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膚軟組織感染用什麼葯軟效果最好
開放傷口應及時消毒,包紮,避免再次污染,並定時換葯,一般3天左右換一次,傷口有滲出的每天換葯,別忘了受傷24小時內,傷口深的要注射破傷風。必要時口服抗生素或靜點抗生素。 要是閉合的軟組織損傷用抗生素就行,肢體腫脹明顯的需抬高患肢,以減輕腫脹。 一般用的抗生素有:青黴素類,頭孢類三代
2、口腔頜面間隙感染用何種抗生素
我平時喜歡用克林黴素+甲硝唑
3、口腔真菌感染用什麼葯漱口啊?
1.局部葯物治療
(1)2%~4%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本葯系治療嬰幼兒鵝口瘡的常用葯物。用於哺乳前後洗滌口腔,以消除能分解產酸的殘留凝乳或糖類,使口腔成為鹼性環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輕症患兒不用其它葯物,病變在2~3天內即可消失,但仍需繼續用葯數日,以預防復發。也可用本葯在哺乳前後洗凈乳頭,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復感染。
(2)龍膽紫水溶液:龍膽紫液在1∶10萬的濃度時,仍能抑制念珠菌的生長。口腔粘膜以用1/2000(0.05%)濃度為宜,每日塗搽3次,以治療嬰幼兒鵝口瘡和口角炎。但葯物染色後,不宜觀察損害的變化。市售1%龍膽紫醇溶液,因刺激性大,不宜直接用於嬰幼兒口腔粘膜,但可用於皮膚病損。
(3)洗必泰:洗必泰有抗真菌作用,可選用0.2%溶液或1%凝膠局部塗布,沖洗或含漱,也可與制黴菌素配伍成軟膏或霜劑,其中亦可加入適量去炎舒松,以治療口角炎、托牙性口炎等(可將霜劑塗於基托組織面戴入口中)。以洗必泰液與碳酸氫鈉液交替漱洗,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協同致病菌——革蘭氏陰性菌。
2.抗真菌葯物治療
(1)制黴菌素(mycostatin):本葯屬四烯類抗生素,1mg相當於2000U,宜於低溫存放。不易被腸道吸收,故多用於治療皮膚、粘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局部可用5萬~10萬U/ml的水混懸液塗布,每2~3小時一次,塗布後可咽下。也可用含漱劑漱口,或製成含片、乳劑等。兒童(1~2歲)口服10萬U/次,每日3次;成人口服50萬~100萬U/次,每日3次。本葯的抑菌作用,可能是通過破壞細胞膜釋放鉀,從而引起細胞內糖原分解中止而失去活力。口服副作用極小,偶爾有引起惡心、腹瀉或食慾減退者。療程7~10日。
(2)咪康唑(miconazole):本葯為人工合成的廣譜抗真菌葯,局部使用的硝酸咪康唑的國內商品名達克寧。除抗真菌外,本葯尚具有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的作用。散劑可用於口腔粘膜,霜劑適用於舌炎及口角炎,療程一般為10日。
(3)克霉唑(clotrimazole):為合成廣譜抗真菌劑,毒性較大,口服後吸收迅速,4~5小時血液中達到最高濃度,並可進入粘膜和唾液中。本葯能影響麥角固醇的合成,從而使真菌細胞膜缺損,內容物溢出而導致真菌死亡。成人每日口服3次,每次0.5g,日劑量最多3g。本葯的副作用主要為腸道反應;長期使用可影響肝功能,引起白細胞減少,故目前多使用局部制劑。
(4)酮康唑(ketoconazole):為國外70年代後推薦使用的抗白色念珠菌新葯,能抑制真菌細胞膜DNA和RNA,療效快,口服吸收2小時後達到峰值,通過血循環達到病變區。劑量為每日一次口服200mg,2~4周一療程。並可與其它局部用的抗真菌葯合用,效果更好。對於皮膚、消化道等口腔外真菌病也有明顯療效,目前在國外已代替二性黴素。本葯不可與制酸葯或抗膽鹼葯同服,以免影響吸收。
3.綜合性治療
對粘膜明顯充血水腫、舌質紅、口臭、尿黃、便秘等心火上炎或胃熱夾濕見證者,可服用「口炎沖劑」(見單純皰疹一章)。
除用抗真菌葯物外,對身體衰弱,有免疫缺陷病或與之有關的全身疾病及慢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常需輔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的綜合治療措施,如注射轉移因子、胸腺素、脂多糖等,補充鐵劑、維生素A;以及多次少量輸血等。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療時間應適當延長,一般以14日為期,過早停葯易致病損復發。而肥厚型(增殖型)的療程應更長,有報道可達3~4個月,療效不顯著的白色念珠菌性白斑,應及早考慮手術切除。
4.預防
避免產房交叉感染,分娩時應注意會陰、產道、接生人員雙手及所有接生用具的消毒。
經常用溫開水拭洗嬰兒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並應保持乾燥,產婦乳頭在哺乳前,最好用1/5000鹽酸洗必泰溶液清洗,再用冷開水拭凈。
兒童在冬季宜防護口唇乾燥開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習慣。
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病人,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應警惕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發生,特別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深部(內臟)白色念珠菌並發症的發生。
4、口腔感染吃羅紅黴素好還是阿莫西林好?
