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手術治療
通常包括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探查性手術。
1、根治性手術:由於惡性腫瘤生長快,表面沒有包膜,它和周圍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的界限,局部浸潤厲害,並可通過淋巴管轉移。因此,手術要把腫瘤及其周圍一定范圍的正常組織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結徹底切除。這種手術適合於腫瘤范圍較局限、沒有遠處轉移、體質好的病人。
2、姑息性手術;腫瘤范圍較廣,已有轉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術的晚期病人,為減輕痛苦,維持營養和延長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腫瘤或作些減輕症狀的手術,如造瘺術等。
3、探查性手術:對深部的內臟腫物,有時經過各種檢查不能確定其性質時,需要開胸、開腹或開顱檢查腫塊的形態,肉跟區別其性質或切取一小塊活組織快速冰凍切片檢查,明確診斷後再決定手術和治療方案,為探查性手術。
自然療法
癌症的傳統治療方法的二次傷害已大於癌症本身,這一直是困擾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全球性難題,為此自然醫學界得專家在不斷的醫學實踐和探索中發現:自然因子---負氧離子能使患者擺脫放療和化療痛苦的同時並有優異的療效。而目前人工負氧離子生成技術已非常成熟,據新華社和光明日報報道:採用負離子轉換器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可以生成等同於大自然的小粒徑負離子,這對自然療法治療癌症是一極大利好消息。
首先,眾多醫學研究及臨床實驗證明:人體細胞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不飽和電子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如果奪去細胞蛋白分子的電子,使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該畸變分子由於自己缺少電子,又要去奪取鄰近分子的電子,又使鄰近分子也發生畸變而致癌。這樣,惡性循環就會形成大量畸變的蛋白分子。這些畸變的蛋白分子繁殖復制時,基因突變,形成大量癌細胞,最後出現癌症。而當自由基或畸變分子搶奪了基因的電子時,人就會直接得癌症。人體得到負離子後,由於負離子帶負電荷,有多餘的電子,可提供細胞缺失的電子,從而阻斷惡性循環,癌細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抗氧化治療對於腫瘤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最重要的癌抑制基因之一負離子的抗氧化作用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另外,負離子通過調節因惡性腫瘤引起的體內的酸鹼失衡及氧化還原狀況失衡,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性,促進正常的細胞代謝,減輕,消除化療的不良負作用,對患者的治療非常有益。最後,由於物質文明的進步,現代家裝(造成現代都市家庭環境中甲醛、苯等致癌物超標,導致近幾年癌症發病率明顯增高,醫學機構調查表明:現代家裝污染是導致癌症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負離子能有效消除家裝污染、分解甲醛、笨等致癌物質,分解產物是無毒無味的二氧化碳和水。
綜上所述:負離子不僅對癌症有良好改善效果,而且還可從根本上預防癌症的發生,是一種標本兼治的自然療法。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它是利用高能電磁輻射線作用於生命體,使生物分子結構改變,達到破壞癌細胞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放射能夠治療癌症是因為癌細胞對放射線敏感。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放射線有X線治療和r線治療兩種。
放射治療對癌症是否有效,取決於許多因素,如臨床時間的早晚,腫瘤病理類型和它對放射的敏感性,病人的整體狀況和腫瘤周圍情況都有關。
