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關節軟組織檢查

關節軟組織檢查

發布時間:2021-04-26 20:28:53

1、關節及肌肉檢查有哪些步驟?

①視診。

首先應該觀察病人的整體,包括骨骼發育、肌肉狀態、身體姿勢、步態等,然後針對患部畸形、腫脹、皮膚情況,如顏色、瘢痕、創面、分泌物等仔細觀察。

身體姿勢:冠狀面觀。病人直立時,脊柱呈一條直線,雙肩和胸部對稱,兩髂棘連線與軀干垂直,雙下肢靠攏,大腿呈輕度內收,髕骨向前,足跟直立,足平地面,內側顯足縱弓,懸起。姿勢異常時有下列表現:脊柱側彎。根據原發部位、范圍和程度不同。在頸胸段可見斜頸、雙肩高低不對稱、顱面變形等。在中胸段和胸腰段,除少數極嚴重者外,常代償較好,即胸廓畸形明顯,而頸和骨盆仍近乎正常體位。在胸腰段,胸廓和骨盆皆傾斜,下肢不等長;骨盆傾斜。一側髂前上棘高於另一側,可因脊柱側彎、髂內收或外展畸形,或下肢不等長所致;下肢畸形。如膝內外翻畸形、足內外翻畸形等;

矢狀面觀。軀干呈4折曲線,即頸前突、胸後突、腰前凸和骶後突。雙下肢直立位,由乳突作一垂線,通過肩外側、胸側中線、髂嵴中部、股骨大轉子前、髂外側中線,達外踝前方。姿勢異常可有下列表現:駝背。胸後突曲線加大。腰前凸代償性加大;閃腰。為胸陷腹挺姿勢;腰前突加大。駝背、閃腰、髖屈曲畸形,皆引起腰前凸代償性加大;腰前凸消失或後凸。與腰前凸相反的姿勢;下肢畸形,如膝關節屈曲或反屈、畸形、足馬蹄、高弓、仰趾、跟足畸形等。

步態:雙腿走路時,總是一條腿離地,另一條腿負重,相互交替,軀干即向前移動。離地的動作稱擺動期,負重的動作稱負重期。

擺動期。先靠髖和膝關節屈曲足尖離地,然後膝關節伸直,軀干向前移動,足跟向前著地。髖關節由屈曲位轉向近伸直位,同時由於骨盆的扭轉,髖關節呈輕度內收或外旋位。

負重期。由足跟著地到足尖離地的動作中,足由近中立位轉向跖屈,膝關節保持伸直位,髖關節由近伸直位轉向過伸,同時由於骨盆的扭轉,髖關節呈外展內旋位。

步態異常。即所謂跛行,根據髖、膝、足的畸形和下肢肌肉麻痹的范圍和程度,表現出不同的形態來。

②觸診。

檢查者以手指按壓病變部位,尋找壓痛點,了解腫塊的大小形態、軟硬度、與皮膚和骨骼的聯系等,對腫脹部位,檢查皮膚溫度,有無可凹陷性水腫和波動感等,以及對肌張力、肌腱滑動、關節摩擦、骨折端異常活動的檢查。

③叩診。

很少使用這種方法,有時為了判斷骨骼有無損傷或疾病,以資區別軟組織病變,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軸線叩擊足跟,或輕叩骨突如棘突、掌骨頭、大轉子等處來尋找壓痛點。

④聽診。

當關節主動或被動活動時,可聽到一些聲音,如膝關節盤狀軟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彈響,肌腱通過肥厚腱鞘和粗糙關節軟骨面相互摩擦的捻發音。有時可用聽診器檢查腫塊有無血管雜音,或干骨端聞聽由另一骨端輕叩的骨傳導音,骨折時此音明顯減弱。

⑤關節活動。

主要指被動活動,了解各關節的活動范圍,如屈曲、伸直、外展、內收、旋轉等方面的角度。

⑥肌力。

通過各關節的主動抗阻力運動,來檢查各組肌群有無麻痹,並分為6級分類判斷肌力。

0級:完全麻痹。

1級:肌肉微動。

2級:無地心引力運動。

3級:抗地心引力運動。

4級:次於正常。

5級:正常。

⑦測量。

軸線的測量:上肢屈曲時,手正對肩,而伸肘時,上臂與前臂並非直線,後者橈側,在肘部形成10度左右的「攜物角」。下肢也非直線,膝關節有10度左右的外翻,小腿本身輕度向內側彎曲。下肢正常軸線的測量是由髂前上棘,通過髕骨中線,達足趾和二趾間隙,連成一條直線。下肢畸形如膝內、外翻時,軸線即變位。

