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蠶絲是什麼材料
蠶絲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一種天然纖維。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
據考古發現,約在4700年前中國已利用蠶絲製做絲線、編織絲蠶繭 蠶絲帶和簡單的絲織品。商周時期用蠶絲織制羅、綾、紈、紗、縐、綺、錦、綉等絲織品。蠶有桑蠶、柞蠶、蓖麻蠶、木薯蠶、柳蠶和天蠶等。由單個蠶繭抽得的絲條稱繭絲。它由兩根單纖維借絲膠粘合包覆而成。繅絲時,把幾個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成絲條,統稱蠶絲。除去絲膠的蠶絲,稱精練絲。蠶絲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蠶絲,其次是柞蠶絲,其他蠶絲因數量有限未形成資源。蠶絲質輕而細長,織物光澤好,穿著舒適,手感滑爽豐滿,導熱差,吸濕透氣,用於織制各種綢緞和針織品,並用於工業、國防和醫葯等領域。中國、日本、印度、前蘇聯和朝鮮是主要產絲國,總產量佔世界產量的90%以上。
蠶絲是古代漢族文明產物之一,漢族勞動人民發明生產為極早之事,相傳黃帝之妃螺祖始教民育蠶;甲骨文中有絲字及絲旁之字甚多。
中國絲在漢代已經外銷國外,《史記》大宛傳就記載了張騫出使西域返國,向武帝報告此行所見: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國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雲;其人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張騫出使當在公元前二世紀,其在大夏所見之蜀布、邛杖乃系由印度轉售而來,印度能有餘貨外銷,可見其境內供需已十分充裕。根據印度學專家雅各比(HermanJacobi)考證:公元前四世紀,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羅笈多(Candragupta)在位時,大臣高底里雅(Kautilya)所撰書中不僅有支那之名,且謂該時絲已販運至印度;絲在印度除了做衣服外,還用作帝王的旌旗,臨風招展,颯然有聲。在其它運銷印度的商品如樟腦、鐵、鉛、茶、銀朱、荔枝、豆、馬、花生中,絲是首屈一指的暢銷物。印度古代著名的《摩奴法典》(Manusmrti)將中國(Cina)與希臘人並列。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也有對中國絲(Cinamsuka)的記載;梵文中許多與絲有關的字如Cinapatta(成捆的絲)以及前所提Cinamsuka(絲衣服)等,皆以Cina這個字做成組成的部分,可見中國絲對古代印度之影響。
由來
—嫘祖創造養蠶繅(sao)絲方法的傳說
「春蠶到死絲方盡,留贈他人御風寒。」春蠶,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吃的是桑葉,吐出的卻是一縷縷細絲;它無
蠶的一生
私地將潔白的蠶絲奉獻給人類織造絲綢,自己卻度盡了一生的辛勤,化成蛹,默默地幽閉在自造的蠶繭之中了。
蠶是怎樣被人們發現的?蠶兒吐絲又是誰發現的?
