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風用什麼葯比較好
您好,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謝障礙,屬於關節炎一種。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里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指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 痛風可引起腎臟損害:痛風可以出現腎臟損害。痛風各期的症狀:1、急性發作期的痛風病症狀:發作時間通常是下半夜。該階段的痛風症狀表現為腳踝關節或腳指,手臂、手指關節處疼痛、腫脹、發紅,伴有劇烈疼痛。使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患處組織內有松針狀尿酸鹽沉澱。就是尿酸鹽沉澱引起的劇烈疼痛。請注意,發病期的血尿酸由於已經生成沉澱,所以尿酸值比平時最高值低 2、間歇期的痛風病症狀:該階段的痛風症狀主要表現是血尿酸濃度偏高。所謂的間歇期是指痛風兩次發病的間隔期,一般為幾個月至一年。如果沒有採用降尿酸的方法,發作會頻繁,痛感加重,病程延長。 3、慢性期的痛風病症狀:該階段的痛風症狀主要表現是存在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炎及並發症。此時痛風頻繁發作,身體部位開始出現痛風石,隨著時間的延長痛風石逐步變大. 痛風病的發作常與飲食不節、著涼、過度勞累有關,因此預防發作應做到以下幾點:1、戒酒。2、避免過度勞累、著涼。 3、蝦、蟹、動物內臟,含嘌呤高的食物應少食,菠菜=豆類等食物應少食。4、大量飲水,促進尿酸排泄。5、牛奶、蛋類,大部分蔬菜、水果可不限。6、發面麵食放鹼的粥類,因含鹼性物質可促進
2、痛風怎麼治療?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關節炎類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醫學術語:第一跖骨),但發病的關節不限於此,還常見於手部的關節、膝蓋、肘部等(見圖集)。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症狀會反復出現,所以一旦關節出現強烈、突然的疼痛後,就要及時看醫生,做好症狀管理和預防。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拖延的後果是疼痛感將越來越強,讓人難以忍受。如果這時候發燒了,就說明已經出現了炎症。不僅如此,關節本身也會受到損害,骨質會被腐蝕,導致關節變形(見圖集),整個發病過程腎臟也會受損,嚴重的會發生腎結石甚至是腎衰竭,危及生命。
造成痛風的本質原因是體內尿酸水平的升高,造成了尿酸鹽在關節和腎臟部位的沉積。通常來說,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於:①飲食原因。吃了太多的肉類和海鮮,暢飲了過多的啤酒之後,人體的尿酸水平升高,就可能造成尿酸鹽沉積;②肥胖。肥胖導致的後果是體內尿酸的增加,腎臟無法徹底代謝多餘的尿酸;③服用了某些葯物。這些葯物會導致體內尿酸水平升高;④家族史。如果家人患有痛風,那麼你患病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英文名稱 Gout 就診科室 風濕免疫科、內科 多發群體 男性 常見發病部位 第一跖骨(大腳趾)、手指關節、膝關節、肘關節 常見病因 血尿酸水平高,造成尿酸鹽沉積 常見症狀 關節疼痛、水腫、炎症、關節變形、腎結石、腎衰竭 傳染性 無 是否醫保 是 能否治癒 否 是否復發 是 是否遺傳 是 常見治療方法 葯物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 是否危及生命 是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濕病范疇。痛風可並發腎臟病變,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
作為一種慢性晶體性關節炎——痛風,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生的基礎。遺傳因素影響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發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單基因遺傳病可能影響尿酸代謝通路上的關鍵酶,SNP則可導致尿酸轉運蛋白的差異以及炎症反應的程度。 高尿酸血症和尿中尿酸過於飽和,使尿酸鹽沉積到腎小管管腔或間質中,導致急性炎性反應。
痛風可伴發肥胖症、高血壓病、糖尿病、脂代謝紊亂等多種代謝性疾病。肥胖是痛風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不同體重指數(BMI)的痛風患者有著不同的臨床特點,需要針對不同病人給與個體化治療。
痛風患者常出現痛風石。在患者耳郭、關節周圍、肌腱、軟組織等周圍皮下可見。痛風石是淡黃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贅生物,質地偏硬,類似石子。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風石,不僅嚴重影響肢體外形,甚至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神經壓迫、皮膚破潰、竇道經久不愈,須接受手術治療。
【歷史沿革】
