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原性肉瘤的基本特徵
是一種惡性腫瘤,本病極少見,治療時預後效果也不理想。本篇文章主要從各方面描述相關知識,從其概念、臨床特徵、特點、影像學特徵、診斷來了解。
骨源性肉瘤起源於顱骨的骨源性肉瘤不超過9%,下頜骨是最好發的部位,是一種原發於骨的腫瘤,其惡性腫瘤細胞產生類骨質。
部位
有兩例鞍區原發性骨肉瘤。在蝶骨的3例骨肉瘤有1例是原發性骨肉瘤,1例是鞍上骨肉瘤發生於垂體瘤放療後10年,另一例是在顱咽管放療15年後骨肉瘤。
臨床特徵
一例45歲女性和一例24歲男性患者患有鞍區原發性骨源性肉瘤,表現為頭痛和復視。
影像學特點
影像學上
,骨源性肉瘤界限不清,有骨質溶解和骨質形成或混有骨質溶解硬化,在一例鞍區原發性骨肉瘤,CT顯示在鞍結節均勻一致增強的腫塊,鞍竇前部有破壞。腫塊顯示有螺環狀或放射狀的新生骨形成。
大體特點
結節呈灰白色,有硬的骨性的或軟骨性物,部分為軟的纖維成分。可見小的囊性變和出血灶。
顯微鏡下特點
每個病例其組織學表現變化特別大,即使同一標本的不同部位變化也很大。異型性間質產生骨質和軟骨,根據各種成分的比例不同,骨肉瘤分為3種主要類型:造骨細胞型、軟骨母細胞型和纖維母細胞型。
鑒別診斷
骨源性肉瘤主要須同骨肉瘤鑒別的是軟骨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以及罕見的骨化型肌炎和骨巨細胞瘤(GCTB),這些腫瘤都有各自典型的組織學特點。
臨床預後
原發性顱骨骨肉瘤罕見,預後不好,通常的治療方法是手術輔以化療和放療,但很容易復發,故建議結合中醫中葯保守治療控制病情的繼續發展以及降低術後的復發率。
2、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骨巨細胞瘤患者多位年輕人,一半以上的病人發病前有過損傷歷史。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為疼痛、腫脹。本文主要介紹了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表現。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當病變破壞骨皮質並刺激骨膜時或當骨的強度下降即將出現病理骨折時,可以產生臨床症狀。同大多數骨腫瘤一樣,往往因局部的腫脹和疼痛而發現。骨巨細胞瘤症狀臨床症狀的程度不一,一般與就診時腫瘤的大小無關。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而就診,就診時已有大范圍的骨破壞。(1)疼痛:早期多見,一般不劇烈。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腫瘤生長,髓內壓力增高所致。發生於脊椎者,腫瘤可壓迫神經或脊髓,產生相應的神經放射痛或截癱。少數病人可因病理性骨折而就醫。(2)局部腫脹、腫塊:出現遲於疼痛症狀,腫脹一般較輕,由於骨殼膨脹性改變及反應性水腫所致。如病變穿透骨皮質,形成軟組織內腫物,則腫脹明顯。腫脹逐漸地緩慢增大,有時迅速增大,多屬腫瘤內出血所致。(3)關節功能障礙:長骨骨端腫瘤的局部浸潤反應可造成關節功能障礙。