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顳下軟組織結節

顳下軟組織結節

發布時間:2021-02-27 10:31:54

1、左顳部皮下高密度結節,鈣化灶?什麼意思

鈣化灶一般較常見,如無特殊症狀范圍較小可定期復查。

2、顳下頜關節結節和髁狀突的負重區

指導意見:
您這種症狀可能是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一般照口腔曲面斷層片及開閉口位片就可以進行診斷。一般選擇保守治療,對關節區進行熱敷和理療。不要 大張口,不要吃硬物。

3、我得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貌似還有點嚴重!!!

以下上我在網上給你找的資料,方法很多,不用怕,一定會好的,但要去治.

溫針灸結合封閉治療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34例
雙柏散治療早期顳下頜關節創傷性關節炎臨床觀察
針灸並用治療顳頜關節綜合征38例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
電針配合穴位注射治療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穴位貼磁與針刺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療效對比分析
復合與單用電針、手法整復治療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

我用以下文字來紀念我成為一名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患者滿一周年。

中醫療法: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患者經X線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後確診,

先針刺患側下關、頰車、翳風和合谷穴,

起針後,在上述腧穴處隔5—7層棉布,

用葯艾條灸治療.然後用拇指指腹在下頜關節局部點、按、揉,施術3—5分鍾。

保健措施:

1,避免過度大張口及咬過硬食物。

2,改變偏側咀嚼習慣,注意雙側後牙平衡咬合。

3,注意關節區的保暖,冬季避免耳前區冷風直接吹,夏季注意遠離空調風口。

4,有牙齒缺失盡早修復。

5,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愉快,不要過分憂郁、煩躁等。

6,如有明顯的張口受限,張閉口時關節區疼痛或關節彈響,應及時至醫院就診。

7,改正平時及緊張時咬牙的不良習慣。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即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綜合征,是口腔慢性疾病的一部分,也是口腔的常見疾病。常見於青壯年,以單側多見。病程長,症狀易反復發作,不易治癒。筆者對27例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使用超短波與針刺紅外線配合治療,得到了好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7例病人均為我科室就診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齡最大46歲,最小17歲;病程最長6個月,最短3天。X線檢查顯示其中有2例下頜骨髁狀突位置異常。
1.2 治療方法
1.2.1 超短波電療法 患者取坐位。用型號為DL-CⅡ,功率130W,頻率50Hz五官超短波電療儀,中號電極置於患側顳下頜關節處,間距0.5~1cm,微溫量,每天1次,每次20min,10天為1個療程。
1.2.2 針刺紅外線法 取患側聽宮、下關、頰車,根據患者的病情再選加穴位。首先穴位消毒,聽宮穴取1寸毫針直刺0.5~0.8寸,進針得氣後留針。下關和頰車穴取1.5寸毫針,前穴斜刺,向髁狀突內側進針0.6寸左右,後穴針尖向上斜刺1寸左右,均用快速捻轉瀉法,使針感呈放射性向周圍布散。常用穴針刺同時用輸出光功率為4~8W的紅外線燈照射,間距10~20cm。患者取側卧位或坐位。每天1次,每次30min,10天為1個療程。
1.3 療效觀察
1.3.1 療效判定標准 痊癒:臨床症狀全部消失,顳下頜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症狀不明顯,當咀嚼時間稍久、咀嚼物稍硬、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時,顳下頜關節區域會感到輕微酸困、無力,但會很快自行消失;有效:臨床症狀減輕,顳下頜關節功能較前好轉;無效:臨床症狀、體征與治療前無變化。
1.3.2 結果 治療以2個療程結束後評價療效。27例中痊癒13例,顯效9例,有效4例,無效1例。X線復查2例下頜骨髁狀突異常者,其中1例恢復正常。總有效率為96%。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23歲,學生。2005年2月23日來我科就診。主訴:右側下頜關節區酸痛、彈響,張口受限,咀嚼困難2個月。寒假回家在當地醫院進行X線攝片檢查,顯示下頜骨髁狀突位置異常。自述經外科貼葯治療1個月,療效不明顯。由於天氣寒冷,自覺病情有所加重,開學後來我科求治。診斷為右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治療取常用穴外,再選加風池、通里、牽正穴。按照上述方法超短波治療後再進行針刺紅外線治療。經2個療程治療後,症狀全部消失,X線復查顯示下頜骨髁狀突位置恢復正常。隨訪10個月未復發。

