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切牙表面覆蓋的軟組織結構是

切牙表面覆蓋的軟組織結構是

發布時間:2021-03-16 08:28:50

1、顱頂軟組織包括哪些層次結構?

顱頂部的層次結構特點 二、顱頂部的層次結構特點
顱部由顱頂、顱底和顱腔三部分組成。顱頂又分為額頂枕區和顳區,並包括其深面的顱頂諸骨。 (一)額頂枕區
1.境界:前為眶上緣,後為枕外隆凸和上項線,兩側借上顳線與顳區分界。
2.層次:覆蓋於此區的軟組織,由淺入深分為五層,依次為:皮膚、淺筋膜、帽狀腱膜及顱頂肌(額、枕肌)、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和顱骨外膜。其中,淺部三層緊密連接,難以將其各自分開,因此,常將此三層合稱"頭皮"。深部兩層連接疏鬆,較易分離。
(1)皮膚skin:此區皮膚厚而緻密,並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為癤腫或皮脂腺囊腫的好發部位;二是具有豐富的血管,外傷時出血多,但傷口癒合較快。發根斜性穿過真皮到達淺筋膜,附於毛囊,手術切口應與毛發的方向一致,以減少對毛囊的破壞。
(2)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並有許多粗大而垂直的纖維束,使皮膚和帽狀腱膜緊密相連,並將此層分隔成許多小格,其中充滿脂肪,內有血管和神經穿行。感染時滲出物不易擴散,所以腫脹局限,早期即可壓迫神經末梢引起劇痛。另外,小格內血管的壁被周圍結締組織緊密固定,當血管損傷時不易自行收縮閉合,故出血較多,常需壓迫或縫合止血。
(3)帽狀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為一厚而堅韌的腱膜,前連枕額肌的額腹,後連枕腹,在正中部向後突出附著於枕骨隆凸,在兩側作為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點,並逐漸變薄,續於顳淺筋膜,附著於顴弓,猶如一頂緊扣在頭頂的帽子。
枕額肌的額腹前方止於額下皮膚,部分纖維與眼輪匝肌混合;後方在冠狀縫稍前方與膜狀腱膜相連,收縮時額部產生橫紋。
枕額肌的枕腹起自上項線的外側部,行向前上方,止於帽狀腱膜的後緣,收縮時牽引頭皮向後。
帽狀腱膜借淺筋膜的纖維隔與皮膚緊密相連,臨床將皮膚、淺筋膜和帽狀腱膜三層合稱為頭皮。頭皮外傷時,如未傷及帽狀腱膜,則傷口裂開不明顯;如帽狀腱膜同時受傷,由於額枕肌的收縮牽拉則傷口裂開,尤以橫向傷口為甚。縫合頭皮時一定要將此層縫好,才能減少皮膚的張力,有利於傷口的癒合和止血。
(4)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腱膜下隙subaproneurotic
space):是位於帽狀腱膜與顱骨骨膜之間的薄層疏鬆結締組織。此隙范圍較廣,前至眶上緣,後達上項線,兩側到達顴弓。頭皮藉此層與顱骨外膜疏鬆連接,故移動性大,開顱時可經此間隙將皮瓣游離後翻起,頭皮撕脫傷也多沿此層分離。腱膜下隙出血或化膿時,可迅速蔓延到整個顱頂,形成較大的血腫,痕斑可出現於鼻根及上瞼皮下。此間隙內的靜脈,經導靜脈與顱骨的板障靜脈及顱內的硬腦膜靜脈竇相通,若發生感染,可經上述途徑繼發顱骨骨髓炎或向顱內擴散,故臨床認為此層為是顱頂部的"危險區"(dangerous
area)。
(5)顱骨外膜pericranium: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借少量結締組織與顱骨表面相連,二者易於剝離。但骨膜與顱縫緊密愈著,並深入縫間,成為骨縫膜,與顱內的硬腦膜外層融合。因此,骨膜下血腫,常局限於一塊顱骨的范圍內,這一特徵易於與腱膜下血腫鑒別。嚴重的頭皮撕脫傷,可將頭皮連同部分骨膜一並撕脫。
顱骨外膜對顱骨的營養作用較少。剝離後不影響顱骨的生長。 (二)顳區
1.境界:位於顱頂的兩側,介於上線與顴弓上緣之間,前方至顴骨的額突和額骨的顴突,後方達乳突基部和外耳門。
2.層次:此區的軟組織,由淺入深亦有五層,依次為:皮膚、淺筋膜、顳筋膜、顳肌和顱骨外膜。
(1)皮膚:顳區前部的皮膚較薄,移動性較大,手術時縱行或橫行切口易縫合,愈後的瘢痕不明顯。
(2)淺筋膜:所含脂肪組織和纖維小隔較少。耳廓前有顳淺血管和耳顳神經,耳廓後有耳後血管和枕小神經,沿顳區自下而上呈放射狀向額頂枕區走行。經此區進行開顱術時,皮瓣的基部應在下方,既包括上述的血管和神經,以保證皮瓣的存活和感覺。
(3)顳筋膜temporal fascia:
1)顳淺筋膜:為帽狀腱膜的延續,較薄弱,向下漸與顳深筋膜相延續。耳前肌和耳上肌起於膜狀腱膜,耳後肌起自乳突根上方,三肌均止於耳根。
2)顳深筋膜:上方附著於上顳線,向下分為深、淺兩層附著於顴弓的內、外側面,兩層之間夾有脂肪和血管,顳中動脈(發自上領動脈)及顳中靜脈由此經過。由於此筋膜非常緻密,檢查傷口時手指可摸到堅硬的筋膜邊緣,可能被誤認為是顱骨的損傷。
(4)顳肌temporal
muscle:呈扇形,起自顳窩和顳筋膜深面,前部肌纖維垂直向下,後部肌纖維幾乎水平向前,肌纖維逐漸集中,經顴弓深面,止於下頜骨的冠突。經顳區開顱術切除部分顳骨鱗部後,顳肌和顳筋膜有保護腦膜和腦組織的作用,故開閉合性硬膜外血腫清除術及顳肌下減壓術常採用顳區入路。顳肌深部有顳深血管和神經,顳深動脈來自上頜動脈,顳深神經來自下頜神經,支配顳肌。
(5)骨膜periosteum:較薄,緊貼於顱骨表面,因而此區很少發生骨膜下血腫。骨膜與顳肌之間,含有大量脂肪組織,稱顳筋膜下疏鬆結締組織,並經顴弓深面與顳下間隙相通,再向前則與面的頰脂體相連續。因此,顳筋膜下疏鬆結締組織中有出血或炎症時,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腫或膿腫,而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顳筋膜下疏鬆結締組織中。
(三)顱頂部的血管和神經 顱部的血管和神經走行於淺筋膜內,可分為耳前組和耳後組。 1.顱頂部的血管:耳前組有三對,耳後組有二對。
(1)滑車上動、靜脈supratrochlear a.&v.:距正中線約2cm。滑車上動脈是眼動脈的終支之一,與滑車上神經伴行,繞額切跡至額部。
(2)眶上動、靜脈supraorbital a.&v.:距正中線約2.5
cm。眶上動脈系眼動脈的分支,和眶上神經伴行,在眼眶內於上瞼提肌和眶上壁之間前行,至眶上孔(切跡)處繞過眶上緣到達額部。上述兩組動脈和神經的伴行情況,常是滑車上動脈在滑車上神經的內側,眶上動脈在眶上神經的外側。
(3)顳淺動、靜脈superficial temporal
a.&v.:與耳顳神經伴行,穿出腮腺上緣,跨過顴弓到達顳區。顳淺動脈為頸外動脈的兩終支之一,起自下頜頸後方,在腮腺深面、耳顳神經前方上行,該動脈的搏動可在耳屏前方觸及。在顴弓上方約
2~3 cm 處顳淺動脈分為額支和頂支。額支較粗,外徑約 1.8 mm,通常與垂直線呈15~900
前傾角向前上方斜行,至眶外上角或額結節附近向上至顱頂,行程中向後上方發出 2~5 條額頂支,分布於顱頂,分布的面積約 99
cm2,這些分支中有一支以上的管徑超過1.0 cm2(82%)。頂支的外徑約1.7 mm,與垂直線約呈300
後傾角,向後上方至頂結節,分支分布於顱頂,分布面積約53
cm2。顳淺動脈位置恆定,管徑粗大,且具有較大的擴張性,是在頸內動脈系統缺血作顱內外動脈吻合時理想的供血動脈。 顳淺靜脈匯入下頜後靜脈。
(4)耳後動、靜脈posterior auricular
a.&v.:耳後動脈細小,在腮腺深面起自頸外動脈,沿二腹肌後腹上緣行向後上方,經耳廓後面上行,分布於耳廓外側面及其後上方皮膚。由於該動脈口徑細,不適合作顱內、外吻合術的供血動脈,但其與顳淺動脈及枕動脈之間吻合較多,是耳後區代蒂游離皮瓣的軸血管,也是全額瓣的補充血管。耳後靜脈匯入頸外靜脈。
(5)枕動、靜脈occipital