腫瘤對放射敏感性的高低與腫瘤細胞的分裂速度、生長快慢成正比。同一種腫瘤的病理分化程度與放射敏感性成反比,即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低則放射敏感性高,而分化程度高者則放射敏感性低。因此臨床根據腫瘤對不同劑量放射線的反應不同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對放射敏感的腫瘤,常照射50~60戈瑞,腫瘤即消失,如淋巴瘤、精原細胞瘤、無性細胞瘤及低分化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小細胞未分化型肺癌等。另一類屬是中度敏感的腫瘤,要照射到60~70戈瑞左右,腫瘤才消失。再一類是對放射不敏感的腫瘤,其照射量接近甚至超過正常組織的耐受量,放射治療的效果很差,如某些軟組織肉瘤和骨的腫瘤等。腫瘤的放射敏感性還和其生長方式有關,一般向外突性生長的腫瘤如乳突型、息肉型、菜花型較為敏感,而浸潤性生長的腫瘤如浸潤型、潰瘍型,則敏感性較低。
放射敏感性與放射治癒率並不成正比。放射敏感性的腫瘤,雖然局部療效高,腫瘤消失快,但由於它的惡性程度大,遠處轉移機會多,因而難於根治。鱗狀上皮癌的放射性屬中等,但它的遠處轉移少,故放射治癒率較高,如皮膚癌、鼻咽癌、子宮頸癌。另外,對淋巴肉瘤、髓母細胞瘤等較敏感。高度敏感的有多發性骨髓瘤、精原細胞瘤,卵巢無性細胞瘤、尤文氏瘤、腎母細胞瘤等。高度敏感的腫瘤可以放療為主,早期宮頸癌、鼻咽癌、舌癌、早期的食管癌等放療的五年生存率均可達90%以上。這些癌症的晚期放療有時也能取得一定的療效。
化學治療
化學療法是將葯物經血管帶到全身,對身體所有細胞都有影響。這種療法有時也稱為「胞毒療法」,因為所用葯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帶毒性的,體內細胞,無論是否惡性細胞,都受到破壞。
化學治療的臨床應用有四種方式:
1.晚期或播散性腫瘤的全身化療:因對這類腫瘤患者通常缺乏其它有效的治療方法,常常一開始就採用化學治療,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緩解。通常人們將這種化療稱為誘導化療。如開始採用的化療方案失敗,改用其它方案化療時,稱為解救治療。
2.輔助化療:是指局部治療(手術或放療)後,針對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病灶,防止其復發轉移而進行的化療。例如骨肉瘤、睾丸腫瘤和高危的乳腺癌病人術後輔助化療可明顯改善療效,提高生存率或無病生存率。
3.新輔助化療:針對臨床上相對較為局限性的腫瘤,但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有一定難度的,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先使用化療。其目的是希望化療後腫瘤縮小,從而減少切除的范圍,縮小手術造成的傷殘;其次化療可抑制或消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現已證明新輔助化療對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軟組織肉瘤、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及頭頸部癌可以減小手術范圍,或把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經化療後變成可切除的腫瘤。
4.特殊途徑化療:
(1)腔內治療。包括癌性胸腔內、腹腔內及心包腔內積液。通常將化療葯物(如絲裂黴素、順鉑、5-氟脲嘧啶、博來黴素)用適量的流體溶解或稀釋後,經引流的導管注入各種病變的體腔內,從而達到控制惡性體腔積液的目的。
(2)椎管內化療。白血病及許多實體瘤可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腦膜最容易受侵。治療方法是,通常採用胸椎穿刺鞘內給葯,以便腦積液內有較高的葯物濃度,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椎管內常用的葯物有甲氨喋呤及阿糖胞苷。
(3)動脈插管化療。如頸外動脈分枝插管治療頭頸癌,肝動脈插管治療原發性肝癌或肝轉移癌。
2、樂拉靶向調膚是什麼,還有細胞基因調膚又是什麼?
專利技術,細胞修復。靶向調膚在修復受損細胞的同時不會對任何一個正常細胞產生副作用。很高端的科技了算是。細胞修復,細胞基因重組,重建。恢復出生狀態。日化保養品做不到,只有專業線可以。
3、食管癌的擴散和轉移有途徑是什麼?
