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小腿局部轉移皮瓣修復脛前軟組織缺損

小腿局部轉移皮瓣修復脛前軟組織缺損

發布時間:2020-04-09 18:57:50

1、什麼是「血管纖維瘤」?

纖維瘤(fibroma)多見於皮下,生長緩慢,一般較小、邊緣清楚、表面光滑、質地較硬、可以推動。若混有其他成分,則成為纖維肌瘤、纖維腺瘤、纖維脂肪瘤等。纖維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內的硬纖維瘤(desmoid)可惡變,應盡早手術完整切除。 纖維瘤有以下幾種類型。a.黃色纖維瘤:好發於軀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層或皮下,常起自外傷或搔癢後的小丘疹,腫塊硬,邊緣不清,因伴有內出血,含鐵血黃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過1cm、生長較快,應疑為纖維肉瘤變,手術切除須徹底。b.隆突性皮纖維肉瘤:位於真皮層,突出體表,表麵皮膚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發於軀干,低度惡性,具假包膜,切除後易復發,多次復發惡性度增高,可血行轉移,應盡早切除含足夠多正常皮膚和深部相鄰筋膜的瘤灶。c.帶狀纖維瘤:腹壁肌肉因外傷或產傷後修復性增生所成,無明顯包膜,宜手術切除。 纖維瘤病是來源於纖維組織的腫瘤。發病率為軟組織良性腫瘤的1.37%。腫瘤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鄰近肌肉的腱膜最為常見,好發於妊娠期和妊娠後期。腹壁外者則多見於男性,好發於肩胛部,股部和臀部。發病年齡多在30~50歲,兒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見。本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外傷、激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纖維瘤病為來源於肌肉、腱膜、筋膜而富於膠原成分的纖維組織腫瘤。病理形成為良性或低度惡性。但腫瘤無包膜,呈浸潤性生長,有明顯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就是頑固多次復發,但極少遠處轉移。復發率為25~57%。復發時間多在術後1月~1年,甚至可達10年以上,所以這類腫瘤又稱侵襲性纖維瘤病。多次復發,可致病變累及范圍更加廣泛,而出現不可抑制的生長,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鏡下見腫瘤含有豐富的膠原纖維,病變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無界限,有時將周圍組織包括在病變中,核分裂罕見,毛細血管及脂肪細胞較少見。少數復發病例可出現纖維肉瘤的形態變化。 腫瘤位於深部組織,無明顯自覺症狀或稍有不適感。生長緩慢。形狀不規則或呈橢圓形,其長徑與受累肌纖維方向一致。腫瘤的大小與病程長短有關,直徑從數厘米到十幾厘米。腫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無壓痛,質堅韌如橡皮。與侵犯肌肉的縱向較固定,而橫向稍能移動,與皮膚無粘連。巨大腫瘤可影響活動和壓迫神經。 瘤體不大,大多位於皮下組織內,生長緩慢,質硬,表面光華,邊界清楚,與皮膚無粘連,有一定活動度。主要是外科手術廣泛切除。放射治療和應用激素在個別病例可抑制腫瘤生長,但一般認為不能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可作為無法手術者的姑息治療。 一手術要點 本症雖具有多次復發的惡性生物學行為,但手術廣泛徹底的切除,可杜絕復發。 1.術中冰凍切片檢查 大多數病人術前雖已擬診為本病,但主要根據術中冰凍切片證實。 2.必須廣泛切除 切除范圍必須有一定的廣度及深度。應該包括腫瘤周圍3~5cm的正常皮膚,肌肉、肌腱等組織及其深面一定的正常組織。如腫瘤侵及骨膜或腹膜,應一並切除。如腫瘤包繞著重要的血管和神經,應作銳分離,必要時可作血管移植。嚴重掌握截肢及半骨盆截肢的適應症。 3.必須掌握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 腫瘤廣泛切除,常造成局部軟組織的缺損及重要組織裸露,必須應用組織移植修復局部。反之,只有掌握了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方能為腫瘤手術根治創造條件。 二修復方法 纖維瘤病廣泛切除後,常有肌肉缺損或大血管神經裸露,骨、關節的外露及軟骨組織缺損,局部肌皮瓣或肌瓣的修復最為理想。其優點為:①血運豐富,易成活。②操作簡便。③立即一次修復缺損。④抗感染力強。⑤組織豐厚,可為良好的襯墊,可起緩沖的作用。⑥旋轉弧度較大,便於各方向的轉移,若形成島狀肌皮瓣,可達180的轉位。茲將好好部位手術後缺損的肌皮瓣修復方法分述如下: 1.臀部腫塊根治術後,常有坐骨神經裸露,髂骨外露,均需較厚的組織修復,可採用闊筋膜張肌皮瓣進行立即轉移,其營養血管為旋股外側動脈的橫文,從肌肉的上中1/3交界處進入肌皮瓣。肌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5×35~40cm,供區一期縫合。 2.股內側腫塊根治術後,較深的軟組織缺損或大血管的暴露時,也可採用闊筋膜張肌骨皮瓣修復。 3.股外側腫塊術後,可應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復,其血管蒂為旋股內側動脈或股深動脈的分支,從肌肉的上1/3進入該瓣,長寬比例為6×24cm,供區一期縫合。 4.腘窩部腫塊切除後,常有腘動靜脈及腘神經的外露,時有腫物包繞血管神經束,如能銳性分離神經,鈍性分離血管,則肢體就能保留。可應用對側的腓腸肌內側頭肌皮瓣轉移,交腿姿勢固定。其血管蒂為腘動脈在膝關節水平分出的腓腸內側血管,自該肌上極進入肌肉,皮瓣長寬比例可達8×25cm。供區植皮消滅創面。 5.肩胛部好發於大於圓肌腫塊切除後,應用下斜方肌島狀皮瓣修復,其營養血管為頸橫動脈淺支的降支,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0×15cm。供區一期縫合。 6.腹壁腫物切除術後,網織物修補,皮膚缺損少,可直接拉攏縫合;缺損過多,可應用對側腹壁淺島狀皮瓣修復,加壓包紮。