a.&v.:枕動脈粗大,起自頸外動脈,沿二腹肌後腹下緣向後行,經顳骨乳突的枕動脈溝至項部,最後於上項線處,在枕大神經的外側穿出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於枕部皮膚。枕動脈的外徑>1.1
mm,體表投影在枕外隆凸下方2~3cm,距中線3~4 cm
處。由於枕動脈的位置恆定,主幹及分支的管徑均較粗大,在椎-基底動脈缺血時,常選用枕動脈與小腦下後動脈進行吻合。枕動脈與對側同名動脈、顳淺動脈和耳後動脈的吻合豐富,吻合點的外徑有60%以上為0.3~0.6
mm,故枕區頭皮也可作為游離皮瓣移植的供區。枕靜脈匯入頸外靜脈。枕大神經粗大,為第2 頸神經後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側約2.5 cm
處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然後和枕動脈伴行,走向顱頂,分布於頭後大部分皮膚。枕動脈在枕大神經外側,兩者並有一定的距離。
顱頂的血管皆自周圍部向顱頂呈輻射狀走行,所以開顱手術在此作皮瓣時,皮瓣的蒂應在下方,瓣蒂應是血管和神經干所在部位,以保證皮瓣的營養。而作一般頭皮切口則應呈放射狀,以免損傷血管神經主幹。顱頂的動脈有廣泛的吻合,不但左右兩側互相吻合,而且頸內動脈系統和頸外動脈系統也互相聯系,所以頭皮在發生大塊撕裂時也不易壞死。同理,頭皮因損傷而出血時,應作環形壓迫止血。
顱頂部的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在皮下形成靜脈網,。此外,頭部還存有導靜脈構成顱外靜脈與顱內硬腦膜靜脈竇之間的交通。導靜脈有:①頂導靜脈 parietal
emissary v.穿過顱頂中點後方矢狀線兩側的頂骨孔,連接顳淺靜脈與上矢狀竇;②乳突導靜脈 mastoid emissary
v.穿過乳突孔,連接耳後靜脈、枕靜脈與乙狀竇;③髁導靜脈condylar emissary
v.穿過髁管,連接枕下靜脈叢與竇匯;有時還由單一的枕導靜脈穿過枕外隆凸,連接枕靜脈與竇匯。導靜脈無瓣膜,靜脈血流方向一般是流向顱外,但在一定的情況下也可逆流入顱內,故顱內、外的感染可直接相互蔓延;頭皮微小的損傷,如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有時可引起嚴重的顱內感染,例如靜脈竇血栓和腦膜炎。
2.顱頂部的神經 顱頂部的神經有十對,耳前有五對,耳後有五對,其中有一對運動神經和四對感覺神經。 (1)耳前組 1)滑車上神經supratrochlear
n.:為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所發出的額神經的一條終支,在距中線2.0 mm 處經眶上緣上行,分布於近中線處的皮膚。 2)眶上神經supraorbital
n.:為額神經的另一終支,經眶上切跡到達前額和顱頂,直至人字縫處的皮膚,還發出小支支額竇。
滑車上神經和眶上神經都是眼神經的分支,所以三叉神經痛患者在眶上緣的內、中1/3 處有壓痛。 3)顴顳神經zygomaticotemporal
branch:細小,在眶內發自上頜神經的顴支,穿過顴骨額突後方的顳筋膜,分布於顳區前部的皮膚。 4)面神經顳支temporal branches of
facial n.:經腮腺的前上方走出,發出小支至額肌、耳上肌、耳前肌及眼輪匝肌上部,並有吻合支與三叉神經的顴顳神經相連。
5)耳顳神經auriculotemporal
n.:是三叉神經第三支下頜神經的分支,與顳下窩發出後,在腮腺上端穿出,緊靠耳廓前方上行,分布於耳廓上部、外耳道、鼓膜前部及顳區和頭側部的皮膚,可在耳輪腳前方進行局部阻滯麻醉。
(2)耳後組 1)耳後神經posterior auricular
n.:是面神經剛出莖乳孔後立即發出的小支,緊靠耳根後面彎曲上行,分布於枕肌、耳後肌及耳上肌的一部分。 2)耳大神經great auricular
n.:來自第2、3 精神景,分布耳廓後面、耳廓下份前後面和腮腺表麵皮膚。 3)枕小神經lesser occipital n.:來自第2、3
頸神經,屬頸叢的分支,分布於頸上部、耳廓後面及鄰近的顱頂皮膚。 4)枕大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粗大,為第二頸神經後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側約2.5 cm
處穿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於頭後部大部分皮膚。封閉枕大神經可於枕外隆凸下方一橫指處,向外側約2.5 cm 處進行。 5)第三枕神經third occipital
n.:細小,是第三頸神經後支的皮支,穿斜方肌,分布於項上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膚。
顱頂的神經走行於淺筋膜內,彼此間相吻合,分布區互相重疊,故局麻阻滯一支神經常得不到滿意的效果,需要再多處注射麻醉葯,將神經阻滯的范圍擴大。同時要注意局麻時必須將麻醉葯注入淺筋膜內,由於皮下組織內有粗大的纖維束,所以注射時會感到阻力較大。如誤入腱膜下隙則達不到麻醉效果。
(四)顱蓋骨的結構特點及臨床意義 顱蓋骨在胚胎發育時期是膜內化骨,出生時尚未完全骨化,因此,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結構,如前囟和後囟等處。
顱蓋各骨均屬扁骨。前方為額骨,後方為枕骨。在額、枕骨之間是左、右頂骨。兩側
前方小部分為蝶骨大翼;後方大部分為顳骨鱗部。發生顱內壓增高時,在小兒骨縫可稍分離。成人顱蓋各骨之間以鋸齒形的顱縫相接合,將顱骨牢固聯結成一個整體,隨著年齡增長,骨縫逐漸由內向外形成骨性癒合,因此,骨縫的癒合程度可以作為判斷年齡的一種指標。
顱蓋骨的厚度因性別、年齡、個體及部位而不同。成人平均厚度約為 5 mm,最厚的部位(枕外隆凸)可達10 mm,最薄處(顳區)僅為1~2
mm。由於顱蓋骨各部的厚度不一,故開顱鑽孔時應予注意。可術前通過X 線或CT 測量,了解其厚度。
顱頂骨呈圓頂狀,並有一定的彈性。受外力打擊時常集中於一點,成人骨折線多以受 力點為中心向四周放射。而小兒顱頂骨薄而柔軟,彈性較大,故外傷後常發生凹陷性骨折。
顱蓋骨分為外板、板障和內板三層。外板較厚,平均厚度為1~2 mm,對張力的耐受性較大,弧度較內板小。內板較薄,平均厚度約0.5
mm,質地亦較脆弱,故稱玻璃樣板。因此,外傷時外板可保持完整,而內板卻發生骨折。或外板線性骨折,內板呈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可刺傷顱內的血管、靜脈竇、腦膜和腦組織等而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板障是內、外板之間的骨松質,含有骨髓,並有板障靜脈位於板障管內。板障管在X
線片上呈裂紋狀,有時可被誤認為骨折線,應注意鑒別。由於板障靜脈位於骨內,手術時不能結扎,常用骨蠟止血。板障靜脈通常可歸納為四組: ①額板障靜脈frontal
diploic vein 位於額部,於上矢狀竇相通,向外與眼上靜脈相通;②顳前板障靜脈an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ein
與蝶竇相通,向外與顳肌的靜脈相通;③顳後板障靜脈pos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ein
在板障內由頂部向下至乳突部,與橫竇相通;④枕板障靜脈occipital diploic vein
位於枕部,與橫竇相通,向外與枕靜脈相通。板障靜脈除與顱內靜脈竇相通外,還與該部顱頂軟組織的靜脈相聯系,所以也是顱外感染向顱內蔓延的途徑。
思考題:1.簡述顱部的骨性標志意義及顱內重要結構的體表投影。 2.簡述顱頂層次的結構特點及分布於顱頂的血管和神經。

