏、氣候寒冷的季節。古人說:「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此時,萬物生機收藏,陽氣潛伏,草木凋零,昆蟲蟄伏,大地冰封,雪壓風寒,大自然中的動植物處於休眠狀態,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人與四時相應,自然界的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必然會應時令的變化而變化。這變化反映人體生理的適應性,正如《內經·靈樞》中說:「人與天地相應也」,「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和月相應也」。人體的生理機能也與之相應,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是謂「陽氣內潛」,這有益於精氣的充養和積聚,所以冬季6節氣是保健養生的最佳時節。

1.冬宜藏精,應時而養冬季6節氣養生應根據「萬物藏,腎氣水旺」的特點,避寒就曖,斂陰護陽,調和陰陽相平衡,養「藏」而固腎氣,增強體質,防病益壽。冬季,是一年的最後一季,歷經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人們要順應冬季6節氣的特點而養生。如冬季6節氣天氣寒冷,陰盛陽衰,易患陽虛之症,無論是保健益壽,還是補虛祛病,都應注意以溫補陽氣為主,慎用或少用滋陰葯物。

2.養陽防寒,起居調攝嚴冬臘月,寒風凜冽,雨雪紛飛,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萬物凋零之象,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情緒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變化更為明顯。因此,精神調攝十分重要。冬季6節氣精神調攝,重在安定心志,注意神情安靜,不要使情志過激,以免騷擾潛伏的陽氣。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這里即是指適應冬季精神調攝的「養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閉藏,起居調攝應順乎於自然。《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指出冬季宜早睡遲起,早睡以養人體的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遲起以養陰氣,待日出而作,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使人體陰平陽秘。特別是陽氣不足的人,當風起驟寒之時,尤宜早卧晚起。《理虛元鑒》說:「冬防寒,又防風。」《養生鏡》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閉塞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故冬季應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室內溫度太低,易耗傷人體陽氣;室內溫度過高,又易劫傷陰精。冬季陽氣閉藏於內,陰氣在外,若調攝失當,過貪辛熱暴暖,就會內擾陽氣,迫其外泄,或積熱於內,形成陰虛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會發為溫病,或誘發宿疾。這也是違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冬養陰」的攝生准則的。

冬季6節氣在保暖的同時,應重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交換空氣,防止因通風不良,引起頭暈、胸悶等缺氧現象,導致呼吸道傳播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的發生。室內也可放一盆水,或者養些水仙花和觀賞魚,以調節空氣濕度。寒冬,人們的衣著,注意禦寒保曖,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內衣以彈性良好為佳,貼身保暖。外衣要稍寬大一點,使氣血流通,四肢伸縮活動自如舒暢。俗語說:「寒從腳下起。」足部與地面接觸,散熱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較細,離心臟遠,供血、保溫性能差,一旦足部著了涼,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和泄瀉等症,所以,冬季足部的保暖,十分重要。足部的保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曖性能好的衣褲、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部,如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尤其是每晚臨睡前的洗腳,擦足心,既能祛除污垢、禦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並可防治感冒、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病症。冬天一般宜在室內活動,適其寒溫。室內環境宜溫暖、舒適、潔凈,防寒以養精。

3.房事調攝,益腎蓄精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保持腎精的閉藏,這對促進健康長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明確指出,人若不知冬季養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頻泄,那麼身體必然日趨虛弱,虛則寒邪乘虛而入,並伏藏於體內,伏邪積郁日久,等來年春陽上升,必發為溫病。《壽世保元》也說:「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慾,傷其腎精。」唐代名醫孫思邈則認為「當今少百歲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節欲養精」。老年人由於腎精虛衰,導致髓海空虛而出現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等症狀。腎主骨,故腎虛還能影響骨的生理,導致老年人骨質脆弱,出現腰酸無力、行動不便等衰老現象。可見「精氣」虛衰,導致人體的衰老。冬三月「養藏之道」的重要內容就是保養腎精,做到房事有節制,以保持體內精氣充足,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養性延命錄》說:「冬常閉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附,人能法之,故能長生」,指出「冬一施當舂百」,認為冬季6節氣應該實行絕欲,絕欲則精神氣血有餘,腎陽鞏固,身體強健。同時,人體背部是陽經循行之處。寒冬季節,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保曖的方法較為簡單,冬季有陽光的中午,可背對太陽曬上l~2小時,既可曖背,又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起到殺菌、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的作用。也可穿一件貼身的純棉、羽絨或皮毛背心,起到暖背作用。此外,冬季睡覺時注意不要讓背部著涼。

4.運動調攝,護陽養形在冬季6節氣嚴寒的惡劣環境下,人體機能易發生紊亂,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當不能適應外界環境時,就會誘發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氣刺激下,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防禦疾病能力減弱,一旦遭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冬季,由於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等物質分泌增加,引起周圍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壓升高,血液流變發生變化,可加重原有心、腦血管粥樣硬化的病理損害,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栓塞、腦出血等疾病發作或加重,甚至發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皮膚瘙癢症等,冬季多有復發,亦應引起足夠的注意。因此,要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鍛煉。鍛煉場所應以室內為主,風和日麗的天氣,可進行適度的戶外鍛煉。這樣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脈,又是增熱保暖防寒的積極措施。冬季6節氣養形,應根據不同地區氣候和人的體質,以動功為主,以適應冬季氣候,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冬季6節氣鍛煉切忌在大寒、大風、大雪及霧露中進行,年老體弱者尤應避免。冬季6節氣鍛煉運動量要適度,《千金方》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這就說明,冬季6節氣陽氣潛藏,若運動量過度,則會耗散陽氣。

4、哪裡有健康養生講座,冬季的健康養生?

可以買光碟看看嘛,不一定要去現場聽嘛,新華書店這類似的養生講座很多,可以任其選擇

5、尋求秋冬季養生保健講座!

養生保健講座佛山地區在文慶路那裡有一家醫院大概是10月23號就有一次講座,還送出千元禮包,希望能幫到你!醫院叫「佛山啟德醫院」

6、冬季養生主持開場白

一、開場:
養生就是指通過調神、引導、四時調攝、食養、鍛煉等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活動,也就是說,養生就是提高人類自身康復能力的學問,屬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 養生一詞,原出自《管子》,就是保養生命,已達到長壽之意。
冬季,人體處於閉藏狀態,陽氣、陰精趨於潛藏,肝脾功能健旺,此時補益陰精、陽氣易於吸收閉藏中出現生機,且且儲存攝入的營養物質,可以增強體質、扶正固體,為明年的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備春夏生命活動亢奮的需要,因此,冬季是進步的最好季節,進補應以溫補為主。應避寒取暖,早睡早起,注意防病。 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冬季養生 分三大塊:(一)精、氣、神 (二)食療 (三)按摩 (一)精、氣、神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么一句古話:「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從本質上來說中國人的養生都可以歸結為這三個字上。
「笑由心生」愛笑的人自然容光煥發,因為笑容本身就是精氣神的消毒劑,讓人愉悅。 中醫講「笑能宣肺」,大笑能使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人在笑中還能不自覺的深呼吸,清理呼吸道。哈哈大笑還能開發右腦,增加創造性思維,克服思維的局限性。
據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笑對身體猶如是「小規模的有氧運動」。愉快的笑3分鍾,相當於劃船10分鍾的運動;放聲大笑20秒,相當於跳5分鍾的健美操;大笑一次相當於做25個仰卧起坐,而捧腹大笑15秒,相當於全速跑了100米的運動。

與冬季養生講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