腫瘤很少穿破關節軟骨,但可造成關節面的塌陷或薄弱,有時腫瘤體積較大,范圍超過關節,但X線片所見其關節軟骨面尚完整,這也是該腫瘤的特點之一。骨巨細胞瘤體征(1)局部皮溫升高,靜脈顯露:表示病灶局部充血及反應區,特別是骨皮質破壞,形成軟組織內腫塊時,皮溫增高明顯,也與該腫瘤血液豐富有關。(2)骨殼完整且較厚時,觸及硬韌的腫物,薄的骨殼可有彈性。骨殼破壞或無骨殼者,呈囊性腫物。有時腫瘤呈現搏動,表示腫瘤充血明顯。(3)發生於脊柱的骨巨細胞瘤,可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脊髓損傷及截癱。位於骶骨者可引起骶區疼痛、馬鞍區麻木及大小便障礙,肛門指診可捫及骶前腫物。在x線照片上,典型骨巨細胞瘤呈肥皂泡沫樣的囊腫樣陰影,早期位於長骨骨端的一側,逐漸向中心擴張,最後整個骨端和部分干骺端發生破壞,並向周圍擴張,但腫瘤極少穿透關節軟骨面。腫瘤周圍骨壁清晰整齊,與骨幹連接處可能有少量的骨質微密。在囊腫樣透明陰影內,無鈣化點或新生骨質。偶爾發生自愈或半自愈現象,大多由於病理性骨折和腫瘤內部大量出血所致。在臨床實踐中,典型肥皂泡沫x線徵象較為少見。多數病例呈周圍骨壁擴張,界限清晰,但無骨間隔的囊腫樣徵象,病理骨折後溶骨性變化的發展尤為顯著,須與中心型骨纖維肉瘤鑒別。在極大多數病例中可根據病歷、臨床和x線徵象作出診斷。但組織切片檢查在骨巨細胞瘤的診斷中十分重要,它對處理的決定和預後的測知起指導作用。因此,病理檢查應盡量做到徹底、廣泛、仔細。只憑一小塊組織檢查的結果來推斷整個腫瘤的性質,很難達到正確的分級。手術可以根據冰凍切片或活組織檢查,結合臨床和x 線徵象進行。術後對切除或刮除的標本應再作更全面的檢查,肯定分級後更好地進行觀察或進一步治療。病變在膝關節周圍,腫脹、疼痛。X線表現為骨端局限性均勻一致的溶骨性破壞,呈肥皂泡沫狀。鏡下為基質細胞和多核巨細胞。
3、軟骨母細胞瘤形成的原因及有關知識?詳細點,謝謝!
軟骨母細胞瘤,英文名:chondroblastoma ,別名:良性骨骺軟骨母細胞瘤;鈣化巨細胞瘤;含軟骨巨細胞瘤;骨骺軟骨性巨細胞瘤;Codman腫瘤。軟骨母細胞瘤為來源於幼稚軟骨細胞(軟骨母細胞)的良性腫瘤。它首先由Ernest Codman發現,主要位於長骨末端的骨骺,亦被稱為Codman腫瘤。 軟骨母細胞瘤 軟骨母細胞瘤是一種良性腫瘤,既可位於骨骺也可位於骨突。通常於兒童晚期或青少年期發病。腫瘤由軟骨母細胞組成。 編輯本段病因病理肉眼所見 軟骨母細胞瘤 腫瘤緻密而柔軟,與骨巨細胞瘤很相似或相同,與周圍骨的界限清楚,鈣化區似粗糙的濕木屑,顏色從灰到淺紅到棕色,有小的黃白色白堊樣區域,有時有纖維樣或軟骨樣外觀的白色區域,有時可見到出血和囊腔,可占據腫瘤的很大一部分。當腫瘤越過骨生長部,延及干骺端時,可清楚地見到軟骨本身的破壞。腫瘤內可含有一些殘余的軟骨,骨骺處的軟骨母細胞瘤可遠達關節軟骨,使關節軟骨薄而受壓。在罕見病例中,軟骨母細胞瘤可越過關節軟骨侵入關節內。 鏡下所見 軟骨母細胞瘤基本的組織學表現為中等大小的細胞,球 形或多面體,細胞質邊界清楚,似嵌合體碎片,細胞核圓,著色良好,常有明顯的核仁,可有輕度的多形性,還有一些多核巨細胞(僅有幾個核)和極少的有絲分裂像。 在細胞之間有稀少的纖維網和基質,有小的鈣化灶,鈣鹽有時為細粒末,包繞細胞內物質和細胞,形成細小的細胞周圍網,這些鈣化灶是軟骨母細胞瘤的特徵性表現,但不常見。 軟骨母細胞瘤中可有多核巨細胞,其存在和數目不定,多是巨噬細胞,與很多骨病變一樣,是對出血、鈣化和骨化的反應。