2、全口義齒修復哪一個部位不需要緩沖?

【提問】【回答】學員lizhufen,您好!您的問題答復如下: 下頜隆突位於下頜兩側雙尖牙根部的舌側,向舌側隆起。表面覆蓋的粘膜較薄。與之相應的基托組織面應適當緩沖。 顴突是位於後弓區內相當於左右兩側上頜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有頰肌附著,表面覆蓋薄的黏膜,與之相應的邊緣應作緩沖,否則會出現壓痛或義齒以此為支點前後翹動。翼上頜切跡:在上頜結節之後,為蝶骨翼突與上頜結節後緣之間的骨間隙。表面有黏膜覆蓋,形成軟組織凹陷。為上頜全口義齒後緣的界限。 不屬於緩沖部位。切牙乳突:是上頜重要的、穩定的標志。位於上頜齶中縫的前端,上中切牙之齶側,為一梨形、卵圓形或不規則的軟組織突起。乳突下方為切牙孔,有鼻齶神經和血管通過。覆蓋該區的義齒基托組織面需適當緩沖,以免壓迫產生疼痛。上頜後牙游離端義齒基托後緣應伸展到翼上頜切跡,遠中頰側應蓋過上頜結節,後緣中部應到硬軟齶交界處稍後的軟齶上。祝您學習愉快!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3、口腔修復學考哪些名詞解釋及問答題

