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各有什麼作用
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人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撓」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關節作用:
1、杠桿作用:在人體的運動中,骨是杠桿,關節是支點,當骨骼肌收縮,力作用於杠桿時,可以通過支點來完成各種各樣的動作,達到人們預期的目的。在完成這些情的過程中,關節就成為動作的樞紐或支點。
2、緩沖作用:當人們在行走、奔跑或受到外力沖壓時,關節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如奔跑時緩沖軀體的重量,減輕骨骼的負擔;當受到外力作用時,經過緩沖後,可以使人遭受的損傷大幅度的降低和減少,以保護機體,使之少受損傷。
肌肉作用:
1、身體功能連接、執行的功能,沒有肌肉,就不能通過神經讓動作完成,也不能帶動骨頭運動
2、保護骨骼的作用,減輕抗擊打、碰撞給骨骼帶來的沖擊。
(1)骨盆骨骼與軟組織擴展資料: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大塊肌肉約有兩千克重,小塊的肌肉僅有幾克。一般人的肌肉占體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肌肉幫助我們對抗地心引力。肌肉纖維控制每個動作,從輕輕眨眼到微笑,成千上萬細微的纖維集結成肌肉束,進而形成完整的肌肉系統。以攀岩愛好者為例,每向上爬一步,都需要肌肉的松緊縮放。肌肉只能完成拉扯,而不是推擠,大部分屬於骨骼肌。它們由肌腱與骨骼相連,緊密結合的肌腱纖維有橡皮筋的功用。
肌肉可以牽動眼球,使我們看清東西,使眼色、眨眼;手部與指尖的肌肉讓我們能捏得住極小的物體。以攀岩者為例,他們要上升需要握住東西以固定自己,連續不斷的肌肉收縮可以使他們不斷往上爬。
參考資料:
網路-肌肉
網路-骨骼
網路-關節
2、骨盆組成,分布及性別差異
骨盆由左、右髖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間的骨連接構成。界線:由骶骨岬、弓狀線、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聯合上緣構成的環形線。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及其韌帶連結而成。
骨盆被斜行的界線(後方起於骶骨岬,經髂骨弓狀線,髂恥隆起,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嵴到恥骨聯合上緣連線)分為兩部:界線以上叫大骨盆,又稱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窩部;大骨盆參與腹腔的組成。界線以下叫小骨盆,又稱真骨盆,其內腔即盆腔,前界為恥骨和恥骨聯合,後界為骶、尾骨的前面,兩側為髖骨的內面、閉孔膜及韌帶,側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線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軟組織稱為會陰。
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又稱為入口,由界線圍線;下口又稱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後向前為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下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恥骨下支在恥骨聯合下緣所形成的夾角叫恥骨角,男性約為70~75°,女性角度較大,約為90~100°。假骨盆與產道、性功能無直接關系。真骨盆容納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及鄰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人體直立時,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傾斜,女性的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兒分娩出的產道,所以男女骨盆有著顯著的差異。
男性骨盆外形狹小高度大於女性骨盆,骨盆壁肥厚、粗糙,骨質較重,也是男性全身骨骼的特點,女性骨骼則正好相反。骨盆的上口呈桃形,前後徑小,因此盆腔狹狹窄,並且很深,呈漏斗狀,骨盆下口狹小,恥骨聯合狹長而高,恥骨弓角度較小,為70~75°,閉孔長橢圓形, 髖臼較大。
女性骨盆外形寬大且矮,骨盆壁、骨質與男性相反,骨盆上口呈橢圓形,前後寬闊,盆腔既寬而淺,呈圓桶狀,骨盆下口寬大,恥骨聯合寬短而低,富有彈性,恥骨弓角度較大,為90~100°, 閉孔近似三角形, 髖臼較小。
3、骨盆由哪些結構組成?
