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炎病人的護理診斷有哪些
氣體交換受損
清理呼吸道無效
體溫過高
潛在並發症
心力衰竭
2、雙下肢近踝關節處軟組織感染得護理措施
保持局部衛生,定期消毒處理
3、簡答題 休克病人的護理診斷有哪些
一、護理診斷與護理問題
1、體液不足 與失血、失液、體液分布異常有關。
2、組織灌流量改變 與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有關。
3、氣體交換受損 與肺組織灌流量不足、肺水腫有關。
4、有受傷的危險 與腦細胞缺氧導致的意識障礙有關。
5、有感染的危險 與侵入性監測、留置導尿管、免疫功能降低、組織損傷、營養不良有關。
6、潛在並發症 多器官系統衰竭(MSOF)。
二、擴充血容量的護理
1、建立兩個靜脈通道,以確保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
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與中心靜脈壓的變化,並注意有無急性肺水腫、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現,以便隨時調整補液的量和速度。
3、觀察尿量與尿比重,以判斷有無急性腎衰竭、補液量是否足夠、休克有無好轉。
4、安置頭胸及雙下肢各抬高10°-30°卧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有利於呼吸。
5、認真記錄出入量,為進一步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三、改善組織灌流的護理
改善組織灌流,除迅速擴充血容量外,適當使用血管活性葯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擴充血容量的護理已如前述,在此主要歸納血管活性葯物應用的護理。
1、血管收縮劑,因可加重組織缺氧,帶來不良後果,多不主張單獨使用;血管擴張劑,能解除小血管痙攣,關閉A-V短路,疏通微循環,增加組織灌流和回心血量,但必須在補足血容量的情況下才可使用。
2、根據病情,尤其在休克早期,可聯合使用血管收縮劑和血管擴張劑。
3、使用血管活性葯物應從小劑量、低濃度、慢速度開始,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根據需要調整用葯的劑量、濃度和速度。
4、靜脈滴注血管收縮劑時,應慎防葯物溢出血管外而導致組織壞死。
四、其他護理
1、促進氣體交換 ①給予霧化吸入、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行氣管切開,以保持呼吸道通暢。②常規間歇性給氧,6-8L/分,以提高血氧濃度。③鼓勵深呼吸、有效咳嗽,以促進肺擴張,增加肺泡氣體交換量。④必要時,使用人工呼吸機,給予呼氣末正壓輔助呼吸,以改善缺氧狀態。
2、處理體溫異常 對於體溫過低者,採用保暖措施,如提高室溫、加蓋棉被,但不可用熱水袋、電熱毯等體表加溫,以防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使內臟器官血流更加減少加重休克。輸入庫血時,應將庫血復溫後再輸入,避免加重體溫過低。對於體溫過高者,應採取降溫措施,維持體溫在38℃以下。
3、防止損傷和感染 ①對煩躁不安者,應妥善保護,防止墜床。②做好皮膚護理,經常更換體位,防止褥瘡;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粘膜感染和潰瘍。③各種診療用品嚴格消毒,各項診療操作遵守無菌規程。④遵醫囑准時正確地給予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⑤遵醫囑。給予營養支持療法,提高機體抵抗力。
4、心理護理 針對病人和親屬的心理狀況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4、問該病人的醫療診斷護理診斷有哪些?
35歲初孕婦,停經8個月,自覺胎動3個半月,下肢水腫1個月,頭暈眼花3天,病史:平時月經准,停經40餘天出現惡心及輕微嘔吐未經醫治,延續20餘天自然好轉,停經4個月出現胎動,近1個月下肢水腫增至大腿,近3天頭暈眼花,既往無高血壓及腎病史,檢查血壓170/110mmhg.下肢水腫(++)心肺正常,胎先露,未入盆,尿蛋白2.1g/l問:該病人的醫療診斷,護理診斷有哪些?
5、2018護考真題有哪些
網上一般都不會給你系統收集的真題的 想要的話 有這方面的機構 推薦他出真題的時候買一份來試試
6、危重病人常見的護理診斷有哪些
1清理呼吸道低效2氣體交換受損3墜機性肺炎4有皮膚完整受損的危險5自理缺陷……還有等等
7、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護理診斷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以下肢(左下肢多見)突然腫脹、疼痛,肢體紫暗或潮紅,站立活動後症狀加重為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早期易並發肺栓塞導致突然死亡,或血栓發展快而導致肢體壞死,後期易形成足靴區潰瘍、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淺靜脈曲張等症,被大家稱為血管外科的一種急危重症及疑難病。
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老年人多於青年人。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飲食因素:
高脂肪飲食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採取戒煙和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等措施。
2 、吸煙因素:
有人總結,65%~95%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有吸煙史,每天吸煙在20支以上、時間持續長達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發病率較同齡不吸煙者高出幾倍。
3 、妊娠和服用避孕葯因素:
產後期血栓形成較產前期高出6倍,建議多採用輸卵管結扎術或用避孕工具避孕為妥,這對中年以上育齡婦女尤為重要。
4、 肥胖因素:
適當增加活動量,控制飲食和減輕體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和血粘度,對預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義。
5 、體位和活動因素:
長久處於某一體位少活動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機、編輯、文書、打字員等以及整天長時間站著工作的警察、機床工人、教師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於血流緩慢和血流改變,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主張做些工 (課)間操、散步、肢體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6 、創傷和手術因素:
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後的病人,易發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術後的病人要盡可能早起床、早活動、多飲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縮於床上,協助患者做下肢伸屈運動,改善足、趾與肢體血液循環。對於術後24小時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鼓勵做深呼吸,促進血液迴流;協助患者翻身,鼓勵在床上做肢體活動;活動不便者,應做肢體上下被動活動或腓腸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運。輸液時注意更換穿刺部位。
7 、疾病因素:
常見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壓、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須加強對血栓前狀態的檢查,及早給予抗栓葯物防治。
8、靜脈血栓的護理診斷有哪些
戒煙,因吸煙能使血液粘滯度改變,血液變粘稠,易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