名詞解釋
1、口腔修復學(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裝置恢復各種缺失牙及其輔助組織和頜面部各種缺損並保持其相應的生理功能的一門臨床醫學科學。
2、牙體缺損:牙硬組織不同程度地被破壞、缺損或發育畸形,造成牙體形態、咬合和鄰接關系的異常。
3、固位形:能使修復體獲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脫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幾何形狀。 4、抗力形:使修復體和換牙能抵抗頜力而不致破壞和折裂的幾何形狀。
5、牙體預備:泛指為恢復,改建和重建缺損,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過牙科器械對患牙或者鄰牙進行外形的修整,以滿足修復體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觀及功能需要的技術操作。
6、暫時冠:是在固定修復牙預備後到最終修復體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臨時性固定修復。
7、過渡性修復:是為了某些頜系統疾病的治療或為了明確診斷、美觀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時也是為了最終修復體的設計和製作提供更加的治療方案而製作的暫時性修復。
8、頜架:又稱咬合器,是模仿人體上下頜和顳下頜關節,固定上下頜模型和頜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下頜運動的儀器。
9、嵌體:是一種嵌入牙體內部用於恢復牙體缺損的形態和功能的修復體。 10、樁冠:是利用固位樁插入根管內以獲得固位的一種全冠修復體。 11、牙本質肩領(ferrule):冠邊緣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質。 12、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復材料製作的覆蓋全牙冠的修復體。它是牙體缺損的主要修復形式.
13、鑄造金屬全冠:由鑄造工藝完成的覆蓋整個牙冠表面的金屬修復體。 14、烤瓷熔附金屬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種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鑄造金屬基底冠上金-瓷復合結構的修復體。 15、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製成的覆蓋整個牙冠表面的修復體。
16、牙列缺損:指單頜或上下頜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壞。 17、固定義齒(FPD):是利用缺牙間隙兩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為基牙的修復體,故更多的時候簡稱為固定橋 18、固位體(retainer):指在基牙上製作並粘固的全冠,樁冠,部分冠或嵌體,通過連接體與橋體相連接,使固定橋和基牙形成一個功能整體,並使固定橋獲得固位 19、橋體(pontic):是固定橋恢復確實牙的形態和功能的部分 20、連接體(connector):是固定橋橋體與固位體之間的部分
21、雙端固定橋:其兩端都有固位體,固位體和橋體之間的連接形式為固定連接
22、半固定橋:兩端均有不同的連接體,與固位體固定連接;另一端為活動連接體,多為栓道式結構,栓道位於固位體的近缺隙側
23、單端固定橋:僅一端有固位體,橋體與固位體之間由固定連接體連接,另一端是完全游離的懸臂,無基牙支持
23、牙周潛力:頜力的平均值為22.4~68.3kg,而日常生活中,咀嚼食物時所需頜力一般為10~23kg,僅用牙所用頜力的一半,牙周組織還貯存相當大的儲備力量,這部分力量稱為~ 24、可摘局部義齒(RPD):指利用口內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藉助義齒的固位力及基脫等部件裝置取得固位和穩定,用以修復缺損的牙列及相鄰的軟硬組織,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種修復體
25、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為30-33度,與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
26、非解剖式牙(無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無牙尖及斜面,頰舌軸面形態與解剖式牙類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溝
27半解剖式牙:起合面有牙尖斜坡,但牙尖斜度較小,20度左右,上下頜牙尖有一定扣鎖關系,咀嚼效能好,比解剖式牙的側向合力小,臨床應用較廣28可摘局部義齒的支托:指放置於天然牙上以防止義齒齦向移位及傳遞合力至該牙的一種硬性(金屬)裝置
28觀測線:又稱導線,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畫的、用以區分硬、軟組織的倒凹區和非倒凹區的分界線。 29、Ⅰ型導線: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基牙主要倒凹區在遠離缺隙側 30、Ⅱ型導線:基牙向缺隙方向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基牙主要倒凹區在近缺隙側
31、Ⅲ型導線:基牙向頰側或舌側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或牙齒本身傾斜,倒凹普遍且顯著。 32、制鎖狀態:是指義齒由於設計的就位道與功能狀態中義齒實際的脫位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約束狀態。
33、間接固位體(indirect retainer):定義:輔助直接固位體固位的裝置,是為防止義齒翹起、擺動、旋轉、下沉而設計的固位裝置。主要是為了加強義齒的穩定性。
34、頜支托:指卡環體伸向基牙牙合面的部分,防止義齒齦向移位及傳遞牙合力至該牙的一種硬性(金屬)裝置。
35、全口義齒:為牙列缺失患者製作的義齒稱為全口義齒。
36、牙列缺失:指整個牙弓上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又稱無牙頜。
37、主承托區:指垂直於頜力受力方向的區域。包括後牙牙槽嵴頂、齶部穹窿去、頰棚區等區域,該區域通常出現骨吸收。
38、義齒間隙:在口腔內容納義齒的潛在間隙,是天然牙列所佔據的空間。
39、頜位關系記錄:指用頜托來確定並記錄在患者面下1/3的適宜高度和兩側髁突在下頜關節凹生理後位時的下頜位置關系,以便在這個上下頜骨的位置關繫上,用全口義齒來重建無牙頜病人的正中關系。
40、正中頜位:當上下牙列接觸在一起,前牙呈正常覆頜覆蓋,後牙頜面間呈尖窩交錯的接觸關系,此時的上下頜關系為最廣泛接觸。
41、口輕前庭:位於牙槽嵴與唇頰側黏膜之間,為一潛在的間隙。
42、正中關系位:當下頜髁突位於關節凹居中偏後,而周圍組織不受限的生理後位時稱正中關系位。
43、息止頜位:在自然牙列存在時,當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時,下頜處於休息的靜止狀態,上下牙列自然分開,無頜接觸,叫做息止頜位,此時上下牙列間存在的間隙叫做息止頜間隙。
44、垂直距離:天然牙列成正中頜時,鼻底至髁底的距離,也就是面下三分之一的距離。 45 、髁道:下頜在咀嚼運動過程中,髁突在關節凹內運動的道路。
46、切道:下頜從正中咬合作前伸運動時,下頜切緣沿上前牙舌面向前下方運動的道路叫切道,切道與眶耳平面的夾角叫切道斜度。
47、選磨:調磨正中頜的早接觸點,使正中頜達到廣泛均勻的接觸和穩定的尖窩關系,並調磨側方頜和前伸頜時的牙尖干擾,達到平衡頜接觸。
48、重襯:在全口義齒的組織面上加上一層塑料,使其充滿牙槽嵴及周圍組織被吸收部分的間隙,使基托組織面與周圍的組織緊密貼合,增加義齒的固位力。
49、頰側翼緣區(頰棚區):位於下頜後弓區,在下頜頰系帶至嚼肌下段前緣之間當下頜後部牙槽嵴吸收成低平狀時,該區又稱為頰棚區 50、切牙乳突:是上頜重要的,穩定的標志.位於上頜齶中縫的前端,上中切牙之齶側,為一梨形,卵圓形或不規則的軟組織突起.乳突下方為切牙孔,有鼻齶N和血管通過
51、顫動線:位於軟齶與硬齶交界的部位.當患者發啊的音時此區出現輕微的顫動現象,故也
稱啊線.可分為前顫動線和後顫動線.前顫動線在硬齶和軟齶的連接區,約在翼上頜切跡與齶小凹的連線上.後顫動線在軟齶腱膜和軟齶肌的連接區
52、磨牙後墊:是位於下頜最後磨牙牙槽嵴遠端的粘膜軟墊,呈圓形,卵圓形或梨形,覆蓋在磨牙 後三角上,由疏鬆的結締組織構成,其中含有粘液腺
53、克里斯坦森現象:上下合托戴如口內後,囑患者下頜向前伸約6mm,當下合托向上合托閉合時,合托前緣接觸,而後部離開,形成楔形間隙.此間隙出現與髁道斜度呈正度數時,正度數越大,楔壯間隙也越大,此現象稱~
54、全口義齒的平衡頜:指在正中合及下頜作前伸,側方運動等非正中合運動時,上下頜相關的 押都能同時接觸,即為平衡合
55、髁導斜度:為髁槽與水平面的交角,是用前伸合關系記錄將髁道斜度轉移到合架上的 56、導斜度:為切導盤與水平面的交角,切導斜度與切道斜度相當而不相等
57、補償曲線曲度:全口義齒修復中所指的補償曲線多限於上3-上7頰尖頂相連,形成凸向下的曲線
58、上頜架:就是將帶有上下頜托的上下模型用石膏固定在頜架上,以便保持上下模型間的高度和頜位關系。
59、覆蓋義齒:指義齒基托覆蓋在天然牙、已治療的牙根或種植體上並由他們支持的一種全口或可摘局部義齒。 60、即刻全口義齒:一種在患者的天然牙尚未拔出前預先做好,牙齒拔除後立即戴入的義齒。 61、就位道:義齒就位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沿此方向義齒就位的途徑 62.烤瓷熔附金屬全冠:是一種由低熔烤瓷真空條件下熔附到鑄造金屬基底冠上的金-瓷復合結構的修復體。 63.牙科比色:是指用比色板上不同顏色的色片與口內余留天然牙比較,選出最接近的顏色,記錄結果並傳遞給技師的過程。
64.烤瓷全冠的試戴:指金屬基底的試戴或烤瓷全冠上釉前的口內試合,是完成修復前的重要環節。
問答題:
1簡述可摘局部義齒的優缺點
答案:
A.范圍廣10%
B.磨除牙體組織少10%
C.能自行摘戴10%
D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10%
E製作方法簡便10%
F費用較低10%
G便於修理10%
H體積大異物感10%
I製作質量差10%
G不易保持口腔衛生10%
優點:可摘局部義齒是牙列缺損修復中最普遍採用的方法之一除適用范圍廣外,還具有磨除牙體組織少,患者能自行摘戴.便於洗刷清潔以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製作方法簡便,費用較低,便於修理和增補等優點
缺點:可摘局部義齒的體積大.部件多,初戴時患者常有異物感,有時會影響發音,引起惡心,其穩定性和咀嚼效能均不如固定義齒,若義齒設計不合理,製作質量差或患者不易保持口腔衛生等情況,還可能對患者帶來基牙損傷.黏膜潰瘍.菌斑形成和牙石堆積.齲病及牙周炎發生.牙槽嵴加速吸收.顳下頜關節疾患等不良後果
題型:問答題

