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的概念

養生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0-04-28 04:46:18

1、養生是什麼概念

2、養生的意思

養生, 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百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度;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專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屬。現在喝花茶也是養生的一種方式,小桂人花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3、傳統體育養生學的概念

傳統體育養生學是中國傳統養生學的一個分支,是古代的養生學說與強身健體的鍛煉方法相結合的民族文化遺產,傳統體育養生學是通過身體自身的姿勢調整,呼吸鍛煉,意念控制,使身心融為一體,達到增強人體各部分機能,誘導和啟發人體內在潛力,起到預防疾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是一門涉及身心相互作用的復雜生命現象和規律的人體科學。

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在生產、生活與疾病作斗爭中強身健體的經驗總結,是我國優秀文化中的瑰寶。它對預防疾病,強身益智,涵養道德,延年益壽,強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傳統體育養生是依靠人體自身的能力,通過調養精神和形體,起到改善人的整個機體功能的作用,它既能養生又能治病,具有醫療和體育的雙重屬性。

資料拓展: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不斷探尋生命的奧秘。經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的祖先積累了豐富的養生經驗。在我國5 000多年的傳統文化和養生經驗中,有關養生之道和養生方法的論述十分豐富,卷帙浩繁,博大精深,這些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明水平,為我們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傳統體育養生學融各種防病、治病、健身、修煉方法於一體,具有健身延年的實用價值,傳統體育養生學的各種方法和套路動作簡單易學且不受時間場地限制,深受大眾的喜愛。

本教材首先論述傳統體育養生的理論,簡述傳統體育養生的概念、發展簡史以及基礎理論,然後介紹經過歷史檢驗、操作簡便、功效顯著且無副作用的練功法,如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內養功、練功十八法、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三十二式太極劍、養生太極掌、太極養生功法等,最後介紹了運動處方的分類、制訂運動處方的基本原則與程序、運動處方的格式及運動處方範例等。

4、養生的定義是什麼?

養生一詞,原出《管子》。養生,古又稱攝生。河上公注《老子·五十》曰:「攝,養也。」作抄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養生之道,既非一般意義上的保養保健身體的養身,又區別於現代醫學意義上的康復調理,而是養身養性的綜合,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攝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便是養生的本義。

5、我想知道養生的概念是什麼

養生定義

養生妙方
整個中醫學說就是廣義的養生學。《呂氏春秋》中將醫學定義為「生生之道」——前一個「生」是動詞「提高」,後一個「生」是名詞「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規律。養生就是人類提高自身組織、自身康復能力的學問,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境界。[3]
保養生命
消除疾病的學問——因此有別於現代西方治療疾病的「醫學」。《黃帝內經》中黃帝與老師岐伯有一段精彩對話。談到瘟疫時,黃帝問老師為什麼有些人被傳染了卻不得病,岐伯的回答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就是為什麼說整個中醫學就是大養生學。當然,這里所說的中醫學是指中華原創醫學,而不是「一代明君」康熙閹割華夏文明後已經面目全非的「現代中醫」。
通常所說的養生是狹義的養生學,是指通過非葯物的方法達到提高自我康復能力的學問。公元前五十世紀人天合一整體觀的形成標志著養生概念的成熟;公元610年,隋大業年間,當時的太醫令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集中論述了各種疾病的病源和病候,但書中沒有葯方,只列養生方、導引法213種。由此可知,中國從那時起就已經將養生作為治療的常規方法,並得到官方的提倡。[4]
養生的宗旨是身體陰陽平衡,【黃帝內經】中養生的主意觀點是陰陽平衡,陰陽平衡人則健康,有神;陰陽失衡就會患病,早衰,甚則死亡,當身體陰陽失衡時,應選擇葯療、食療、體療、針灸療法,使身體陰陽恢復平衡,病自然就好了。[5]
3養生源流
健康、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大自然中日月經天的現象,啟發人們師法自然、回歸自然,以使生命永在。《周易象上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這種期望雖然難以實