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軟骨母細胞瘤 好發於男性,男女之比率為2~3∶1。大多數病例發生於10~20歲之間。由於其生長緩慢,症狀在腫瘤發生後幾年可保持穩定,因此在25~30歲也可見到,但它是起源於骨骼生長期。在特殊病例,也見於10歲以前和20~25歲以後。 典型部位位於生長軟骨近端的骨骺或骨突。由於擴張性生長,軟骨母細胞瘤傾向於破壞生長軟骨,可從骨骺蔓延至鄰近的干骺端。在一些特殊病例,軟骨母細胞瘤可發生於生長軟骨的對側,即可位於干骺端。 軟骨母細胞瘤好發於長骨的骨骺和骨突,依次為股骨、肱骨和脛骨。在股骨近端,腫瘤可起源於骨骺或大粗隆,發生於肱骨近端的軟骨母細胞瘤常起源於肱骨大結節,在脛骨,常發生於脛骨近側端。大多數軟骨母細胞瘤位於膝、肩和髖關節周圍。 症狀出現晚且輕,症狀常已存在數月,有時是數年後腫瘤才得以診斷。由於腫瘤總是發生於關節周圍,其症狀常與關節有關,依次為膝、肩、髖關節。軟骨母細胞瘤為中度疼痛,可因創傷或受壓而顯示腫瘤。在較膨脹和表淺的軟骨母細胞瘤,可觸到患骨呈輕度偏心性腫脹,關節功能可受限,可有中度關節積液,為漿-血性滲出,肌肉可萎縮。 編輯本段診斷與鑒別診斷輔助檢查 軟骨母細胞瘤 線所見 相當典型,尤其當腫瘤位於骨骺部位時。軟骨母細胞瘤的溶骨區開始位於骨骺,傾向於越過生長軟骨,向干骺端蔓延。在身體生長停止或即將停止時,生長軟骨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時,如連續攝X線片,可清楚地看到腫瘤破壞和越過仍存在的生長軟骨。 軟骨母細胞瘤是一小或中度大小的腫瘤,直徑從1~2cm到6~7cm。骨骺的溶骨常為中心性或偏心性。當腫瘤起源於肱骨大結節時,溶骨常位於肱骨近端,偏心性,圓形或輕度多環。其X線可透性不很強,可見雲翳狀或稀薄的弱的不透X線顆粒。 軟骨母細胞瘤的界限明確,有時標以骨硬化細線,很有特徵性。在偏心性和較膨脹的病例中,皮質骨可膨脹至幾乎消失。軟骨母細胞瘤可侵蝕全部的軟骨下骨,在干骺端皮質的部位,很少或沒有骨膜反應。 鑒別診斷 軟骨母細胞瘤 從影像方面考慮,須同骨巨細胞瘤鑒別診斷,但僅在成人期,因為如果生長軟骨仍存在時,骨巨細胞瘤不侵及骨骺,兩者之間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是軟骨母細胞瘤常有清楚的邊界,而骨巨細胞瘤的邊界模糊,第二個不同之處是軟骨母細胞瘤中可有雲翳狀鈣化。在組織學上,即使在缺乏鈣化和軟骨樣分化、巨細胞豐富的區域,軟骨母細胞瘤也可清楚地與骨巨細胞瘤區分開,因為軟骨母細胞瘤的基底細胞有更明確的邊界,有些象嵌合體碎片,巨細胞分布不規則,主要集中於出血區,有絲分裂像少見。 影像上,軟骨母細胞瘤與透明細胞性軟骨肉瘤很相似,包括鈣化。這些軟骨肉瘤見於成人,在組織學上可清楚地與軟骨母細胞瘤區分開。 少見的位於骨骺的軟骨瘤或中心性軟骨肉瘤在影像方面可類似於軟骨母細胞瘤,但它們的大體病理和組織病理不同。 編輯本段治療與預後 治療措施 軟骨母細胞瘤 可在冰凍活檢後行病變內切除,腫瘤侵及的骨-骨膜和關節軟骨必須切除,切除幾厘米的深的骨壁,並用石炭酸處理,空腔可填以骨水泥,有時在關節軟骨和骨水泥之間植一層自體松質骨。 當不得不切除關節表面時,可使用骨-軟骨骨移植(同種異體股骨頭,自體髕骨)。 