2簡述可摘局部義齒的類型
答案:
A.牙支持式義齒30%
B.黏膜支持式義齒30%
C.混合支持式義齒40%
可摘局部義齒按義齒的支持組織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牙支持式義齒
兩端基牙上均放置支托和卡環,義齒的合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擔;適用於少數牙缺失,或缺牙間隙小,缺隙兩端均有基牙,且基牙穩固者
黏膜支持式義齒
僅由基托和人工牙及無支托的卡環組成合力通過基托直接傳遞到黏膜和牙槽骨上;適用於多數牙缺失,余留牙松動,或因咬合過緊無法磨出支托位置者
混合支持式義齒
基牙上有支托和卡環,基托有足夠的伸展,由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承擔合力;適用於各類牙列缺損,尤其是游離端缺失者此為臨床上最常用的形式
題型:問答題
3可摘局部義齒的各部分按功能可分為幾大類
答案:
A.修復缺損和恢復功能部分30%
B.固位及穩定部分30%
C.連接傳力部分40%
可摘局部義齒各部分都有其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各部分間又可起協同作用可按其作用歸納為如下三部分:
修復缺損和恢復功能部分:人工牙.基托.支托
固位及穩定部分:各種直接固位體.間接固位體.基托.支托
連接傳力部分:基托.連接體.連接桿.支托
題型:問答題

4簡述可摘局部義齒設計的基本要求
答案:
A.恢復咀嚼功能10%
B.保護口腔組織的健康10%
C.良好的固位和穩定20%
D.舒適20%
E.美觀堅固耐用20%
F.容易摘戴20%
1.適當地恢復咀嚼功能
2.保護口腔組織的健康
3.義齒應有良好的固位和穩定作用
4.舒適
5.美觀
6.堅固耐用
7.容易摘戴
題型:問答題
5簡述可摘局部義齒RPI的特點
答案:
A.減小了對牙基的扭力25%
B.拮抗作用25%
C.扭力小25%
D.接觸面積小25%
答:鞍基受載後,I型桿離開基牙牙面,鄰面板下移,減小了對牙基的扭力;
近中牙合支托的小連接體和鄰面的拮抗作用,保證了義持戴入時卡環的交互作用,不需要再設計舌側對抗臂平;
近中牙合支托對基牙的扭力小;
I型桿與牙面接觸面積小,較美觀,針對I型桿穩定作用差的弱點,該組合內設計有穩定作用極強的鄰面板
題型:問答題

6簡述牙合支托的作用
答案:
A.支持作用25%
B.穩定作用25%
C.防止食物嵌塞25%
D.恢復咬合關系25%
牙合支托是卡環體向基牙牙合面方向延伸的部分,具有較高強度,主要作用是防止義齒縱向移位,起支持作用,並使牙合力向基牙的方向傳導牙合支托還有一定穩定作用此外,牙合支托還用於防止食物嵌塞,加大的牙合支托用於恢復咬合關系不良的咬合關系等
題型:問答題

7牙合架個部件與人體相應器官的關系與差異?
答案:
A.下頜骨對應牙合架的下頜體25%
B.上頜骨對應牙合架的上頜體25%
C.升支對應牙合架上的側栓25%
D.髁突.關節凹對應牙合架上的髁球和髁槽25%
牙合架是模擬人體的咀嚼其管結構和功能的儀器,有與人體結構相對應的部件組成:人體上的上頜骨對應牙合架的上頜體;人體上的下頜骨對應牙合架的下頜體;人體上的下頜升支對應牙合架上的側栓;人體上的髁突.關節凹對應牙合架上的髁球和髁槽;人體左右髁突間的假想連線對應牙合架上的髁桿;人體上與髁突相應的面部皮膚表面對應牙合架上的髁桿外端;人體上的切道對應牙合架上的切導;人體上的切道斜度對應牙合架上的切導斜面;人體上的髁道對應牙合架上的髁導;人體上的髁道斜度對應牙合架上的髁導斜度牙合架在運動方向.結構連接等與人體咀嚼器官的差異:在牙合架上開口時上頜體向上而在人體上下頜向下;在牙合架上前伸頜運動時上頜體向後而在人體上下頜向前;在牙合架上側方牙合運動時上頜體反向運動而在人體上下頜順向運動;
題型:問答題
8如何保證種植義齒的穩定
答案:
A.偏離越多則穩定性越差40%
B.種植基牙固位好,則穩定性極佳30%
C.懸臂越長,穩定性越差30%
穩定性與種植義齒在承受牙合力時是否產生較大的杠桿作用力有關,而杠桿作用力的大小與種植義齒的結構設計有關
種植基牙的連線形成基點線,固定式種植義齒的支點線可以是直線或三角形﹑四邊形支持面,後二者穩定性較好
影響其穩定性的因素有:兩個種植基牙的橋體與支點線位置的關系,當橋體中心位於支點線上時,穩定性較好;橋體中心位於支點線一側或前方時,偏離越多則穩定性越差;(2)多個種植基牙的種植義齒有三角形或四邊形的支持面,只要種植基牙固位好,則穩定性極佳;(3)設計有單端橋體時,懸臂的長度影響種植義齒的穩定性,懸臂越長,穩定性越差,對固位也極為不利
可摘式種植義齒的種植基牙的分部盡量按三角形或四邊形分布,讓種植義齒的中心與種植基牙連線的中心接近或一致可摘式種植義齒有附著體或磁體增加了固位力,因而大大增加了種植義齒的穩定性可摘式種植義齒有游離基托存在時,對穩定性有一定的影響
題型:問答題

9對於PFM全冠的金屬基底的要求是什麼
答案:
A.足夠固位20%
B.厚度和強度20%
C.無尖銳稜角20%
D.厚度均勻20%
E.光滑無銳邊20%
金屬基低冠即使瓷層的支架,承受並傳遞牙合力,還有固位作用,涉及美觀.咬合及金瓷結合質量它應該符合以下要求:
以全冠形式覆蓋患牙呀冠表面,能夠提供足夠固位
金屬基底部分具有一定厚度和強度要求貴金屬基底厚度一般為0.2mm~0.5mm,非貴金屬基底最低厚度0.5mm,並為瓷層提供適當空間,保證緊瓷結合強度和美觀
金屬基底表面形態無尖銳稜角.銳邊.各軸面呈流線型,防止應力集中破壞金瓷結合
盡可能保證瓷層厚度均勻,避免厚度突變,否則易出現瓷裂
頸緣處應光滑無銳邊
題型:問答題
10.可摘局部義齒基托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A.傳導和分散牙合力25%
B.連接25%
C.恢復外形和美觀25%
D.可增強義齒的固位和穩定25%
提供人工牙排列附著,傳導和分散牙合力
將義齒的各個部分連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整體
可用於修復牙槽嵴的硬組織和軟組織,恢復外形和美觀
可增強義齒的固位和穩定,也有間接固位的作用,可抵抗義齒的移位力量
題型:問答題

