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破壞到生長完好需要多長時間
那要看皮膚受損程度,.皮膚吸收能力,自己的配合程度.這些不同修復起來自然就有很大的差異了.皮膚自己的生長代謝周期一般是28-45天左右.我覺得你可以去問問淘寶里啟臣堂的微雨初晴9 看看,.她在護膚方面很專業的,這些我也是從她那裡咨詢大半年的經驗
2、手指內側皮膚缺損大概1厘米長0.5厘米寬的皮膚 ,請問還會重新長出來嗎
可以啊···如果傷口深的話會長肉芽組織代替然後也就好了,要是不深的話就是下面的皮膚角化成表面的皮膚嘍
3、皮膚的表皮會生長嗎????會移動嗎?
1、皮膚的表皮會生長。
2、皮膚的表皮會移動。 理由如下:
皮膚(skin)的面積為1.2-2m2,約占體重的8%,是個面積廣大的器官。皮膚由表皮和真皮組成,借皮下組織與深部的組織相連(圖10-1)。皮膚內有毛、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它們是由表皮衍生的皮膚附屬器。皮膚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對人體有重要的保護作用,能阻擋異物和病原體侵入,並能防止體內組織液丟失。皮膚內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多種刺激。此外,皮膚對調節體溫也起重要作用。
一、表 皮
表皮(epidermis)是皮膚的淺層,由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構成。人體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等,一般厚0.07~0.12mm,手掌和足跖最厚,約0.8~1.5mm。表皮由兩類細胞組成:一類是角蛋白形成細胞(keratinocyte),占表皮細胞的絕大多數,它們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細胞角化並脫落;另一類細胞為非角蛋白形成細胞,數量少,分散存在於角蛋白形成細胞之間,包括黑(色)素細胞、郎格漢斯細胞和梅克爾細胞,它們各有特別的功能,與表皮角化無直接關系。
手掌皮膚
(一)表皮的分層和角化
手掌和足跖的厚表皮的結構較典型,從基底到表面可分為五層。
1.基底層 基底層(stratum basale)附著於基膜上,為一層矮柱狀或立方形細胞,稱基底細胞(basal cell),胞核相對較大,呈圓形,染色較淺,胞質內含豐富的游離核糖體,故在HE染色的標本上呈強嗜鹼性,有分散和成束的角蛋白絲(keratin filament),也稱張力絲(tonofilament)。細胞的相鄰面有橋粒相連,細胞基底面以半橋粒與基膜相連.基底細胞是未分化的幼稚細胞,有活躍的分裂能力。新生的細胞向淺層移動,分化成表皮其餘幾層的細胞。
足底皮膚
2.棘層 棘層(stratum spinosum)在基底層上方,一般由4~10層細胞組成。細胞較大,呈多邊形。胞核較大,圓形。細胞向四周伸出許多細短的突起,故名棘細胞;相鄰細胞的突起由橋粒相連.胞質豐富,也含許多游離核糖體,因而也顯嗜鹼性。胞質內含許多角蛋白絲,常成束分布,並附著到橋粒上.光鏡下能見成束的角蛋白絲,稱張力原纖維(tonofibril)。電鏡下,可見胞質中有多個卵圓形的顆粒,稱板層顆粒(lamellated granule),直徑為0.1~0.5μm,有界膜包被,內有明暗相間的平行板層。這種顆粒由高爾基復合體生成,其內容物主要為糖脂和固醇。
角質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超微結構模式圖
3.顆粒層(stratum granulosum)約由3~5層較扁的梭形細胞組成,位於棘層上方,胞核和細胞器已退化。細胞的主要特點是胞質內含有許多透明角質顆粒(keratohyalin granule),在HE染色的切片上顯強嗜鹼性,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電鏡下,顆粒沒有界膜包被,呈緻密均質狀。顆粒的來源不明,主要成分為富有組氨酸的蛋白質。在顆粒層細胞內,角蛋白絲與透明角持顆粒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電鏡下可見角蛋白絲伸入顆粒中。顆粒層細胞含板層顆粒多,並常位於胞質周邊,與細胞膜貼連,將所含的糖脂等物質釋放到細胞間隙內,在細胞外面形成多層膜狀結構,構成阻止物質透過表皮的主要屏障。
4.透明層 透明層(stratum lucim)位於顆粒層上方,只在無毛的厚表皮中明顯易見。此層由幾層更扁的梭形細胞組成,在HE染色的切片上,細胞呈透明均質狀,細胞界限不清,被伊紅染成紅色,胞核和細胞器已消失。細胞的超微結構與角質層細胞相似。
