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皮膚軟組織厭氧菌

皮膚軟組織厭氧菌

發布時間:2021-03-19 19:29:05

1、如何治療婦科中的厭氧菌?

厭氧菌感染 【概述】 厭氧菌感染近年來已受到外科醫師的重視,在外科感染中厭氧菌的檢出率至少在50%以上。根據中山醫院的資料,厭氧菌在腹部感染中的檢出率為60.67%,在闌尾膿腫、闌尾切除術後切口化膿中佔70.58%。厭氧菌不僅可引起嚴重的胸腹部感染和膿腫,而且很多嚴重的軟組織壞死性感染幾乎都與厭氧菌有關。 【發病機理】 厭氧菌是人體內主要的正常菌群(表6-3),類桿菌屬在口腔、腸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最多;梭形桿菌主要存在於上呼吸道和口腔;消化球菌和消化鏈球菌存在於腸道、口腔、陰道和皮膚;丙酸桿菌常存在於皮膚、上呼吸道和陰道;韋永氏球菌則存在於口腔、上呼吸道、陰道和腸道。 表6-3 主要厭氧菌的分布部位 口腔 結腸 陰道 皮膚 土壤 梭狀芽孢桿菌屬 ±+±○+ 類桿菌屬 +++○○ 梭形桿菌屬 +++○○ 消化鏈球菌屬 ++++○ 放線菌屬 +±○○○ 丙酸桿菌屬 +±○+○ 韋永球菌屬 +++○○ 由於厭氧菌是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因此,厭氧菌感染絕大多數屬內源性。這些細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必須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時才能發生侵入和感染(表6-4)。 表6-4 誘發厭氧菌感染的情況 1.全身情況 糖尿病 低球蛋白血症 脾切除 皮質類固醇 免疫抑制劑 膠原病 白細胞減少症 細胞毒葯物 2.氧化還原電位差(Eh)降低 組織缺氧 異物 外周血供應不足 組織壞死 鈣鹽 需氧菌感染 燒傷 3.惡性腫瘤 結腸、子宮、肺 白血病 4.手術前腸道"滅菌"准備 5.胃腸道和女性盆腔手術 6.胃腸道創傷 7.人和動物咬傷 全身性因素包括惡性腫瘤、白血病、糖尿病、白細胞減少症、丙種球蛋白降低、應用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葯物、脾切除、膠原病等,手術創傷、營養不良、組織缺氧、組織破壞、異物、外周血管閉塞、需氧菌感染等使局部氧化還原電位差(Eh)降低的因素,均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和感染。發生外科厭氧菌感染的常見部位如下:口腔感染、腹膜炎、腹內膿腫、闌尾炎、憩室炎、肛旁膿腫,直腸周圍膿腫、腦膿腫、肺膿腫、肝膿腫和盆腔感染等。女性生殖道的厭氧性感染常發生於難產和非法流產,因產道組織的破壞和出血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病情凶險,往往合並附近血管的血栓性靜脈炎。在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中,有一種厭氧菌和需氧菌的協同性感染;如壞死性筋膜炎,雖不多見,但一旦發生,可引起大片筋膜和皮膚壞死,病情發展迅速。 【臨床表現】 外科厭氧菌感染有下列臨床特點: (一)內源性 除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為外源性感染外,無芽孢厭氧菌感染均為內源性。Moore,Cato和Holdeman證明從臨床感染標本分離出來的40種厭氧菌,除3~4種外均存在於正常的腸道內。當全身或局部情況改變時,它們才發生侵入和引起感染。中山醫院外科收集腹部感染100份標本中,厭氧菌陽性率為60.67%,其中革蘭氏陰性桿菌42株,占厭氧菌的61.76%。在42株革蘭氏陰性桿菌中類桿菌35株,佔83.33%,其中脆弱類桿菌32株,又占類桿菌的91.42%。另有韋永氏球菌8株,革蘭氏陽性梭狀芽孢桿菌7株,真桿菌6株,革蘭氏陽性球菌5株。顯然絕大多數的厭氧菌感染的 致病菌均為內源性。 (二)多菌性 外科感染中的厭氧菌常與其他細菌同時存在,在中山醫院100份標本中,有細菌生長89份,其中屬多種細菌者43份,佔47.19%,而同時存在的需氧菌中以大腸桿菌和各種鏈球菌為最多見。