下肢長度的測量:尺量法。病人平卧,雙腿並攏,由髂前上棘達足內踝的距離可代表長度;墊高法。對下肢不等長病人,在站立位,用不等厚度類似的鞋底形狀的木板,墊高短腿,使兩側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所墊木板厚度即等於腿短的長度。

四肢周徑的測量:選擇肢體腫脹或萎縮明顯的部位,用皮尺測量周徑。再於同一水平位測量健側周徑,以資對比。

關節活動范圍和畸形角度的測量:用各種類型的角尺來測量關節的活動范圍。一般以肢體伸直位為起點,皆按0度計算,僅踝關節由90度位按0度位計算,另外前臂以中立位為0度。

根據病情,有些固有的體征,可用特殊體檢的方法顯示出來。如X線、CT、MR等檢查。

⑧神經系統檢查。

對骨科病人來說,主要了解脊髓和周圍神經的功能障礙,通過感覺、肌力、反射等檢查進行判斷神經有無損傷等。

頸椎檢查。

視診:有無斜視、有無後突等畸形。急性病人常以手托下頜,頸呈僵硬狀態。疑有頸椎結核時,須讓病人張口檢查咽後壁有無膿腫。

觸診:沿棘突、棘間和椎旁肌群尋找壓痛點、肌痙攣和腫脹等。在鎖骨上窩作同樣檢查。有時按壓痛點引起肩胛內緣或上肢放射痛。在定位上,頸2頸7和胸1棘突顯著,下頜角平頸3,甲狀軟骨上緣平頸5椎,可作參考。

活動:作前屈、後伸、側傾或旋轉活動,觀察有無不對稱性受限,即某幾方面較好,另幾個方面較差,或均勻受限或僵硬。正常屈頸時,下頜角可觸胸骨,後伸時可望天花板,側傾和旋轉都有60度在右的活動范圍。

⑩腰背部檢查。

腰背部包括肋骨、胸椎、腰椎、骶椎和髂骨大部,有胸肋關節、椎間關節、腰骶關節、骶髂關節,以及附著其上的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

視診:一般在站位和坐位檢查,觀察姿勢有無異常,如脊柱側彎或傾斜、駝背、腰前凸增大或相反減少(平腰)、骨盆傾斜等。注意棘突後凸的局部成角畸形,常屬椎骨破壞後遺現象。肩胛骨和肋骨的位置變異或畸形,可繼發於脊柱側彎或胸腔內疾病,也可能是本病疾患如高肩胛症、佝僂病、纖維異樣增殖症等。腰前凸的加大除為姿勢異常、代償胸椎或髖關節畸形外,也可能是腰骶椎本身的畸形,如水平骶椎、脊椎滑脫等;注意下肋與髂嵴縮短的現象。

常見的腰部軟組織腫脹,一為中線凸出的硬脊膜膨出,一為側方腰三角區的流注膿腫。有的背腰部不同表狀的咖啡斑點反映了神經纖維病變或纖維異樣增殖貫綜合征的存在。

觸診:在站位或俯卧位檢查,沿棘突、棘間、椎旁尋找壓痛點。肩胛骨相當於第2胸椎水平,肩胛骨下角相當於第7胸椎平面,第12肋與胸椎交角相當於第12胸椎,髂嵴連線相當於第3、4腰椎間隙平面,髂後上嵴連線相當於腰椎關節,而骶髂關節在髂後上嵴下方,相當於第2腰椎水平。下腰痛時,壓痛點多在位於腰骶髂三角區,有時臀部有反射點,該處可有壓痛。

檢查椎旁肌肉有無痙攣時,痙攣的骶棘肌較健側肥厚,且常有壓痛。有時發現索條和結節,為肥厚筋膜或痙攣的肌纖維。相當腰椎橫突處,可有壓痛和肥厚感,額似腫塊,但界限不清,乃因腰椎輕度側彎,凸側橫突向後外側突起所致。

