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內經養生

內經養生

發布時間:2020-04-28 04:46:43

1、黃帝內經養生作息時間表

2、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方法有?

第三章 認清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辨清體質好養生
◎第一節 《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的智慧
《黃帝內經》最早涉及體質養生
體質受先天、後天因素共同制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造成體質差異
體質影響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不同體質易患不同的疾病
判斷體質,從辨別陰陽開始
男性疾病無一不和體質有關
體形普遍看好體質明顯下降
體質養生必須注重生活調攝
摩腹、捏脊,就可以有效增強體質
看一看,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第二節 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順四時,調五味,平和體質這樣養護
戒煙少酒,別讓煙酒毀了你的好體質
平和體質來自平和的生活環境
心平氣和——平和體質的養心之道
平和體質的最佳運動方式——太極拳
鰻魚是壯陽補腎的「魚類軟黃金」
男人的「腎之果」——板栗
杏仁補肺、潤腸又養顏
民間常用的健腦益智方
糯米飯——禦寒暖胃佳品
每天一袋奶,喝得科學便能老而不衰
人參殺人無過——補品的正確吃法
◎第三節 葯食同源治百病——最常用的食療方
本草動口不動手,輕松戰勝糖尿病
多吃防癌食物,遠離癌症
性冷淡不用慌,食療秘方幫你忙
肺病食茼蒿,潤肺消痰避濁穢
應對腎病,從吃開始
吃掉這個萬病之首——感冒
胃潰瘍,可用蜂蜜來調治
趕走體內毒素,告別便秘煩惱
腸炎是個慢性症,運用食療最合適
咳嗽了,吃吃枇杷就管用
學會妙用姜,日常保健康
◎第四節 飲食不當,會致病減壽——《黃帝內經》論食忌
病從口入,80%以上的病都是吃出來的
食品安全問題——最大的健康殺手
如何避免「問題菜」對人體的傷害
精細食物別多吃——富貴病就是吃得太精細
「方便食品」損害健康到底有多方便
油炸食品,健康免疫的仇人
不良飲食習慣傷身亦傷神
忌口——服葯期間的飲食禁忌
女性經期過程中的飲食宜忌
避開飲茶十忌,才能喝出健康
坐飛機前要注意的飲食三忌
根據個人體質,掌握飲食宜忌

3、黃帝內經對養生有用么

中醫最講究養生,因為中醫講求: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防為主,治為輔,爭取不得病,就知是講養。而內經是中醫道的始祖,它裡面系統而又全面的介紹了養生知識,是大方面的學問,但要具體到使用,則要有實踐做配合。內經裡面對用葯的篇幅很少,大量專的篇幅用於說明病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告誡人們要順天時,得地利,清心欲。所以要以內經為主導思想,再將現代養生成果做為手段,理論與實踐相接合才屬能成事。
希望採納

4、黃帝內經關於養生怎麼說

5、《黃帝內經》中的養生內容有哪些?

(1)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

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水平、營養狀況、個人職業等等。但能否講究養生之道,也很重要。《內經》中已把「治未病」的預防為主的思想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並提出能否抗衰老的關鍵是實行正確的養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敵。但《內經》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養生之道的目的,就是為了培補人體正氣,增強抵抗力,從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2)養生學、康復學的原則和方法

《黃帝內經》里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養生學、康復學原則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導人們的預防保健和康復實踐。現分述如下:

①協調陰陽

疾病是健康的大敵,而一切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黃帝內經》都認為是由於陰陽失調,故主張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須注意協調陰陽,切實做到「法於陰陽」,補其不足,糾其偏勝,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②保陽氣,益陰精

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③順應自然

自然界的陰陽消長運動,影響著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人體必須適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變化,才能維持生命活動。如果不能適應自然界的這種變化,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此,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養生,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基本原則。此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還提出了四時「養生」、「養長」、「養收」、「養藏」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方法,來抗禦外界的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保持機體陰陽平衡,達到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

④調攝精神

注重調攝精神,是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動,是五臟精氣活動的體現,但反過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臟腑的活動,正如《靈樞·本臟篇》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御」、「收」、「適」、「和」,都有主動的含義。所以,充分發揮人的意志作用,重視精神的調養,既是養生防病、預防早衰的重要原則,也是內因為主的學術思想在攝生學說中的體現。精神意志調攝的方法,有兩個具體內容,一是養意志,二是調情志。培養意志是為了加強臟腑氣血的活動能力,調和情志則在於排除干擾臟腑氣血活動的精神因素。⑤飲食有節