(1)食管壁內擴散: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層有豐富的縱形淋巴管互相交通,癌細胞可沿淋巴管向上下擴散。腫瘤的顯微擴散大於肉眼所見,因為切下的食管標本短縮較多,尤其在甲醛固定後更多,其確實的擴散程度不易肯定,但認為向上擴散的距離遠比向下為大,文獻報道腫瘤上端切緣陽性與吻合口復發有關。向上擴散超過腫瘤緣5~6cm者並不少見,甚至有達10cm者,但向下擴散一般不超過5cm。有時癌細胞沿食管黏膜下擴散並非連續性而呈跳躍性的,因此手術切除足夠的長度是十分重要的。
(2)直接浸潤:這是食管管壁浸潤的進一步發展。癌細胞由黏膜向外擴展,達食管外,並侵入鄰近器官。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累及的器官也不同。食管上段癌可侵犯喉、氣管、甲狀腺及頸部軟組織。中段食管癌以侵犯氣管、支氣管、肺、縱隔和主動脈為主。
下段食管癌以侵犯縱隔、賁門、心包及胃等腹腔臟器為主。
食管癌侵及縱隔的達到20%,而且中下段食管癌侵及縱隔者基本相同,前者19.5%,後者20.6%。因此,常有廣泛的縱隔炎症,引起肺炎及肺膿腫形成。當侵及主動脈時可造成主動脈破裂,大出血死亡。
(3)淋巴道轉移:食管癌淋巴道轉移途徑與正常的淋巴引流基本上是一致的。
(4)血行轉移:比較少見,主要見於晚期病例,最常見轉移至肝、肺、骨骼系統,還有少數轉移到腎、腎上腺、腹膜、心和腦等。
4、醫學上肉瘤和癌什麼區別?
肉瘤和癌症都屬於惡性腫瘤,起源組織不同,癌症起源於皮膚黏膜的惡性病變,而肉瘤發生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根據病理結果選擇合理治療方法。
5、肉瘤是什麼?是指息肉嗎?
肉瘤不是息肉,也不是癌症,但是跟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但是如果在轉移階段發現癌症,患者的痊癒幾率就會顯著降低。 肉瘤是結締組織細胞中所發現的一種癌症的總稱。由於這些細胞可以在骨細胞、軟骨、血管和幹細胞中生存,因此肉瘤分為很多種類。但以下兩種是主要類型,即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泰國康民國際醫院的腫瘤學專家指出:「手術幾乎是治療肉瘤的首選方法。然而,僅僅手術是不夠的,因為肉瘤可以迅速擴散。這就是為什麼要同時配合化療和/或放療。不過, 我們現在能夠創造針對癌症特定細胞的靶向療法或葯物,而不像傳統的化療那樣毫無區別地殺死細胞。由於肉瘤的症狀可能不容易被發現,建議患者不斷地監測和觀察自己的身體。如有異常,請預約醫生,以便得到准確的診斷和有效及時的治療。
6、惡性腫瘤,做不做化療都是死路一條嗎?
其目的是希望化療後腫瘤縮小,從而減少切除的范圍,縮小手術造成的傷殘;化療可抑制或消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7、腦腫瘤轉移有哪些途徑?
腦腫瘤轉移的途徑:1.顱內轉移:又稱種植性轉移,產生這種轉移的條件是腫瘤富於瘤細胞而較少間質,因此瘤細胞容易脫落;或因瘤組織暴露於腦脊液的通路內,脫落的細胞要被帶至遠處或沉積於是腦室壁上。符合以上條件的腫瘤有第四腦室的髓母細胞瘤和腦室壁上的室管膜母細胞瘤。此外,脈絡叢乳頭狀瘤及突入腦室的其他膠質瘤亦見有報道。有時腫瘤並不接近腦室或蛛網膜下腔,但手術、特別是腫瘤活檢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細胞脫落而散布於蛛網膜下腔,增加這種轉移的機會。轉移結節大多位於顱底各腦池及脊髓蛛網膜下腔。2.顱外轉移:一般較少見,主要原因是機體的循環系統內具有較強的排斥游離的腦瘤細胞的能力,同時顱內又缺乏賴以轉移的淋巴管道。另外顱內腫瘤大多數要求較高的生長環境與條件,轉移至顱外後常因不能適應環境而需要較長時間的潛伏期才能發病。而顱內腫瘤病人的生存期短,在轉移灶尚未被發現前就可因顱內壓增高或因危及生命中樞而死亡。但這些妨礙顱外轉移的條件可隨著治療的不斷進步而消失。首先顱內腫瘤經手術摘除及綜合治療後,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長;另外手術中接觸硬腦膜、頭皮及顱外軟組織機會大為增加,有時甚至發生瘤細胞直接進入開放的淋巴管與血管腔內、使術後腫瘤在硬腦膜與顱外組織上復發的機會增多,而這些組織中的淋巴道為腫瘤的更遠處轉移提供了途徑。