在膨脹嚴重或有廣泛的局部復發的罕見的病例中,需行邊緣性或廣泛性切除,切除部分或全部關節骨段,用異體或自體移植骨進行功能重建,恢復關節功能或行關節融合。 無論是單獨或與手術結合,軟骨母細胞瘤都禁忌放療,理由有三:①軟骨母細胞瘤為中度放療敏感的腫瘤;②很多患者仍處在生長期;③接受照射的軟骨母細胞瘤中有發生放射性肉瘤的可能。因此,放療只適用於無法手術的部位。 在有肺轉移的特殊病例中,應行肺轉移瘤切除。 編輯本段愈後 生長緩慢,有時從首發症狀到手術治療經歷數年。在罕見病例,如病變存在時間長或腫瘤侵襲強時,軟骨母細胞瘤可變得相當大,破壞整個骺-干骺端和/或侵犯關節,甚至可達關節對側骨骺。 文獻報道,具有一般組織學表現的軟骨母細胞瘤可引起肺轉移,轉移瘤的生長緩慢,像原發腫瘤一樣,可以成功地手術治療。 軟骨母細胞瘤於刮除術後常能治癒,如刮除不徹底,軟骨母細胞瘤可以復發,約佔全部病例的10%。在特殊病例中,可由於手術將腫瘤種植在軟組織中,形成腫瘤結節。軟骨母細胞瘤復發後可以再次手術,應採用廣泛性切除。 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成軟骨細胞瘤是1923年首先被Ewing確認,他命名為鈣化巨細胞瘤之後,1927年Koldny認為這種腫瘤是含軟骨巨細胞瘤。1923年Codman報道一組病例,稱為骨骺軟骨性巨細胞瘤。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命名這種腫瘤為良性成軟骨細胞瘤,以強調它與巨細胞不同。這一名稱已為中國外學者所接受。 本病好發年齡為10~20歲,男性多於女性。 發病機制: 軟骨母細胞瘤的發病機制還不很清楚。 1.大體檢查 成軟骨細胞瘤與周圍骨松質分界清楚,病灶呈藍灰色到灰白色,有沙礫狀的黃色鈣化灶及壞死區,腫瘤質地橡皮樣。病變中可有囊性變區,多數有出血性改變。成軟骨細胞瘤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可向關節內侵犯。 2.顯微鏡檢查 成軟骨細胞瘤組織學特點是:圓形、卵圓形或多邊形的成軟骨細胞,細胞質邊緣清楚,胞質為嗜酸性染色 細胞核是圓形、卵圓形、腎形,常有1~2個核仁。偶爾也可看到核染色深的大細胞,但無明顯核異形性,也無病理性核分裂。多核巨細胞可在軟骨母細胞中分散存在或集中在出血或壞死區域中, 這些巨細胞較巨細胞瘤中所見到者小,量也少。在一些病例中, 成軟骨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可襯在出血性病灶和囊性出血間隙中,類似於動脈瘤樣骨囊腫中的鏡下所見,據稱有15%~25%的成軟骨細胞瘤中有此改變。 Lichtenstein強調, 成軟骨細胞瘤組織學的多樣化, 源於病變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最初腫瘤內的細胞較多 逐漸出現壞死、吸收、修復性纖維化,以及向軟骨樣組織和骨組織的化生, 部分腫瘤細胞的細胞膜鈣化甚至與骨基質鈣化,核消失形成特殊的「格狀」是診斷的要點, 壞死灶吸收並被纖維組織或軟骨樣組織所代替。軟骨樣組織的成熟也可形成透明軟骨。上述各種改變如混雜存一起,則增加了病理診斷中的復雜性。 並發症: 可並發關節液滲出,關節腫脹 病理性骨折少見。「良性」病灶的遠處轉移偶有發生。有時病變可伴有動脈瘤樣骨囊腫。
4、軟組織細胞瘤
?