早在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就有關於痛風(gout)臨床表現的記載。痛風一詞源自拉丁文Guta(一滴),意指一滴有害液體造成關節傷害,痛像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故名痛風。古代痛風多好發於帝王將相,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尿酸生成增加和(或)排泄減少均可導致HUA的發生。
【痛風/高尿酸血症定義】
國際上HUA定義為: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女性血尿酸>360 μmol/L。當血尿酸水平超過關節單鈉尿酸鹽飽和度而析出沉積於外周關節及周圍組織時,稱為痛風。沒有痛風發作的HUA稱為無症狀HUA,因其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風險因素】
一、肥胖
肥胖是痛風的危險因素,肥胖不僅增加痛風發生的風險,而且肥胖患者痛風發病年齡較早。隨著BMI的增加,痛風的發生率明顯升高,而且內臟脂肪與痛風的發生亦密切相關。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肥胖均是痛風的危險因素。肥胖可導致胰島素抵抗,通過多種途徑最終導致腎臟尿酸排泄減少。肥胖會引起游離脂肪酸增加,通過影響黃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增加尿酸的合成。
二、飲酒
飲酒過量的酒精攝入是痛風發作的獨立危險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誘發痛風的風險最大。
飲酒促進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可能原因 :
(1)乙醇刺激人體合成乳酸,乳酸競爭性抑制腎小管尿酸排泄。
(2)乙醇可通過增加ATP降解為單磷酸腺苷,從而促進尿酸生成。
(3)某些酒類,特別是發酵型飲品如啤酒,在其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嘌呤,長期大量飲用可促進HUA甚至痛風的發生。
(4)飲酒的同時常伴隨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更增加HUA和痛風的發生風險。
(5)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慢性酒精相關性肝臟疾病與胰島素水平升高有關,可抑制胰島素信號通路,增加胰島素抵抗風險,使尿酸重吸收增加,血尿酸水平升高。
三、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血尿酸水平與HUA的患病率均顯著高於非高血壓者。高血壓是痛風發作的獨立危險因素。對美國居民進行長達9年的隨訪,發現患有高血壓的參與者發生痛風的風險顯著高於非高血壓者。可能原因是:高血壓導致微血管病變後造成組織缺氧,之後血乳酸水平升高,抑制了尿酸鹽在腎小管分泌,最終引起尿酸瀦留導致HUA;另外,不少高血壓患者長期應用利尿劑,袢利尿劑和噻嗪類利尿劑等均可促進血尿酸水平增加。
四、高血糖
高血糖高血糖是HUA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嘌呤分解代謝增強、尿酸生成增加,血尿酸水平升高,而HUA可加重腎臟損傷,使腎臟尿酸排泄減少,進一步加重HUA的發生、發展。但血糖與血尿酸水平的變化並非線性相關。
五、富含嘌呤的食物
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類、海鮮)可增加HUA/痛風發生風險。果糖是唯一可升高血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合成,抑制尿酸排泄,故含果糖飲料等的大量攝人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六、某些葯物
多種葯物與HUA密切相關。袢利尿劑、噻嗪類利尿劑發生痛風的相對危險度分別為2.64和1.70。小劑量阿司匹林(75~150 mg/d)、環孢素、他克莫司和吡嗪醯胺等可促進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風的發生風險。
【流行病學】
我國缺乏全國范圍痛風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但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區報告的痛風患病情況,目前我國痛風的患病率在1%~3%,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網路注冊及隨訪研究的階段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基於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100家醫院的6 814例痛風患者有效病例發現,我國痛風患者平均年齡為48.28歲(男性47.95歲,女性53.14歲),逐步趨年輕化,男:女為15:1。超過50%的痛風患者為超重或肥胖。
全球范圍內,發達國家HUA/痛風患病率高於發展中國家。北美和西歐國家痛風較為常見,患病率為1%~4%,而前蘇聯、伊朗、馬來西亞等地區痛風患病率較低。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與CKD進展至終末期腎病相關。
【就診原因】
《2016年中國痛風診療指南》顯示,痛風患者最主要的就診原因是關節痛(男性為41.2%,女性為29.8%),其次為乏力和發熱。男女發病誘因有很大差異,男性患者最主要為飲酒誘發(25.5%),其次為高嘌呤飲食(22.9%)和劇烈運動(6.2%);女性患者最主要為高嘌呤飲食誘發(17.0%),其次為突然受冷(11.2%)和劇烈運動(9.6%)。
就診時,醫生將對患者的臨床表現作出評估,必要時會藉助X-線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即生化檢查),以此確診。
