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固定收集的標本
(一)取材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①取出所有送檢的標本,量其大小,稱其重量,描寫其色澤,質地,形狀和肉眼所見表面情況。當標本切開後,應詳細描寫其切面的顏色,硬度,病變部位等,必要時繪圖說明。 ②對於細小標本如肺支氣管穿刺物標本胃腸鏡活檢標本[1]等,應將其染上伊紅顏色後,用擦鏡紙或特別脫水袋將其包上或裝上,以防漏出脫水盒的小孔。 ③對於有傳染性的標本,讓標本徹底固定後再取材。如結核瘤標本等。 ④對於罕見特殊的標本,應小心保存好,在不影響診斷的情況下,盡量保存好大體標本。以利於教學標本,陳列標本的收集。 ⑤邊取材邊固定,組織標本較多的單位,取材經常要花上幾個小時,如果從下午2:30開始取材,至5:30完成,那麼先取的材料就可以多固定幾個小時,如此可以防止固定時間不足,同時也可防止組織發生自溶。 ⑥對於骨髓穿刺的組織,可先用10%硝酸浸泡30分鍾左右,然後再與其它組織進行處理。 ⑦骨組織和鈣化組織,應徹底脫鈣後,方能進行製作。具體用大頭針能順利扎入骨組織則可。 ⑧活檢組織取材,不能太厚,以不超過2mm為宜。以防脫水不徹底,不利於製片。 ⑨每取完一例標本後,所有的工具如刀,剪,盤鑷,切板等,必須用水沖洗干凈,以免污染,混淆於其它病例。 ⑩組織取完即刻放入列印好號碼的盒內,放入固定液中固定。
2、塑化人體標本為什麼總是沒有皮膚?
不是因為技術問題,是因為加上皮膚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自己知道人體加上皮膚是什麼樣子
而標本沒有皮膚它就可以顯示出全是大小靜脈的分布,可以讓我們了解在活體標本上面通常無法看到的靜脈迴流血液的路徑!
望採納,謝謝
3、如何做骨頭標本
選用未經防腐固定或經福爾馬林固定三個月以內的動物屍體,將軟組織大部分剔除,加蛋白酶浸蝕,從蛋白酶浸蝕液中依次取出骨頭,流水沖洗,烤乾,用脫脂劑脫脂,繼後漂白,曬干用無色透明水晶漆噴塗於乾燥骨標本表面,進行表面處理,再裝置全副骨架即可。採用本發明的動物骨骼標本製作方法製作的骨骼,各部骨完整齊全,不損傷骨質,不損傷骨骼的微小結構,與真實活體內形狀相同,脫脂干凈、漂白良好、光亮潔凈,經考察,在潮濕地區不霉變,可長期保存,骨骼標本製作周期短,質量優良。我做過。
4、皮膚軟組織包括什麼
除骨骼以外的一切皮下組織。
5、怎樣處理病理標本
製作時將部分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埋藏法的處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機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種顏色,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作出病理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1.取材組織取材的方法是製作切片的一個重要程序,根據教學、科研及外檢的具體要求取自人體(外科手術切除標本、活檢標本、屍檢標本)或動物,並確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學、組織學、病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術,每個組織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組織作為製片材料,不然,無法達到教學、科研和臨床診斷的目的,具體要求如下:
(1)材料新鮮:取材組織愈新鮮愈好,人體組織一般在離體後,動物組織在處死後迅速固定,以保證原有的形態學結構。
(2)組織塊的大小:所取組織塊較理想的體積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勻地滲入組織內部,但根據製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組織塊的較理想體積也不同,如製作病理外檢、科研切片,其組織塊可以薄取0.1~0.2cm即可,這樣可以縮短固定脫水透明的時間,若製作教學切片厚取0.3 ~0.5cm,這樣可以同一蠟塊製作出較多的教學切片。
(3)勿擠壓組織塊: 切取組織塊用的刀剪要鋒利,切割時不可來回銼動。夾取組織時切勿過緊,以免因擠壓而使組織、細胞變形。
(4)規范取材部位: 要准確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標本取材按照各病變部位、性質的不同,根據要求規范化取材。
(5)選好組織塊的切面:根據各器官的組織結構,決定其切面的走向。縱切或橫切往往是顯示組織形態結構的關鍵,如長管狀器官以橫切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潔:組織塊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糞便等,可用水沖洗干凈後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組織的原有形態:新鮮組織固定後,或多或少會產生收縮現象,有時甚至完全變形。為此可將組織展平,以盡可能維持原形。