3 討論
顳下頜關節運動障礙、疼痛,周圍肌肉韌帶受損,下頜關節絞鎖引起咬牙合錯位以及關節功能出現器質性病變時,運動中將髁狀突和關節盤拉過關節結節而相互撞擊摩擦發出的彈響或雜音等,都會引起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綜合征。超短波電療法,是利用電容式的電極輸出能量,將患部置於電極之間,在高頻電場的作用下,機體患部的分子和離子在其平行位置振動,並相互摩擦產生熱,這種熱效應不僅能使局部小血管持久擴張,加速血液循環,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於炎症的吸收和消散,還能增加白細胞和抗體對組織供給,網狀內皮系統活性增高,吞噬細胞的數量與吞噬能力增強,利於組織免疫力增強,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也有利於受損的組織細胞修復。本病在中醫屬痹病范疇,與感受風寒、寒邪阻絡、氣滯血瘀、跌仆閃挫有關,使經脈受阻,不通則痛。配合針刺同時用紅外線燈照射,能更好地起到溫通經脈、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因此超短波針刺紅外線並用能提高治療效果,是治療此病的一種有效方法。

4、雙側顳頜關節紊亂,雙側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怎麼辦

正確答案:A 解析:1 .許勒位片可同時顯示關節間隙、關節結節和關節凹的影像,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最常用的X線檢查法 。咽側位也可較清楚示髁突骨質的結構變化 。曲面體層主要顯示雙側顳下頜關節髁突的影像,可以較清晰地顯示骨質的病變 。為了全面了解顳下頜關節的情況,需要聯合使用許勒位及經咽側位,其餘選項的結果不夠全面,故選B 。2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一類疾病的總稱,一般有顳下頜關節區及相應軟組織的疼痛,下頜運動異常伴關節彈響或雜音,多數為功能紊亂性疾病,也可有器質性破壞 。故A、B、C和D都可歸為顳下頜關節紊亂 。而E的情況屬於關節強直,故選E 。3 .顳下頜關節前間隙增寬,髁突骨質未見異常,提示該患者是關節結構的紊亂,而可復性關節盤移位和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在X線片均會顯示關節前間隙的增寬,通過關節造影可以進一步鑒別診斷 。故選E 。4 .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影像學表現為閉口位關節盤後帶的後緣位於髁突橫嵴的前方;張口位時盤一髁突關系不能恢復正常,仍處於前移位 。與題干中敘述的情況相吻合,故考慮是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選A 。5 .關節盤位於關節窩與髁突之間,內外徑長於前後徑,由前向後分為前帶、中間帶、後帶和雙板區 。其中後帶最厚,前後徑最寬,位於髁突橫嵴和關節窩頂之間,後帶後緣位於髁突橫嵴的上方 。若關節盤後帶位於髁突橫嵴前方,即表示關節盤前移位 。故選A 。

5、顳下頜關節的各種運動主要由哪些肌完成

一、顳下頜關節的運動:

1、開口:張嘴肌、翼外肌、二腹肌、舌骨上下肌、顳肌、下頜舌骨肌和頦舌肌。

2、閉口:閉口肌:顳肌、咬肌、翼內肌。

二、顳下頜關節

1、由下頜頭與顳骨下頜窩和關節結節組成,左右合成一聯合關節,主理張口閉口和咀嚼運動。

2、關節囊鬆弛,側方為內、外側韌帶所加強。

3、囊內的關節盤呈卵圓形,由纖維軟骨組成,區分為前、中、後三部分。

4、上面呈鞍狀,前凹後凸,與關節結節和下頜窩的凸凹輪廓相對應;下面凹正對下頜頭,周緣與關節囊相接,前緣與穿過關節囊的翼外肌腱相連。

5、關節盤將關節腔分成上、下兩半。關節外更有蝶下頜韌帶(蝶棘至下頜小舌)和莖突下頜韌帶(莖突至下頜角)予以加固。

(5)顳下軟組織結節擴展資料:

影像學結構:

1、顳下頜關節側位:

(1)顳下頜關節位於外耳門前方,並與枕骨基底部和岩錐重疊,因此有人容易看出,有的人顯影不清。一般沿下頜支後緣向上可追尋出下頜小頭的圓形輪廓。

(2)另外由岩錐尖向前,可見條狀的顴弓影,在其下緣與下頜小頭相對應的部分明顯上凹構成下頜窩,窩前有向下的突起為關節結節。

(3)有時下頜窩表現為斷面影,它是下頜窩頂部的軸位影,斷面影的上下緣為緻密的皮質,中層為松質。下頜小頭與下頜關節窩之間組成顳下頜關節,顯有透明之關節間隙,間隙的厚度約2mm。

2、顳下頜關節閉口位:

(1)這種投照位置基本屬側位,但球管前移25°~30°角。

(2)由於X線斜射,岩錐影像下移,因而顳下頜關節顯影清晰,下頜窩和關節結節常呈斷面影。

(3)下頜小頭與關節窩對應構成關節,關節間隙表面光滑,間隙寬度在各方面基本一致,而且左右兩側也應相同。

3、顳下頜關節開口位:

