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拍個骶髂關節的CT,再做個MIR,看是否為骶髂關節炎。如果疼的厲害,需要手術融合治療。另外査下風濕,類風濕一些指標及B27,排除強制性脊柱炎可能。
(張穎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洛陽正骨醫院張穎 http://zhangyingdr.haodf.com/
2、骶髂關節炎
單純的骶髂關節炎並不要緊,一般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症狀就會緩解(西樂葆、安康信或者芬必得);
但是一定要警惕強直性脊柱炎,需要做一些化驗,包括風濕三項、血沉、HLA-B27,如果結果均為陰性,那麼定期復查即可,同時加強體育鍛煉。
3、我得的是骶髂關節炎還是強直性脊柱炎?求助!很急!
從你的檢查結果上看你應該是骶髂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年齡要更年輕,而且主要累及中柱骨,HLA-B27多為陽性。
但從你「敘述」的臨床症狀上看你又不單純是骶髂關節炎的症狀,我是懷疑你可能有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建議你查抗核抗體等,如果確實都沒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好一點的中醫去系統調理一下,盡量不要在不能明確診斷的情況下亂吃葯,這樣只會延誤病情。
4、骶髂關節炎的症狀 雙側骶髂關節病變,建議CT進一步檢查 雙側骶髂關節病變是什麼病?
腰椎小關節 腰椎小關節(Lumar fact jnts LFJ)是脊柱連接的重要關節,具有引導脊柱的運動,抵抗壓縮、剪切及旋轉等各種形式的負荷。LFJ和其他關節一樣,在受到外傷、異常的應力等因素均可導致該關節的退行性變和損傷,而LFJ的退行性變是腰椎退行性變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臨床上引起腰痛的一個重要原因。北京按摩醫院按摩科吳致力關節面 LFJ的關節面由上一腰椎的下關節突外側面與下一腰椎上關節突的內側面構成,關節面有厚約0·2mm的骺軟骨,兩關節面呈內外側關系,從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關節的方向由近似矢狀位向下逐漸變為斜位,至第五腰椎幾乎呈冠狀位。上下關節突關節面的形態和相互關系可將LFJ分為四種類型①平等型,上下關節面呈直線互相平行;②懷抱型,上關節突關節面呈弧形凹面,下關節突關節面呈弧形凸面為上關節突懷抱;③反懷抱型,與懷抱型相反,下關節突包繞上關節突;④雙懷抱型,上下關節突關節面各分為凹面、凸面兩部分,一部分環抱相應的關節突,另一部分則被相應的關節突環抱,關節突關節間隙呈「S」形彎曲。四種類型中,前兩種多見,後兩種較少見。關節囊的構造 LFJ關節囊在上腰部附著在關節突邊緣的內側1~2mm處,越向下越靠內,至腰骶部幾至其內側13mm。關節囊在背側較薄,前壁較厚,其前壁與黃韌帶融為一體,並參與構成椎間管後壁,該關節囊上下壁最為松馳,便於該關節向前下或後上滑動。各段腰椎小關節囊厚薄不一,但無顯著性差異。關節腔 因該關節的兩關節面類型多樣,多為外凹內凸形,所以該關節腔在橫切面上多呈凹向內側、凸向外側的弧形間隙,該間隙很窄,為約0·5mm寬的潛在腔隙,整個關節腔呈前窄後寬,自上而下依次增大,無明顯性別差異。從冠狀面和矢狀面上觀察關節腔時,上下極因關節囊松馳而存在隱窩,內有滑膜皺襞填充。關節的神經支配 LFJ由其相鄰的三個節段的腰神經後內側支即上、中、下關節支支配,上關節支呈多源性,其走行向內上經橫突間肌至上位關節突關節,分布於關節囊的外側部分;中關節支呈單源性,即來自本段腰神經後內側支,分布於本節段小關節囊的下部;下關節支一般呈單源性,分布至下段關節突關節囊上部。每條腰神經後內側支至少分布到同一平面和下一平面的兩個椎間關節,而每個椎間關節至少接受兩個節段的腰椎神經後內側支。 查看原帖>>
5、風濕的症狀
1. 風濕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
2. 異質性,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亞型,由於遺傳背景,發病原因不同,機制也各異,因而臨床表現的類型,症狀,輕重及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
3. 風濕病多是侵犯多系統的疾病,許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疊,症狀相似,如MCTD為這種表現的典型。
4. 血清內出現多種抗體及免疫復合物(CIC),並可沉積於組織(皮膚,滑膜)或器官(腎,肝)內致病。
5. 雷諾現象常出現於本類疾病,如SLE,MCTD。
6、骶髂關節炎帶的兩側疼如何治療?
骶髂關節炎兩側疼痛考慮是軟組織損傷的無菌性炎症,可以局部熱敷或者紅花油,活絡油按揉。服葯可以緩解,可以服用扶他林膠囊,芬必得,活血止痛膠囊,傷科片,活血化瘀的中成葯,如果嚴重到中醫骨傷科診治,常用按摩、針灸,封閉,理療等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