2.固定
(1)小塊組織固定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從人體或動物體取下的小塊組織,須立即置入液態固定劑中進行固定,通常,標本與固定液的比例為1:4~20,但組織塊不宜過大過厚,否則固定液不能迅速滲透。故取組織塊的大小一般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組織塊由於體積過大或固定液極難滲入內部,或需要對整個臟器或整個動物體進行固定。這時宜採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將固定液注入血管,經血管分支到達整個組織和全身,從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較小而厚的標本,可採用鋨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塗片,則應在血片未乾燥前採用鋨酸或甲醛蒸汽接觸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脫水透明標本經過固定和沖洗後,組織中含有較多的水分,必須將組織塊內的水分置換出來,這一過程叫做脫水。無論是用石蠟切片,還是用火棉膠切片,都必須除去組織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組織與石蠟、火棉膠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脫水劑為一系列不同濃度的乙醇。
脫水的步驟是:80%、90%、95%、100%各種濃度乙醇2小時,此過程可用脫水機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種脫水能力很強的脫水劑,但因其脫水能力很強,對組織有劇烈收縮作用,在製作科研、教學切片時一般不用該試劑。因乙醇、丙酮等不溶於石蠟,還要經過一個能溶於石蠟的溶劑替代過程稱為透明。常用的透明劑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楊酸甲酯等。
4.浸蠟、包埋
(1)使石蠟浸入組織中,取代組織中含有的透明劑。
(2)包埋:將浸蠟後的組織置於融化的固體石蠟中,石蠟凝固後,組織即被包在其中,稱蠟塊,此過程稱為包埋。
5.切片和貼片
(1)修整蠟塊:可視其組織的大小,在組織邊緣約0.1~0.2cm處,切去余蠟部分,否則易造成組織皺縮不平。
(2)准備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筆、眼科鑷子(彎)、漂烘溫控儀
(3)安裝蠟塊:將修好的蠟塊安裝在金屬或木製持蠟器上。
(4)安裝切片刀:將切片刀安裝在切片機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緊固螺絲旋緊,使切片時不產生振動,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機的厚度調節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選擇其厚度,石蠟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
(7)鋪片:用眼科鑷子鑷起蠟帶輕輕平鋪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張力和水的溫度,將略皺的蠟帶自然展平。
(8)貼片、烘片:待切片在恆溫水面上充分展平後,將蠟片撈到載玻片的中段處傾去載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恆溫箱內或切片漂烘溫控儀的烘箱內烤片15~30分鍾,脫去溶化組織間隙的石蠟。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蘇木素-伊紅(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簡稱H.E染色法。這種方法對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組織和應用各種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蘇木素是一種鹼性染料,可使組織中的嗜鹼性物質染成藍色,如細胞核中的染色質等;伊紅是一種酸性染料,可使組織中的嗜酸性物質染成紅色,如多數細胞的胞質、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紅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脫蠟、脫苯、復水、染色、脫水、透明、封固
常規蘇木素染色中的對比染色是用伊紅,近年來在英、美國家的一些實驗室則採用焰紅(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黃G(OrangeG)、比布里希猩紅(Biebrich scarlet)、波爾多紅(Bordeaux red)等作為對比染色。伊紅為染胞質、膠原纖維、肌纖維、嗜酸性顆粒等常用的染料。
6、怎樣留取糞便標本?