根據我院的經驗,如不做厭氧菌培養,則有半數以上(60.67%)的病原菌不能被及時發現,特別是12.36%的病例是單獨厭氧菌感染,這種感染以往由於未做厭氧菌培養,需氧菌培養陰性而被誤診為無菌膿腫。由於厭氧菌感染常為多菌性,不僅細菌協同現象值得注意,而且厭氧菌中最多見的脆弱類桿菌能產生β醯胺酶,它能顯著降低病灶中青黴素的濃度並將其滅活,採用抗生素治療時必須加以考慮。 (三)膿液腐臭和產氣性 厭氧菌感染的膿液具有特殊的腐臭味,以往常被認為是大腸桿菌的特徵,現已證明,大腸桿菌產生的膿液並無臭味,惡臭的膿液實際上是厭氧菌引起。 厭氧菌中的產氣莢膜桿菌所引起的氣性壞疽,其特徵是在肌肉和皮下組織內有氣體,但產氣的外科細菌性感染並不一定就是氣性壞疽。實際上,類桿菌和消化鏈球菌感染時,組織中也常有氣體產生。因此,凡是傷口的膿液腐臭或組織中有氣體存在,均應首先考慮厭氧菌感染的可能性。 (四)緩發性 無芽孢性厭氧菌的生長通常比較緩慢,因此出現臨床症狀有時較晚。厭氧菌引起的切口感染甚至在拆線後數天才發現明顯的膿液。此外厭氧菌培養往往需要3~7天始有細菌生長,因此外科感染病人的膿液除送需氧菌和厭氧菌培養外,常規做革蘭氏染色檢查對於迅速確診也有裨益。倘使革蘭氏塗片證明有菌而需氧菌培養陰性時,就應高度懷疑為厭氧菌感染,應毫不遲疑地採取措施治療厭氧菌,不必等待培養結果。 【治療說明】 (一)擴創和引流 厭氧菌感染常伴有廣泛的組織壞死,必須徹底切除,因壞死組織能降低局部Eh,有利於厭氧菌的繁殖,這是治療厭氧菌感染的先決條件。產氣莢膜桿菌性肌炎(即氣性壞疽)時肌肉廣泛壞死,也必須切除,嚴重的甚至需要截肢。壞死性筋膜炎是較少見的厭氧菌感染,筋膜和皮膚常有廣泛壞死,如不徹底切除,常難以控制感染的擴散而導致死亡。 (二)抗生素療法 必須選擇對厭氧菌敏感的抗生素(見表6-5)。厭氧菌對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常有抗葯性。大多數厭氧菌,除脆弱類桿菌外,均對青黴素G敏感。林可黴素的抗菌譜與青黴素G相仿,如病人對青黴素過敏時可選用。氯黴素幾乎對所有的厭氧菌包括脆弱類桿菌在內均有效,但缺點是有骨髓抑制的危險性。厭氧菌對四環素、紅黴素和氯黴素的敏感性有差異,且在治療過程中迅速產生抗葯性,氯林可黴素對厭氧菌感染的療效優於林可黴素,但它和林可黴素一樣,有時會引起致命的假膜性結腸炎。在目前的抗菌葯中,療效最好的首推甲硝唑,對所有的厭氧菌包括脆弱類桿菌有效。Sharp等(1977)發現甲硝唑的療效優於氯林可黴素和林可黴素,此葯價格便宜,即使長期使用也無嚴重並發症。甲硝唑不僅可口服(500mg, 每日三次),灌腸(每次1~2g),最近國內已有靜脈制劑,0.5%100ml,靜滴每日2~3次。口服甲硝唑和靜脈滴注甲硝唑在結腸手術前准備中的作用,證明這兩種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傷口的感染率。 表6-5 厭氧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梭狀芽孢桿菌 厭氧性球菌 脆弱類桿菌 類桿菌種 放線菌 青黴素 ++-++ 林可黴素 ±+-++ 頭孢菌素 ±± - ± - 氯黴素 +++++ 氯林可黴素 +++++ 甲硝唑 +±+++ 四環素 ±±-±± 紅黴素 ±+±+± +敏感;±稍敏感;-不敏感 前已述及,厭氧菌與需氧菌之間伴有協同作用,因此在治療厭氧菌感染時須分別採用對需氧菌和厭氧菌敏感的葯物。頭孢西丁(Cefoxitin)對類桿菌屬有效,但療效不如氯林可黴素、氯黴素或甲硝唑。頭孢孟多是一種新的靜脈用頭孢菌素,抗菌譜較廣,對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的需氧菌和厭氧菌均有效。 第三代頭孢菌素例如頭孢羥羧氧醯胺(Moxalactam)頭孢哌酮(Cefoperazone)和頭孢噻肟(Cefotaxime)對需氧菌和厭氧菌均有效,對所有的厭氧菌均有極強的殺菌力(5)。 (三)高壓氧療法 高壓氧能提高組織的氧張力,抑制厭氧菌的繁殖,這一療法是梭形芽孢桿菌感染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對於無芽孢厭氧菌感染究竟有多少價值,不少人表示懷疑。總之,這種療法目前尚在實驗階段,值得深入研究。 (四)過氧化氫 過氧化氫是治療厭氧菌感染傷口的一種有效葯物,它所釋放的新生氧能殺死厭氧菌。過氧化鋅糊劑則可用於治療某些厭氧菌感染,特別是Meleney潰瘍。