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及其韌帶連結而成。
髖骨是由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聯合組成的不規則骨骼。骨盆的關節包括恥骨聯合、骶髂關節及骶尾關節。骨盆的主要韌帶有骶骨、尾骨與坐骨結節間的骶結節韌帶和骶骨、尾骨與坐骨棘之間的骶棘韌帶。
骨盆被斜行的界線(後方起於骶骨岬,經髂骨弓狀線,髂恥隆起,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嵴到恥骨聯合上緣連線)分為兩部:界線以上叫大骨盆,又稱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窩部;大骨盆參與腹腔的組成。界線以下叫小骨盆,又稱真骨盆,其內腔即盆腔,前界為恥骨和恥骨聯合,後界為骶、尾骨的前面,兩側為髖骨的內面、閉孔膜及韌帶,側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線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線圍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軟組織稱為會陰。
小骨盆有上、下兩口,上口又稱為入口,由界線圍線;下口又稱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後方前為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下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恥骨下支在恥骨聯合下緣所形成的夾角叫恥骨角,男性約為70~75°,女性角度較大,約為90~100°。假骨盆與產道、性功能無直接關系。真骨盆容納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及鄰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
人體直立時,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傾斜,女性的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兒娩出的產道,所以男女骨盆有著顯著的差異。女性骨盆主要表現為:骨盆全形短而寬闊,上口為圓形,較寬大,下口的各徑(矢狀徑和橫徑)均較男性者大,加之尾骨的活動性較大,恥骨聯合腔也較寬,坐骨結節外翻,從而使骨盆各徑在分娩時可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女性骨盆
女性骨盆是產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胎兒經陰道娩出的必經之路,其大小、形狀直接影響到分娩。因此,對其構造和特點,應有較清楚的了解。
第一節 骨盆的組成
一、骨盆的構成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兩塊髖骨(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融合而成)所組成(如圖)。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均有堅強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妊娠後在激素的影響下,韌帶稍許鬆弛,各關節因而略有松動,對分娩有利。
兩側髂恥線及骶岬上緣的連線形成骨盆「骨盆界線」。該界線將骨盆分成上下二部,上為大骨盆或稱假骨盆,下為小骨盆或真骨盆(簡稱骨盆)。大骨盆能支持妊娠時增大的子宮,但與分娩無關。臨床上可通過觀察大骨盆的形狀和測量某些徑線等,來間接了解真骨盆的情況。
二、骨盆的關節
(一)恥骨聯合 兩恥骨間有纖維軟骨聯接。
(二)骶髂關節 位於骶骨與髂骨間,有寬厚的骶髂骨韌帶連接。
(三)骶尾關節 活動性較大,分娩時可後移2cm,使骨盆出口徑線增大。
三、骨盆特點
(一)骨盆四壁 恥骨聯合短而寬,恥骨弓角度較大,骶岬突出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圓筒形,淺而寬。
(二)骨盆入口 近乎圓形或橢圓形。
(三)骨盆出口 寬大、坐骨結節間距寬闊。
骨盆腔
骨盆腔為一前短後長的彎曲圓柱形管道,為便於了解分娩時胎兒在產道中的行經過程,現將骨盆的形狀,按以下三個平面分別敘述(如圖:骨盆腔三個平面示意圖),由上至下為入口平面、中平面、 出口平面。
一、入口平面