叩診:有時為了尋找深在壓痛點,按壓尚不能引起,可用拳輕叩棘突。

活動:病人站立位,作前屈、後伸、側彎和旋轉活動前屈時棘突間距離應加大,腰椎應呈弧度彎曲。若前屈時,棘突間距離不變,腰椎直立位曲線不變,病人由髖關節屈曲,說明腰部僵硬。用角度尺測量各方向活動角度,也可作粗略估計,注意腰部僵硬和腰活動均勻受限、不對稱受限的區別。

有些畸形如脊柱側彎,在脊柱前屈時,表現胸廓不對稱的情況,更為明顯。

2、X線檢查發現四肢關節內或關節周圍軟組織鈣化有何意義?

在四肢關節X線照片上有時可發現關節內或關節周圍軟組織(肌肉,肌腱,韌帶,滑囊)鈣化。外傷和退行性變是其常見的原因,某些軟組織腫瘤也能發生鈣化。這些異常發現和臨床症狀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僅從X線照片上是不能理解的,必須把X線表現和臨床症狀、體征緊密結合起來。 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鈣化是肩關節周圍炎的表現之一,在臨床上肩峰下有廣泛壓痛,脫衣、穿衣、梳頭時疼痛,外展外旋受限,肩部肌肉萎縮,以三角肌最明顯。崗上肌炎時可於崗上肌部位發現鈣化,多於外展、內收、上舉時疼痛,肩部肌肉萎縮。 肘關節周圍鈣化常見的部位是肱骨外髁,內上髁,鷹嘴和橈肱關節之間。鷹嘴滑囊炎鈣化在鷹嘴突發636f70797a6431333332636333與皮膚之間,此部滑囊炎又稱「礦工肘」。橈肱關節之間有橈肱滑囊,橈肱滑囊炎時出現網球肘症狀,此時旋前旋後疼痛。內或外上髁外傷後由於骨化肌炎也可有軟組織鈣化,局部有壓痛。 膝關節軟組織鈣化中以股四頭肌腱,半月板,髕韌帶和十字韌帶鈣化較為常見,它可能是骨關節炎的一部分表現。兩側副韌帶也可發生鈣化,需結合臨床確定其意義。 發現髖關節周圍軟組織鈣化時,應區別是關節附近的軟組織鈣化(骨化肌炎等)還是關節遠離部位的軟組織鈣化(腹股溝淋巴結鈣化,臂部軟組織鈣化,注射部位的軟組織鈣化等)。區別的方法是除注意觀察正側位片上鈣化的位置外,在透視下轉動體位觀察往往很有幫助。這些鈣化影可呈不規則的斑片狀或環狀。骨化肌炎的鈣化影呈不規則的條帶狀,位置比較固定。 某些游離體可形成關節內的鈣化。 參考文獻:

3、檢查膝蓋要多少錢?(最好能照軟組織的)

要坐磁共振就是MRI,價格差別比較大,機器的解析度也大,我們這里只要200多元,貴一點的要近1000元,可以看到骨頭,軟組織,韌帶,關節間隙等等.

4、解密: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需要檢查哪些?