都是消炎葯,葯效都不錯,支原體感染的,首選選擇羅紅黴素的,上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感染等,還首先阿莫西林分,阿莫西林過敏的可用羅紅黴素。
根據患病的病菌特性,選擇合適的葯物,治療效果才會更明顯。
5、口腔手術後預防感染用什麼抗菌葯物
0.02%呋喃西林溶液,有廣譜抗菌的作業,口腔ph為中性適宜。
6、請問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損傷治療的清創術是怎樣的?
先用消毒紗布蓋住創口,用肥皂水、外用鹽水洗凈創口四周的皮膚;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潔劑擦凈。然後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鹽水或1%~3%又氧水沖洗創口,同時用紗布團或軟毛刷反復擦洗,盡可能清除創口內的細菌、泥沙、組織碎片或其他異物。在清洗創口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檢查組織損傷的情況。 (二)清理創口 沖洗創口後,行創周皮膚消毒、鋪巾、進行清創處理。原則上盡可能保留頜面部組織。除確已壞死的組織外,一般僅將創緣略加修即可。唇、舌、鼻、耳及眼瞼等處的撕裂傷,即使大部分游離或完全離體,只要沒有感染和壞死的情況下,也應盡量保留,爭取縫回原位,仍有可能癒合。 清理創口時要進一步去除異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鉗除嵌入組織的異物。組織內如有金屬異物,表淺者可藉助於磁鐵吸出;深部者要通過X線攝片或插針X線定位後取出。但如創口有急性炎症、異物位於大血管旁、定位不準確、術前准備不充分或異物與傷情無關者,可暫不摘除。 (三)縫合 由於口腔頜面部血運豐富,組織再生力強,即使在傷後24小時或48小時之內,均可在清創後行嚴密縫合;甚至超過48小時,只要創口無明顯化膿感染工組織壞死,在充分清創後,仍可行嚴密縫合。對估計有可能發生感染者,可在創口內放置此流物;已發生明顯感染的創口不應作初期縫合,可採用局部濕敷,待感染控制後,再作處理。
7、口腔病灶感染的防治原則是什麼?
從預防口腔病灶感染的觀點來講,對於所有牙病均應進行治療,並不在於它是否成為病灶。對於已發生的與口腔病灶有關的疾病(如虹膜炎、睫狀體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應積極尋找和處理口腔病灶。對於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經過瓣膜置換手術的病員,在治療牙病時,均應慎重行事,採取妥善的預防措施,以免促使口腔病灶感染的擴散,誘發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處理口腔病灶並不一定一律採取拔牙的方法,可以應用一切先進的技術,包括處理牙髓病、根尖周病以及牙周病的各種手術或治療措施。大多數的牙病應用保存療法也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的,基本上能達到去除病灶的目的。在處理口腔病灶時應注意採取的措施:①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一般選擇青黴素或廣譜抗生素。目前多主張術前30 分鍾一次給予大劑量,因為菌血症的持續時間一般為15分鍾左右。也有人主張術後再持續給葯24 ~ 48 小時,不主張長期應用,以免誘發耐葯性。這是預防慢性感染病灶擴散,特別是預防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有效措施。②加強口腔術前術後的消毒。
手術操作應力求熟練、輕巧,盡量避免組織損傷。盡量減少損傷面積也是很好的預防措施,每次拔牙不宜過多。軟組織切開或行牙齦切除等操作時,採用電刀以減少菌血症及引起心內膜炎的機會。
當消除了口腔病灶後疾病仍不能治癒或無好轉時,應考慮是否有口腔以外的病灶,扁桃體、鼻旁竇等均可能是病灶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