1、答:取標本時應從糞便內部挑取,存放於清潔的便盒內,一般取1個花生米大小的便量即可,不得混入尿液和水;應挑取異常部分,如痢疾患者應挑取膿血粘液部分;其它特殊檢查時,應遵照醫囑執行。2、查大便潛血試驗前應注意什麼?答:要吃3天「潛血飯」。即限制食肉、動物內臟、血等,禁食含有鐵、銅、葉綠素制劑、碘化鉀、溴化物及酚紅等成分的葯物和食物,以免出現假陽性結果。3、怎樣留取尿標本?答: 用體檢單位準備的一次性干凈容器。一般留中段尿。女性應沖洗外陰並避開經期,防止混入陰道分泌物或月經血;男性應避免精液、前列腺液的混入污染,否則會造成蛋白定性及鏡檢細胞的假陽性。尿液標本留後應立即送檢,以避免因曝光、日照、細菌滋生而影響檢查結果。4、查餐後2小時血糖應從何時記時間?答:餐後2小時血糖應從進食第一口飯開始記時間。糖尿病患者測餐後2小時血糖前必須同平時一樣,按時按量吃飯用葯,以了解平時血糖控制情況。
7、屍體解剖關節的標本製作的流程
一般屍體解剖的主要步驟與要求
(一)[體表檢查]
稱體重,量體長,觀察發育、營養狀況,檢查體表有無黃疸,發疳,出血點,疤痕,創口等,及其部位,大小;眼、耳、鼻、口腔等有無潰瘍、分泌物或液體流出,外生殖器有病變,淺表淋巴結腫大否;有無屍冷、僵、腐敗現象。
(二)[體腔檢查]
(1) 胸、腹壁皮膚切開及剝離:根據情況,選擇Y形、T形或直線切口切開皮膚。切開腹膜時,先切一小孔,插入兩指,再從兩指之間剪開,以免劃破內臟。剝離胸壁皮膚時,應注意將胸肌一並剝離,但勿損及肋間肌。
(2) 腹腔檢查:檢查腹腔內有無積液和積氣,腹膜情況,各器官的位置。與關系,有無粘連,肝脾腫大否,其邊緣在鎖骨中線肋緣下及劍突下幾厘米,檢查左右橫膈的高度。
(三)[胸腔檢查]
(1) 必要時在胸腔未切開前檢查有無氣胸。可有注射器吸水後,在第一肋間處自胸壁刺入,觀察有無氣體自水面下上升。
(2) 在肋骨軟骨聯接線內側約0.5cm處,將第二肋骨到肋弓的軟骨切斷,緊沿胸骨後壁將橫及縱隔割離,注意勿損及心包及大血管,然後檢查胸腔有無積液,其量及性質,必要時塗片檢查與細菌培養。
(3) 切斷第一肋骨,分離胸鎖關節,將胸骨及肋骨取下,觀察各器官的位置,兩肺表面情況,胸腺是否已經脂肪化。鋸開胸骨,看骨髓造血情況。
(4) 自心尖部向上,作人形剪開心包,檢查腔內液量,心包膜內壁情況,必要時取心血作細菌培養。
(5) 疑有空氣體栓塞時,將心包剪開一小口,用鑷子拉緊切口兩側心包膜,心包腔內注滿水,然後,在水上剪開右心房及肺動脈,觀察有無氣泡逸出,或者先結扎進出心臟的大血管,取出心臟,淹沒於水下剪開右心,觀察有無氣泡逸出。
(四)[各臟器的取出]
各器官取出前,應仔細檢查周圍情況及與其他器官的關系,檢查有困難時,一時不能明確者,可與其它器官一並取出,然後再仔細檢查。檢查各器官前,應稱其重量,量大小。
(1) 心臟的取出與檢查,在體內剖開右心,檢查肺動脈有無栓塞後,將心臟提起,從根部或心包膜內壁分別剪斷上、下腔靜脈,(於距瓣膜2cm處)肺靜脈和主動脈(於距瓣膜5cm處),取出心臟,(若有心、血管畸形,則應將心臟連同肺臟一並取出)。檢查心臟增大否,外膜光滑度,有無滲出物等,心臟按血流方向剖開,測量各瓣膜的周徑及左右心室的厚度。
A:右心剖開法:第一步,用刀或剪將右心從上、 下靜脈入口處直線剖開,如欲避免破壞竇房結,從下腔靜脈向上,剖至房室間溝上1cm處,向右心耳剪開,保持上腔靜脈口完整,上腔靜脈至少保留1cm。第二步,從此線中點沿心臟右緣剖至心尖部,檢查三尖瓣,並用手指檢查動脈有無血栓或狹窄。第三步,從心尖部沿心室中隔剖至肺動脈,檢查肺動脈瓣。
B:左心剖開法:第一步,用刀或剪將左心房從左、右靜脈入口之間作直線剖開,以手指檢查二尖瓣是否狹窄。第二步,從此線的左端沿心臟左緣剖開至心尖剖。第三步,從心尖部沿心室中隔,避開肺動脈剖開肺動脈剖開主動脈,檢查二尖瓣與主動脈瓣。
剖開有瓣膜病變的心臟時,應注意避免破壞有病變的瓣膜。
心臟剖開後,檢查心肌厚度、硬度、色澤、心內膜光滑度,瓣膜周圍有無增厚,及贅生物,有無狹窄或關閉不全,檢查冠狀動脈開口情況。