您了解膝關節軟組織損傷嗎?您知道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需要檢查哪些?下面就請專家來給您具體介紹一下。 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需要檢查的項目: 1、壓痛部位 壓痛的部位一般即為病變的部位,對半月板損傷的診斷及確定其損傷部位均有重要意義。檢查時將膝置於半屈曲位,在膝關節內側和外側間隙,沿脛骨髁的上緣(即半月板的邊緣部),用拇指由前往後逐點按壓,在半月板損傷處有固定壓痛。如在按壓的同時,將膝被動屈伸或內外旋轉小腿,疼痛更為顯著,有時還可觸及到異常活動的半月板 2、麥氏(McMurray)試驗(迴旋擠壓試驗) 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將髖與膝盡量屈曲,然後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內旋、或內收、內旋、或內收、外旋,逐漸伸直。出現疼痛或響聲即為陽性,根據疼痛和響聲部位確定損傷的部位。 3、強力過伸或過屈試驗 將膝關節強力被動過伸或過屈,如半月板前部損傷,過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後部損傷,過屈可引起疼痛。 4、側壓試驗 膝伸直位,強力被動內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損傷,患側關節間隙處因受擠壓引起疼痛。 5、單腿下蹲試驗 用單腿持重從站立位逐漸下蹲,再從下蹲位站起,健側正常,患側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時,因損傷的半月板受擠壓,可引起關節間隙處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試驗 病人取側卧位,抬起下肢作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患側關節間隙向下時,因損傷的半月板受擠壓而引起疼痛;反之,患側關節間隙向上時,則無疼痛。 7、研磨試驗 病人取俯卧位,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雙手握住踝部將小腿下壓同時作內外旋活動,損傷的半月板因受擠壓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將小腿向上提再作內外旋活動,則無疼痛。 X線檢查:拍照X線正側位片,雖不能顯示出半月板損傷情況,但可排除其他骨關節疾患。膝關節造影術對診斷意義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膝關節鏡檢查:通過關節鏡可以直接觀察半月板損傷的部位、類型和關節內其他結構的情況,有助於疑難病例的診斷。 總之,對半月板損傷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及臨床檢查,多數病人有外傷史,患側關節間隙有固定性疼痛及壓能,結合各項檢查綜合分析,多數能作出正確診斷。對嚴重創傷患者,要注意檢查有無合並側副韌帶和十字韌帶損傷。更多關於膝關節軟組織損傷的問題,請咨詢在線專家,他們會為您做詳細解答。

5、膝關節軟組織粘連用抽血化驗的辦法能查出來嗎

你好,膝關節軟組織粘連,如果沒有炎症的情況檢查血液是檢查不出來的,可以檢查核磁共振看看。

6、病人的關節及肌肉觸診檢查怎麼做?

檢查者以手指按壓病變部位,尋找壓痛點,了解腫塊的大小形態、軟硬度、與皮膚和骨骼的聯系等,對腫脹部位,檢查皮膚溫度,有無可凹陷性水腫和波動感等,以及對肌張力、肌腱滑動、關節摩擦、骨折端異常活動的檢查。

2.叩診。

很少使用這種方法,有時為了判斷骨骼有無損傷或疾病,以資區別軟組織病變,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軸線叩擊足跟,或輕叩骨突如棘突、掌骨頭、大轉子等處來尋找壓痛點。

3.聽診。

當關節主動或被動活動時,可聽到一些聲音,如膝關節盤狀軟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彈響,肌腱通過肥厚腱鞘和粗糙關節軟骨面相互摩擦的捻發音。有時可用聽診器檢查腫塊有無血管雜音,或干骨端聞聽由另一骨端輕叩的骨傳導音,骨折時此音明顯減弱。

4.關節活動。

主要指被動活動,了解各關節的活動范圍,如屈曲、伸直、外展、內收、旋轉等方面的角度。

5.肌力。

通過各關節的主動抗阻力運動,來檢查各組肌群有無麻痹,並分為6級分類判斷肌力。

0級:完全麻痹。

1級:肌肉微動。

2級:無地心引力運動。

3級:抗地心引力運動。

4級:次於正常。

5級:正常。

7、膝關節有哪些檢查方式?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以及附著上面的韌帶和肌肉組成。腓骨上端不直接參與關節的結構,僅供側副韌帶和股二頭肌腱之附著。膝關節包括股脛和股臏兩個關節,前者有內、外側半月板和膝前後交叉韌帶間隔。

視診:畸形。有內翻和外翻、屈曲和反屈等畸形。除可測量角度外,膝內翻時,雙踝靠攏,兩股骨內髁之間的距離可作參考;同樣,膝外翻時,兩股骨內髁靠攏,兩踝之間的距離反映畸形的程度。

股四頭肌萎縮。對比兩側股四頭肌,當主動伸膝時,萎縮肌肉較細,尤以股內側肌為明顯。

腫脹和腫塊。關節外腫脹多位於髕骨前方,比較局限。關節內腫脹較廣泛,髕骨側窩和髕上囊隆起,髕骨被浮時,甚至整個關節肥厚腫大;股骨或脛骨內、外髁部局限性膨隆,常屬骨腫瘤所致;窩部的膨隆多屬囊腫或軟組織瘤;關節前方局限性腫脹腫塊,位於關節間隙附近的可能是半月瓣囊腫,位於脛骨結節處骨骺炎所致;菱形腫脹為肥厚的關節囊合並上下萎縮的肌肉,常因膝關節結核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

