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腿根部深部膿腫後,後續治療。
肌肉深層的類似火癤子,這個現象在中醫里叫癰,是脾經有火引起的。等手術的傷口癒合後,用生土豆泥糊在病點上,幾個小時,換一次,最多要2天到4天的時間,就會沒有問題了。或者是在傷口的地方,用艾條做懸灸,每天30分鍾,一個療程,就會好的。不要害怕。
至於疼痛神精敏感,那是內分泌的問題,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太少,所以一點也不抗疼,經常做做中醫足療,會有很大改善的,自己試試吧。 我說的,好像是輕描淡寫,其實這都是最有效的方法,中醫講辯證,辯證就是道的別名,大道至簡,事情本來就很簡單,卻人為地繞圈,把人都繞糊塗了,很小的病,要做CT·核磁共振等等,太麻煩了。不說了,你放心的做吧, 不會有問題。
2、皮膚軟組織感染嚴重,紅腫積膿,該擦什麼葯?怎麼治療?
?
3、大腿根處皮下長有一膿腫,靠打針能徹底治癒嗎
醫生建議先打幾來天點滴,加上自一些外洗的葯水,看它能否消腫止疼,不主張用手術切除。但已打了兩天吊針也不見好轉,疼痛感一樣也沒消腫。我聽其他一些得過此種疾病的朋友說,這種病打針治療是沒有用的,要想徹底治癒必須動手術切除。我想問,是向他們說的那樣嗎?我本人也患有膽囊結石,因為沒發作醫生建議暫不動手術,我想問下如果膿腫要切除的話,這兩種病的手術能一起做嗎。希望專家能給點寶貴建議,本人不勝感激。
4、軟組織炎怎麼治療
軟組織有炎症,看是感染性炎症,還是非感染性炎症了。感染性炎症,就是由各類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這可到醫院作血象檢驗和細菌培養。有了結果後,可根據所確定的感染菌或病毒,而採用相應抗菌譜的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葯進行治療;非感染性炎症,就是沒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形成的軟組織炎症。這類炎症多是由於日常長期不良姿勢,使軟組織長久處於緊張狀態而形成的炎症;或身體抵抗力下降感受外界風、寒、濕等邪氣並稽留於軟組織而形成的炎症。前者如腰肌勞損、頸肌勞損等;後者如各種風濕病等。非感染性軟組織炎症,多用非甾體抗炎葯(激素類)來治療。但副作用不良反應多。現在主張:加強身體鍛煉,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抗病能力基礎上,應用針灸、按摩配以中葯標本兼治。症狀嚴重時或急性期還可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快,還可抵抗西葯一些副作用與不良反應。輕時或緩解期以中醫中葯療法為主。
無論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軟組織炎症,都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均會有更好的效果。但建議得在專業中西醫結合醫師指導下聯合應用。
5、腿上的傷口化濃了怎麼辦?
用雙氧水消毒後,用生理鹽水沖洗,然後用碘伏酒精消毒,膿液徹底清除干凈後包紮好,每天換葯。如果有膿腫就到醫院去引流。表皮軟組織感染可以局部應用抗生素。如果感染嚴重,應該輸液治療。
6、皮膚膿腫怎麼治療
膿腫是指發生於組織或器官內的局限性化膿性炎症。主要表現為組織溶解液化,形成充滿膿液的腔。它多繼發於各種局部性損傷,常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菌所引起。某些有刺激性的葯物(10%氯化鈣、10%氯化鈉等)誤漏皮下時亦可引起無菌性皮下膿腫。膿腫可發生於任何組織和器官,常有深、淺和急、慢性之分。
臨床上以急性淺表性膿腫的表現明顯。病初局部呈彌漫性腫脹、疼痛和增溫;繼之形成界線清晰的堅實性病灶,以後逐漸變軟,並有波動感;最後腫脹部中央軟化,皮膚變薄,被毛脫落,不久膿腫破潰流出黃白色黏稠的膿汁。深在性膿腫僅見患部皮膚與皮下組織有輕微炎性水腫,觸診時有疼痛反應。在急性膿腫形成時,病犬可有精神不振,體溫升高等全身症狀,待膿腫破潰後很快恢復。
慢性膿腫的發生、發展緩慢,炎性反應輕微,有的外包厚層膿腫膜,頗似纖維瘤;有的膿腫膜很薄,類似囊腫,有波動感,切開後有膿汁流出。
治療膿腫的原則是初期抗菌消炎、促進吸收,防止化膿;後期則促進膿腫成熟,及時切開排膿。治療時,對硬固性腫脹可敷復方醋酸鉛散、雄黃散等,或以0.5%鹽酸普魯卡因20~30毫升、青黴素G40~80萬單位在病灶周圍封閉,以促進炎症吸收。為促進膿腫成熟可外塗10%魚石脂軟膏等。當膿腫中央出現明顯的波動時應及時切開排膿,並用3%雙氧水、0.1%高錳酸鉀或0.1%雷夫奴爾液沖洗膿腔,之後裝著紗布引流或行開放療法。必要時配合肌注抗菌素和輸液等全身療法。
應該強調指出,膿腫切開後應任其自行排膿,不許用棉紗壓擠或擦拭膿腔,防止肉芽受損而致膿腫轉移。膿腫處理不及時或不適當時,有時可形成經久不愈的瘺管,有的甚至引起膿毒敗血症而死亡。
7、大腿軟組織感染吃什麼葯
?
8、感染局部病灶己形成膿腫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一般感染復引起膿腫形成。臨床制首先選擇手術切開引流,清創消毒,去除膿液及壞死組織,包紮處理。需要到醫院外科就診,同時必要時遵醫囑配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術後需要定期醫院換葯消毒。恢復初期有可能需要每天換葯一次或者多次。隨時間延長逐漸改善後,可以適當延長換葯時間。考慮膿腫切開引流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需要堅持定期醫院換葯,定期復查了解術後恢復情況。有可能感染控制後隨時間延長症狀逐漸改善。恢復期間避免傷口沾水,防止感染進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