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盆腔的入口),呈橫橢圓形,徑線如下:
(一)前後徑 為恥骨聯合上緣至骶岬前緣中點距離,又稱骶恥內徑,平均長約11cm。
(二)橫徑 是入口平面最大徑線,為兩髂恥線間的最寬距離,平均約13cm。
(三)斜徑 左右各一條,為一側骶髂關節至對側髂恥隆突間的距離,長約12.5cm。從左骶髂關節至右髂恥隆突者為左斜徑,反之為右斜徑。
臨床上以前後徑為最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後徑較小,將影響兒頭入盆。
二、骨盆中段
中上段為骨盆腔的最寬大部分,近似圓形,其前方為恥骨聯合後方的中點,兩側相當於髖臼中心,後緣位於第二、三骶椎之間。下段為骨盆的最小平面(所謂的中平面)系恥骨聯合下緣、坐骨棘至骶骨下端的平面,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前後徑約11.5cm,橫徑(坐骨棘間徑)長約10cm。
三、出口平面
由兩個以坐骨結節間徑為其共同底線的三角平面組成。前三角的頂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邊為恥骨降支,後三角的頂為尾骨尖,兩側邊為骶骨結節韌帶。坐骨結節間徑,即出口橫徑,平均長9cm。恥骨聯合下緣至尾骨尖間距離為其前後徑,平均長9.5cm。分娩時尾骨尖可向後移1.5~2cm,使前後徑伸長至11~11.5cm。兩側恥骨降支在恥骨聯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的恥骨弓。由恥骨聯合下緣至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稱「前矢狀徑」,平均長6cm;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稱「後矢狀徑」,平均長9cm。臨床上單純出口平面狹窄少見,多同時伴有骨盆中平面狹窄。
四、骨盆地
骨盆地是指連接骨盆腔各平面中心上噗的假想軸線。此線上段向下向後、中段向下、下段側向下向前。
骨盆底
骨盆底由三層肌肉和筋膜組成,它封閉骨盆出口,並承載和支持分腔內的器官。
一、外層 為會陰淺筋膜與肌肉組成,包括會陰淺橫肌、球海綿體肌、坐骨海綿體肌和肛門外括約肌。均會合於陰道處口與肛門之間,形成會陰中心腱。
二、中層 為尿生殖膈,覆蓋在恥骨弓及兩坐骨結節間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的三角平面上。包括會陰深橫肌及尿道括約肌。
三、內層 稱為盆膈,由提肛肌、盆筋膜組成,為尿道、陰道、直腸所貫穿。
骨盆與分娩有什麼關系?
骨盆是女性陰道分娩胎兒的必經之途,它由骶、尾、髖骨構成、並由關節、韌帶將它們連在一起。骨盆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寬大,對分娩關系不大(產科稱為假骨盆);而其下部與分娩關系十分密切(稱為真骨盆),所謂的「骨產道」即指這一部分而言。真骨盆根據它與分娩的關系又分為三個平面,即入口、中腔及出口平面。這三個平面都是比較狹窄的部分,分娩時胎兒可受到阻力,尤其中腔平面是最窄的部分。
骨盆的大小及形狀對分娩的難、易影響很大,它與產力及胎兒構成了分娩的三要素。正常的骨盆,如產力及胎兒無異常,胎兒很容易娩出。明顯狹窄的骨盆,活的胎兒根本不能娩出。相對狹窄的骨盆,常需要決定於胎兒及產力情況。
女性骨盆在解剖上如若寬而淺,就利於胎兒通過。但並非所有婦女骨盆的形狀均如此。有的發育上有變異,類似男人型的骨盆,即骨盆深而窄,骨盆前後徑相對長,而橫徑相對較短,胎兒就不易娩出。有的骨盆呈偏平狀,入口前後徑很短,胎兒就不能通過骨盆人口。但有的骨盆入口正常,中、下平面越來越窄,稱為漏斗骨盆,亦會造成難產。某些情況下,由於骨及關節病變也可造成骨盆形狀的異常,如因缺鈣引起的佝僂病(骨軟化症),它可以造成骨盆嚴重變形,變得十分小,胎兒根本不能從陰道分娩。偶有外傷造成骨盆骨折,日後發生畸形的,這些均可能造成分娩時難產。除非有明顯的畸形,一般不能只從外形就准確地判斷骨盆的大小。因此婦女懷孕後一定要做產前檢查,實際測量骨盆的大小,必要時還需用X線來准確地測量骨盆的情況。
參考圖:骨盆的力傳導方向||男、女性骨盆||骨盆出入口各徑線
參考資料:
女性骨盆:
腹直肌 -大網膜-膀胱隱窩 - 回腸-股動脈和股靜脈-髂腰肌 -縫匠肌- 闊筋膜張肌 -臀中肌 -臀大肌 -股骨頭 -股骨頭凹-圓韌帶 -坐骨 -子宮 -直腸子宮凹-尾骨 -直腸 -盆膈 -閉孔內肌。
腹直肌-大網膜-膀胱 -股動脈和股靜脈-髂腰肌 -縫匠肌 -股直肌 -闊筋膜張肌 -臀中肌-臀大肌 -股骨頭 -股大轉子-坐骨-子宮 -直腸子宮凹 -尾骨 -坐骨肛門窩-直腸 -盆膈-閉孔內肌,內側部分-閉孔內肌,外側部分。