2、左小腿左側皮瓣轉移修復術屬於什麼科室

屬於骨科範圍,如果細分屬於創傷骨折、手外科都可以做,有些醫院燒傷整形科也可以做

3、小腿軟組織受損了要怎麼辦

軟組織受傷需要多多休息不要勞累,多補充營養,注意保養。有必要讓醫生開葯吃。

4、女朋友手上長了纖維瘤 怎麼能治好 跪謝!!!!

我不懂 不過祝福你們 !!祝你們好運!!

5、神經纖維瘤如何治療

目前無特效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本病唯一有效的療法, 部分患者可用放療癲癇發作者可用抗癇葯治療其餘措施則主要是對症治療。

1.手術切除術 手術切除為惟一的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目的是減輕症狀縮小腫瘤體積聽神經瘤、視神經瘤等顱內及椎管內腫瘤可手術治療囊內整塊切除不像神經鞘瘤那麼容易因其包膜不清楚且很易復發,囊外邊緣切除則復發率較低,而廣泛切除則是肯定治療且復發率很低。在未長在大神經幹上者可廣泛或邊緣切除長在大神經幹上者,如此切除,將損傷神經帶來病廢,對此情況仍做囊內切除,雖可出現復發並累及神經且再行囊內切除就很困難了。一般不做放療,因可損傷神經

小而局限者,應一次性完全切除大而廣泛或多發性者通常難以徹底切除不能根治可考慮分期切除。首先對有損外觀或妨礙功能,或疑有惡變的部位進行選擇性切除。分期切除時應估計切除量的多少。若切除過多縫合後創緣過緊可導致創緣壞死、創口裂開等並發症大部分腫瘤切除可造成軟組織缺損應結合應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大塊肌皮瓣移植進行修復。