採納哦

2、什麼叫皮膚軟組織感染?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後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毛囊炎、癤、癰及創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窩織炎主要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褥瘡感染常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或有合並症者,屬復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不伴以上情況者為單純性皮膚、軟組織感染。

【治療原則】

1. 皮膚、軟組織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淺、數量少者如膿皰病,只需局部用葯。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時宜同時全身應用抗菌葯物。輕症感染患者可口服給葯,嚴重感染患者可靜脈給葯。

2. 局部用葯以消毒防腐劑(如碘伏)為主,少數情況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應用的抗菌葯物,如莫匹羅星等。

3. 輕症患者可針對常見病原菌進行經驗治療。全身感染徵象顯著的患者,應做創面膿液培養,並同時做血培養,獲知病原菌後進行葯敏試驗,必要時據以調整用葯。

4. 有膿腫形成時須及時切開引流。

3、厭氧菌感染嚴重嗎?

建議:全身性因素包括惡性腫瘤、白血病、糖尿病、白細胞減少症、丙種球蛋白降低、應用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葯物、脾切除、膠原病等,手術創傷、營養不良、組織缺氧、組織破壞、異物、外周血管閉塞、需氧菌感染等使局部氧化還原電位差降低的因素,均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和感染。發生外科厭氧菌感染的常見部位為:口腔感染、腹膜炎、腹內膿腫、闌尾炎、憩室炎、肛旁膿腫,直腸周圍膿腫、腦膿腫、肺膿腫、肝膿腫和盆腔感染等。女性生殖道的厭氧性感染常發生於難產和非法流產,因產道組織的破壞和出血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病情凶險,往往合並附近血管的血栓性靜脈炎。在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中,有一種厭氧菌和需氧菌的協同性感染;如壞死性筋膜炎,雖不多見,但一旦發生,可引起大片筋膜和皮膚壞死,病情發展迅速。

4、為什麼會感染厭氧菌

根據你的情況描述,主要是通過婦科體檢發現存在厭氧菌感染的情況,目前主要是擔心厭氧菌是否會導致夫妻間傳染的問題。
指導意見:
一般來講,厭氧菌感染是常見的婦科炎症感染,厭氧菌感染並不是性傳播疾病的類型,所以針對你的情況,沒有必要擔心性生活會導致厭氧菌的相互感染。
不過性生活期間必要的衛生習慣還是必須,這樣會減少感染的概率。
針對你的情況要及時給予相應的抗厭氧菌葯物對症治療。

