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深部軟組織平滑肌瘤

深部軟組織平滑肌瘤

發布時間:2021-06-07 03:55:48

1、請問節神經細胞瘤是什麼性質的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呢?手術切除後還要做什麼治療呢?急!!!

1.上皮性腫瘤
( 1)良性上皮性腫瘤
1)乳頭狀瘤:腫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並可呈菜花狀或絨毛狀外觀,由覆蓋上皮發生。腫瘤的根部較狹窄形成蒂與正常組織相連。鏡下每一乳頭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狀間質組成軸心,其表面覆蓋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為鱗狀上皮、柱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陰莖及膀胱和結腸的乳頭狀瘤較易轉變為乳頭狀癌。
2)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粘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狀,腺器官內腺瘤呈結節狀,且常有包膜,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清晰,結構與起始腺體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漿液和粘液,常見於甲狀腺、涎腺、卵巢、乳腺等處。
根據腺瘤的組成成分或形態特點,可將腺瘤分為囊腺瘤、纖維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狀腺瘤等類型。
①囊腺瘤是由於腺瘤組織中的腺體分泌物淤積,腺腔逐漸擴張並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見於卵巢,偶見於甲狀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粘液性囊腺瘤,常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頭狀增生。另一種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內呈乳頭狀增生,並分泌漿液,所以稱為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
②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腺上皮細胞增生外,同時還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這種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發於涎腺,特別是腮腺,過去常稱為混合瘤。由腺組織、粘液樣及軟骨樣組織等多種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長緩慢,但切除後常易復發。
④息肉狀腺瘤發生於粘膜,呈息肉狀,有蒂與粘膜相連,多見於直腸。其中表面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的惡變率較高。結腸多發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遺傳性,不但癌變率較高,並易早期發生癌變。
(2)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統稱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於皮膚、粘膜表面者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者為不規則的結節狀。癌早期一般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這與間葉組織惡性腫瘤有區別,惡性間葉組織腫瘤主要先經血道轉移。癌的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
1)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原有鱗狀上皮覆蓋部位,如皮膚、口腔、唇、子宮頸、陰道、食管、陰莖等,也可發生於鱗狀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癌。肉眼呈菜花狀,可向深層浸潤生長。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可在鏡下觀察,層狀角化物稱為「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細胞癌: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的原始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發生。癌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癌細胞構成。本癌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局部的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本癌對放射治療敏感,臨床呈低度惡性經過。
3)移行上皮癌:膀胱、腎盂等處移行上皮易發生,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癌細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4)腺上皮癌: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是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分化較好的具有腺樣結構的稱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實體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稱為實體癌。分泌粘液較多的稱為粘液癌,又稱膠體癌,常見於胃和大腸。鏡下可見粘液聚集於癌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呈印戒狀,稱為印戒細胞。
2.間葉組織腫瘤
(l)良性間葉組織腫瘤
這類腫瘤的發化成熟程度高,其組織結構、細胞形態、硬度、顏色等均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生長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纖維瘤:瘤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纖維細胞,外觀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見於四肢及軀乾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再復發。
2)脂肪瘤:好發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鏡下結構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在於脂肪瘤有包膜。瘤組織分葉大小不規則,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存在。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狀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3)脈管瘤:可分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為常見。多為先天性發生,所以常見於兒童。血管瘤全身都可發生,但以皮膚最為常見。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細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竇構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兩種改變並存)。海綿狀血管瘤肉眼觀為地圖狀邊界清楚的無包膜紫紅色病損,呈浸潤性生長。在皮膚或粘膜可呈突起的鮮紅腫塊,或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腫塊,壓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構成,內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擴張並互相融合,內含大量淋巴液,稱為囊性水瘤,此瘤多見於小兒。
4)平滑肌瘤:常見於子宮、胃腸。瘤組織由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組成。細胞排列成束狀、互相編織,核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核分裂像少見。
5)骨瘤:常見於頭面骨及下頜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鏡下可見骨瘤由成熟的骨質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質結構和排列方向。
6)軟骨瘤:分為外生性軟骨瘤和內生性軟骨瘤。鏡下可見腫瘤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呈不規則的分葉狀。切面呈淡藍色或銀白色,半透明,可有鈣化和囊性變。
(2)惡性間葉組織腫瘤
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統稱為肉瘤。癌與肉瘤的區別如下:
1)癌的組織來源為上皮組織;肉瘤的組織來源為間葉組織。
2)發病率:癌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較少見,大多見於青少年。
3)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較乾燥;肉瘤質軟、色灰紅、濕潤、魚肉狀。
4)組織學特點:癌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有增生;肉瘤細胞多彌漫分布,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
5)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
6)免疫組織化學:癌細胞表達上皮標記(如細胞角蛋白);肉瘤細胞表達間葉標記(如波形蛋白)
7)轉移: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
常見惡性間葉組織腫瘤:
1)纖維肉瘤:是肉瘤中常見的一種。發生部位與纖維瘤相似,好發於四肢皮下組織。分化好的纖維肉瘤瘤細胞呈梭形,異型性小,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纖維肉瘤則有明顯的異型性。纖維肉瘤分化好者生長較慢,轉移和復發較少見,分化不好者生長較快,易發生轉移,切除後較易復發。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好發於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軟組織及腹膜後,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電鏡下,主要見成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樣細胞。此外還可見原始間葉細胞、肌纖維母細胞、黃色瘤細胞、多核瘤巨細胞。異型性非常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大多數腫瘤中可見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的區域可見纖維母細胞呈車輻狀,被認為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3)脂肪肉瘤:好發於大腿及腹膜後的軟組織深部,來自原始間葉組織,很少由皮下脂肪層發生。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人,極少見於青少年。肉眼觀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常有一層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粘液樣外觀,或均勻一致呈魚肉狀。本瘤的瘤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可見分化較差的星形、梭形、小圓形或呈明顯的異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細胞,胞漿內可見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見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
4)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歲以下兒童,好發於頭、頸、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後。鏡下由不同階段的橫紋肌母細胞瘤組成。根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結構和大體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多型性橫紋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較多見於子宮和胃腸,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鏡下見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異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可發生於全身各器官和軟組織,尤以頭面部多見。發生於軟組織的多見於皮膚,腫瘤內部易有壞死出血,有擴張的血管時,切面可呈海綿狀。鏡下,分化較好者,瘤組織內血管形成明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血管腔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可見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細胞常呈片團狀增生,形成不明顯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僅呈裂隙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7)骨肉瘤:起源於骨母細胞,常見於青少年,好發於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可見特徵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狀影像。
8)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母細胞,好發於盆骨,年齡多在40~70歲。鏡下見軟骨基質中散布有異型性的軟骨細胞出現較多的雙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細胞。
(3)神經外胚葉源性腫瘤
1)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視網膜胚基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性遺傳病,並有家族史。大多數發生在一側眼,但也可雙眼發生,肉眼觀呈黃白色或黃色的結節狀腫物,切面有明顯的出血和壞死,並可見鈣化點。鏡下可見腫瘤由小圓細胞構成,常只見核而胞漿不明顯,瘤細胞有時圍繞一空腔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菊形團。轉移一般不常見。
2)色素痣與黑色素瘤:色素痣為良性錯構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變,按其在皮膚組織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三種。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惡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惡性。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
(4)多種組織構成的惡性腫瘤
腫瘤的實質由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稱為混合瘤。常見的有畸胎瘤、腎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據組織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根據外觀可分為囊性和實性。良性畸胎瘤又稱為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呈囊狀。惡性畸胎瘤多為實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見。容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處器官。畸胎瘤還可見於縱隔、骶尾部、腹膜後、松果體等處。
2)腎胚胎瘤:又稱為腎母細胞瘤或Wilms瘤,由腎內殘留的未成熟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成分多樣,除見由瘤細胞呈巢團狀排列,類似幼稚的腎小球、腎小管樣結構。此外,還可見到粘液組織、橫紋肌、軟骨等。
3)癌肉瘤:同一種腫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2、下肢軟組織平滑肌肉瘤十四年了是否有轉移