皮膚紅腫和靜脈怒張可因急性炎症或惡性腫瘤引起。

觸診:壓痛點。多位於關節間隙或韌帶附著點如股骨內、外髁側方,脛骨內髁側方,脛骨結節等。有時按壓髕骨引起疼痛或摩擦音。

腫塊常合並壓痛,軟性者可有波動,有時能觸及搏動。

仔細檢查有無滑動的關節游離體。

骨折時,如髕骨或股骨髁上骨折等可觸及移位的斷端、異常活動和骨擦音。

聽診:對腫塊,尤其是位於窩部者,應作聽診,尋找有無血管雜音,有時應考慮動脈瘤或動靜脈瘺。

活動:被動活動檢查關節活動范圍。膝伸直為0度,膝屈曲至30度位,活動范圍150度。在活動過程中有時可聽到響聲,一種為彈響,可因盤狀軟骨或肥厚的肌腱摩擦骨突而來;另一種為捻發音或摩擦音,常屬髕骨和股骨軟骨面相研磨而來。若有連續音且有疼痛時,則屬髕骨軟化症體征。有時屈膝時髕向外脫位。

主動活動測量股四頭肌伸膝力和部肌屈曲膝力。有時也聽到彈響或骨擦音,或見到髕骨向外側脫位。

8、怎麼檢查病人的關節及肌肉?

①視診。

首先應該觀察病人的整體,包括骨骼發育、肌肉狀態、身體姿勢、步態等,然後針對患部畸形、腫脹、皮膚情況,如顏色、瘢痕、創面、分泌物等仔細觀察。

身體姿勢:冠狀面觀。病人直立時,脊柱呈一條直線,雙肩和胸部對稱,兩髂棘連線與軀干垂直,雙下肢靠攏,大腿呈輕度內收,髕骨向前,足跟直立,足平地面,內側顯足縱弓,懸起。姿勢異常時有下列表現:脊柱側彎。根據原發部位、范圍和程度不同。在頸胸段可見斜頸、雙肩高低不對稱、顱面變形等。在中胸段和胸腰段,除少數極嚴重者外,常代償較好,即胸廓畸形明顯,而頸和骨盆仍近乎正常體位。在胸腰段,胸廓和骨盆皆傾斜,下肢不等長;骨盆傾斜。一側髂前上棘高於另一側,可因脊柱側彎、髂內收或外展畸形,或下肢不等長所致;下肢畸形。如膝內外翻畸形、足內外翻畸形等;

矢狀面觀。軀干呈4折曲線,即頸前突、胸後突、腰前凸和骶後突。雙下肢直立位,由乳突作一垂線,通過肩外側、胸側中線、髂嵴中部、股骨大轉子前、髂外側中線,達外踝前方。姿勢異常可有下列表現:駝背。胸後突曲線加大。腰前凸代償性加大;閃腰。為胸陷腹挺姿勢;腰前突加大。駝背、閃腰、髖屈曲畸形,皆引起腰前凸代償性加大;腰前凸消失或後凸。與腰前凸相反的姿勢;下肢畸形,如膝關節屈曲或反屈、畸形、足馬蹄、高弓、仰趾、跟足畸形等。

步態:雙腿走路時,總是一條腿離地,另一條腿負重,相互交替,軀干即向前移動。離地的動作稱擺動期,負重的動作稱負重期。

擺動期。先靠髖和膝關節屈曲足尖離地,然後膝關節伸直,軀干向前移動,足跟向前著地。髖關節由屈曲位轉向近伸直位,同時由於骨盆的扭轉,髖關節呈輕度內收或外旋位。

負重期。由足跟著地到足尖離地的動作中,足由近中立位轉向跖屈,膝關節保持伸直位,髖關節由近伸直位轉向過伸,同時由於骨盆的扭轉,髖關節呈外展內旋位。

步態異常。即所謂跛行,根據髖、膝、足的畸形和下肢肌肉麻痹的范圍和程度,表現出不同的形態來。

②觸診。

檢查者以手指按壓病變部位,尋找壓痛點,了解腫塊的大小形態、軟硬度、與皮膚和骨骼的聯系等,對腫脹部位,檢查皮膚溫度,有無可凹陷性水腫和波動感等,以及對肌張力、肌腱滑動、關節摩擦、骨折端異常活動的檢查。