5、厭氧菌感染有什麼症狀表現

厭氧菌是正常菌群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引起人體任何組織和器官的感染。?我們來看看下文的介紹。?厭氧菌是人體內主要的正常菌群,類桿菌屬在口腔、腸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最多;梭形桿菌主要存在於上呼吸道和口腔;消化球菌和消化鏈球菌存在於腸道、口腔、陰道和皮膚;丙酸桿菌常存在於皮膚、上呼吸道和陰道;韋永氏球菌則存在於口腔、上呼吸道、陰道和腸道。由於厭氧菌是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因此,厭氧菌感染絕大多數屬內源性。這些細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必須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時才能發生侵入和感染。全身性因素包括惡性腫瘤、白血病、糖尿病、白細胞減少症、丙種球蛋白降低、應用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葯物、脾切除、膠原病等,手術創傷、營養不良、組織缺氧、組織破壞、異物、外周血管閉塞、需氧菌感染等使局部氧化還原電位差(Eh)降低的因素,均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和感染。發生外科厭氧菌感染的常見部位如下:口腔感染、腹膜炎、腹內膿腫、闌尾炎、憩室炎、肛旁膿腫,直腸周圍膿腫、腦膿腫、肺膿腫、肝膿腫和盆腔感染等。女性生殖道的厭氧性感染常發生於難產和非法流產,因產道組織的破壞和出血有利於厭氧菌的滋長,病情凶險,往往合並附近血管的血栓性靜脈炎。在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中,有一種厭氧菌和需氧菌的協同性感染;如壞死性筋膜炎,雖不多見,但一旦發生,可引起大片筋膜和皮膚壞死,病情發展迅速。厭氧菌感染的膿液具有特殊的腐臭味,以往常被認為是大腸桿菌的特徵,現已證明,大腸桿菌產生的膿液並無臭味,惡臭的膿液實際上是厭氧菌引起。 厭氧菌中的產氣莢膜桿菌所引起的氣性壞疽,其特徵是在肌肉和皮下組織內有氣體,但產氣的外科細菌性感染並不一定就是氣性壞疽。實際上,類桿菌和消化鏈球菌感染時,組織中也常有氣體產生。因此,凡是傷口的膿液腐臭或組織中有氣體存在,均應首先考慮厭氧菌感染的可能性。

6、皮膚軟組織感染吃什麼葯好

你好,皮膚、軟組織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淺可以局部用葯。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時宜同時全身應用抗菌葯物。
皮膚軟組織感染可以外用紅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治療。另外可以口服阿莫西林顆粒強必林等消炎葯治療,平時注意不要吃辛辣食物。

7、皮膚軟組織感染是什麼意思?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後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毛囊炎、癤、癰及創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窩織炎主要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褥瘡感染常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或有合並症者,屬復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不伴以上情況者為單純性皮膚、軟組織感染。【治療原則】1. 皮膚、軟組織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淺、數量少者如膿皰病,只需局部用葯。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時宜同時全身應用抗菌葯物。輕症感染患者可口服給葯,嚴重感染患者可靜脈給葯。2. 局部用葯以消毒防腐劑(如碘伏)為主,少數情況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應用的抗菌葯物,如莫匹羅星等。3. 輕症患者可針對常見病原菌進行經驗治療。全身感染徵象顯著的患者,應做創面膿液培養,並同時做血培養,獲知病原菌後進行葯敏試驗,必要時據以調整用葯。4. 有膿腫形成時須及時切開引流。 追問: 說的簡單點行么,我看不懂也你就說說我買的葯是治療傷口發炎的不是就行了

8、氨苄治療厭氧菌嗎

問題分析:您好,你的問題應該是葯物頭孢類葯物應用作用的問題,此類抗生素主要為廣譜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如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分大腸埃希菌、奇異變形桿菌、沙門菌和志賀菌。對厭氧革蘭陽性球菌有一定的作用,臨床療效不明顯。
意見建議:建議應該注意此類抗生素的葯物禁忌及葯物不良反應,常見的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和腹部不適,神經系統如、頭暈、復視、耳鳴、抽搐等症狀,注意有青黴素類及其他葯物過敏史者慎用,與丙磺舒可延遲該品的腎排泄作用。
(一)治療

治療原則為建立不利於厭氧菌生長繁殖的環境(包括外科治療)和抗菌葯物治療。對少數產外毒素的厭氧菌感染如破傷風、肉毒桿菌食物中毒,宜同時應用抗毒素。對嚴重感染患者應加強支持療法、酌情輸血漿或全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1.破壞厭氧環境 包括局部病灶的切開引流、壞死組織或無效腔的清除、明顯腫脹伴氣體形成病變組織的減壓,以及並存的惡性腫瘤、異物、梗阻、血栓的去除等。為控制感染擴散和減輕毒血症,必要時施行截肢、子宮切除等手術。而對抗菌葯物治療效果良好的肝膿腫、無明顯囊壁的腦膿腫、輸卵管附件膿腫等不一定作切開引流。淺表厭氧菌感染局部可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高壓氧治療適用於氣性壞疽病例。