根據你描述的病情症狀來看腫瘤指標用於惡性腫瘤的篩查可以及時的就醫治療,以及治療後復查的依據,也用於評價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用於預測術後復發的情況。 糖類抗原的項目比較多,沒有特異性,炎症等情況下可以導致輕度升高,目前檢查的結果升高比較明顯,高度懷疑惡性腫瘤,建議進一步做消化系統的檢查。

3、血管平滑肌瘤是什麼意思

血管平滑肌瘤為皮下或真皮深部良性腫瘤,常有疼痛,腫瘤內成熟的平滑肌束位於血管周圍或穿插分布於血管之間。
一、重要病理改變
1、界限清楚的實體性腫瘤,有血管和平滑肌組成,
2、平滑肌呈不規則束狀排列,核長,兩端鈍圓,胞漿內有空泡,細胞無異型性。
二、一般病理改變
1、血管明顯,管腔通常是扁縮的,但在海綿狀血管平滑肌瘤,管腔可以擴大。
2、血管壁平滑肌呈不規則束狀排列,核長,兩端鈍圓,胞漿內有空泡,細胞無異型性。
3、分為三型:實體性、海綿狀、靜脈性。
4、常見基質玻璃樣變或粘液變性。
5、少見成熟脂肪細胞。
6、異型性、核絲分裂相、壞死少見。
三、病理鑒別診斷
1、平滑肌瘤:邊界不清,缺少血管腔,平滑肌與管壁不融合。
2、平滑肌肉瘤:有細胞異型性、核絲分裂相、壞死。
3、血管肌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組織、平滑肌和血管構成。
四、臨床特點
1、成年人多見,女性占優勢。
2、多見於下肢皮下組織,特別是腿、腳,單發。
3、疼痛,系受刺激後肌肉收縮所致。
4、良性,很少復發。

