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學名詞「MRS"是什麼意思 ?解釋的具體一點!急!
MRS是磁共振波普學的英文縮寫。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現象。其意義上較廣,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或稱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此外,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現象製成的一類用於醫學檢查的成像設備。
(1)骨與軟組織外科病人診斷擴展資料
磁共振也可用量子力學描述:恆定磁場B使磁自旋系統的基態能級劈裂,劈裂的能級稱為塞曼能級(見塞曼效應),
當自旋量子數S=1/2時,其裂距墹E=gμBB,g為朗德因子,μ為玻爾磁子,e和me為電子的電荷和質量。外加垂直於B的高頻磁場b(ω)時,其光量子能量為啚ω。
如果等於塞曼能級裂距,啚ω=gμBB=啚γB,即ω=γB(啚=h/2π,h為普朗克常數),則自旋系統將吸收這能量從低能級狀態躍遷到高能級狀態(激發態),這稱為磁塞曼能級間的共振躍遷。量子描述的磁共振條件ω=γB,與唯象描述的結果相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磁共振
2、骨科診治病種有哪些
你好1
骨科也屬於外科,骨科是專門治療骨病變的專科。外科包括骨科,腦外科,神經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肝膽外科,肛腸科,心臟外科,胸外科,及燒傷科,整形外科等。L
3、骨膿腫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膿腫又稱局限性骨膿腫,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慢性骨髓炎,由於入侵細菌毒力較低,病人抵抗力較強,或在起病早期使用過相當有效但不徹底的抗生素,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形成於骺端病灶以後,未向骨膜下或骨幹髓腔擴展,被控制而停止發展,形成局限性骨質破壞和骨膿腫。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一、病因病機骨膿腫由局部膿液、周圍纖維組織膜圍繞和一層硬化骨包圍所構成。此種病灶可在身體抵抗力降低時,有急性炎性發作,也可能細菌被消滅而遺留長期存在的骨腔,內含無菌膿液、漿液,或被纖維組織所充填。
根據中醫觀點認為,本病誘發因素同急性附骨流毒。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繼發於癰、癤、疔,或跌打損壞,餘毒未盡,毒熱深竄入里,留於筋骨,以致經絡氣血阻隔凝滯,毒熱腐肉蝕骨,蘊郁成膿,留積於骨。若毒力增強,抵抗力下降,熱毒熾盛,可彌漫筋骨,潰爛流膿形成竇道,長期不愈。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骨膿腫常發生於長骨幹骺端及下頜骨等處。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開始時可有急性炎症發病史,但不及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嚴重,經治療後逐漸好轉。有時沒有全身症狀,起病緩慢,局部有間接性或持續性隱痛,行走時加劇。局部溫度升高,軟組織微紅,有腫脹。
(2)局部有明顯壓痛。白細胞計數升高。病程較長者,可反復出現紅、腫,疼痛加劇及發熱等急性發作表現。部分病人有穿破流膿史。
2.診斷
(1)X線檢查:攝片在長骨幹骺端有不規則略呈圓形或卵圓形密度減低的骨破壞區。直徑約1~7cm不等。周圍有硬化性骨質邊緣,附近有時可見骨膜下骨質增生。骨破壞區內有時可見小碎片死骨。
(2)須與骨囊腫作鑒別。後者沒有炎症表現,X線片顯示囊腔周邊壁的骨質硬化不明顯,附近也無骨膜下骨質增生。
三、辨證施治
1.蘊毒化熱型
【辨證】局部疼痛、微腫發熱,活動或疲勞時腫脹疼痛可加重。脈弦數。
【施治】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方葯】祛瘀解毒飲加減:當歸、連翹、丹參各15g,乳香、沒葯、牛膝、透骨草各10g,金銀花、地丁、蒲公英各20g,陳皮6g,甘草3g。
2.注骨成膿型
【辨證】全身疲乏無力,低燒不退,食慾不振;局部腫脹疼痛,痛點局限固定,按之中軟應指,久不潰破。舌紅,苔薄黃。脈細數。
【施治】扶正祛邪,托毒透膿。
【方葯】透膿散:生黃芪30g,當歸、川芎、白芷各10g,炮山甲、皂角刺、牛蒡子各6g,金銀花20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十全大補丸、復方骨髓炎片、復方蛇總管液、骨炎靈膏葯、骨炎靈散劑、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玉露膏、生肌玉紅膏、骨炎拔毒膏。
2.驗方
(1)壁虎40份,丹參20份,丹皮20份,蒲公英20份,地丁20份,人工牛黃1份。諸葯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次4~6g,每日2~3次,用肉桂、乾薑煎湯送服(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2)大龜版3個(炙黃),紅花15g,大蜈蚣10條,全蠍10g,當歸、生乳香、生沒葯、血竭、象牙粉各30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小兒酌減,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無論紅腫、化膿或竇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飯後服,病在下者飯前服)。