2.抗菌治療 抗菌葯物的選用應根據細菌培養及葯物敏感度(葯敏)試驗測定結果。但由於厭氧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需一定條件和時間,在臨床上常在獲得實驗室結果之前醫生已作出厭氧菌治療的重要決定,故國際臨床實驗室厭氧菌葯敏試驗標准化工作組委員會認為厭氧菌的葯物敏感試驗不應列為常規,只有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例外:①確定新抗菌葯物的抗菌活性;②監測不同地區厭氧菌對常用抗菌葯物抗菌活性的差異;③在某些特殊感染中如厭氧菌腦膿腫、心內膜炎、骨關節感染、難治性復發性菌血症等作為治療葯物選擇的指導。除了葯敏結果外,還需考慮的其他因素包括:葯物的殺菌活性、體內分布特點、抗菌譜(除厭氧菌外的)、葯物的毒性、對正常菌群的影響和價格等。厭氧菌感染抗菌葯物的選擇可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作出初步的推斷,一般橫膈上下厭氧菌感染的致病菌有較大差別;膈以上包括中樞神經系統、頭頸部和胸膜肺部,致病菌(除類桿菌能產生β-內醯胺酶外)對青黴素類大多敏感;膈以下的厭氧菌感染如腹腔內和女性生殖道感染,脆弱類桿菌為常見致病菌,抗菌葯物的選擇需特殊考慮。由於厭氧菌感染常表現為混合感染,由多種細菌包括厭氧菌與厭氧菌,厭氧菌與需氧菌(或兼性菌)引起,應採用多種葯物聯合治療。在膿腫和壞死組織中,葯物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濃度,所以可應用其最大推薦劑量。此外,抗菌葯物的療程宜長以免感染復發。常用的抗厭氧菌葯物分別介紹如下。

(1)甲硝唑:為殺菌劑,對類桿菌、梭桿菌、梭菌和大多數厭氧球菌具有極強的抗菌活性。厭氧菌的低氧化-還原電勢能還原甲硝唑的硝基,產生細胞毒物質抑制細菌DNA的合成,促使細菌死亡。甲硝唑被還原的中間產物對氧十分敏感,在有氧環境易失活,故只對厭氧菌發揮作用,對微需氧菌的作用不穩定,對兼性菌和需氧菌則無效。在臨床應用中,甲硝唑對腹腔內感染、女性盆腔感染、腦膿腫和厭氧菌骨髓炎等常有良好療效。某些胸膜肺部感染療效較差,可能與微需氧菌混合感染有關。厭氧球菌對甲硝唑亦較敏感。甲硝唑濃度為≤8mg/L時,能抑制95%的脆弱類桿菌和幾乎所有產黑素普氏菌;濃度為≤2mg/L時,對厭氧芽孢梭菌有抑製作用;濃度為≤1mg/L時可抑制梭桿菌。微需氧鏈球菌、放線菌屬、乳酸桿菌、短棒菌苗對甲硝唑大多耐葯。甲硝唑的給葯途徑與劑量:靜脈滴注7.5mg/kg體重,1次/6h,1天量不能超過4g。療程一般為7~10天,也可視病情而定。劑量為0.4~0.6g/次,3次/d,口服,療程同前。

(2)克林黴素和林可黴素:克林黴素是林可黴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其抗菌作用與臨床療效均優於林可黴素。克林黴素對大多數厭氧菌包括、消化鏈球菌、類桿菌、梭形桿菌、真桿菌、短棒菌苗以及大多數放線菌屬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已經報道10%~20%脆弱類桿菌對本品耐葯。某些梭菌尤其是產氣莢膜梭菌也耐葯。克林黴素對大腸桿菌和兼性革蘭陰性菌很少有活性,故在治療混合型感染時應加用其他抗菌葯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克林黴素對厭氧菌腹腔內感染、女性盆腔感染、皮膚與軟組織感染、骨和關節的厭氧菌感染有良好的療效。對厭氧菌引起的胸膜肺部感染,克林黴素的療效優於青黴素類。長期應用易引起腹瀉和艱難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腸炎。常用劑量為1.2~1.8g/d,分2次或3次靜脈滴注,病程可視情況而定。