4、右大腿深部肉瘤,主要有血液豐富的內皮細胞構成。這樣的肉瘤用什麼樣的治療方法好?治療期間應注意些什麼

1.上皮性腫瘤
( 1)良性上皮性腫瘤
1)乳頭狀瘤:腫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並可呈菜花狀或絨毛狀外觀,由覆蓋上皮發生。腫瘤的根部較狹窄形成蒂與正常組織相連。鏡下每一乳頭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狀間質組成軸心,其表面覆蓋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為鱗狀上皮、柱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陰莖及膀胱和結腸的乳頭狀瘤較易轉變為乳頭狀癌。
2)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粘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狀,腺器官內腺瘤呈結節狀,且常有包膜,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清晰,結構與起始腺體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漿液和粘液,常見於甲狀腺、涎腺、卵巢、乳腺等處。
根據腺瘤的組成成分或形態特點,可將腺瘤分為囊腺瘤、纖維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狀腺瘤等類型。
①囊腺瘤是由於腺瘤組織中的腺體分泌物淤積,腺腔逐漸擴張並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見於卵巢,偶見於甲狀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粘液性囊腺瘤,常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頭狀增生。另一種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內呈乳頭狀增生,並分泌漿液,所以稱為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
②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腺上皮細胞增生外,同時還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這種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發於涎腺,特別是腮腺,過去常稱為混合瘤。由腺組織、粘液樣及軟骨樣組織等多種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長緩慢,但切除後常易復發。
④息肉狀腺瘤發生於粘膜,呈息肉狀,有蒂與粘膜相連,多見於直腸。其中表面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的惡變率較高。結腸多發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遺傳性,不但癌變率較高,並易早期發生癌變。
(2)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統稱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於皮膚、粘膜表面者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者為不規則的結節狀。癌早期一般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這與間葉組織惡性腫瘤有區別,惡性間葉組織腫瘤主要先經血道轉移。癌的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
1)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原有鱗狀上皮覆蓋部位,如皮膚、口腔、唇、子宮頸、陰道、食管、陰莖等,也可發生於鱗狀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癌。肉眼呈菜花狀,可向深層浸潤生長。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可在鏡下觀察,層狀角化物稱為 「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細胞癌: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的原始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發生。癌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癌細胞構成。本癌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局部的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本癌對放射治療敏感,臨床呈低度惡性經過。
3)移行上皮癌:膀胱、腎盂等處移行上皮易發生,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癌細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4)腺上皮癌: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是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分化較好的具有腺樣結構的稱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實體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稱為實體癌。分泌粘液較多的稱為粘液癌,又稱膠體癌,常見於胃和大腸。鏡下可見粘液聚集於癌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呈印戒狀,稱為印戒細胞。
2.間葉組織腫瘤
(l)良性間葉組織腫瘤
這類腫瘤的發化成熟程度高,其組織結構、細胞形態、硬度、顏色等均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生長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纖維瘤:瘤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纖維細胞,外觀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見於四肢及軀乾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再復發。
2)脂肪瘤:好發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鏡下結構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在於脂肪瘤有包膜。瘤組織分葉大小不規則,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存在。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狀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3)脈管瘤:可分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為常見。多為先天性發生,所以常見於兒童。血管瘤全身都可發生,但以皮膚最為常見。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細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竇構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兩種改變並存)。海綿狀血管瘤肉眼觀為地圖狀邊界清楚的無包膜紫紅色病損,呈浸潤性生長。在皮膚或粘膜可呈突起的鮮紅腫塊,或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腫塊,壓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構成,內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擴張並互相融合,內含大量淋巴液,稱為囊性水瘤,此瘤多見於小兒。
4)平滑肌瘤:常見於子宮、胃腸。瘤組織由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組成。細胞排列成束狀、互相編織,核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核分裂像少見。
5)骨瘤:常見於頭面骨及下頜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鏡下可見骨瘤由成熟的骨質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質結構和排列方向。