(3)黨參、黃芪、當歸、制乳香、沒葯、炮山甲、木香、陳皮各12g,川芎、炙甘草、大棗各6g,白芍、焦白術、茯苓各10g,銀花、紫花地丁各9g,蒲公英30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4)荊芥10g,蘇葉10g,生薑15g,茶葉6g,紅糖30g。將荊芥、蘇葉洗凈,與茶葉、生薑一並放沙鍋中,加水500g浸泡20分鍾,文火煎沸10分鍾取汁,加紅糖溶化即成。隨意服用(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5)西黨參20g,白術10g,雲茯苓10g,苦桔梗10g,金銀花20g,生甘草6g,全當歸10g,正川芎10g,川牛膝10g,北黃芪20g,杭白芍15g,紅棗5枚。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3.外治方
(1)水楊梅30g,黃柏15g,艾葉10g,桂枝10g,敗醬草30g,地榆30g,魚腥草30g,日1劑,水煎煮,每天沖洗創面2次。
(2)救必應、夏枯草、毛冬青葉、杉木寄生(干品)各100g,凡士林400g。先將前四葯共研為末,過80目篩,將凡士林放入鍋內加熱煮沸,再徐徐加入葯粉攪拌均勻晾乾備用。根據患部面積大小,選大小適中的消毒紗布,再將九夏冬軟膏放於紗布上壓平(0.5cm厚),將葯膏直接敷於患部皮膚上,每隔3日更換葯膏1次。
(3)黃柏、黃連、姜黃、大黃、厚朴、田七、白芷各5g,制南星、蒼術、陳皮、甘草各1g。先將諸葯共研為末,過80目篩,將凡士林放入鍋內加溫煮沸,再徐徐加入葯粉攪拌均勻晾乾備用。根據患部面積大小,選大小適中的消毒紗布,再將九夏冬軟膏放於紗布上壓平(0.5cm厚),將葯膏直接敷於患部皮膚上,每隔3日更換葯膏1次。
五、調護
(1)早期關節軟骨多數是完整的,如果此時治療及時,仍可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2)在恢復期,骨質破壞區邊緣可呈不規則的骨硬化,病變嚴重時可形成纖維性強直,關節周圍的骨質密度和骨小梁結構恢復正常。
(3)如感染及時被控制則可僅遺有關節間隙輕度變窄,但可繼發骨關節退行性改變。
(4)嚴重的關節軟骨破壞可發生骨性關節強直,往往強直在非功能位,如屈曲,內收畸形,關節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
(5)重視個人衛生,勤洗澡,防止皮膚瘡癤的發生。
(6)患者宜加強營養。
(7)在急性期患肢抬高,避免活動,防止骨折。
4、骨髓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髓炎是指骨組織(包括骨髓、骨和骨膜)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膿性感染,臨床上常按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兩大類。
一、病因病機
(1)內因:包括內傷七情和飲食勞傷兩個方面。七情過度刺激,可影響內臟的功能,使其發生紊亂,氣血瘀帶,瘀毒內生,發為「疽變」。此類多以思、憂、郁、怒為常見。五味不節,恣食膏粱厚味及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蘊,炎毒內生,灼筋傷骨,發為骨疽。房勞過度,腎精內傷,腎氣虛弱,正氣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襲,脈瘀血滯,亦可為患。
(2)外因:可分為六淫所傷和外來傷害兩個方面。六淫尤以風、寒、濕、火邪致病為多。風、寒、濕皆可化火,炎毒內傷,便可生疽,故《外科心法》有「癰疽原是火毒生」之說。凡跌打損傷,金刃創傷,水火燙傷,蟲害咬傷皆屬外來傷害,也可成疽。
以上各種因素,常有連帶關系。不論內因還是外因都可使營衛不和,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傷筋損骨。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急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是發病急,開始先有全身不適,頭痛,食慾不振,寒戰,繼而出現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心率和脈搏加快。舌質紅,苔黃,嚴重者可有肝脾大等。
(2)慢性骨髓炎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徹底轉化而來的。臨床常見局部竇道經久不愈或時愈時發。局部紅腫不明顯,或周圍皮膚呈暗褐色。有時死骨隨膿液從竇道排出。竇道周圍軟組織增生,使病變的骨變粗呈凹凸不平狀,並可出現畸形。
軟組織瘢痕粘連有慢性水腫及炎症等病變,少數患者的低熱久治不愈,但白細胞不一定增高,而表現為消瘦,食慾減退,疲乏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有的患者久病正虛,竇道引流不暢或混合感染致使急性發作,出現與急性骨髓炎相似的全身中毒症狀。同時患肢紅腫,疼痛加劇,須待膿液引流通暢後,全身與局部症狀才會逐漸消除或減輕。
2.診斷骨髓炎的診斷主要靠病史、症狀、全身和局部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拍片及必要的特殊檢查(組織培養)等,並經綜合分析作出明確診斷。
三、辨證施治
1.毒熱熾盛型
【辨證】局部紅腫熱痛,膿液黃稠而臭。證見高熱,寒戰,煩渴,納呆。小便黃赤,大便乾燥。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弦數。
【施治】益氣養血,清熱解毒。
【方葯】五味消毒飲:金銀花、蒲公英、野谷花、苦地丁各30g,連翹20g,赤芍15g,丹參10g,甘草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2.瘀血阻滯型