【治療】
健康生活方式,調節飲食結構: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蔬菜,少鹽限油,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豆製品等);戒煙限酒;.降低體重:通過瑜伽、健身、慢跑等有氧運動,或推拿、按摩等方法疏通經絡,控制體重;預防性痛風治療:可通過飲食、飲隨帝茶等方法,一是預防尿酸的過量產生,二是促進腎臟排泄尿酸,達到預防痛風的目的;痛風會因為尿酸在各個臟器的沉積,導致臟器微循環障礙,要積極防止心、腦血管及腎臟並發症。
目前痛風治療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治療痛風發作時疼痛和炎性反應。預防痛風發作,降低血尿酸<6 mg/dl(357μmol/L)。無論是否合並CKD,痛風患者均需要終身降尿酸治療,除非不耐受或出現不良反應。
對於肥胖的痛風患者,在關注血尿酸的同時,注意引導患者規律運動,監測血壓、血糖、血脂、肝臟轉氨酶等指標,給予綜合治療,維持血尿酸達標,盡可能減少受累關節數。
低嘌呤飲食,保持合理體重,戒酒,多飲茶,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涼受潮、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穿舒適鞋,防止關節損傷,慎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葯物如某些利尿劑和小劑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秋水仙鹼秋水仙鹼早期用於痛風發作時,緩解症狀的速度快。2012美國風濕病協會(ACR)指南指出,急性痛風發作36 h內服用秋水仙鹼,而前驅期應用可阻止痛風發作。腎功能不全時仍為一線葯物,但要減量,因腎功能不全會顯著減少其清除率、增加葯物毒性。多達20%的口服葯物是通過腎臟原樣排泄,而在嚴重腎功能衰竭患者中,秋水仙鹼的半衰期是正常腎功能患者的2~3倍。同時,秋水仙鹼不能通過透析清除,因此,其毒性在CKD患者中是加劇。
痛風石的手術適應症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痛風石導致肢體畸形並引起功能障礙而影響日常生活;
(2)壓迫皮膚,已經形成或即將出現皮膚破潰;
(3)竇道形成,粉筆樣物質滲出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4)關節活動障礙,神經受壓出現卡壓症狀。
痛風石直徑<1 cm,建議積極保守治療。也有學者認為痛風石一旦形成,一般很難再吸收,直徑>1.5 cm者爭取盡早手術。
大部分痛風患者通過葯物即可控制病情發展,而少數患者經內科治療後,療效不佳甚至無效,尿酸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肌腱,逐漸形成痛風石。12%-15%的痛風患者罹患痛風石。最終表麵皮膚破潰,形成潰瘍或竇道。研究表明,痛風創面不癒合發生率高達23%,傷口換葯時間可達6~8周。平均癒合時間長達4個月,給患者日常生活、心理及肢體功能造成了巨大影響。
痛風患者若尿酸控制不理想,急性痛風會反復發作,不利於創面癒合。痛風創面由於血運差,細胞再生力弱,創面常常經久不愈。 [10] 本組患者入院時創基條件較差,且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局部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明顯。術前創面每日換葯,根據葯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濕敷創面,同時應用紅光治療儀行物理治療,必要時聯合應用醫療成本較低的簡易負壓引流裝置,改善創基效果顯著。
【預防】
盡管膳食因素對痛風發病的影響已被大量研究證實,但調查發現痛風患者及醫生對痛風飲食知識的知曉率僅分別為22%和37.2%。如下是飲食相關的具體建議:
一、鼓勵豆製品的攝入。
大豆食品富含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和多不飽和脂肪酸。6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豆類食物攝人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無關;5項干預試驗發現,豆類蛋白盡管升高血尿酸水平,但相比於亞洲人的攝入量,血尿酸水平升高程度對臨床的影響可以忽略。最新一項國內研究發現,給予高尿酸血症患者豆類高蛋白飲食3個月,血尿酸水平顯著降低。
二、鼓勵攝取低脂牛奶和酸奶
一項研究證實,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攝入奶製品特別是脫脂牛奶及低熱量酸奶都會降低尿酸水平。另外牛奶中的糖巨肽和G600均有抗炎的作用,可能通過減輕單鈉尿酸鹽在關節的炎性反應從而減輕痛風急性發作。
三、鼓勵食用蔬菜水果
對中國和韓國的飲食調查均發現,食用富含嘌呤的蔬菜、水果並沒有增加血尿酸水平。蔬菜為主的飲食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即使食用菠菜也觀察到同樣的效果。而櫻桃含有的花青素具有降低尿酸、抗炎、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痛風的發作。
四、限制蛋白攝入總量
五、限制含糖飲料
向痛風患者強調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不吃或少吃包裝食品如糕點、甜點、冷飲等,在烹飪時應注意盡量少加糖,減少富含果糖的水果的攝入;同時向社會大力宣傳過量攝入糖製品對健康的危害。
3、痛風的治療方法和禁忌?