2.皮瓣移植術 即有蒂皮瓣移植,要求皮瓣帶有1~2個血管(包括動靜脈)的蒂以保證皮瓣成活。皮瓣移植有扁平皮瓣移植和管狀皮瓣(皮管)移植兩類後者主要應用於外科整形此處不予介紹

(1)扁平皮瓣的製作:扁平皮瓣又稱單純皮瓣或開放皮瓣,此種皮瓣以扁平的形式進行移植,常只需1個蒂,有時亦可有兩個蒂。皮瓣的長、寬比例一般不超過1.5∶1但在血運較豐富的頭面部長寬比例可達3~4∶1在血運較差的小腿部位,長寬比例只能是1∶1,否則就有可能發生血運障礙,影響皮瓣成活皮瓣的大小可根據血管的走向來設計,蒂部應指向血管的近心端供皮區創面可直接縫合或用中厚皮片移植來修復

(2)皮瓣移植法:

①局部旋轉法:是利用缺損周邊的部分正常皮膚組織做成皮瓣將皮瓣局部旋轉一定角度轉移至缺損處使創面修復。設計旋轉皮瓣要求長徑比創面長徑大,避免移植過緊,縫合後張力過大使切口裂開同時對皮瓣血運有影響。皮瓣旋轉後,常在蒂部近缺損側因旋轉角度大小不同,出現輕重不等的皺襞。角度越大越明顯。但此皺襞不可馬上切除否則會因皮瓣蒂部變窄而導致血運障礙發生壞死皮瓣移植後的供皮區有的可直接縫合有的則需移植皮片來修復

②局部推進法:利用皮膚的延伸性在創面周圍的皮膚上形成皮瓣,並將皮瓣向創面做垂直方向推進以使創面修復供皮區創面可用「V」形切開的兩側緣稍做分離後拉攏做「Y」形縫合也可用「Y」形切開,「V」形縫合來修復創面

③局部側移法:在不能直接縫合的較寬創面外方適當距離的部位做減張切口由切口向創面做皮下分離形成雙蒂扁平皮瓣,以此側移修復創面常用於修復小腿脛前區縱向梭形皮膚缺損和有骨組織裸露的創面,皮瓣的長度與寬度之間比一般以1.5∶1為宜供皮區創面移植中厚皮片修復。

④遠位轉移法:皮瓣的供皮區位於缺損區的遠隔部位如小腿脛前區創面,可利用對側小腿皮瓣修復。手指創面可用對側胸壁皮瓣修復。

3.注意事項

(1)神經纖維瘤的病人有時對手術的耐受性較差,應加註意

(2)肢體上巨大的腫瘤可經常發生破潰,導致感染化膿成為最後截肢的適應證。

(3)皮瓣移植術後要妥善包紮固定,盡量使受區組織少變形活動,以保證移植的皮瓣與創面緊密貼附

4.中醫治療 中醫治則:法宜中和氣血通經活絡軟堅內消

方葯:丹參15g、雞血藤30g赤芍15g、紅花15g、厚朴10g、化橘紅10g白芥子10g橘絡10g全絲瓜10g白僵蠶10g土貝母10g。

6、這個癌怎麼治療?注意什麼?