5、請問一下.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轉移發生程度高不高
原發性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屬低度惡性腫瘤,曹來賓等〔1〕報道20例及綜合國內43例分析表明,本病好發於四肢長骨幹骺部或骨端,尤以膝關節周圍發病率最高。在63例中,僅1例發生於頸椎。出現溶骨破壞,較少發生骨膜反應是本病的特點之一。易並發病理骨折是其常見而又重要的X線診斷依據。本例原發於環椎後弓,CT示骨質呈溶骨性膨脹性破壞,有不完整線樣骨嵴、骨性包殼及巨大不規則軟組織腫塊,與惡性骨巨細胞瘤影像特徵相似,兩者極易混淆。在影像學和病理組織切片中,還需與纖維肉瘤、成骨肉瘤等鑒別。
治療預防
類似於Ⅲ—Ⅳ級纖維肉瘤和骨肉瘤。與纖維肉瘤相同,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可在骨上多發,即使在很廣泛的切除後仍傾向於局部復發。術前化療方案與骨肉瘤所用化療方案相同,幾乎半數病例可產生良好的效果。術後化療方案與骨肉瘤所用化療方案相同,可明顯提高生存率。因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處理類似骨肉瘤。特別強調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的切除范圍必須是廣泛性或根治性的,甚至超過骨肉瘤的切除范圍。
好發於中年男性,男女比例為1.5~2:1,可發於各年齡組,30~50歲最多。發病部位以四肢多見,股骨約佔35%,脛骨佔25%以上。也可見於骨盆及脊柱。與骨肉瘤對比,首先是膝部較少,其次是本瘤較常有異時性多中心病灶,達到2.3%;骨間轉移達12.3%(Huvos,1991),其中大多數無其他臟器轉移。肺轉移31.5%,局部淋巴轉移3.8%。病變復發率很高,約為41%~51%。
6、骨質細胞瘤病
你說的應該是 骨巨細胞瘤 吧。巨細胞瘤很可能起源於骨髓結締組織間充質細胞,以基質細胞核和多核巨細胞為主要結構,是一種潛在惡性或介於良好惡之間溶骨性腫瘤。好發年齡20-40歲,性別差異不大,好發部位為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片表現:骨骺處有局限的囊性改變,一般呈溶骨性破壞,也可有「肥皂泡」樣改變,其擴展一般為軟骨所限。不破入關節,少有骨膜反應,腫瘤范圍清楚,初發時病變在骨骺內旁側,發展後可占骨端的全部,骨皮質膨脹變薄,有的可以穿破,進入軟組織。X線片可顯示其一般特點,但仍不足以確診。主要的症狀為疼痛和腫脹,與病情的發展相關,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覺,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 以手術治療為主,採用切刮術加滅活處理,植入自體或異體松質骨或骨水泥,但易復發,對於復發者,應作切除或節段截除術或假體植入術。屬G1-2T1-2M0者,採用廣泛或根治切除,化療無效,對發生於手術困難部位如脊椎者,可採用放療,但放療後易肉瘤變,應高度重視。治療措施 (1)局部切除 如病變部分切除後對功能影響不大 ,最好完全切除,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橈骨上端、手骨、足骨等。
(2)徹底刮除,50%氯化鋅燒灼加植骨術。對鄰近大關節的良性骨巨細胞瘤,如採用單純刮除植骨法,復發率可高達40~70%,所以不少學者採取破壞性的大手術,如連同關節面一起作瘤段切除,然後以屍體骨關節或人工假體置換,此法合並症多,如骨不連接,關節僵直,假體松動、感染等,可造成嚴重病廢,甚至導致截肢。其實,所謂復發,乃手術刮除不徹底所致,為了減少復發,人們設計了如下方法:適當暴露腫瘤部位,直視下徹底刮除腫瘤組織,然後以50%氯化鋅周道地燒灼骨壁,以殺滅殘存瘤細胞,經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干凈後,再用自體松質骨植骨(必要時植部分同種異體骨)。實驗證明,50%氯化鋅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可殺滅5毫米深處的瘤細胞,且對植骨癒合無不良影響,刮除後的骨殼仍有良好的血液供應,保證了植骨的癒合。另外,關節四周的正常軟組織附著不受任何影響,術後的關節功能得以保證。自1964年來,用此法處理130例骨巨細胞瘤,復發率下降至10%,個別復發病例經用同法處理,仍得到治癒。