急性期的時候用秋水仙鹼,吃到好轉或者出現胃腸道反應,恢復期用別嘌醇,飲食的時候少吃肉就好
4、什麼是痛風應該怎麼治?
痛風是一種由嘌呤代謝異常導致的炎性疾病,一般而言尿酸的正常水平是7mg/dL,高於這個標准就是高尿酸血症,如果高尿酸血症持續存在,尿酸以單尿酸的結晶體沉積在關節或者軟組織里,進而導致結晶體趨化反應,最終引起炎症的反應,引發痛風;痛風的發病率是10%左右,隨著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發病率也會越來越高;痛風患者男女比例zd是19:1,它好發於中年男性,然而近幾年慢慢趨向年輕化,此外痛風的發病還和地域、季節有一定關系,沿海城市比內陸城市發病高,寒冷季節是痛風高發的時節。內
痛風的治療方法包括:
1、秋水仙鹼:阻止炎症細胞向關節部位趨化,如無過敏和胃腸道反應,可作為急性期首選葯物;
2、非甾體類消炎葯:俗稱消炎鎮痛類葯物,能夠控制炎症、鎮痛,屬於非處方類葯物,可自行在葯店購買,如芬必得;
3、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控制急性期疼痛症狀,根據症狀可以選擇口服、肌注、靜脈點滴;
4、鹼化尿液類葯物:如碳酸氫鈉;
5、降尿酸治療:適用於急性痛風症狀控制後的患者,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葯物、促進尿酸排泄葯物;尿酸酶類葯物,可以使尿酸迅速溶解,目前我國尚未應用於臨床。容
5、請問嚴重性痛風病吃什麼葯最有效果?求大神幫助
你好:痛風的治療, [編輯本段]治療 控制嘌呤葯物 由於是代謝障礙毛病,如果控制飲食也未見成效,必須要長期用葯物控制. 常用葯物分兩類:- ——減少尿酸合成 別嘌醇片(Allopurinol 100mg),亦作別嘌呤醇,在香港普遍用於治療減低血中尿酸濃度.這種可以與「嘌呤」衍生物復合的葯品,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故在發炎時,應該停止使用. ——增加排出尿酸 丙璜舒(probenecid) 尿酸排泄劑的作用機制為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從尿液中排出,從而減少血中尿酸的濃度,最終減少尿酸鹽沉積在軟組織里,減少痛風炎的發生.下列病患不宜使用;泌尿系統結石,血液失沖,化療及癌腫引起的尿酸症. 苯溴香豆酮(benzbromazone). 常用消炎葯物 急性痛風可以服用 雙氯芬酸鈉,又名二克氯吩鈉(Diclofenac Sodium)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葯 25mg每日二至三次餐後,每次一至二片.胃病者遵照醫生指示服用. 希樂葆(celecoxib)200mg 每日一至二次餐後,每次一粒.心臟病人及胃病者必須遵照醫生指示服用. 抑制尿酸合成的中葯 痛風排酸膠囊 -是一個抑制尿酸合成的中葯,通過抑制引發痛風的嘌呤合成酶----肝腎素α小體,阻止尿酸的生成; 對腎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防止痛風在腎,輸尿管結晶成結石 . 秋水仙鹼為過時葯物,對肝臟損傷比較大,肝功能有缺陷者慎重使用. 在急性痛風期間,不應增加控制普林葯物的份量,否則增加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補充劑 鵝肌肽,又名胺(氨)肌肽 (Anserine)是人體二肽組胺酸,在腎臟中代謝,超過90%轉化為三甲基組胺酸(3-Methyl-Histidine)排出體外.可以幫助尿酸排泄. 痛風的具體治療 一,一般治療: 痛風飲食: 飲食是痛風患者外源性嘌呤和尿酸的主要來源,尿酸主要是從飲食中核苷酸分解而來。約占體內總尿酸的20%。對高尿酸血症而言,內源性代謝紊亂比外源性因素更重要。如果血尿酸高,嘌呤高,痛風就形成了一個反應鏈。因此得了痛風不能吃什麼和能吃什麼就相當重要,患者必須在痛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痛風飲食的問題。 治療目的在於: (1)用抗炎葯物終止急性發作; (2)每天預防性應用秋水仙鹼以防止反復急性發作(慎用秋水仙鹼防止腎臟損傷); (3)通過降低體液內尿酸鹽濃度,預防單鈉尿酸鹽結晶進一步沉積和消除已經存在的痛風石.預防性保護措施應針對兩個方面,即防止骨,關節軟骨侵蝕造成的殘疾和防止腎臟損傷.特殊療法應根據本病所處不同時期及病情輕重選用.應治療同時存在的高血壓,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非類固醇抗炎葯(NSAID)對已確診的痛風急性發作有效.