遠古時代,天地悠悠,氣象萬千。那時人們穿著十分簡陋。有人把一片片樹葉串連起來披在身上,有人把剝下來的獸皮晾乾後和身上一裹,就算是衣服了。
可是,串連起來的樹葉,穿在身上悉悉索索的,稍動一下便紛紛散落了。獸皮呢?它的禦寒性能好,也很耐用,可是,又重又硬,穿在身上非常不自在,一到夏天,渾身淌汗,又熱又悶,使人難以忍受。
後來,人們發現麻類植物,外面的皮層可以剝下來撕成一條條的,經過手工加工成麻線,再編織成一塊塊麻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比穿樹葉或披獸皮要舒適得多。於是,人們開始種麻,織造麻布,製作麻布衣服。
穿著麻布製作的衣服,雖然輕便、透氣,也耐穿,可是畢竟很粗糙,穿在身上不柔軟。於是,人們在尋找新的衣著原料中,發現了蠶絲,並用來織制絲綢衣物。
說起蠶絲的發現,還有一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呢!在4500多年前,居住在黃河流域的黃帝戰敗蚩尤後,建立了部落聯盟,黃帝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部落聯盟建立以後,便按照部門分工管理經營,有管理種植五穀的,有管理製造生產工具的,有管理製作衣服的等等,各司其職。製作衣服部門由黃帝的妻子嫘(lei)祖親自負責管理。
嫘祖在管理製作衣服飾物過程中,還找來黃帝部下三位大臣協助,他們是:管理製作帽子的胡曹,管理製作服裝的伯余,管理製作鞋子的於則。有三位大臣直接負責管理,嫘祖本來可坐享其成了,可是,嫘祖是一位勤勞的婦女,不願閑著,常常是白天帶領部落的婦女上山剝樹皮,下田剝麻皮,晚上再與其他婦女一起,把男人們狩獵回來的獸類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製作。不多久,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衣服。可是,嫘祖由於過度勞累,終於病倒了,整天不思飲食。看護的婦女想盡辦法,做了很多嫘祖平時愛吃的食物,嫘祖一看,盡是搖頭。三天過去,嫘祖沒有進食任何東西,看護的婦女個個著急萬分。就在這時,有一位婦女提議上山采一些可口的鮮果給嫘祖吃。眾人覺得是個好主意,便急忙上山去了。她們跑遍了近山遠峰,採摘了不少果實,可一上口,不是酸的,就是澀的,很難進口。直到太陽快下山,突然一婦女在一片桑樹林發現滿樹結著的一隻只白色小果,她們以為找到了好鮮果,趕忙採摘了幾只,便急匆匆趕下山來。到家後,用嘴一咬,誰也無法咬動,也沒有什麼味道。幾個婦女站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難過得直發愣。
正在這時,一位幫廚的婦女從她們身邊走過,聽了她們所碰到的問題,隨便說了一句:「現在有火了,咬不動,何不用水來煮爛它?」「在理!在理!」眾婦女異口同聲表示贊同。她們連忙把白果倒進鍋里,加上水後,便架起火燒煮。可是,燒了好一陣,撈起一隻用嘴一咬,還是咬不動,這時,旁邊的一婦女,以為浮在上面的咬不動,那些覺在鍋底下的一定煮爛了。於是,她拿了一根小樹枝在鍋里攪拌起來。攪了幾下,往外一拉,發現樹枝上纏著不少頭發絲般的白絲。她們抽呀、纏呀,沒有多長時間,在鍋里煮的白果全都變成細白絲線。
婦女們吱吱喳喳的聲音,驚動了隔壁卧床休息的嫘祖。吵鬧聲愈來愈大,嫘祖堅持要起床過去看個究竟,便在看護婦女的攙扶下,步履維艱地一步一步地移動著。當她來到婦女們當中時,婦女們便繪聲繪色地把這個新鮮事說給嫘祖聽。嫘祖聽後,心情十分興奮,病情也減輕了大半,立即想親自動手試試。身邊的婦女不肯讓她動手,把纏在樹枝上的細絲線拿來給她看。嫘祖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女人,她細看纏在樹枝上的細絲線後,便對周圍的婦女說:「這不是果樹的果子,不能進食,不過,它可派上用場了。」隨後嫘祖還詳細詢問了果子是從哪裡摘來的,在哪山,哪樹上。
說來也怪,這事的第二天,嫘祖的病就全好了,開始進食東西,體力也有所恢復,她不顧旁人的勸阻,在婦女們的帶路下,親自上山去看個究竟。她們來到那一片桑樹林前,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邊休息邊觀察。當她們靜下來後,只聽見樹上傳來陣陣「撒、撒、撒」的聲響,像秋天細雨打在樹葉上似的。再走近抬頭一看,原來樹上爬滿軟綿綿的大蟲子,正蠕動著身子,貪婪嚙食著桑葉。不大一會兒,周圍的桑葉都吃光了。後來,嫘祖又上山觀察了幾次,弄明白了掛在樹上一隻只白果子,是那些大蟲子在樹上吐出的細絲結成的一隻只橢圓形的小皮袋兒,而並非是樹上結出的果實。