【辨證】局部紅腫硬,疼痛,肢體活動受限。證見發熱惡寒,口渴,溲赤便秘,面色晦暗。舌紅有瘀斑,苔黃厚,脈澀或洪數。
【施治】活血祛瘀。
【方葯】活血解毒湯:當歸12g,丹參、乳香、沒葯、透骨草、連翹各15g,黃芪30g,甘草6g,穿山甲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3.血虛寒凝型
【辨證】面色蒼白,晨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長。舌質淡紅或嫩紅,蒼白,脈沉遲無力。
【施治】溫陽散寒。
【方葯】陽和湯:熟地30g,鹿角膠10g,姜炭5g,玉桂3g,麻黃5g,白芥子6g,甘草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4.正虛邪實型
【辨證】面色萎黃無華。唇舌色淡,苔薄黃,脈細弱或細數。
【施治】托里消毒。
【方葯】托里消毒飲加減:金銀花15g,黃芪30g,皂角刺、桔梗、白芷、當歸、白芍、白術各10g,茯苓12g,黨參20g,甘草、川芎各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5.氣血兩虛型
【辨證】心悸,氣短,面色倦怠,納呆。舌淡,脈細弱。
【施治】補氣補血。
【方葯】人參養榮湯:黨參30g,茯苓、白芍、大棗各10g,熟地、黃芪各20g,歸身12g,五味子、炙甘草、陳皮、遠志各6g,玉桂、生薑各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6.肝腎虛損型
【辨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四肢無力。舌質淡紅,脈沉細無力。
【施治】補肝腎,強筋壯骨。
【方葯】六味地黃湯:熟地25g,淮山葯、山茱萸各12g,茯苓、澤瀉、丹皮各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加減】偏陰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偏腎陽虛者用右歸丸加減。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醒消丸、新消片(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2)虎掙片、四季青片(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3)十全大補丸、虎掙片(適用於氣血兩虛證)。
2.驗方
(1)黨參、黃芪、葛根、連翹各15g,白芷10g,當歸、桔梗各10g,川芎、升麻各6g,柴胡12g,銀花、九里明各30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正虛邪實型)。
(2)黃芩12g,地丁、蒲公英、銀花、生地各20g,連翹15g,川連、赤芍、柴胡、七葉一枝花、梔子各10g,甘草3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毒熱熾盛型)。
(3)雞血藤30g,熟地20g,透骨草15g,山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膠各10g,制附子6g,田七粉3g,肉桂、炙甘草各5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腎虛血瘀型)。
(4)銀花60g,茯苓、牛膝各20g,車前草、紫花地丁各30g,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頻服(適用於附骨疽濕熱凝結型)。
(5)土茯苓30g,薏苡仁、金銀花、茯苓各15g,甘草、蒼術、炙山甲、皂角刺、象貝母各9g,蒲公英30g,黃柏12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6)金銀花15g,黃連、山梔子、黃芩、赤芍、歸尾、防風、連翹各9g,蒲公英、羚羊骨各30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日1劑。寒戰高熱者,加柴胡12g;口渴者,加生石膏30g(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黃9g(後下)(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五、調護
(1)骨髓炎患者一般病程長,治療期長,效果欠佳,易於復發,長期體質消耗而致抵抗力差,易導致各種並發症。
(2)急性期應卧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做好口腔衛生,經常翻身,預防褥瘡。
(3)因病程長,患者易產生苦悶、悲觀等情緒,應注意心理護理,從生活上、精神上多給予安慰,使患者精神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復健康。
(4)做好出院指導,囑病人出院後不要劇烈運動,堅持治療,防止復發。
5、淺表軟組織外科感染的典型局部表現有哪些?
紅腫熱痛
功能障礙
6、骨科與普外科有什麼區別?
外科和普外科區別為:所屬不同、內容不同、疾病范圍不同。
一、所屬不同
1、外科:外科主要分科為:普通外科(簡稱普外)、心胸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矯形外科、神經外科、燒傷、整形科、顯微外科等。
2、普外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外科系統最大的專科。
二、內容不同
1、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
2、普外科:是以手術為主要方法治療肝臟、膽道、胰腺、胃腸、肛腸、血管疾病、甲狀腺和乳房的腫瘤及外傷等其它疾病的臨床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