文獻報道過的顱外轉移大多發生於手術後,甚至在有人認為手術是腦瘤顱外轉移的必要條件。但也有自發的轉移,特別是分腫瘤具有較大的浸潤性,能穿越硬腦膜而侵入顱外組織時。文獻報道過能向顱外轉移的腫瘤有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肉瘤等。在膠質瘤中以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為最多,佔1/3,其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膠質瘤、星形細胞瘤及未分化膠質瘤。腦膜瘤轉移以血供較豐富的血管母細胞瘤以上皮細胞型為最多。幾乎身體各處都可發生轉移灶,但最多見的部位是肺及胸膜,佔33%;頸及縱隔淋巴結佔22%;肝14%,脊柱及骨髓系統佔9%,腎佔6%,其他少見部位有心臟、卵巢、子宮、膀胱、腮腺、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胃、結腸、頭皮、腹膜等。
8、肉瘤屬於癌症嗎?
來源於間葉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多發生於皮膚、皮下、骨膜及長骨兩端。骨肉瘤以青年人為多,好發於四肢長骨之兩端,尤以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肱骨上端最多見。骨肉瘤發展迅速,病程短,開始在皮質內生長,可逐漸向骨髓腔發展,有時向外突破骨膜,侵入周圍軟組織,易引起病理性骨折,常見的還有平滑肌瘤、淋巴肉瘤、滑膜肉瘤等,早期即可發生血行轉移。肉瘤屬於惡性腫瘤病變。
通俗的來說只有惡性的腫瘤才被稱作癌症
9、腫瘤手術的方法有幾種
根治性手術:它是腫瘤外科常用的一種手術方式。這種方法是將腫瘤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連同區域淋巴結整體切除。如果手術中發現腫瘤已侵犯其他器官,則應將被侵犯的器官也作部分或全部的切除。在臨床上,根治性手術應力求做到合理,手術時要力爭切除一切應該切除的組織,同時應避免損害不應該受損的組織及功能。
廣泛性切除手術:它是指廣泛地切除腫瘤所在組織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部分鄰近的深層的軟組織,如臨床上為患有成骨肉瘤或滑膜肉瘤的患者所實施的截肢手術等。
姑息性手術:即您父親要作的手術,它是指對原發性腫瘤或其轉移病灶所做的部分或大部分的切除手術。雖然這種手術術後患者的病灶處仍有腫瘤殘留,但它卻可以緩解因腫瘤而產生的並發症,如梗阻、穿孔、劇烈疼痛及大出血等。
減瘤性手術:它是指對單靠手術無法切除的原發性腫瘤所做的大部分切除手術,目的只是為了減輕腫瘤的負荷,以便使患者能用其他的治療手段(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來控制手術後殘存的瘤灶。適合這種手術的腫瘤有卵巢腫瘤、軟組織肉瘤等。
探查性手術:這種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明確診斷和了解腫瘤的范圍,並爭取同期為患者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另外,這種手術還可早期發現腫瘤是否復發,以便及早實施腫瘤的切除手術。在臨床上,探查性手術在癌症診斷上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通過該種手術不但可了解腫瘤的組織學類型,還可幫助腫瘤科醫生為患者制定診療計劃、劃分診療期別。
預防性手術:它是指為有潛在惡性趨向的疾病和癌前病變所做的腫瘤切除手術,目的是防止癌症的發生。這種手術包括為隱睾症患者實施的睾丸固定術,以及為家族性大腸息肉病實施的大腸部分切除術等。
輔助性手術:它是指為了配合患者採取其他方法進行治療所實施的手術,如當食道癌患者的食管完全梗阻時,可在患者進行放射線照射前,為其實施靜脈置管或內支架置入或胃造口手術等,以解決病人賴以生存的營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