(3)氯黴素:體外試驗表明氯黴素抗菌譜廣,除少數產氣莢膜梭菌外,對類桿菌和大多數其他厭氧菌有良好的活性,且易透入各種體液、組織中。對大腸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和鏈球菌也有一定活性。故臨床上本品常用於原因未明的嚴重厭氧菌感染,療效肯定。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仍不失為良好的選用葯物。也可用於治療呼吸系統的厭氧菌感染和混合感染。但是,其對腹腔內感染的療效並不令人滿意。少見而致命的毒性反應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細胞減少症常限制了其應用。氯黴素的常用劑量為2g/d,分次靜脈滴注,療程視病情而定。

(4)β-內醯胺類抗生素:消化球菌、產氣莢膜梭菌、梭形桿菌、放線菌等對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類常敏感,而脆弱類桿菌對青黴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替坦和某些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噻肟、頭孢哌酮等療效均令人失望,與多數脆弱類桿菌存在β-內醯胺酶有關。根據美國八個醫學中心1981~1986年對脆弱類桿菌的體外葯敏檢測,發現在β-內醯胺類抗生素中活性最強的為亞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制劑、頭孢西丁等,上述葯物能耐厭氧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故對類桿菌有較好活性。具體分述如下:

①青黴素類:對於絕大多數非產β-內醯胺酶的細菌而言,青黴素仍然是不錯的選擇,這些細菌包括厭氧鏈球菌、梭菌屬、非產芽孢厭氧桿菌和絕大多數非產β-內醯胺酶的革蘭陰性厭氧桿菌(即類桿菌、梭形桿菌、普氏菌和波費桿菌屬)。除脆弱類桿菌組外,其他一些革蘭陰性厭氧桿菌對青黴素耐葯的情況也有所增加,包括梭形桿菌、普氏菌[如產黑色素普氏菌、兩路普氏菌(P.bivia)和解糖腖普氏菌(P.disiens)]、波費桿菌屬、Wadsworthia和內臟類桿菌(B.splanchinus)等。某些梭菌(多枝梭菌、梭形梭菌和丁酸梭菌)也可產生β-內醯胺酶而對青黴素耐葯。耐葯菌釋放β-內醯胺酶後,致青黴素失活,不僅可以保護其自身,也使青黴素敏感的致病菌得以存活。半合成青黴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和美洛西林等應用大劑量可以達到較高的血葯濃度。在此濃度下,對腸桿菌科和絕大多數厭氧菌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但是,產β-內醯胺酶的革蘭陰性厭氧桿菌對其耐葯。

②頭孢類抗生素:第一代頭孢菌素的抗厭氧菌活性略遜於青黴素。脆弱類桿菌組中的絕大多數菌株、多數普氏菌和波費桿菌屬細菌可產生β-內醯胺酶而對頭孢類抗生素耐葯。由於對細菌所產生的β-內醯胺酶相對穩定,在頭孢類抗生素中,第二代頭孢菌素對脆弱類桿菌組細菌最為有效,對其耐葯者約為5%~15%。由於抗菌譜廣,第二代頭孢菌素被廣泛用於混合感染的治療和預防。除產氣莢膜梭菌以外,頭孢西丁對絕大多數梭菌相對無效。相對而言,其他第二代頭孢如頭孢替坦和頭孢美唑等半衰期更長。但是,兩者對脆弱類桿菌的抗菌活性與頭孢西丁類似,而對脆弱類桿菌組的其他細菌(即多形類桿菌)效果較差。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類桿菌屬有效,但抗菌作用遜於第二代頭孢菌。

③碳青黴烯類: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對厭氧菌和需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包括產β-內醯胺酶的類桿菌屬、腸桿菌科和假單胞菌屬。脆弱類桿菌組細菌耐葯率低於1%。