6)軟骨瘤:分為外生性軟骨瘤和內生性軟骨瘤。鏡下可見腫瘤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呈不規則的分葉狀。切面呈淡藍色或銀白色,半透明,可有鈣化和囊性變。
(2)惡性間葉組織腫瘤
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統稱為肉瘤。癌與肉瘤的區別如下:
1)癌的組織來源為上皮組織;肉瘤的組織來源為間葉組織。
2)發病率:癌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較少見,大多見於青少年。
3)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較乾燥;肉瘤質軟、色灰紅、濕潤、魚肉狀。
4)組織學特點:癌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有增生;肉瘤細胞多彌漫分布,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
5)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
6)免疫組織化學:癌細胞表達上皮標記(如細胞角蛋白);肉瘤細胞表達間葉標記(如波形蛋白)
7)轉移: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
常見惡性間葉組織腫瘤:
1)纖維肉瘤:是肉瘤中常見的一種。發生部位與纖維瘤相似,好發於四肢皮下組織。分化好的纖維肉瘤瘤細胞呈梭形,異型性小,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纖維肉瘤則有明顯的異型性。纖維肉瘤分化好者生長較慢,轉移和復發較少見,分化不好者生長較快,易發生轉移,切除後較易復發。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好發於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軟組織及腹膜後,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電鏡下,主要見成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樣細胞。此外還可見原始間葉細胞、肌纖維母細胞、黃色瘤細胞、多核瘤巨細胞。異型性非常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大多數腫瘤中可見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的區域可見纖維母細胞呈車輻狀,被認為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3)脂肪肉瘤:好發於大腿及腹膜後的軟組織深部,來自原始間葉組織,很少由皮下脂肪層發生。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人,極少見於青少年。肉眼觀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常有一層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粘液樣外觀,或均勻一致呈魚肉狀。本瘤的瘤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可見分化較差的星形、梭形、小圓形或呈明顯的異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細胞,胞漿內可見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見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
4)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歲以下兒童,好發於頭、頸、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後。鏡下由不同階段的橫紋肌母細胞瘤組成。根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結構和大體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多型性橫紋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較多見於子宮和胃腸,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鏡下見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異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可發生於全身各器官和軟組織,尤以頭面部多見。發生於軟組織的多見於皮膚,腫瘤內部易有壞死出血,有擴張的血管時,切面可呈海綿狀。鏡下,分化較好者,瘤組織內血管形成明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血管腔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可見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細胞常呈片團狀增生,形成不明顯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僅呈裂隙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7)骨肉瘤:起源於骨母細胞,常見於青少年,好發於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可見特徵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狀影像。
8)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母細胞,好發於盆骨,年齡多在40~70歲。鏡下見軟骨基質中散布有異型性的軟骨細胞出現較多的雙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細胞。
(3)神經外胚葉源性腫瘤
1)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視網膜胚基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性遺傳病,並有家族史。大多數發生在一側眼,但也可雙眼發生,肉眼觀呈黃白色或黃色的結節狀腫物,切面有明顯的出血和壞死,並可見鈣化點。鏡下可見腫瘤由小圓細胞構成,常只見核而胞漿不明顯,瘤細胞有時圍繞一空腔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菊形團。轉移一般不常見。
2)色素痣與黑色素瘤:色素痣為良性錯構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變,按其在皮膚組織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三種。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惡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惡性。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
(4)多種組織構成的惡性腫瘤
腫瘤的實質由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稱為混合瘤。常見的有畸胎瘤、腎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據組織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根據外觀可分為囊性和實性。良性畸胎瘤又稱為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呈囊狀。惡性畸胎瘤多為實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見。容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處器官。畸胎瘤還可見於縱隔、骶尾部、腹膜後、松果體等處。
2)腎胚胎瘤:又稱為腎母細胞瘤或Wilms瘤,由腎內殘留的未成熟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成分多樣,除見由瘤細胞呈巢團狀排列,類似幼稚的腎小球、腎小管樣結構。此外,還可見到粘液組織、橫紋肌、軟骨等。
3)癌肉瘤:同一種腫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你的這個很可能是脂肪瘤是起源於脂肪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全身任何部位的脂肪組織均可發生,臨床上常見發生於肩、背和臀部的皮膚下面。但很少發生惡變。
淺部脂肪瘤如無明顯疼痛或其他異常症狀可不作處理,有的可能自然消失。如果長得較大、感覺疼痛或影響美觀時,則可考慮手術切除。
深部脂肪瘤則有惡變的可能,即變成脂肪肉瘤,故需密切觀察,定期B超復查。若增生迅速或出現壓迫症狀,應手術切除並病理切片檢查;若已變成脂肪肉瘤,術後還應考慮化療或放射治療,以提高治癒率。