③叩診。

很少使用這種方法,有時為了判斷骨骼有無損傷或疾病,以資區別軟組織病變,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軸線叩擊足跟,或輕叩骨突如棘突、掌骨頭、大轉子等處來尋找壓痛點。

④聽診。

當關節主動或被動活動時,可聽到一些聲音,如膝關節盤狀軟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彈響,肌腱通過肥厚腱鞘和粗糙關節軟骨面相互摩擦的捻發音。有時可用聽診器檢查腫塊有無血管雜音,或干骨端聞聽由另一骨端輕叩的骨傳導音,骨折時此音明顯減弱。

⑤關節活動。

主要指被動活動,了解各關節的活動范圍,如屈曲、伸直、外展、內收、旋轉等方面的角度。

⑥肌力。

通過各關節的主動抗阻力運動,來檢查各組肌群有無麻痹,並分為6級分類判斷肌力。

0級:完全麻痹。

1級:肌肉微動。

2級:無地心引力運動。

3級:抗地心引力運動。

4級:次於正常。

5級:正常。

⑦測量。

軸線的測量:上肢屈曲時,手正對肩,而伸肘時,上臂與前臂並非直線,後者橈側,在肘部形成10度左右的「攜物角」。下肢也非直線,膝關節有10度左右的外翻,小腿本身輕度向內側彎曲。下肢正常軸線的測量是由髂前上棘,通過髕骨中線,達足趾和二趾間隙,連成一條直線。下肢畸形如膝內、外翻時,軸線即變位。

下肢長度的測量:尺量法。病人平卧,雙腿並攏,由髂前上棘達足內踝的距離可代表長度;墊高法。對下肢不等長病人,在站立位,用不等厚度類似的鞋底形狀的木板,墊高短腿,使兩側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所墊木板厚度即等於腿短的長度。

四肢周徑的測量:選擇肢體腫脹或萎縮明顯的部位,用皮尺測量周徑。再於同一水平位測量健側周徑,以資對比。

關節活動范圍和畸形角度的測量:用各種類型的角尺來測量關節的活動范圍。一般以肢體伸直位為起點,皆按0度計算,僅踝關節由90度位按0度位計算,另外前臂以中立位為0度。

根據病情,有些固有的體征,可用特殊體檢的方法顯示出來。如X線、CT、MR等檢查。

⑧神經系統檢查。

對骨科病人來說,主要了解脊髓和周圍神經的功能障礙,通過感覺、肌力、反射等檢查進行判斷神經有無損傷等。

⑨頸椎檢查。

視診:有無斜視、有無後突等畸形。急性病人常以手托下頜,頸呈僵硬狀態。疑有頸椎結核時,須讓病人張口檢查咽後壁有無膿腫。

觸診:沿棘突、棘間和椎旁肌群尋找壓痛點、肌痙攣和腫脹等。在鎖骨上窩作同樣檢查。有時按壓痛點引起肩胛內緣或上肢放射痛。在定位上,頸2頸7和胸1棘突顯著,下頜角平頸3,甲狀軟骨上緣平頸5椎,可作參考。

活動:作前屈、後伸、側傾或旋轉活動,觀察有無不對稱性受限,即某幾方面較好,另幾個方面較差,或均勻受限或僵硬。正常屈頸時,下頜角可觸胸骨,後伸時可望天花板,側傾和旋轉都有60度在右的活動范圍。

⑩腰背部檢查。

腰背部包括肋骨、胸椎、腰椎、骶椎和髂骨大部,有胸肋關節、椎間關節、腰骶關節、骶髂關節,以及附著其上的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

視診:一般在站位和坐位檢查,觀察姿勢有無異常,如脊柱側彎或傾斜、駝背、腰前凸增大或相反減少(平腰)、骨盆傾斜等。注意棘突後凸的局部成角畸形,常屬椎骨破壞後遺現象。肩胛骨和肋骨的位置變異或畸形,可繼發於脊柱側彎或胸腔內疾病,也可能是本病疾患如高肩胛症、佝僂病、纖維異樣增殖症等。腰前凸的加大除為姿勢異常、代償胸椎或髖關節畸形外,也可能是腰骶椎本身的畸形,如水平骶椎、脊椎滑脫等;注意下肋與髂嵴縮短的現象。