通常與食物一起服用,連續服2~5天.NSAID可以引起許多並發症,包括胃腸道不適,高鉀血症(出現於那些依賴前列腺素E2 維持腎血流量的病人)和體液瀦留.用NSAID有特別危險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脫水者,尤其有腎臟疾病史的病人. 除特殊療法外,還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攝入液體,防止脫水和減少尿酸鹽在腎臟內的沉積.病人宜進軟食.為了控制疼痛,有時需要可待因30~60mg.夾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幫助.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的葯物,必須待急性症狀完全控制之後應用. 在靜止期,控制高尿酸血症開始時必須每日並用秋水仙鹼或NSAID治療,這是因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種療法在開始幾周或幾個月內易於引起痛風急性發作.定期檢查血清尿酸鹽濃度有助於評價葯效.根據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來調節葯物的種類與劑量.痛風石需要數月乃至數年才能溶解,應維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 促進尿酸排泄療法,口服丙磺舒(500mg片劑)或苯磺唑酮(100mg片劑)均可,調節用葯劑量以維持血清尿酸鹽濃度在正常范圍.開始給予半片每日2次.逐漸增加葯量達到每日4片.苯磺唑酮比丙磺舒作用強,但毒性也大.水楊酸鹽能對抗上述兩種葯物的促進尿酸鹽排泄作用,應避免作用.對乙醯氨基酚具有與水楊酸類似的鎮痛作用,卻不影響尿酸排泄. 用別嘌呤醇200~600mg/d(分次用)抑制尿酸合成,同樣也能控制血清尿酸鹽濃度.與促酸葯合用時,最初劑量宜小,逐漸加量直至尿酸水平接近4.5mg/dl(0.26mmol/L).該葯除能阻斷尿酸形成中酶的作用(黃嘌呤氧化酶)之外,還能糾正嘌呤的過度合成.這時處理反復出現尿酸結石或有腎功能障礙的病人,特別有利.明確的尿酸結石能通過別嘌呤醇治療得到溶解.別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輕度胃腸道不適,潛在危險性的皮疹,肝炎,血管炎和白細胞減少. 輔助療法 所有痛風患者都需要攝入大量液體,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結石患者更應如此.服用碳酸氫鈉或檸檬酸三鈉5g,每日3次,使尿液鹼化.臨睡前服用乙醯唑胺50mg,能有效鹼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過鹼化,因為這可能促進草酸鈣結晶沉積.因為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所以通常不需要嚴格限制飲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風靜止期應設法減輕肥胖病人的體重.正常皮膚區域的巨大痛風石可以手術切除,其他的痛風石均應通過適當的降低血尿酸治療緩慢地解決.為使腎結石崩解可考慮使用體外超聲波碎石術.
6、痛風如何治除根?
痛風是單鈉尿酸鹽沉澱於骨關節、腎臟和皮下等部位,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和組織損傷,與嘌呤代謝紊亂百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屬於代謝性風濕病范疇。痛風是一種體內代謝物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作的先決條件。一般急性痛風度好發於夜間,給痛風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喝德脯嘡茲風草茶可以幫助降尿酸,主要為中草葯成分。
一,痛風為什麼會產生?
一般而言尿酸的正常水平是7mg/dL,高於這個標准就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產生過多而排泄少導致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達到一定濃度以上,會使尿酸以單尿酸的結晶體沉積在關節或者軟組織里,進而導致結晶體趨化反應,最終引起炎症的反應,引發痛風。
二,要注意什麼才不會發生痛風?