《黃帝內經》十分重視飲食調理,認為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飲食調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飲食不足或調理不當,則可誘發某些疾病。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這里主要包括睡眠、勞作、性生活等幾個方面。古人觀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行有常」,人要長壽,就要「法則大地,象似日月」(《素問·上古天真論》),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規律,才能「生氣不竭」。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問·生氣通天論》有平旦、日中、日西將暮三時勞作歇息之分。現代生物學也認為,人體存在許多生命節律,控制著機體的生理活動。《內經》「起居有常」的養生方法,就是要人們順從這些生命節律,安排起居作息,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協調統一,保持生命力長久不衰。

(3)關於發育、衰老與長壽的論述

「生、長、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這說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傳統醫學稱之為「天年」。《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有「春秋皆度百歲」的記載。唐,王冰注曰:「度百歲,謂至一百二十歲也。」《靈樞·天年》則重點討論了關於天年的問題,提出「人之壽百歲而死……百歲乃得終。」並對人體自出生以後,從幼年、健壯、衰老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10~100歲)生理上、體態行動上和性情變化上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論述,認為人生的一般壽命應當有百歲,到百歲以後才是自然趨向衰老的最終階段。《黃帝內經》認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無節,精神失於調攝,缺少鍛煉,不注意養生防病;指出養生長壽的要旨在於順應天時,形神兼養,保全精氣,這些精闢的論述,包含著十分科學的內容,對於我們今天研究健康長壽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6、《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一年之中如何養生

《皇帝內經》中四季養生的說法:「故智者之生也zd,必須順四時而避寒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一年四季的特點:春溫、夏熱、秋涼、冬專寒。
合理安排飲食:春季宜補溫養生;夏季宜清熱屬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補溫去寒。

7、中醫養生的養生內經

課程目的
一、認識黃帝內經及其中精華
二、百幫助人們從傳統的中醫角度解決養生問題
參營收益
一、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熟悉體血
二、熟知中醫常識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駕馭自身健康的能力
四、掌握一種全新的養生文化——明予養生文化
課程大綱
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諸多經典理論散見於中國古典醫書中。如何借度鑒、整理、傳承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醫與亞健康問的關系:
常見亞健康的症狀在中醫中的解釋及調理方法
1、亞健康的常見症狀
2、引發亞健康的因素
3、中醫調理亞健康的方法
二、中醫與健康的關答系:
皮膚問題(粗糙、長斑、暗瘡、敏感)在中醫上的解釋和治療
身體保健按摩、刮痧、走罐等物理療法的回中醫原理和功效
1、中醫在健康領域的應用
2、刮痧、拔罐的中醫原理和功效
三、中醫與養生的關系: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如何養生;
不同體質的人群,如何四季養生;
★季節與五行的關系
★季節與臟腑的關系
★季節的養生法
★應季食物的選擇
1、何為五行?
2、五臟六腑的生理功答能及病理意義
3、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養生
4、四季養生(順時養生)
5、四季食療養生
四、經絡與身體保健
1、經絡的循行和功效
2、經絡保健法和經絡自檢
3、保健相關的穴位功效

8、什麼是《黃帝內經》,《內經》的養生之道是什麼

《黃帝內來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是中醫長壽之道的理論基礎,是研究身體健康益壽延年的理論。總結了兩千年以來古源代人類養生長壽的經驗,對養生之道做了高度百的概括。如在《索問·上古天真論》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合於度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9、黃帝內經中講的養生法則主要有哪些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抄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襲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百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度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10、黃帝內經養生全集的介紹

《黃帝內經養生全集》分上下篇16章內容,包括東方醫學智慧之樹,生命、天年、養生,獨特的養生理念,養生「三寶」,構築健康的宮殿—知—藏象學說,人體的「互聯網道」——經絡學說等。是一本將傳統中華哲學思想與醫學結合、融會貫通的奇書,薈萃了先秦諸子百家養生之道、醫療之術、長壽之訣,其獨特的「中國式」的養生理論被廣泛應用至今。它完版整地體現了中國古人對人體與四時季候關系的獨特理解,以及人體各部互為應照的整體觀念;清晰地描述了人體的解剖結構及全身經絡的運行情況,而且將人體生理學、醫學病理學、醫學地理學、醫學物候學論述權得非常精深、全面。

與內經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