5.角質層 角質層(stratum corneum)為表皮的表層,由多層扁平的角化細胞(horny cell)組成。這些細胞干硬,是已完全形化的死細胞,已無胞核和細胞器。在HE染色切片上,細胞呈均質狀,輪廓不清,也易被伊紅著色。在電鏡下,可見胞質中充滿密集平行的角蛋白絲,浸埋在均質狀的物質中,其中主要為透明角質顆粒所含的富有組氨酸的蛋白質。細胞膜內面附有一層厚約12nm 的不溶性蛋白質,故細胞膜明顯增厚而堅固。細胞表面折皺不平,相鄰細胞互相嵌合,細胞間隙中充滿板層顆粒釋放的脂類物質。靠近表面的細胞間的橋粒解體,細胞彼此連接不牢,逐漸脫落,即為日常所稱的皮屑。
身體大部分的表皮相當薄,與厚表皮的分層有差別。基底層與厚表皮的相同,棘層的細胞層數少,顆粒層只有2~3層細胞,沒有透明層,角質層也薄,只有幾層細胞。
表皮由基底層到角質層的結構變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細胞增殖、分化、移動和脫落的過程,同時也是細胞逐漸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過程。表皮角蛋白形成細胞不斷脫落和更新,其更新周期約為3~4周。表皮角蛋白形成細胞定期脫落和增殖,使表皮各層得以保持正常的結構和厚度。
表皮是皮膚的重要保護層。角質層細胞干硬,胞質內充滿角蛋白,細胞膜增厚,因而角質層的保護作用尤其明顯。棘層到角質層的細胞間隙內脂類,構成阻止物質出入的屏障。因此表皮對多種物理和化學性刺激有很強的耐受力,能阻擋異物和病原侵入,並能防止組織液喪失。
人腹部皮膚光鏡像
(二)非角蛋白形成細胞
1.黑素細胞 黑素細胞(melanocyte)是生成黑色素的細胞,由胚胎早期的神經嵴發生,然後遷移到皮膚中。它們大多散在於表皮基底細胞之間,真皮中可有少數,它們在身體各部的數目有明顯差別,如前額每平方毫米約有2000個,四肢每平方毫米約有1000個。這種細胞在HE染色的切片上不易辨認;用特殊染色法可顯示細胞的全貌,為有多個較長並分支突起的細胞。在電鏡下,可見胞質內有豐富的核糖體和粗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發達。這種細胞的主要特點是胞質中有多個長圓形的小體,長0.6μm,寬0.2μm,稱黑素體(melanosome)這種小體由高爾基復合體生成,有界膜包被,內含酷氨酸酶,能將酷氨酸轉化為黑色素(melanin)。黑素體充滿色素後成為黑素顆粒(melanin granule)。黑素顆粒移入突起末端,然後被輸送到鄰近的基底細胞內,因而基底細胞內常含許多黑素顆粒,而黑素細胞本身卻含黑素顆粒少。黑色素為棕黑色物質,是決定皮膚顏色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細胞中黑素顆粒的大小和含量的差別,並由於黑素細胞合成色素的速度不同,決定了不同種族和個體不同部位皮膚顏色的差異。黑色素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線,可保護表皮深層的幼稚細胞不受輻射損傷。
4、膝蓋軟組織受傷後會不會影響腿的生長和形態?(我今年17歲)
這個是不會的,我也和你一樣,但是生長很正常,就是不好用大力氣,不然就痛,其他沒問題,醫生說是軟組織受傷,需要什麼什麼敷葯,2年的痛了,現在減輕了些,慢慢調養的。天氣變化嚴重時它也痛。
5、皮膚軟組織損傷
醫生說的不算數,只有法醫(公安局裡有個醫生)說了才算數。近幾年,市(縣)級醫院里有一個法律鑒定的科室,那裡能夠全面說明你所提及的問題。我印象著,你的情況夠不上輕傷害。再下面就沒有別的傷害了。
6、受傷後表皮沒有缺損但縫合時縫線不緊會不會導致皮膚不對合生長
有可能會留下疤痕
7、皮膚受損後會長繭,肌肉疲勞後會強壯,骨骼輕微受損會變強嗎?是不是只要沒有形成毀滅性的傷害,重新生長
其實運動要循序漸進,不能太過,尤其不可受傷,皮膚受損後會長繭,其實那已經不是皮膚了,是一些壞死的皮膚組織,等於在皮膚外面加了付手套,但是其外觀不如皮膚美,也沒皮膚細嫩,得不嘗失。肌肉疲勞後最容易給你帶來肌肉勞損,時常疼痛難忍,要想強壯,只有循序漸進,不可疲勞。骨骼如果受損,哪怕是輕微的,會給你帶來災難,非常容易骨折,還會發生炎症,疼痛可能伴隨你一生啊!
8、人的皮膚會不斷更新重新長出來嗎?
皮膚當然會不斷更新長出的,人體有時出現的碎皮屑,頭皮屑都是皮膚更新後,壞死的皮膚脫落造成的,再說,皮膚要是不會再生長,人一旦皮膚劃傷,缺損等傷口怎能癒合如初啊?所以,答案是肯定的,皮膚能再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