(3)切除或截肢 如為惡性,范圍較大,有軟組織浸潤或術後復發,應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局部切除或截肢,有的切除腫瘤後失去關節作用,如股骨頸,可考慮切除後應用人工關節或關節融合術。
(4)放射治療 在手術不易達到,或切除後對功能影響過大者,如椎體骨巨細胞瘤,可考慮放射治療,劑量要足夠。有一定療效,少數病人照射後可發生惡變。經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病人,要長期隨診,注意有無局部復發,惡性改變及肺部轉移。
7、軟組織腫瘤是不是癌症?
二、軟組織腫瘤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軟組織腫瘤是不難與非腫瘤性腫塊鑒別的,其診斷要點如下: (一)患者在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後才覺察到無痛性進行性增大的腫塊,發熱、體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適等全身性症狀則少見。 軟組織腫瘤2
(二)臨床上較少發生但很重要的腫瘤引起的綜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發於纖維肉瘤。 (三)X線攝片檢查 X線攝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軟組織腫瘤的范圍,透明度以及其與鄰近骨質的關系。如邊界清晰,常提示為良性腫瘤;如邊界清楚並見有鈣化,則提示為高度惡性肉瘤,該情況多發生於滑膜肉瘤、橫紋肌肉瘤等。 (四)超聲顯像檢查 該法可檢查腫瘤的體積范圍、包膜邊界和瘤體內部腫瘤組織的回聲,從而區別良性還是惡性。惡性者體大而邊界不清,回聲模糊,如橫紋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超聲檢查還能引導作深部腫瘤的針刺吸取細胞學檢查。該檢查方法確是一種經濟、方便而又無損於人體的好方法。 (五)CT檢查 由於CT具有對軟組織腫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間分辨力的特點,用來診斷軟組織腫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種方法。 ( 六) MRI檢查 用它診斷軟組織腫瘤可以彌補X線CT的不足,它從縱切面把各種組織的層次同腫瘤的全部范圍顯示出來,對於腹膜後軟組織腫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腫瘤、腘窩部的腫瘤以及腫瘤對骨質或骨髓侵襲程度的圖像更為清晰,是制訂治療計劃的很好依據。 (七) 病理學檢查 1.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簡單、快速、准確的病理學檢查方法。最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①已破潰的軟組織腫瘤,用塗片或刮片的採集方法取得細胞,鏡檢確診;②軟組織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須用剛取到的新鮮標本,立即離心沉澱濃集,然後塗片;③穿刺塗片檢查適用於瘤體較大、較深而又擬作放療或化療的腫瘤,也適用於轉移病灶及復發病灶。 2.鉗取活檢:軟組織腫瘤已破潰,細胞學塗片又不能確診時,可做鉗取活檢。 3.切取活檢:多在手術中採取此法。如較大的肢體腫瘤,需截肢時,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檢,以便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腫瘤位於胸、腹或腹膜後時,不能徹底切除,可做切取活檢,確診後採用放療或化療。 4.切除活檢:適用體積較小的軟組織腫瘤,可連同腫瘤周圍部分正常組織整塊切除送病理檢查。