(5)大環內酯類:體外試驗中,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等大環內酯類葯物對脆弱類桿菌組和梭桿菌以外的其他厭氧菌有中度以上的抗菌活性,尤其對普氏菌、卟啉單胞菌屬、微需氧和厭氧球菌、革蘭陽性非產芽孢厭氧桿菌和部分梭菌效果好。對產氣莢膜梭菌效果較好,對革蘭陰性厭氧桿菌效果差。常用於口咽部感染。

(6)萬古黴素和去甲萬古黴素:對各種革蘭陽性菌包括球菌與桿菌均有強大抗菌作用,最小抑菌濃度(MIC)大多為0.06~5mg/L,為快效殺菌劑。口服對艱難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腸炎具極好療效。成人劑量為2g/d,分次口服,療程7~10天。

(7)其他:四環素類(以多西環素較好)的抗厭氧菌作用較氯黴素、克林黴素和甲硝唑差,對放線菌屬則作用強大,因此除放線菌病外臨床上不用於厭氧菌感染的治療。喹諾酮類對厭氧菌的作用多數認為較差或不穩定。國外合成了若干喹諾酮新品種,對所有290株厭氧菌(包括脆弱類桿菌和其他類桿菌、梭菌、梭形桿菌、消化鏈球菌、短棒菌苗等)均有良好活性(對≤2mg/L的濃度均敏感),有待臨床驗證。類桿菌和部分梭桿菌能產β-內醯胺酶而水解β-內醯胺類抗生素,後者與β-內醯胺酶抑制劑(如克拉維酸和舒巴坦)聯合制劑可使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哌酮等抗生素的抗菌譜增廣,抗菌作用顯著增強,從而對多種產β-內醯胺酶的細菌產生明顯協同作用;現有制劑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舒他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哌酮-舒普深)等,可用於脆弱類桿菌等感染。厭氧菌感染部位不同,其致病菌種類也不相同,故可根據不同部位的致病菌種類,選用適當的抗菌葯物。

①口腔厭氧菌感染:致病菌為口腔寄殖菌群,主要為消化鏈球菌、梭形桿菌屬、韋榮球菌屬、口腔類桿菌及真桿菌屬等。首選青黴素,次選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或克林黴素。

②呼吸系統厭氧菌感染:主要致病菌為消化鏈球菌、產黑素普氏菌、梭桿菌屬、梭菌屬和脆弱類桿菌,多數呈混合感染。首選克林黴素,次選氯黴素或甲硝唑,均宜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

③腹腔內厭氧菌感染:常見致病菌為脆弱類桿菌、梭菌和厭氧球菌,常與兼性菌混合。首選甲硝唑或克林黴素,次選氯黴素,均宜與氨基糖苷類聯合。

④婦產科厭氧菌感染:主要致病菌為厭氧鏈球菌、類桿菌、梭形桿菌和梭菌,可有兼性菌混合感染。首選青黴素類,次選克林黴素或甲硝唑。可與氨基糖苷類聯合。

⑤中樞神經系統厭氧菌感染:常見致病菌為消化鏈球菌、梭桿菌、脆弱類桿菌,部分呈混合感染。首選氯黴素加青黴素類,或甲硝唑加青黴素類。劑量均宜大。

⑥骨與關節厭氧菌感染:較少見。致病菌以類桿菌為主,首選克林黴素,次選氯黴素或甲硝唑。

⑦皮膚軟組織厭氧菌感染:常由產氣莢膜梭菌、厭氧球菌引起。首選青黴素,次選克林黴素。

⑧艱難梭菌所致偽膜性腸炎:首選萬古黴素(口服)或甲硝唑。曲伐沙星因其肝毒性,已停止使用,美國FDA規定僅用於具有特殊指征的ICU患者。

3.其他治療 支持和對症治療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血,糾正休克,止痛、腎衰竭的治療,患肢的固定等亦屬重要。並發血栓性靜脈炎或DIC時,有應用肝素等抗凝劑的指征。由產氣莢膜梭菌造成流產後感染或敗血症而並發血管內溶血時,可應用換血療法。破傷風或肉毒梭菌感染時,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此時,抗毒素的應用尤為重要。此外可給氧,包括局部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和全身給葯,重症患者可考慮高壓氧艙治療。

(二)預後

厭氧菌敗血症有4/5為單純的厭氧菌感染,病死率在50%以上。

與皮膚軟組織厭氧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