纖維瘤(fibroma)多見於皮下,生長緩慢,一般較小、邊緣清楚、表面光滑、質地較硬、可以推動。若混有其他成分,則成為纖維肌瘤、纖維腺瘤、纖維脂肪瘤等。纖維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內的硬纖維瘤(desmoid)可惡變,應盡早手術完整切除。
纖維瘤有以下幾種類型。a.黃色纖維瘤:好發於軀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層或皮下,常起自外傷或搔癢後的小丘疹,腫塊硬,邊緣不清,因伴有內出血,含鐵血黃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過1cm、生長較快,應疑為纖維肉瘤變,手術切除須徹底。b.隆突性皮纖維肉瘤:位於真皮層,突出體表,表麵皮膚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發於軀干,低度惡性,具假包膜,切除後易復發,多次復發惡性度增高,可血行轉移,應盡早切除含足夠多正常皮膚和深部相鄰筋膜的瘤灶。c.帶狀纖維瘤:腹壁肌肉因外傷或產傷後修復性增生所成,無明顯包膜,宜手術切除。
纖維瘤病是來源於纖維組織的腫瘤。發病率為軟組織良性腫瘤的1.37%。腫瘤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鄰近肌肉的腱膜最為常見,好發於妊娠期和妊娠後期。腹壁外者則多見於男性,好發於肩胛部,股部和臀部。發病年齡多在30~50歲,兒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見。本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外傷、激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纖維瘤病為來源於肌肉、腱膜、筋膜而富於膠原成分的纖維組織腫瘤。病理形成為良性或低度惡性。但腫瘤無包膜,呈浸潤性生長,有明顯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就是頑固多次復發,但極少遠處轉移。復發率為25~57%。復發時間多在術後1月~1年,甚至可達10年以上,所以這類腫瘤又稱侵襲性纖維瘤病。多次復發,可致病變累及范圍更加廣泛,而出現不可抑制的生長,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鏡下見腫瘤含有豐富的膠原纖維,病變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無界限,有時將周圍組織包括在病變中,核分裂罕見,毛細血管及脂肪細胞較少見。少數復發病例可出現纖維肉瘤的形態變化。
腫瘤位於深部組織,無明顯自覺症狀或稍有不適感。生長緩慢。形狀不規則或呈橢圓形,其長徑與受累肌纖維方向一致。腫瘤的大小與病程長短有關,直徑從數厘米到十幾厘米。腫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無壓痛,質堅韌如橡皮。與侵犯肌肉的縱向較固定,而橫向稍能移動,與皮膚無粘連。巨大腫瘤可影響活動和壓迫神經。
瘤體不大,大多位於皮下組織內,生長緩慢,質硬,表面光華,邊界清楚,與皮膚無粘連,有一定活動度。主要是外科手術廣泛切除。放射治療和應用激素在個別病例可抑制腫瘤生長,但一般認為不能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可作為無法手術者的姑息治療。

一手術要點 本症雖具有多次復發的惡性生物學行為,但手術廣泛徹底的切除,可杜絕復發。
1.術中冰凍切片檢查 大多數病人術前雖已擬診為本病,但主要根據術中冰凍切片證實。
2.必須廣泛切除 切除范圍必須有一定的廣度及深度。應該包括腫瘤周圍3~5cm的正常皮膚,肌肉、肌腱等組織及其深面一定的正常組織。如腫瘤侵及骨膜或腹膜,應一並切除。如腫瘤包繞著重要的血管和神經,應作銳分離,必要時可作血管移植。嚴重掌握截肢及半骨盆截肢的適應症。
3.必須掌握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 腫瘤廣泛切除,常造成局部軟組織的缺損及重要組織裸露,必須應用組織移植修復局部。反之,只有掌握了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方能為腫瘤手術根治創造條件。
二修復方法 纖維瘤病廣泛切除後,常有肌肉缺損或大血管神經裸露,骨、關節的外露及軟骨組織缺損,局部肌皮瓣或肌瓣的修復最為理想。其優點為:①血運豐富,易成活。②操作簡便。③立即一次修復缺損。④抗感染力強。⑤組織豐厚,可為良好的襯墊,可起緩沖的作用。⑥旋轉弧度較大,便於各方向的轉移,若形成島狀肌皮瓣,可達180º的轉位。茲將好好部位手術後缺損的肌皮瓣修復方法分述如下:
1.臀部腫塊根治術後,常有坐骨神經裸露,髂骨外露,均需較厚的組織修復,可採用闊筋膜張肌皮瓣進行立即轉移,其營養血管為旋股外側動脈的橫文,從肌肉的上中1/3交界處進入肌皮瓣。肌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5×35~40cm,供區一期縫合。
2.股內側腫塊根治術後,較深的軟組織缺損或大血管的暴露時,也可採用闊筋膜張肌骨皮瓣修復。
3.股外側腫塊術後,可應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復,其血管蒂為旋股內側動脈或股深動脈的分支,從肌肉的上1/3進入該瓣,長寬比例為6×24cm,供區一期縫合。
4.腘窩部腫塊切除後,常有腘動靜脈及腘神經的外露,時有腫物包繞血管神經束,如能銳性分離神經,鈍性分離血管,則肢體就能保留。可應用對側的腓腸肌內側頭肌皮瓣轉移,交腿姿勢固定。其血管蒂為腘動脈在膝關節水平分出的腓腸內側血管,自該肌上極進入肌肉,皮瓣長寬比例可達8×25cm。供區植皮消滅創面。
5.肩胛部好發於大於圓肌腫塊切除後,應用下斜方肌島狀皮瓣修復,其營養血管為頸橫動脈淺支的降支,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0×15cm。供區一期縫合。
6.腹壁腫物切除術後,網織物修補,皮膚缺損少,可直接拉攏縫合;缺損過多,可應用對側腹壁淺島狀皮瓣修復,加壓包紮。