常見的腰部軟組織腫脹,一為中線凸出的硬脊膜膨出,一為側方腰三角區的流注膿腫。有的背腰部不同表狀的咖啡斑點反映了神經纖維病變或纖維異樣增殖貫綜合征的存在。

觸診:在站位或俯卧位檢查,沿棘突、棘間、椎旁尋找壓痛點。肩胛骨相當於第2胸椎水平,肩胛骨下角相當於第7胸椎平面,第12肋與胸椎交角相當於第12胸椎,髂嵴連線相當於第3、4腰椎間隙平面,髂後上嵴連線相當於腰椎關節,而骶髂關節在髂後上嵴下方,相當於第2腰椎水平。下腰痛時,壓痛點多在位於腰骶髂三角區,有時臀部有反射點,該處可有壓痛。

檢查椎旁肌肉有無痙攣時,痙攣的骶棘肌較健側肥厚,且常有壓痛。有時發現索條和結節,為肥厚筋膜或痙攣的肌纖維。相當腰椎橫突處,可有壓痛和肥厚感,額似腫塊,但界限不清,乃因腰椎輕度側彎,凸側橫突向後外側突起所致。

叩診:有時為了尋找深在壓痛點,按壓尚不能引起,可用拳輕叩棘突。

活動:病人站立位,作前屈、後伸、側彎和旋轉活動前屈時棘突間距離應加大,腰椎應呈弧度彎曲。若前屈時,棘突間距離不變,腰椎直立位曲線不變,病人由髖關節屈曲,說明腰部僵硬。用角度尺測量各方向活動角度,也可作粗略估計,注意腰部僵硬和腰活動均勻受限、不對稱受限的區別。

有些畸形如脊柱側彎,在脊柱前屈時,表現胸廓不對稱的情況,更為明顯。

9、骨關節系統應該怎樣檢查?

顳頜關節造影:

適應於顳頜關節功能紊亂,運動受限或位置異常;關節盤病變。

顳頜關節及其鄰近有急性感染和碘過敏者禁用。

肩關節造影:

適應於肱二頭肌長頭的退行性變或損傷,如腱鞘炎、肌腱斷裂、肌腱脫位或半脫位等;肩袖破裂;關節囊破裂;凍結肩;習慣性肩關節脫位。

碘過敏者、肩關節感染或關節面骨折者禁用。

肘關節造影:

適應於軟骨性或骨性游離體的定位;原因不明的關節疼痛;術前了解關節內情況。

碘過敏者、急性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感染者禁用。

腕關節造影:

適應於腕關節外傷後,久治不愈並疑有關節盤損傷者;原因不明的腕部疼痛或功能障礙。

創傷後局部軟組織腫脹明顯、腕關節感染禁用。

膝關節造影:

適應於疑有膝關節內損傷性疾患,如半月板損傷、十字韌帶撕裂等;明確膝關節疾患的性質、部位。

膝關節感染、化膿性疾患;關節面及其鄰近有新鮮骨折者;關節出血者,均禁用,碘過敏者忌用碘液造影,可改用空氣等造影。

踝關節造影:

適應於了解踝關節的內部結構及有無游離體或軟骨骨折;踝部韌帶損傷。

踝關節急性感染和碘過敏者禁用。

肢體動脈造影:

適應於骨與軟組織腫瘤的鑒別診斷,尤其是腫瘤與炎症、良惡性腫瘤的鑒別;閉塞性的動脈疾患,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以及外傷、凍傷、鉛中毒和糖尿病等引起的動脈閉塞;動脈瘤、動靜脈瘺、血管瘤、血管發育畸形,以及周圍血液循環障礙等血管性疾病;其他疾患,如夏科氏關節、骨缺血壞死、骨萎縮、硬皮症、牛皮癬性關節炎、脊髓空洞症等;手術後的療效觀察,如血管重建術後。

碘過敏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良者;肢體有嚴重缺血壞死傾向,或血管輕微痙攣就可導致肢體壞死或病情惡化者;出血素質者,如血友病病人;穿刺部位有感染或其他疾患者,均禁用。

肢體靜脈造影:

適應於明確靜脈阻塞的原因、部位、性質;了解靜脈曲張的范圍及交通情況。

碘過敏者和急性栓塞性靜脈炎者禁用。

與關節軟組織檢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