(2) 肺臟的取出:可由肺根部將主支氣管和血管切斷取出,或與頸部器官一並取出。 如兩層胸膜間有粘連,需細心分離,勿損及肺,如粘連牢固,可連同胸膜壁層一並剝離,取出肺臟。取出後檢查其表面情況。切開檢查肺切面的改變,有無病灶、氣腫、萎陷等,肺門淋巴結腫大否,切面情況。
(3) 頸部器官的取出:A,充分分離頸部皮膚與軟組織,用長刀刺入割斷舌下系帶,緊沿下頜骨內面向左、右盡量地將下頜與舌間的軟組織分離。B,將舌拉下,自硬齶後緣割離軟齶,注意應將兩側扁桃體完全取下。C,將舌、咽、喉頭、氣管、食管、肺拉下於橫膈上將食管、下腔靜脈及主動脈切斷,連同胸腔器官一並取出。
(4) 腹腔及盆腔器官的取出:
一般先將脾臟摘出,繼之取出小腸、腎上腺、肝、膽囊、胃、十二指腸、胰,最後取出腎及盆腔器官。
① 將脾臟提至腹腔前方,割斷脾門部血管,取出脾臟。檢查其大小,重量,硬度,表面色澤。切面有無外翻;有無糊狀物刮下,脾門血管及脾小體、脾小梁的情況等。
② 小腸與大腸的取出前, 應檢查腸系膜 淋巴結及血管,找出空腸的起端,切斷,自腸系膜附著處將腸割下,直至直腸處將其切斷取出,腸的斷端應鉗緊或結扎,以免糞便污染腹腔。待其他器官檢查完畢後再檢查腸。先量其長度,在腸系膜附著處沿縱軸剪開腸腔,檢查粘膜有無病變,腔內有無寄生蟲等,必要時可保持腸與腸系膜的關系,並將其一並取出。
③ 十二指腸在原位從前面剪開,用手擠壓膽囊:看膽道通暢否。沿胃大彎剪開胃,檢查粘膜病變,將胃及十二指腸從後壁分離,與胰臟一並取出,在檢查胰臟前,注意觀察脾靜脈有何變化。檢察胰臟重量,大小,硬度,作多橫切面,檢查切面情況。
④小心分離腎上腺周圍組織,取出腎上腺,分離右側腎上腺時,將肝向上方推,注意分離與皮膚上腺相連的肝組織,腎上腺取出後,作多人橫切面,檢察皮質與髓質的特徵,有無出血等。
⑤取出肝與膽囊前,應仔細檢查膽管、門靜脈、肝靜脈,然後剪斷肝門的膽管及血管,分離鐮狀韌帶,將門靜脈及肝背部部一段下腔靜脈與肝一並取出。檢查肝的大小,重量,硬度,色澤,注意檢查肝靜脈及腔靜脈,切面外翻否,小葉結構清楚否及有無其它病變。
⑥分離腎周圍脂肪結締組織,將腎提出,凸面向上剖開,注意包膜剝離要難否,檢查表面的性狀,切麵皮質及髓質紋理是否清楚,腎盂粘膜有無病變。然後連輸尿管一起取出腎臟。
⑦盆腔內器官的取出:先分離腹膜及周圍組織,再取盆腔器官,男性可將直腸、膀胱一並取出,結腸斷端應結扎或縫合。
(五)腦與脊髓的取出:
1、從兩耳後經頭頂部作一切口,將刀插入切口,切開頭皮,向前後剝離,劃好鋸線。此線自前額中心處向左右兩側延伸,經耳廓上緣,再向後向上延至枕外隆突近處,按鋸線切斷兩側顳肌。鋸時注意鋸到抵抗力減少時即停止,然後用鑿鑿開,注意勿損及硬腦及腦組織。
2、取腦時,將兩側額葉向上,向後提起,依次切斷視神經,內頸動脈,漏斗,動眼神經,再剪開小腦天幕兩側,用左手將腦手托起,切斷其餘神經,然後用脊髓刀盡量切取較長的一段脊髓與腦一起取出,腦一般需固定5-10天後再切開檢查,腦的一般切法如下:
A、經四疊體上緣和大腦腳上方斜向切斷中腦,分離腦干與大腦。
B、在灰結節部將大腦作冠狀切開,檢查各基底神經核,外囊,島葉,下視丘,側腦室,第三腦室,然後向前向後每隔0.5-2cm作多個切面檢查。
C、向小腦蚓部作坐橫切面,露出第四腦室底,腦橋經面丘,延髓經橄欖核中部作橫切面檢查。
D、如為腦膜炎,及腦室擴張等病例,可經額極及枕極的聯線稍高處作水平切面檢查。
3、用骨鑿鑿去鞍背和兩柵床突,仔細取出腦垂體。必要時鑿開中耳或將中耳取出。
4、脊髓的取出法,中線切開背部皮膚,及棘突兩側鋸開,椎板,取下棘突及椎板。剪斷硬脊膜外脊神經根。切斷馬尾,輕輕將脊髓連硬脊膜 一並取出,取出時,應避免牽拉擠壓。也可人前面鋸開椎體,取出脊髓。
(六)骨髓檢查:
一般病例取小片胸骨及椎骨,觀察共骨髓情況,血液病病例取一側股骨縱行鋸開,觀察骨髓改變情況,股骨取法如下:先切斷髕下韌帶,然後沿膝外側、大腿外側直到股骨大粗隆切開皮膚、肌肉,並分離出股骨,離斷髖關及膝關節,取出股骨,填入長短相同的木棒,整復外形。
[採取細菌培養的方法]
1、心血培養標本:
(1) 用無菌鑷子提起右心耳,在下腔靜脈入口處的上方進行燒灼消毒,(用一有柄銅片在酒精燈上燒紅,燒灼器官表面,面積約2*2cm).