養生書籍
現,但自古以來追求長壽者卻大有人在。漢末[[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說:「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葯,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明確提出運用醫葯的辦法進行養生的觀點。華佗授其弟子的五禽戲是導引練形以養生的早期記載,華佗授其另一弟子的漆葉青黏散則是延年益壽方劑的早期記載,可知華佗在養生的研究上確有相當的造詣。以恬淡虛無為主導的精神養生或精神調養,源於老莊之學,後來主要發展於佛、道兩家,它與兩家倡導修煉和清靜無為的主張分不開,而這也正是[[氣功]]修煉的重要前提。儒家的氣功,遺禍亦烈,傷身殞命者比比,這從隋代《諸病源候論》有關記載中可以窺見;唐以後,衰而未絕,帝王豪門因之亡命者代有記述。房中術則在秦漢以前似乎較為開放,這從古時記述中及1973~1974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殘存帛書中可以看出。[4]
4養生文獻
延年益壽,人同此心。達官貴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於此莫不關注,故而養生文獻不限於醫家,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國現存養生類著作約數百種,尚不包括涉及養生內容又非養生專著的書籍。養生書籍可分為以下幾大類。[4]
通論類
主要從養生的大旨、理論、指導思想等立論,全面分述各種養生方法,泛而不專,有助於人們了解養生理論,並指導一般的養生,如漢代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梁代[[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唐代[[孫思邈]]著《孫真人養生銘》、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元代李鵬飛著《三元延壽參贊書》、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箋》及胡文煥著《壽養叢書》、清代曹庭棟著《老老恆言》等。

6、養生會館概念

(一)、「養生會館」是什麼?

「養生會館「就是指通過提供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的場所。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健康養生包括心理養生和生理養生兩大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強調精神層面的內在休養以及平衡祥和的心理狀態;而後者注重身體上的放鬆和康復以及身體機能的維護。 在我國,養生學的含義很廣,主要包括優化生存環境、善化生命質量等。健康養生的方法很多,但是要靠某一方面的調養是難以達到最佳目的的。重慶寅初元打造的養生會館以放鬆心靈、使身體和精神得到雙重升華。從休息、運動、療疾和益智四大方面將休閑活動與養生相結(二)、「養生會館」的構成要素

1.自然舒適環境:打造舒適、健康的自然環境,進入空間內,彷彿置身於綠色田園般的大自然環境,神清氣爽,有一種放鬆的感覺;
2.高品質自然空氣:運用世界頂尖的還原離子技術營造出森林級的清爽空氣,猶如在大自然進行療養。可積極調動細胞自身的修復能力,讓人體恢復體能;
3.優美的養生音樂:賦予符合人體器官振動頻率的旋律(聲波)、音頻產生的振動聲波能量養生音樂,調理修復精神壓力,調整身體的身心機能;
4.養生活動:包括瑜伽養生、熏治養生、食餌養生、導引養生等養生活動,使你的身心合一。
5.養生知識的傳授:系統的養生知識講解、傳導,培養正確的養生健康觀念和生活飲食方式。

(三)、「養生」的基本原則

1、適自然規律:人的生命活動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而進行的,人體自身具有與自然變化規律基本上相適應的能力,如果人能掌握其規律,主動地採取各種養生措施適應其變化,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2、重視精神調養:1、 避免不良刺激,一要盡量地避免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對人體的影響。二要積極地治療軀體性疾患,2、提高自我心理調攝能力過激、過久的情志刺激,只有在超越人的心理調節范圍時才能成為致病因素。

3、注意形體鍛煉:形體的鍛煉,不僅可以促進氣血的流暢,使人體筋骨勁強,肌肉發達結實,臟腑功能健旺,增強體質,還能以「動」濟「靜」,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4、謹和五味:1、辯飲食之宜忌,一般來說,體質偏熱者,進食宜涼而忌溫;體質偏寒者,進食宜溫而忌涼;平體之人,宜進平衡飲食而忌偏。2、平衡膳食,安身之本必資於食,而機體對於營養物質的需求則是多方面的。

5、防止病邪侵害:慎避外邪,是寓於養生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其二是要注意「避其毒氣」,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實施葯物預防等。

7、養生運動的概念

養生運動的概念大致歸納為7個字——動、氧、適、趣、健、樂、壽。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氧——有氧運動;適——「適勞逸」。運動量要合適。當天勞版動強度大就要及時休息;趣——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健、樂、壽——通過運動使自己體魄健碩、心情快樂,自然也就達到了養生長壽的目權的。

與養生的概念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