11.簡述可摘局部義齒確定頜位關系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A.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確定上下頜的頜位關系40%
B.利用蠟牙合記錄確定上下頜位關系30%
C.利用牙合堤記錄上下頜位關系30%
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確定上下頜的頜位關系
利用蠟牙合記錄確定上下頜位關系
利用牙合堤記錄上下頜位關系
題型:問答題

12.簡述暫時橋的作用
答:
A.保護活髓牙10%
B.恢復部分咀嚼20%
C.保持牙弓的穩定性20%
D.維持前牙的美觀效果20%
E.防止基牙的意外折裂20%
F.適應固定橋修復後的形態和功能10%
保護活髓牙的切磨面不出現過敏現象,避免刺激和污染
恢復部分咀嚼.語音功能
維持缺牙間隙的位置,保持牙弓的穩定性
維持前牙的美觀效果
防止基牙的意外折裂
讓患者適應固定橋修復後的形態和功能
題型:問答題
13.全口義齒確定垂直距離頜位關系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確定垂直距離的方法
A息止牙合間隙法25%
B面部外形法25%
C面部比例法25%
D參考原有義齒25%
息止牙合間隙法:天然牙列中,上下牙列不接觸.下頜處於休息狀態時的位置叫作息止頜位息止頜位時上下牙列間的間隙為息止牙合間隙此間隙平均值為2 mm用息止頜位時鼻底至頦底的距離減去息止牙合間隙2 mm便可得出全口義齒應有的垂直距離
正常人的面部下1/3的垂直距離與面部外形基本協調,此時面部表情自然,上下唇能自然閉合,口角無明顯下垂或上提,可以此作為確定垂直距離的參考
面部比例法:兩眼平視時,瞳孔連線到口裂的距離等於鼻底到頦底的距離
參照拔牙前記錄:拔牙前測定和記錄正中牙合時鼻底至頦底的距離,作為修復時確定高度的參考
參考原有義齒:患者若已戴用義齒,該義齒可以作為確定垂直距離的參考
題型:問答題

14.全口義齒確定頜位關系的水平距離方法有哪些
答案: A.哥特式弓描記法40%
B.直接咬合法30%
C.監控儀法20%
哥特式弓描記法
哥特式弓口外描記法,記確定頜位關系時於上下牙合托前方各裝以約2 mm長的柄,上頜的柄端有一與之垂直的描記針,下頜柄上有一與針相對的描記板下頜前伸.側向運動時,固定在上頜的描記針在下頜的描記板上描繪出近似「A」性的圖形,也就是當描記針指向該圖形頂點時下頜恰好處於正中關系位
直接咬合法是之利用牙合堤及頜間記錄材料,囑患者下頜後退並直接咬合在一起的方法無牙頜患者下頜有習慣性前伸,需要採取下述方法幫助患者下頜退回至正中關系位並咬合在一起
捲舌後添法
吞咽咬合法
後牙咬合法
監控儀法 肌監控儀可放出微量直流電,通過貼在耳垂前方上下約4cm范圍的表面電極作用於三叉神經運動支,使咀嚼肌有節律的收縮,可使肌解除疲勞和緊張,處於自然狀況,對於長期全口無牙並有不良咬合習慣者,經過肌監控儀治療,再用直接咬合法,可使下頜自然的退至其生理後位
直接咬合法操作簡單,適用於有經驗的醫師,但蠟牙合堤需要調整到合適的高度,避免某區域口腔粘膜負荷加大,而導致下頜偏斜,同時由於醫師參與推動下頜後退,力量不當會有不正確的後果
題型:問答題
15.烤瓷冠粘固前至少達到應哪些要求
答案:
A.修復體製作完善20%
B.達到正確位置20%
C.良好咬合20%
D.良好的頸緣和外形20%
E.感覺舒適10%
F.消毒10%
(1)修復體製作完善,沒有缺損.砂眼.縮孔等;外形應該光滑,粘固面應潔凈,應去凈金屬瘤.石膏粉等
(2)修復體應能在預備過的牙上就位並能達到正確位置頸緣密合,咬合不高,固位佳,受力不翹動
(3)修復體達到良好咬合:正中牙合時前牙無接觸,後牙達到尖窩溝嵴緊密接觸;側方牙合時工作側接觸,平衡側不接觸;沒有早接觸和高點
(4)良好的頸緣和外形:頸緣密合無間隙.台階.懸突;牙體外形符合牙的正常外形,無過凸或外形缺乏生理凸度;鄰面接觸緊密無間隙,接觸區位置正常;牙合面外形良好,大小與牙周承受力相適應,可以和對牙合牙形成良好咬合
(5)患者對修復體外形.顏色滿意,感覺舒適
(6)調改過的牙應打磨拋光或上釉,粘固前將粘固面用75%酒精消毒
題型:問答題

16簡述烤瓷熔附金屬全冠覆蓋面的設計?
答案:
A.全部瓷面覆蓋50%
B.部分瓷面覆蓋50%
(1)全部瓷面覆蓋 瓷層全部覆蓋金屬基底, 適用於咬合關系正常的前牙
(2)部分瓷面覆蓋 瓷層只覆蓋全冠的唇面,舌側大部有金屬組成,適用於咬合緊,覆合深,合力大的患者
題型:問答題

17簡述牙體預備的原則
答案:
A.修復間隙20%
B.保護牙髓20%
C.去凈齲壞的牙體組織20%
D.去除妨礙修復體就位倒凹E.20%聚合度一般不超過810%
F.保護牙周組織及口周組織10%
為使修復體與天然牙及牙頜系統外形協調.准確.無害而有效地牙體預備是重要環節因此,牙體預備應在符合修復學原則和生物機械力學原則下進行
(1)在盡量保存牙體組織的前提下,按固位.支持.抗力.美觀和正常外形設計要求,盡量准確.均勻地磨除牙體組織,開辟出必要的修復間隙
(2)牙體預備中注意正確選用器材設備,並採用降溫保護措施保護牙髓
(3)去凈齲壞的牙體組織及無牙本質支撐的無基釉)
(4)去除妨礙修復體就位倒凹,消除牙體預備面可能引起代型磨損或應力集中的尖銳稜角
(5)完成的牙體預備其軸壁牙合向聚合度一般不超過8°,洞壁合向外展≦10°,以滿足固位和就位的要求
(6)牙體預備中注意保護牙周組織及口周組織
題型:問答題

18固定橋固位體設計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
A固位形和抗力形20%
B共同就位道20%
C固位體外形20%
D固位體的邊緣適合性20%
E材料性能保護牙體硬.軟組織健康20%
(1)固位形和抗力形 固位體應有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功能運動時能夠抵抗外力不會發生松動.脫落.破損
(2)共同就位道 能夠取得固定橋所需的共同就位道
(3)固位體外形 固位體能夠恢復基牙的解剖形態.生理功能.美觀要求,並具有良好的自潔作用
(4)固位體的邊緣適合性 固位體的邊緣必須與基牙預備面密合,適合性良好粘固劑不暴露於口腔內固位體邊緣與基牙牙面連續,不刺激軟組織
(5)材料性能 固位體所用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機械強度.生物兼容性和化學穩定性
(6)保護牙體硬.軟組織 固位體能保護牙體.牙髓和牙周組織健康,使基牙不致因為外力而牙折,維護牙髓活力,不會因修復原因發生牙周疾患
題型:問答題

19試述可摘局部義齒大連接體的作用
答案:
A.一個整體40%
B.傳導和分散合力40%
C.縮小義齒的體積20%
(1)連接義齒各部分形成一個整體
(2)傳導和分散合力至其他基牙和鄰近的支持組織
(3)與基托連接相比,可以縮小義齒的體積並增加義齒的強度

4、牙齒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什麼?

