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臟有哪些養生保健方法?
中醫認為心主要有二項功能,一是「心主血脈」,指心臟具有推動血液在百經脈內運行,使血液運行到全身以滋養各個臟腑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與西醫學對心臟的認識基本相同。二是「心主神志」,指心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密切關系,度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則精神飽滿,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之,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輕則出現失眠多夢,神志不寧,反應遲鈍問,健忘等症狀;重則出現精神失常,神昏譫語,甚至昏迷,不省人事。中醫還認為「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也就答是說心與舌的關系密切,心臟的情況可以從舌的色澤及形體表現出來,如心的功能正常,舌紅潤柔軟回,運動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如心臟氣血不足,則舌質淡白,舌體胖嫩;心有淤血,則舌質暗紫色,重者有淤斑;心火上炙,則舌尖紅或生瘡。所以,答心的養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證心臟的主血脈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為主要原則。
2、為什麼說養生重「療心」?
正如古人所說的「順應天時養生」,科學養生要求我們根據五行和人體臟腑相對應的原理,在一年四季里,分春夏秋冬,在相應的季節重點保養相應的臟腑,這樣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科學的安排四季養生,首先要明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在《黃帝內經》中講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方式。夏季養生就要好好把握「療心」的重點,這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療心的醫學原理
《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醫認為人的情志活動是以五臟精氣為物質基礎的,但統一於心,為心神所統帥。
夏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的時令。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人們的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使氣機宣暢,精神外向,對外界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如果違背了這個原理,就會損心傷氣。夏季的氣候特點是酷暑炎熱,與中醫的心相合,所以,在科學養生方面,一定要突出「療心」這個重點。
夏季療心的合理飲食
1.「三多三少」原則:「三多」,即植物蛋白多、維生素多、纖維素多;「三少」,即脂肪少、糖少、鹽少。
2.多吃瓜類蔬菜:黃瓜、絲瓜、南瓜、西瓜等,都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
3.選擇富含鉀的食物:夏季容易缺鉀,人會感到倦怠乏力。可吃些香蕉、柑橘、土豆、芹菜、綠豆、海帶、牛奶、蕎麥等含鉀豐富的食品。
4.適當多吃些苦、酸味食品。
5.適量食用魚、禽蛋等葷菜,以滿足生理的需要。
6.補充水分:夏季出汗多,身體消耗水分多,每天要多飲水、多喝湯、多食粥。
夏季要及時補充水分,千萬不能等渴了再喝,那時體內已經出現「乾旱」。
夏季療心的八個「最佳」
夏季氣候炎熱,病菌繁殖生長快,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很多。人們要想平安度過夏天,相信下面要介紹的八個「最佳」,一定能夠助您一臂之力。
1.最佳蔬菜——苦味菜:苦味蔬菜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含有豐富的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味菜主要有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
2.最佳湯餚——番茄湯:多喝番茄湯既可獲得養料,又能補足水分,一舉兩得。
3.最佳肉食——鴨肉:鴨屬水禽,性寒涼,夏季常見低燒、虛弱、大便乾燥和水腫等症狀,鴨肉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
4.最佳調味品——食醋:食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慾。食醋同時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的能力,能在短時間內殺死化膿性葡萄球菌等。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
5.最佳飲料——熱茶:茶葉中富含鉀元素,既解渴又解乏。科學家研究發現,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製品,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6.最佳運動——游泳:游泳不僅鍛煉人體的手、腳、腰、腹,而且惠及心、腦、肺、肝等內臟,特別對血管有益,被譽為「血管體操」。
7.最佳服色——紅色:紅色可見光波最長,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
8.最佳取涼「設施」——扇子:扇子雖然不如空調涼得快,但是搖扇這種運動,可鍛煉肢體,同時扇子獲得的風也最宜人,不必擔心空調病。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病,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里,患有關節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氣環境里生活。
3、心臟病養生怎麼養
http://wenku.網路.com/view/b76d0118650e52ea55189831.html給大家介紹個心抄臟病保健方法
4、日常生活中的心養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和主神志
5、心理養生關鍵是什麼?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樂於扶貧幫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就常有輕松之感。總之,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至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養生不可缺少的高級營養素。
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淡泊,即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清末張之洞的養生名聯說:「無求便是安心法」;當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認為「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說明,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對人生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心理因素和免疫功能
心理因素對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很大影響。研究觀察了374名男女的狀況,他們都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慢性病。心理學家的結論是:他們中間那些不受過措折、性格開朗、為人隨和、心情樂觀和對周圍的人充滿愛心的人,流感、咽炎、傷風和其它的毛病不是從其身邊繞過去,就是很快痊癒,不會變得復雜和復發。相反有下列行為舉止和性格特徵的人,例如,固執己見、自怨自艾、對自己和周圍的人持否定態度、悲觀多疑、心胸狹窄、記仇,缺乏自信、神經過敏,則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同時,降低了對季節病的抵抗力。
6、修心養生是什麼意思
修身養性,修身:使身體健康;養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7、日常生活有哪些心養生保健方法?
情志養生保健:中醫認為「心在志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與七情中的「喜」關系密切。喜即是高興愉快的情緒,對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益於心臟,也有益於人體身心健康。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性格開朗,精神愉快,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的人多能健康長壽,其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降低;而情緒急躁,精神抑專郁,對人生充滿悲屬觀情緒的人則體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善於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總是處於樂觀愉快的好心情是心養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8、中國古人的調心修德的養生方法是什麼?
古人認為「仁者壽」,而要達到「仁者」則必須調心修養道德。故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大學》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方能除邪,而令視、聽、言、動不離正念,故大乘《起言論》曰:「苦心馳散,即當攝來往於正念。」
練功者的一思一念皆應合乎道德規范,不為金錢美色所動,不為物質外誘所惑。若有一絲邪念即當警覺,應有「獨處暗室而不欺心」的慎回獨精神,如此方能時時激發良知,使自己處於心正身安、神清氣爽的境界。《維摩經凈影疏》曰:「調令離惡……故名調狀。」調心的作用就在於調伏妄念,正念存內,邪不可干。故欲修身,必先正心,心正方能身安,身安方能體健,體健方能延年益壽。
調心也必須首先修養道德,應不斷地掃除自己頭腦中的邪思雜念和各種貪欲,凈化自己的靈魂,做到「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分,乘德無私,參天地兮」。如此則調心功夫才能不斷練向深化,人品斯正,方能「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讓浩然正氣源源答而來,功夫在正念的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