預防痛風一方面要多運動、多吃水果專、多飲水、戒酒,飲食上以低嘌呤為主,少吃紅肉,少喝高糖的飲料,如,可口可屬樂,雪碧,沙丁魚,動物的內臟,花生米,油炸食品,啤酒,白酒,保護好關節,不要受凍受寒,加強鍛煉。
三,另一方面在選用葯物時應選用幫助尿酸排泄的,輔助尿酸調理的葯物,排除繼發性痛風的隱患。
7、痛風吃什麼葯好
痛風吃什麼葯最好?痛風病發率不斷上升的今天,有越來越多的痛風葯的出現,如秋水仙鹼,消炎痛等等。臨床上不斷證明這些所謂的「痛風葯」給患者帶來的副作用遠遠大於對於其疾病的療效,所以當今臨床上不建議痛風患者來服用這些葯物。
痛風吃什麼葯最好,相信痛風患者朋友看了後,今後再買治痛風的葯就不會犯糊塗了。
痛風葯——秋水仙鹼片
這種葯物不可長期服用,對痛風病患者止痛效果明顯,但是毒副作用比較大,對腸胃、肝臟、腎臟、心臟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常見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嚴重中毒可導致血尿、少尿等腎功能衰竭的出現,也會引起肝功能異常、貧血、骨髓造血減少等不良反應。
痛風葯——別嘌醇片
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要長期調理,用幾天葯覺得沒效果馬上就換,有點「急」啦。別嘌醇片是一種抑制尿酸合成的葯物,適用於控制高尿酸患者,但並非所有尿酸高患者都是適用,臨床上一般配合秋水仙鹼片使用,但是毒副作用同樣不可忽視,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中毒性肝炎、肝細胞壞死、腎功能衰竭、黑色尿等不良反應同樣存在。
痛風葯——羧苯磺胺(丙磺舒)、苯溴馬龍、苯磺唑酮
苯溴馬龍、苯磺唑酮等對於降低尿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胃部不適,腎臟功能衰退的副作用,而且這幾種葯物交叉服用,對身體的危害不敢想像。對於這些激素類的西葯盡量少用,越簡單越好,能不用就不要用。
其實:中葯最適合痛風病的治療
中葯治療痛風是理想的治療方式,中葯調理和食療相結合。根據人體內精、氣、神的平衡統一,來調整體內陰陽平衡和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通過中葯滲透調理,迅速清除血液中漂浮的尿酸鹽,加強腎血流量流入腎臟生物膜的通透能力,從而恢復人體器官的運轉功能,恢復腎臟自動排泄尿酸的功能,控制並發症的發生並實現降低高尿酸的目的。如三位一體中醫平衡療法,是比較理想的痛風治療方法
注意事項:對於初期高尿酸患者來說,大可不必擔心,但是要引起重視,高尿酸是痛風前期的症狀,不及時降低尿酸就會誘發痛風。初期高尿酸患者完全沒必要採用葯物治療,只要從飲食注意,杜絕高嘌呤食物攝取,多運動,是可以預防痛風的。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採納!
8、腳痛風外用葯什麼葯好
問題分析:痛風的復發,多於飲食不節有關。 對痛風的治療,控制高嘌呤飲食是第一位。其次降尿素、對症治療,建議平日多飲水。 可嘗試中葯治療,近期觀察有顯著的降尿酸鹽結晶的作用。
9、目前臨床上哪些葯物治療痛風
1、抑制尿酸合成的葯
非布司他:固態脆裂到血管,患者更易發生心血管血栓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非致命性中風),不適合長期服用!
2、減少尿酸合成。別嘌醇片(Allopurinol 100mg),亦作別嘌呤醇,在香港普遍用於治療減低血中尿酸濃度.這種可以與「嘌呤」衍生物復合的葯品,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故在發炎時,應該停止使用。
3、增加排出尿酸。
丙璜舒(probenecid),尿酸排泄劑的作用機制為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從尿液中排出,從而減少血中尿酸的濃度,最終減少尿酸鹽沉積在軟組織里,減少痛風炎的發生。下列病患不宜使用;泌尿系統結石,血液失沖,化療及癌腫引起的尿酸症。
4、常用消炎葯物
秋水仙鹼為過時葯物,對肝臟損傷比較大,肝功能有缺陷者慎重使用。在急性痛風期間,不應增加控制普林葯物的份量,否則增加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5、補充劑
鵝肌肽,又名胺(氨)肌肽 (Anserine),是人體二肽組胺酸,在腎臟中代謝,超過 90%轉化為三甲基組胺酸(3-Methyl-Histidine)排出體外,可以幫助尿酸排泄。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9f63fb919751f5c8400f0e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