從此以後,人們便把這種能吐絲的大蟲子叫做「蠶」,蠶結的小皮袋兒叫做「繭」,蠶吃的樹葉叫做「桑葉」。從這時候開始,嫘祖親自栽桑、養蠶、繅(sao)絲,並把這方面的技術傳授給其他人。這樣,年復一年,人們學會了栽桑、養蠶,發明了用蠶絲來織制絲綢。當時黃帝看到這一神奇的寶貝,喜形於色,贊不絕口,立刻命令伯余織成絲綢、製成禮服。絲綢溫柔飄逸,如行雲流水,精美絕倫,與當時粗硬的獸皮、麻布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就這樣,嫘祖被後人供奉為「先蠶」(蠶種),看作是養蠶、繅(sao)絲的創造者。
「嫘祖養蠶」,只是一個傳說,不過,這個傳說卻告訴我們: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蠶絲。當時,是人們發現樹上野蠶結成繭,再從繭中抽出長長的絲,並且將它織成衣料。以後逐漸地學會把野蠶捉到家裡喂養起來,為了給蠶兒提供桑葉,也就種植起桑樹。嫘祖的傳說,只是把漢族勞動人民的創造歸功於嫘祖一人,而編成的故事罷了。
起源
蠶絲
蠶絲是古代漢族文明產物之一,其之發明當為極早之事,相傳黃帝之妃螺祖始教民育蠶;甲骨文中有絲字及絲旁之字甚多。《穆天子傳》中就有周穆王「休於獲澤(今山西陽城縣),以觀桑者,乃飲於桑林」的記載;《尚書》禹貢謂:「兗州厥貢漆絲,厥篚織文;青州噘篚檿絲;徐州厥篚元纖縞;揚州厥篚織貝……」可見古代產絲地之廣。
中國絲早在漢以前已經輸出,且聞名於國外,《史記》貨殖列傳謂:
烏氏倮,畜牧。及眾斥責,求奇繒物,問獻遺戎王。戎王什倍其償,與之畜。畜至用谷量馬牛。秦始皇今倮比封君,以時與列臣朝請。烏氏倮販賣絲貨,運銷外國,竟成巨富,位同封君,列朝議事。中國絲絹在當時國際市場之身價,由是可見。無怪後來武帝欲通西南,皆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21,其目的或在壟斷商務。甘英欲出使大秦,安息人為專擅繒彩之利,亦從中加以阻止。
然中國絲之出口,及於漢際已然大量而充裕的外銷國外各地,《史記》大宛傳記載了張騫出使西域返國,向武產報告此行所見:
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國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里、其俗土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濕暑熱雲;其人民乘象以戰,其國臨大水焉。』」張騫出使當在西元前二世紀,其在大夏所見之蜀布、邛杖乃系由印度轉售而來,印度能有餘貨外銷,可見其境內供需已十分充裕。印度古代著名的《摩奴法典》(Manusmrti)將中國(Cina)與希臘人並列。
2、蠶絲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由兩根單纖維借絲膠粘合包覆而成。繅絲時,把幾個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成絲條,統稱蠶絲。除去絲膠的蠶絲,稱精練絲。
絲膠(球蛋白globulin)與絲素(纖蛋白silk-fibroin)均屬蛋白,但兩者結構與氨基酸成分存有差異。絲素蛋白是蠶絲中主要的組成部分,約占質量的70%—73%,絲膠約佔23%—25%,還有5%左右的其它介質。
絲膠是水溶性較好的球狀蛋白質,將蠶絲溶解於熱水中脫膠精練,就是利用了絲膠的這一個特性。由於絲膠和絲素的氨基酸組成不同,絲素為纖蛋白(silk-fibroin),絲膠為球蛋白,所以桑蠶所吐的絲全長可達800-1200米。
絲素約含97%的純蛋白質,由18種氨基酸組成,其中主要含量最高8種是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蠶絲整體有屬於多孔纖維,微粒子在顯微鏡下的結構類似活性炭分子篩(NK30AP)結構,絲肽構像:反平行-折疊結構。
(2)蠶絲蛋白軟組織材料擴展資料
蠶絲在酸鹼作用下能被水解破壞,尤其對鹼的抵抗能力更差,遇鹼即膨化水解。蠶絲的耐鹽性也較差,中性鹽一般易被蠶絲吸收,使蠶絲脆化。
蠶絲的成分較復雜,是一種蛋白質纖維,含有18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接觸皮膚能增進細胞的活力,還可以防止血管硬化、抗衰老的功能,幫助皮膚維持表面脂膜的新陳代謝,可以保持皮膚滋潤、光滑。
另外,蠶絲營養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在現在技術的支撐下,使蠶絲食品化變成了現實而且將蠶絲從食品的概念直接提升到了保健品的范疇。