腹直肌 - 膀胱 -股動脈和股靜脈 -閉孔外肌 -髂腰肌 -縫匠肌 -股直肌-闊筋膜張肌-臀中肌-臀大肌 -股骨頸-坐骨-子宮頸 -子宮頸 -坐骨肛門窩 -直腸 -肛提肌 (恥尾肌,髂尾肌) -閉孔內肌,內側部分-閉孔內肌,外側部分。
腹直肌 -膀胱-股動脈和股靜脈-閉孔外肌-髂腰肌-縫匠肌-股直肌 -闊筋膜張肌- 臀中肌-臀大肌 -股骨頸-坐骨- 子宮頸 -子宮頸 -坐骨肛門窩 -直腸-肛提肌 (恥尾肌,髂尾肌) -閉孔內肌,內側部分 -閉孔內肌,外側部分。
坐骨海綿體肌 -球海綿體肌-陰蒂腳-陰道 -尿道 -前庭球(海綿體) -大隱靜脈-股動脈和股靜脈-縫匠肌-股直肌-股中間肌-闊筋膜張肌-股外側肌 -股方肌 -臀大肌 -大收肌 -股骨 -坐骨-坐骨肛門窩- 直腸 -肛提肌。
http://www.zjtcm.net/wljx/Basic/jp/tuku/2.htm ((48)骨盆)
4、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4)骨盆骨骼與軟組織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5、髖關節軟組織炎症如何治療
非葯物治療
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葯物治療
(1)透明質酸鈉:為關節腔滑液的主要成分,為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在關節起到潤滑作用,減少組織間的摩擦,關節腔內注入後可明顯改善滑液組織的炎症反應,增強關節液的粘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緩解疼痛,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常於關節內注射,1次25mg,1周1次,連續5周,須嚴格無菌操作。
(2)氨基葡萄糖:為構成關節軟骨基質中聚氨基葡萄糖(GS)和蛋白多糖的最重要的單糖,正常人可通過葡萄糖的氨基化來合成GS,但在骨關節炎者的軟骨細胞內GS合成受阻或不足,導致軟骨基質軟化並失去彈性,膠原纖維結構破壞,軟骨表面腔隙增多使骨骼磨損及破壞。氨基葡萄糖可阻斷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促使軟骨細胞合成具有正常結構的蛋白多糖,並抑制損傷組織和軟骨的酶(如膠原酶、磷脂酶A2)的產生,減少軟骨細胞的損壞,改善關節活動,緩解關節疼痛,延緩骨關節炎症病程。口服1次250~500mg,1日3次,就餐服用最佳。氨基葡萄糖的弱點是其單體不能促使人體軟骨再生。
(3)非甾體鎮痛抗炎葯:可抑制環氧化酶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對抗炎症反應,緩解關節水腫和疼痛。可選用布洛芬1次200~400mg,1日3次;或氨糖美鋅1次200mg,1日3次;尼美舒利1次100mg,1日2次,連續4~6周。
手術治療
髖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實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要謹慎。
6、坐骨是人體骨骼的哪一塊
坐骨是人和哺乳動物腰帶組成骨之一,由坐骨體和坐骨支兩部分組成。 [1] 在人體內,有一對坐骨,骨質堅厚,構成髖骨後下部。
(6)骨盆骨骼與軟組織擴展資料:
分坐骨體和坐骨支兩部分。坐骨體構成髖臼的後下部,體向後下延伸為坐骨支,其後下為粗大的坐骨結節。體的後緣有一尖銳骨突稱坐骨棘,棘的後上方為坐骨大切跡,下方為坐骨小切跡(lessor sciatic notch)。
二者之間的尖銳突起稱坐骨脊。坐骨大切跡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即男性的窄而深,女性的寬而淺。構成髖骨下部,分坐骨體和坐骨支。
體組成髖臼的後下2/5,後緣有尖形的坐骨棘,棘下方有坐骨小切跡。坐骨棘與髂後下棘之間為坐骨大切跡。坐骨體下後部向前上內延伸為較細的坐骨支。
二、骨骼的作用
(1) 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 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 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 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骨骼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5)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