編輯本段三、軟組織腫瘤治療措施
(一)手術治療
軟組織腫瘤3
1.根治性手術:所有位置的腫瘤必須是連同周圍包繞的正常組織一並切除的,為了保證完整的切除,常常不得不割捨一些正常的組織結構,手術切除亦應包括活檢的部位,皮膚及其附近的部分肌肉。對於肌肉腫瘤,受累肌肉應將首尾完全予以切除。只有在臨床顯示淋巴結已受累時,才實施淋巴結清掃術。 2.減積手術:是針對一些無法完全切除的軟組織腫瘤而採用的方法,術後再繼以其他非手術治療,以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並延長病人的生命。如惡性腹膜後巨大的脂肪肉瘤等,可先行減積手術,爾後再輔加放射治療,可取得好的療效。 3.截肢術:適用於晚期的巨大腫瘤伴有潰瘍大出血,而又無法止血;或伴發嚴重感染,如膿毒血症、破傷風等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或腫瘤生長迅速並引起劇烈疼痛,難以用葯物控制;或肢體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動能力等嚴重狀況下,無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時,方可考慮先選用截肢術。
(二)放射治療
徹底根治性的手術會造成功能性損傷,截肢或關節離斷,治療的另一選擇是手術與放射的聯合應用。手術後輔加放射治療,主要是針對那些殘留在手術野內的微小亞臨床病灶起到了抑製作用,而對那些團塊狀和結節狀的大塊瘤體往往難以奏效。因此,學者們認為,即使僅作腫瘤局部切除,再加放射治療,也能取得與包括截肢術在內的根治性手術相仿的療效,而且還保存了肢體。單純放療,只是姑息性的治療,因而無法達到治癒的目的。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了術前放療,並指出,術前放療有時會優於手術後放療,因為手術前放療可使巨大腫瘤的體積縮小,並常會在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產生一層組織反應區,有輕度水腫,易於手術分離,可使原認為不能切除的腫瘤得以切除;其次是大部分腫瘤細胞經放射治療後已失去活力,即使在手術野內留有腫瘤細胞,也無生存和復發的能力。還有一點是軟組織肉瘤經過放射治療後,其周圍的脈管大多萎縮變細,甚至纖維化閉塞,失去循環能力,這就會減少手術操作時擠壓腫瘤向外擴散的機會,而手術前放療最大的缺點是手術後創面不易癒合,要特別注意。
(三)化學治療
軟組織腫瘤4
對軟組織肉瘤有效的葯物很多;主要為ADM、DTIC、CTX及IFO、KSM等。一般認為療效較好的是CYV ADIC聯合方案。其具體用法是:CTX600mg、d1VCR2mgd1,KSM 400μg,d1,DTIC 250mg d1-5;3~4周為一療程。化學治療又分術後輔助化療及新輔助化療,即術前化療。 1.手術前化療:體積較大惡性程度高的軟組織惡性腫瘤宜於術前用化療,可使瘤體縮小,提高切除率,避免截肢之苦。 2.手術後化療:手術加用化學葯物治療,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在治療高度惡性軟組織肉瘤中,應在手術後短期內即開始應用,有可能減少遠處轉移,提高生存率。如時間相隔太久,將難奏效。作者認為:用化療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預防性比治療性好。一般用葯時間Ⅰ期和Ⅱa期化療1年,Ⅱb~Ⅲ期化療2年。
8、化療葯物對骨肉瘤軟組織腫塊為什麼不起作用
建議看一本中醫書:《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李可著中第246頁中有一病案是晚期溶骨肉瘤。期望能有所幫助。
9、骨巨細胞瘤的症狀有哪些?