(1)正常顳下頜關節開口位片上,下頜小頭已前移至關節結節下方,下頜體下轉,下頜角稍後移。

(2)對比觀察閉口位影像可以看出正常顳下頜關節在開口時下頜小頭前移至關節結節下方,閉口時下頜小頭退回下頜窩內。這種運動情況在X線電視錄像上更能清楚看到。

6、顳下頜關節主要韌帶的附著及其功能

好專業的問題,兄弟在讀研還是讀博啊?這問題恐怕能答出來的人還真不多,嘿嘿。
答案:
1 顳下頜韌帶:
淺層起於顴弓,向下、後呈扇形集中止於髁突頸部的外側和後緣。深層起於關節結節,水平向後止於髁突外側和關節盤外側。
功能:左右一對可防止關節向側方脫位,只允許髁突向前滑動,限制過度向下、後運動。
2 蝶下頜韌帶:
起於蝶骨角棘,止於下頜小舌。
功能:髁突向前滑動時,顳下頜韌帶鬆弛,下頜主要有蝶下頜韌帶懸掛,有保護進入下頜孔的血管和神經的作用。
3 莖突下頜韌帶:
起於莖突,止於下頜角和下頜支後緣,部分韌帶止於翼內肌的筋膜。
功能:防止下頜過度向前移位。

7、顳下頜關節盤結構和功能

顳下頜關節的構成——顳骨關節窩及關節結節(顳骨關節面),下頜骨髁突,前兩者之間的關節盤,外包有關節囊和囊內外韌帶。
關節盤分五部分:前伸部、版前帶、中間帶、後帶、雙板區。中間帶、雙板區都是關節盤穿孔的好發部位。
顳下頜關節主要有三條神經分布:耳顳神經、顳深神經、咬肌神經。
顳下頜關節的運動權歸納為 開閉頜運動 、 前後運動、 側方運動 三種基本形式。
希望滿意吧。。。

8、右側顳骨岩部內側顯示軟組織結節影,大小約12mm*9mm,密度均勻,邊緣清楚,相鄰顳骨岩部骨質未見異常

?

9、報告說右側顳骨下頜窩內側有多個小結節影是怎麼回事

顳(讀音:niè )骨temporal bone,構成人體顱骨的29塊骨骼之一。共兩塊。
左右各一。位於顱骨兩側,並延至顱底,可分為顳鱗、鼓部和岩部3部分,周圍與頂骨、枕骨及蝶骨相接。顳鱗呈鱗片狀,內面有腦膜中動脈溝,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顴突,顴突水平伸向前,與顴骨的顳突相接形成顴弓。顴突後端下方有橢圓形的淺窩叫下頜窩,窩的前緣隆起,叫關節結節。鼓部是圍繞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後面的骨板。岩部又名顳骨錐體,錐體有三個面,
尖端朝向前內側,岩部的前上面位於顱中窩,中部有一弓狀隆起,其外側為鼓室蓋,均與耳的結構有關,靠近錐體尖處,有稍凹的指狀壓痕叫三叉神經壓跡。岩部的後上面位於顱後窩,近中央部分有內耳門,內接內耳道。後上面和前上面相接處為岩部上緣。岩部的下面對向顱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頸動脈管外口,頸動脈管在岩部內側半通過,在錐體尖處形成頸動脈管內口;外口的後方為頸靜脈窩,它與後方枕骨上的頸靜脈切跡圍成頸靜脈孔。窩的外側有細而長的莖突,其根部外側可見莖乳孔,位於莖突和乳突之間。乳突近似圓錐狀,尖朝下,乳突內含蜂房狀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較大,叫鼓(乳突)竇,與中耳相通。
結構
顳鱗呈鱗片狀,位於外耳門前上方,內面有腦回的壓跡和腦膜
中動脈溝,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顴突,顴突水平伸向前,與顴骨的顳突相接形成顴弓。顴突後端下方有橢圓形的淺窩叫下頜窩,窩的前緣隆起,叫關節結節。

鼓部位於下頜窩後方,是一個彎曲的骨片,圍繞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和後面的骨板。

岩部又名顳骨錐體,呈現三棱錐形狀,錐體有三個面,尖端朝向前內側,對著蝶骨體,底與顳鱗、乳突部相連接。岩部的前上面位於顱中窩,中部有一弓狀隆起,其外側為鼓室蓋,均與耳的結構有關,靠近錐體尖處,有稍凹的指狀壓痕叫三叉神經壓跡。岩部的後上面位於顱後窩,近中央部分有內耳門,內接內耳道。後上面和前上面相接處為岩部上緣。岩部的下面對向顱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頸動脈管外口,頸動脈管在岩部內側半通過,在錐體尖處形成頸動脈管內口;外口的後方為頸靜脈窩,它與後方枕骨上的頸靜脈切跡圍成頸靜脈孔。窩的外側有細而長的莖突,其根部外側可見莖乳孔,位於莖突和乳突之間。乳突近似圓錐狀,尖朝下,乳突內含蜂房狀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較大,叫鼓(乳突)竇,與中耳相通。

與顳下軟組織結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