5、結腸平滑肌瘤會有什麼症狀

結腸平滑肌瘤的檢查方式是怎麼樣的?回答者:hugangk檢查包括以下項目: 結腸鏡活檢對黏膜下型的平滑肌瘤診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對其他類型的病例診斷無太多幫助。 1.X線特徵 (1)壁間型常因腫瘤較小而不產生X線徵象。 (2)黏膜下型呈腸腔內邊緣整齊的圓形充盈缺損,黏膜皺襞因腫瘤向上提拉而變薄,有時充盈缺損出現典型的「臍樣中心」的潰瘍或深入充盈缺損的竇道。 (3)漿膜下型很小時可無X線徵象,較大時可出現腸外軟組織腫塊影。 (4)腔內外型可造成腔內充盈缺損和腔外壓迫的雙重徵象。 2.超聲波及CT檢查 有助於了解腫塊的位置、大小與腸壁的關系及有無囊性變,因而對腫物是炎症性或腫瘤性具有鑒別診斷意義。

6、(右腰部)皮下符合平滑肌瘤要怎麼治療啊?

您有三個問題,我分四步來回答:一:平滑肌瘤又名皮肌瘤,是種良性腫瘤,它有三種臨床分型:單發性血管平滑肌瘤、單發性生殖器平滑肌瘤和多發性皮膚平滑肌瘤。前者源於血管平滑肌,皮損為針頭或黃豆大小暗紅色皮下堅實結節,可相互融合成扁平斑塊,高出或低於皮面,可移動;好發於下肢,尤以小腿屈側多見;青年女性為多發人群;有陣發性刺痛感,可因寒冷、運動、壓迫、情緒激動而誘發。單發性生殖器平滑肌瘤源於陰囊內膜、外陰或乳頭肌;皮損多為單個黃豆大小鮮紅色堅實結節,可移動;好發於30歲以上成人,有疼痛感。多發性皮膚平滑肌瘤,源於立毛肌,皮損為針頭至碗豆大小堅實的圓形結節,可移動,暗紅或褐紅、青紅色,簇集或融合成片;多發於背部、顏面及四肢伸側,以30歲以上者多見;病久可有敏感性疼痛。發病可能與遺傳有關。
二:外科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法,切除不完全者可復發。放射治療無效。三: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它會逐漸增多,這和你自身的體制有關。多鍛煉是不二的選擇。四:具體的治療方法:一般行手術切除。小而局限的平滑肌瘤可一次切除;大平滑肌瘤只能作部分切除,以糾正畸形,改善功能障礙。因為平滑肌瘤常與皮膚及基底粘連,並且血運十分豐富,含有血竇,手術時出血較多,而平滑肌瘤質地較脆,不易用一般方法止血,故術前應充分備血,並選擇低溫麻醉。手術時銳性切除瘤體周圍組織,此法較鈍性分離快而出血較少。不知您是否滿意我的回答,如有問題可在提出。祝您早日康復!

7、下肢軟組織平滑肌肉瘤十四年了是否有轉

你好,結合患者的情況為下肢軟組織平滑肌肉瘤疾病,該疾病屬於高度惡性腫瘤疾病,可以出現肺部轉移的情況。<br><br>對於患者則是需要採取全面的檢查,胸部CT的檢查,一般來說術後超過五年則是為治癒的情況。需要放鬆心態的,定期復查。

8、得了乳房平滑肌瘤怎麼辦?

乳房平滑肌瘤按來源可分為:
表淺平滑肌瘤來源於乳房皮膚,特別是乳暈區真皮內的平滑肌瘤。表現為乳暈區有略微隆起的小腫瘤,質堅,邊界清,生長緩慢,無不適。
血管平滑肌瘤,來源於乳腺本身血管壁上的平滑肌。常在乳房較深部位捫及腫塊,較表淺平滑肌瘤為大,生長緩慢,邊界尚清,無不適。
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法。良性的可以不做處理,增大明顯時手術治療.預約掛號可以通過掛號網,在家就可能預約成功。

9、胃平滑肌瘤和胃息肉的區別

平滑肌瘤起源於胃內的平滑肌組織,為肌肉來源的腫瘤,屬於軟組織腫瘤的一種
而胃息肉來源於胃內粘膜層,為上皮組織來源,可能惡變為癌。

與深部軟組織平滑肌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