7、什麼叫小腿的脛骨

脛骨(jìng gǔ),小腿雙骨之一,位於小腿的內側,對支持體重起重要作用。可分為一體和兩端。 脛骨
上端膨大,形成內側髁和外側髁,與股骨下端的內、外側髁以及髕骨共同構成膝關節。兩髁之間的骨面隆凸叫做髁間隆起。隆起前後各有一凹陷的粗糙面,分別叫做髁間前窩和髁間後窩。上端的前面有一粗糙的隆起,叫做脛骨粗隆。外側髁的後下面有一關節面,接腓骨小頭,叫做腓關節面。 體的前緣特別銳利叫做前嵴,由皮膚表面可以摸到。外側緣為小腿骨間膜所附著,故名骨間嵴。內側面表面無肌肉覆蓋,在皮下可以觸及。後面的上份有一斜向內下方的粗線,叫做腘線。 下端膨大,下面有與距骨相接的關節面,內側有伸向下的骨突,叫做內踝。外側有與腓骨相接的三角形凹隱,叫做腓骨切跡。

8、組織纖維瘤

纖維瘤(fibroma)多見於皮下,生長緩慢,一般較小、邊緣清楚、表面光滑、質地較硬、可以推動。若混有其他成分,則成為纖維肌瘤、纖維腺瘤、纖維脂肪瘤等。纖維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內的硬纖維瘤(desmoid)可惡變,應盡早手術完整切除。
纖維瘤有以下幾種類型。a.黃色纖維瘤:好發於軀干、上臂近端的真皮層或皮下,常起自外傷或搔癢後的小丘疹,腫塊硬,邊緣不清,因伴有內出血,含鐵血黃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過1cm、生長較快,應疑為纖維肉瘤變,手術切除須徹底。b.隆突性皮纖維肉瘤:位於真皮層,突出體表,表麵皮膚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發於軀干,低度惡性,具假包膜,切除後易復發,多次復發惡性度增高,可血行轉移,應盡早切除含足夠多正常皮膚和深部相鄰筋膜的瘤灶。c.帶狀纖維瘤:腹壁肌肉因外傷或產傷後修復性增生所成,無明顯包膜,宜手術切除。
纖維瘤病是來源於纖維組織的腫瘤。發病率為軟組織良性腫瘤的1.37%。腫瘤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鄰近肌肉的腱膜最為常見,好發於妊娠期和妊娠後期。腹壁外者則多見於男性,好發於肩胛部,股部和臀部。發病年齡多在30~50歲,兒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見。本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外傷、激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纖維瘤病為來源於肌肉、腱膜、筋膜而富於膠原成分的纖維組織腫瘤。病理形成為良性或低度惡性。但腫瘤無包膜,呈浸潤性生長,有明顯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就是頑固多次復發,但極少遠處轉移。復發率為25~57%。復發時間多在術後1月~1年,甚至可達10年以上,所以這類腫瘤又稱侵襲性纖維瘤病。多次復發,可致病變累及范圍更加廣泛,而出現不可抑制的生長,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鏡下見腫瘤含有豐富的膠原纖維,病變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無界限,有時將周圍組織包括在病變中,核分裂罕見,毛細血管及脂肪細胞較少見。少數復發病例可出現纖維肉瘤的形態變化。
腫瘤位於深部組織,無明顯自覺症狀或稍有不適感。生長緩慢。形狀不規則或呈橢圓形,其長徑與受累肌纖維方向一致。腫瘤的大小與病程長短有關,直徑從數厘米到十幾厘米。腫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無壓痛,質堅韌如橡皮。與侵犯肌肉的縱向較固定,而橫向稍能移動,與皮膚無粘連。巨大腫瘤可影響活動和壓迫神經。
瘤體不大,大多位於皮下組織內,生長緩慢,質硬,表面光華,邊界清楚,與皮膚無粘連,有一定活動度。主要是外科手術廣泛切除。放射治療和應用激素在個別病例可抑制腫瘤生長,但一般認為不能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可作為無法手術者的姑息治療。