1

5、關於牙的綜合(各種各樣)資料

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恆牙,乳牙從出生後6~8個月長
出第一顆到2歲左右出齊,共20顆牙齒。恆牙自6~7歲開始生長,至
20歲左右出齊共28~32顆。乳牙和恆牙結構基本一樣,從外觀上看
分牙冠、牙根及牙頸3部分組成。
(1)牙冠是牙齒顯露在口腔的部分,牙冠的形態各異,與功能
關系密切。切牙可切割食物,雙尖牙和磨牙可磨碎食物。
(2)牙根埋在牙槽骨內,其形態與數目隨功能而有所不同,切
牙及尖牙是單根牙,雙尖牙和磨牙系多根牙,根分叉愈多,牙支持力
愈大,牙齒在牙槽窩內穩固性愈大,牙齒承受咀嚼功能就增大。
(3)牙頸牙冠與牙根交界處呈一弧形曲線,稱牙頸。
從牙齒的縱剖面可將牙齒分成3層硬組織和1層軟組織組成。
(1)牙釉質又稱琺琅質,是構成牙冠的表層、半透明的白色硬
組織,是人體中最硬的組織。牙釉質中 96%為無機物,其餘為水和
有機物。
(2)牙本質是牙齒的主體,貫穿於整個牙冠與牙根部。牙本質中
央為牙髓腔,其內充滿牙髓組織,牙髓神經末梢伸入牙本質,對痛覺
極為敏感。
(3)牙骨質覆蓋於牙根,是本質表面的鈣化組織,呈淺黃色,其
結構與人骨相似。牙骨質有不斷新生的特點。
(4)牙髓位於牙齒中心的空腔內,牙髓組織包括神經纖維、血管
和淋巴組織。牙髓神經末梢敏感,當受到刺激後,即可產生疼痛,但
不能識別方向,不能定位,俗話說「牙痛不病,痛起來要命」往往即
指牙髓組織的急性炎症所引起。
科學保護牙齒^牙齒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它是構成咀嚼器官的主要部
分,也與語言、容貌和健康有密切關系。保護牙齒除了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等眾所周知的方法外,還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措
施。
一、副牙。在咀嚼食物過程中,牙齒間隙經常夾進食物的纖維
(如韭菜、芹菜、瘦肉等),它們對牙齒和牙周組織都有損害,應及
時剔出。
二、經常叩齒。自古以來,善養生的人都強調「齒宜常叩」。清
晰,飲食未進,牙和牙齦經脈未充,輕輕叩齒,能促使其血脈暢通,
用以保護牙齒。「清晰叩齒三十六,到老牙齒不會落」。其方法是
「口唇微閉,先叩臼齒50下,次叩門齒50下,再錯牙叩齒50下,每
日早晚做一次。
三、正確咀嚼。咀嚼的正確方法是雙側或兩側交替使用牙齒。
四、糾正不良習慣。有些嬰幼兒由於有吮拇指、舔牙、咬牙、張
口呼吸、咬嘴唇等習慣,造成牙齒的錯畸形。糾正不良習慣有利於牙
齒保健,牙齒排列不齊應盡早嬌正。

五、常飲茶水。茶葉中含氟,有預防齲齒的作用,常飲茶水或以
茶水漱口可收到護齒和清潔口腔的作用。
六、慎服某些葯物。四環素、金毒素等葯物可使牙齒發黃或釉質
發育不全,日後易發生齲齒。因此,懷孕哺乳期的婦女和嬰兒期的孩
子不要大量或長期服用這些葯物。
七、食譜廣營養好。牙齒的發育離不開各種營養食物,因此,不
論是成人還是少年兒童,飲食要多樣化,不要偏食。
八、保精護齒。腎主骨,齒乃骨之餘也。腎精充沛,則牙齒發育政黨而長得堅牢。故養腎蓄精也是牙齒自我保健的一種手段。
九、防止外傷。不要用牙齒啟瓶蓋等堅硬物品,防止牙齒損傷。

6、人的牙齒的結構誰知道?好像有三層,那麼它們各自的名稱及作用呢?謝謝

就醫指南
自診 | 檢查 | 視聽
疾病 | 葯品 | 圖庫
專題 | 醫搜 | 指南

網上醫院
在線咨詢 | 優惠信息
醫院黃頁 | 網上醫生
就醫論壇 | 博客中心

就醫熱點
眼科 | 婦科 | 耳鼻喉
美容 | 男科 | 肝病科
口腔 | 減肥 | 腫瘤科

大眾健康
快訊 | 性愛 | 保健
男性 | 女性 | 營養
老人 | 兒童 | 心理

[自我診斷] [了解疾病] [研究疾病] [咨詢專家] [搜索名院] [查找名醫] [獲取優惠] [就醫]

您現在的位置: 就醫網 >> 專題頻道 >> 疾病概述 >> 文章正文
論壇熱點: 在線咨詢 就醫論壇 簡化 靜態 就醫

牙齒組織和牙周解剖結構
就醫網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放心120 閱讀數:8
頁面功能 【字體:大 中 小】【雙擊可自動滾屏】【討論】 【列印】 【關閉】
牙齒由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和牙髓四部分組成。
牙釉質(Enamel):是由無數密集的釉柱和少量柱間質組合而成。是人體中最硬的組織,覆蓋在牙冠表面,呈乳白色、略透明、質堅硬,能耐受強大的嚼力。無機鹽約佔96%,其中主要成分是磷酸鈣、碳酸鈣等。有機物成分僅占很少量。
牙本質(Dentin):是構成牙齒的主體部分,由基質和牙本質小管組成,牙本質小管中有來自造牙本質細胞的細胞突,藉此以進行營養代射,牙本質鈣化程度和硬度比牙釉質稍低,色淡黃,不透明。無機鹽類約70%,主要為羥磷灰石,含磷酸鈣等,有機物約佔30%,主要是膠原蛋白。
牙骨質(Cementum):是包繞在牙根表面的一薄層骨樣組織。其營養主要來自牙周膜,並借牙周膜纖維與牙槽骨緊密相接。由於牙根部炎症的激惹,牙骨質可以發生吸收或增生,甚或與周圍骨組織呈骨性粘連。
牙髓(Cementum):牙髓組織位於牙齒內部的牙髓腔內。牙髓腔的外形與牙體形態大致相似,牙冠部髓腔較大,稱髓室,牙根部髓腔較細小,稱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稱根尖孔。牙髓組織主要包含神經、血管,淋巴和結締組織,還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質細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質。當牙冠某一部位有齲或其它病損時,可在相應的髓腔內壁形成一層牙本質,稱為修復性牙本質,以補償該部的牙冠厚度,即為牙髓的保護性反應。
近代觀點認為,從胚胎學、組織學及生理學等方面考慮,牙本質和牙髓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可視為一個組織或器官,稱為牙髓一牙本質器官(pulp-dentin organ)。從胚胎和組織學方面看,二者均由外間質牙乳頭衍生而來,而且在牙本質礦化形成以後,還有牙髓中的造牙本質細胞突起延伸入牙本質小管,而突起中所含細胞漿占造牙本質細胞的3/4,牙本質是牙髓細胞分化成熟的最終產物、構成其外周礦化部分。從生理學角度,牙本質對牙髓保護作用,而其活力又得自牙髓,一旦牙本質暴露、遭受外界刺激或損傷時,無論其來源、輕重、性質如何,牙髓均將發生相應的應答反應。因此,簡而言之,可以認為牙髓系由礦化與未礦化二部分構成,礦化部分即牙本質,二者實質上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在牙本質上進行的任何預備均系對牙髓外圍組織的直接損傷,這一概念對臨床有重要意義。