骨巨細胞瘤的好發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為20一40歲的青壯年,占總數的80%以上。男女發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發病前有損傷歷史。腫瘤生長活躍,平均病期為10個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訴為疼痛,其次為腫脹。疼痛不劇烈,無礙睡眠。約有16%的病例系因發生病理性骨折才去醫院診治。
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當病變破壞骨皮質並刺激骨膜時或當骨的強度下降即將出現病理骨折時,可以產生臨床症狀。同大多數骨腫瘤一樣,往往因局部的腫脹和疼痛而發現。
1.症狀臨床症狀的程度不一,一般與就診時腫瘤的大小無關。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而就診,就診時已有大范圍的骨破壞。
(1)疼痛:早期多見,一般不劇烈。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腫瘤生長,髓內壓力增高所致。發生於脊椎者,腫瘤可壓迫神經或脊髓,產生相應的神經放射痛或截癱。少數病人可因病理性骨折而就醫。
(2)局部腫脹、腫塊:出現遲於疼痛症狀,腫脹一般較輕,由於骨殼膨脹性改變及反應性水腫所致。如病變穿透骨皮質,形成軟組織內腫物,則腫脹明顯。腫脹逐漸地緩慢增大,有時迅速增大,多屬腫瘤內出血所致。
(3)關節功能障礙:長骨骨端腫瘤的局部浸潤反應可造成關節功能障礙。腫瘤很少穿破關節軟骨,但可造成關節面的塌陷或薄弱,有時腫瘤體積較大,范圍超過關節,但X線片所見其關節軟骨面尚完整,這也是該腫瘤的特點之一。
2.體征
(1)局部皮溫升高,靜脈顯露:表示病灶局部充血及反應區,特別是骨皮質破壞,形成軟組織內腫塊時,皮溫增高明顯,也與該腫瘤血液豐富有關。
(2)骨殼完整且較厚時,觸及硬韌的腫物,薄的骨殼可有彈性。骨殼破壞或無骨殼者,呈囊性腫物。有時腫瘤呈現搏動,表示腫瘤充血明顯。
(3)發生於脊柱的骨巨細胞瘤,可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脊髓損傷及截癱。位於骶骨者可引起骶區疼痛、馬鞍區麻木及大小便障礙,肛門指診可捫及骶前腫物。
在x線照片上,典型骨巨細胞瘤呈肥皂泡沫樣的囊腫樣陰影,早期位於長骨骨端的一側,逐漸向中心擴張,最後整個骨端和部分干骺端發生破壞,並向周圍擴張,但腫瘤極少穿透關節軟骨面。腫瘤周圍骨壁清晰整齊,與骨幹連接處可能有少量的骨質微密。在囊腫樣透明陰影內,無鈣化點或新生骨質。偶爾發生自愈或半自愈現象,大多由於病理性骨折和腫瘤內部大量出血所致。在臨床實踐中,典型肥皂泡沫x線徵象較為少見。多數病例呈周圍骨壁擴張,界限清晰,但無骨間隔的囊腫樣徵象,病理骨折後溶骨性變化的發展尤為顯著,須與中心型骨纖維肉瘤鑒別。
在極大多數病例中可根據病歷、臨床和x線徵象作出診斷。但組織切片檢查在骨巨細胞瘤的診斷中十分重要,它對處理的決定和預後的測知起指導作用。因此,病理檢查應盡量做到徹底、廣泛、仔細。只憑一小塊組織檢查的結果來推斷整個腫瘤的性質,很難達到正確的分級。手術可以根據冰凍切片或活組織檢查,結合臨床和x線徵象進行。術後對切除或刮除的標本應再作更全面的檢查,肯定分級後更好地進行觀察或進一步治療。
病變在膝關節周圍,腫脹、疼痛。X線表現為骨端局限性均勻一致的溶骨性破壞,呈肥皂泡沫狀。鏡下為基質細胞和多核巨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