3、蠶絲蛋白結構
這里牽涉到蠶絲蛋白和羊毛蛋白的結構問題。
羊毛是由α角蛋白組成的。α角蛋白由兩條鏈構成,相互盤繞,每條鏈自身又有所盤繞,因此α角蛋白就是一個螺旋的螺旋結構,可以將它想像成兩個彈簧互相圍繞著同一個軸盤繞而成。因此α角蛋白有著很好的彈性。當在紡成毛線的時候,外力會將蛋白進行一定程度的拉扯,使得螺旋的間隙變大,而水洗時這些螺旋在水分子的幫助下重新恢復了舊有的結構,因此會發生皺縮
而蠶絲蛋白是由β絲蛋白構成的。β絲蛋白由若干條肽鏈平行組成,肽鏈之間通過氫鍵(氫鍵就是一種分子間的作用力)相連,每條鏈自身採用鋸齒狀的折疊。這種情況其實已經是蛋白質充分伸展下的情況,在外力的作用下即使蛋白質被拉斷結構很難發生變化。因此抽絲的時候蛋白質並不會像羊毛中α角蛋白那樣被「拉開」,所以水洗的時候自然也不會變形了。
4、蠶絲蛋白面料成分是多少
蠶絲蛋白:絲素蛋白。絲素蛋白,是從蠶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含量約占蠶絲的70%~80%,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絲氨酸(ser)約占總組成的80%以上。
5、什麼是蠶絲蛋白纖維?
蠶絲蛋白纖維其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蠶絲,由於它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所以加一個蛋白其實就是提點一下而已。
6、安美來(AEMIRIA)膠原蠶絲蛋白片的成分是什麼?各有哪些主要功效?拜託各位了 3Q
1) 膠原蛋白肽 膠原蛋白肽是人體皮膚和組織器官(血管、乳房、關節、骨骼、軟組織等)的重要結構物質,占人體皮膚比重的70%,其獨特的三肽螺旋結構能在皮膚保濕,抗皺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人體自身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逐年下降,自由基的氧化和內分泌功能衰退(荷爾蒙下降)亦導致膠原蛋白流失和變性,皮膚逐漸松馳和出現皺紋。口服補充膠原蛋白,有助於皮膚、乳房、關節、血管,毛發和其他組織器官的年輕和健康。 2) 蠶絲蛋白 從蠶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含18種氨基酸,與人體皮膚氨基酸結構比例相似,其中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含量高達80%以上,能增加皮膚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合成,促進肌膚新陳代謝,修補受損皮膚組織,令暗啞肌膚生色,還原美白和光澤。恢復皮膚彈性、保濕、嫩膚。
7、蠶絲蛋白面料和蠶蛹蛋白面料的區別
蠶絲蛋白是從蠶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含量約占蠶絲的70%~80%,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絲氨酸(ser)約占總組成的80%以上。
用於在中、高端針織面料、內衣、襪子、梭織襯衫、家紡面料、填充物、無紡布等領域
蠶蛹自古就是滋補強身,溫和脾腎,長肌肉的葯物和食品。 蠶蛹具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人類理想的動物性食品。蠶蛹蛋白為蠶蛹經脫水、除脂後粉碎處理得到的粉末狀固體。
作用是炸著吃。蠶蛹的蛋白質含量在50%以上,遠遠高於一般食品
8、蠶絲蛋白是什麼?
蠶絲蛋白,又叫絲素蛋白是從蠶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蛋白,含量約占蠶絲的70%~80%,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絲氨酸(ser)約占總組成的80%以上。絲素本身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理化性質,如良好的柔韌性和抗拉伸強度、透氣透濕性、緩釋性等,而且經過不同處理可以得到不同的形態,如纖維、溶液、粉、膜以及凝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