(2) 用無菌吸管或注射器從消毒部位插入,順下腔靜脈入口推進,取血液2-3ml
(3) 在無菌操作下,將吸取之血液立即注入無菌的肉湯培養基,或有玻璃珠的培養瓶內,立即洗凈吸管或注射器,以免凝固,若在右心取不到血液,可從下腔靜脈吸取。
2、腔(胸腔、腹腔)內滲出液,心包腔內積液,必要時作細菌培養,採取液體時應盡量避免污染。採取腦脊液培養時,於屍檢前用無菌手術,在第二及第三腰椎間隙作穿刺,取腦脊液2-3ml,置於無菌試管內送檢。
3、腸內容物培養:在回腸末端及乙狀結腸下端,或病變明顯處的漿膜面經燒灼滅菌後剪開,用棉花拭子插入腸腔內,在粘膜面擦取粘液、滲出物粘膜,放入無菌試管或培養基內送檢。
4、臟器細菌培養:臟器表面灼燒滅菌,切取不小於2*2*1.5cm的組織塊,裝無菌容器內送檢。
5、腦組織作病毒分離:用無菌手術取大腦皮質,中腦,海馬,腦橋組織塊,每塊不小於2*2*1.5cm,以冰瓶保藏迅速送檢。路途遙遠者,可將檢材放入無菌甘油瓶內,在低溫下送檢[4]。
8、tct大夫取了標本後怎樣放在載玻片上
採用液基薄層細胞技術:一、TCT技術;二、LCT技術;三、離心技術。最重要的是載玻片上塗有一層陽離子,吸附細胞的。
9、當取人體皮膚表面拭子標本培養出細菌時,可否判斷有細菌感染?是否有臨床意義
沒有,皮膚不是無菌組織,有暫居菌和常居菌。除非是查處某些特定的細菌並且有臨床症狀才能確定細菌感染。一定要結合臨床,培養影響因素很多的。
10、當取人體皮膚表面拭子標本培養出細菌時,可否判斷有細菌感染?是否有臨床意義?
咽拭子標本採集[目的]從咽部和扁桃體取分泌物作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用物]咽拭子培養管、酒精燈、火柴、壓舌板、手電筒。[步驟]1.查對醫囑,標簽貼於標本容器上,攜用物至病人床旁。2.核對病人,解釋取咽拭子培養的目的和方法。3.點燃酒精燈,囑病人張口發「啊」音,暴露咽喉,用培養管內的消毒長棉簽以靈敏而輕柔的動作擦拭兩側齶弓和咽、扁桃體上的分泌物。4.取畢,將試管口在酒精燈火焰上消毒,然後將棉簽插入試管,塞緊。5.及時送檢。[臨床意義]如在痰及咽拭子分泌物中檢測出致病菌,則視為呼吸道感染。可結合其他檢查(X光透視、B超等)診斷呼吸道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常見細菌有:葡萄球菌屬、肺炎雙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如培養出結核桿菌,則為肺結核。如培養出類酵母菌則考慮是否在感染期間使用抗生素不當或過量,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改用抗真菌葯物,如兩性黴素B、灰黃黴素、克霉唑等。最近不是豬流感么呼吸道疾病呀檢查時都要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