牙周解剖
牙周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三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護和支持牙齒,使其固位於牙槽窩內,承擔咀嚼力量。
牙齦(Gingiva):牙齦是附著在牙頸和牙槽突部分的粘膜組織,呈粉紅色,有光澤,質堅韌。牙齦邊緣稱為齦緣,正常呈月芽形。齦緣與牙頸之間的小溝稱齦溝,正常齦溝深約1-2毫米。兩鄰牙之間的牙齦突起稱齦乳突。
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牙周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所構成。多數纖維排列成束,纖維的一端埋於牙骨質內,另一端則埋於牙槽窩骨壁里,使牙齒固位於牙槽窩內。牙周膜內有神經、血管、淋巴和上皮細。
牙槽骨(Alveolar bone):牙槽骨是頜骨包繞牙根的部分,藉牙周膜與牙根緊密相連。牙根所在的骨窩稱牙槽窩。牙槽骨和牙周膜都有支持和固定牙齒的作用。

7、牙齒資料

牙齒結構和形態
從牙齒的外觀上看,牙齒有牙冠、牙根及牙頸三部分組成。(如圖:牙齒結構)
牙冠是牙體外層被牙釉質覆蓋的部分,也是發揮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在正常情況下,牙冠的大部分顯露於口腔,稱為臨床牙冠。平時我們在口腔里能看到的部分就是牙冠。牙冠依據咀嚼功能不同,形態各異。
牙根是牙體外層由牙骨質覆蓋的部分,也是牙齒的支持部分;牙齒有的是單根牙,有的是多根牙,每一個牙根的尖端,稱為根尖;每個根尖都有通過牙髓血管神經的小孔,稱為根尖孔;正常情況下,牙根整個包埋於牙槽骨中,被牙槽窩固定。形態與數目也隨功能的不同而有差異可分為單根牙和多根牙。切牙和尖牙絕大部分是一個根。下頜前磨牙少數為兩個根,多數為一個根。上頜前磨牙多數為兩個根,少數為一個根。磨牙一般為2-3個根。每一個牙根的末端有一個小孔,叫根尖孔。
牙冠與牙根交界處呈一弧形曲線,稱為牙頸,又名頸緣或頸線。
從牙齒的縱型剖面看,牙體由牙釉質、牙骨質、牙本質和牙髓四層組成。
牙釉質俗稱琺琅質,是構成牙冠的表層,為半透明的白色硬組織,是牙體組織中高度鈣化的最堅硬的組織。其硬度僅次於金剛石。最近的研究表明牙釉質是天然納米材料。硬化完全的牙釉質僅含4%的有機物,而無機物則可高達96%,一般說來,它是沒有感覺的活組織,其新陳代謝過程緩慢。
牙本質構成牙體的主體,位於牙釉質與牙骨質的內層,也是牙髓腔及根管的側壁,顏色淡黃,大約含有30%的有機物和水,70%的無機物,硬度低於牙釉質。若用顯微鏡觀察,可見到牙本質內有許多排列規則的細管,稱為牙本質小管,管內有神經纖維,當牙本質暴露後,能感受外界冷、熱、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 在其內有一空腔稱為牙髓腔。
牙骨質是構成牙根表層的、色澤較黃的硬組織。它包繞牙根的外層,較薄,顏色較黃,大約有45%-50%的無機物,硬度類似於骨組織,具有不斷新生的特點。
牙髓是充滿在牙髓腔及根管中的蜂窩組織,內含血管、神經和淋巴。主要由結締組織、血管和神經構成,後兩者通過根尖孔與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相連接。牙髓組織的功能是形成牙本質,具有營養、感覺、防禦的能力。牙髓神經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可產生難以忍受的劇烈的疼痛。是牙體組織中唯一的軟組織。

牙周的組織結構
牙周組織是由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齦(俗稱牙花肉)三部分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固定和營養牙齒。
牙周膜:一種緻密的纖維組織,一端埋入牙骨質,一端連接牙槽骨,實際上是牙齒通過牙周膜被懸吊在牙槽窩中,使牙齒能牢固地固定在頜骨的牙槽窩內,具有一定的彈性,有利於緩沖牙齒承受的咀嚼力。
牙槽骨:它包圍在牙根周圍的頜骨的突起部分,形成牙槽窩,牙根直立其中使牙齒和牙槽骨緊緊地連接在一起,不松動,便於咀嚼。
牙齦:它是覆蓋在牙槽骨的表面,包繞著牙頸部,邊緣呈弧形,兩牙之間的牙齦呈楔形,稱為牙齦乳頭。正常的牙齦為粉紅色,質韌,微有彈性,故能咀嚼壓力,耐受食物的摩擦。
牙髓的神經、血管通過根尖孔與牙槽骨和牙周膜的血管、神經相連接。營養物質通過血液供給牙髓,營養牙齒,所以牙齒和牙周組織關系密切。

8、種植義齒的基本結構

臨床常用種植系統的通常由三部分組成:
1. 植入體:是植入骨內的部分,目前流行的仍是預製件,不同廠家製作的種植體在形態、長度、直徑、表面處理等不盡相同。但,不管怎樣,種植體必須採用生物相容性優異的材料如鈦、生物陶瓷等製作。迄今為止,鈦仍然是牙種植體的首選材料。鈦是一種稀有金屬,元素周期表為22,原子量為47.9,比重為4.5。按純度可分為4級,4級最硬但韌性小於1級。4級含多於99%的純鈦,100%的純鈦不能使用也不經濟。大部分牙種植體是由商業純鈦,即4級鈦製成。目前普遍認為:以純鈦金屬製成的骨內植入體能夠產生良好骨整合界面,其形狀可為圓柱形、錐形,可帶螺紋、也可不帶螺紋;表面以酸蝕、噴砂處理或鈦離子表面噴塗的粗糙表面最好,因為粗糙表面可以增加種植體與骨細胞的接觸面積。
2. 基台:是種植體穿過軟組織的部分,通常用螺絲將它固定在種植體上。它可以採用預制部件,或者,使用個性化製作的部件。製作基台採用的材料同樣需要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如:純鈦、貴金屬、氧化鋯等,並加工成適當的外形及高表面光潔度以保障軟組織的健康。
3. 上部結構:指修復體通常所具有的冠、橋、支架、附著體等結構。與常規義齒相比,種植義齒可通過標准預制的構件更方便、更精確地通過基台將修復體與種植體相連接。

與切牙表面覆蓋的軟組織結構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