一手術要點 本症雖具有多次復發的惡性生物學行為,但手術廣泛徹底的切除,可杜絕復發。
1.術中冰凍切片檢查 大多數病人術前雖已擬診為本病,但主要根據術中冰凍切片證實。
2.必須廣泛切除 切除范圍必須有一定的廣度及深度。應該包括腫瘤周圍3~5cm的正常皮膚,肌肉、肌腱等組織及其深面一定的正常組織。如腫瘤侵及骨膜或腹膜,應一並切除。如腫瘤包繞著重要的血管和神經,應作銳分離,必要時可作血管移植。嚴重掌握截肢及半骨盆截肢的適應症。
3.必須掌握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 腫瘤廣泛切除,常造成局部軟組織的缺損及重要組織裸露,必須應用組織移植修復局部。反之,只有掌握了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方能為腫瘤手術根治創造條件。
二修復方法 纖維瘤病廣泛切除後,常有肌肉缺損或大血管神經裸露,骨、關節的外露及軟骨組織缺損,局部肌皮瓣或肌瓣的修復最為理想。其優點為:①血運豐富,易成活。②操作簡便。③立即一次修復缺損。④抗感染力強。⑤組織豐厚,可為良好的襯墊,可起緩沖的作用。⑥旋轉弧度較大,便於各方向的轉移,若形成島狀肌皮瓣,可達180º的轉位。茲將好好部位手術後缺損的肌皮瓣修復方法分述如下:
1.臀部腫塊根治術後,常有坐骨神經裸露,髂骨外露,均需較厚的組織修復,可採用闊筋膜張肌皮瓣進行立即轉移,其營養血管為旋股外側動脈的橫文,從肌肉的上中1/3交界處進入肌皮瓣。肌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5×35~40cm,供區一期縫合。
2.股內側腫塊根治術後,較深的軟組織缺損或大血管的暴露時,也可採用闊筋膜張肌骨皮瓣修復。
3.股外側腫塊術後,可應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復,其血管蒂為旋股內側動脈或股深動脈的分支,從肌肉的上1/3進入該瓣,長寬比例為6×24cm,供區一期縫合。
4.腘窩部腫塊切除後,常有腘動靜脈及腘神經的外露,時有腫物包繞血管神經束,如能銳性分離神經,鈍性分離血管,則肢體就能保留。可應用對側的腓腸肌內側頭肌皮瓣轉移,交腿姿勢固定。其血管蒂為腘動脈在膝關節水平分出的腓腸內側血管,自該肌上極進入肌肉,皮瓣長寬比例可達8×25cm。供區植皮消滅創面。
5.肩胛部好發於大於圓肌腫塊切除後,應用下斜方肌島狀皮瓣修復,其營養血管為頸橫動脈淺支的降支,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0×15cm。供區一期縫合。
6.腹壁腫物切除術後,網織物修補,皮膚缺損少,可直接拉攏縫合;缺損過多,可應用對側腹壁淺島狀皮瓣修復,加壓包紮。
給我加分呦

與小腿局部轉移皮瓣修復脛前軟組織缺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