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狀腺後遺症
甲狀腺和腳腫沒有直接關系,建議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棕紅色,分左右兩葉,中間相連(稱峽部),呈「H」形,約20~30克。甲狀腺位於喉下部氣管上部的前側,吞咽時可隨喉部上下移動。甲狀腺的基本構成單位是腺泡,對碘有很強的聚集作用,雖然通常腺體中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含量高25~50倍,但每日飲食攝入的碘仍有1/3進入甲狀腺,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狀腺。甲狀腺激素是甲狀腺分泌的激素。
甲狀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為:(1)促進新陳代高謝,使絕大多數組織耗氧量加大,並增加產熱。(2)促進生長發育,對長骨、腦和生殖器官的發育生長至關重要,尤其是嬰兒期。此時缺乏甲狀腺激素則會患呆小症。(3)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此外,還有加強和調控其它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強心縮力和加大心輸出量等作用。
甲狀腺是內分泌系統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和人體其它系統(如呼吸系統等)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和神經系統緊密聯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被稱為兩大生物信息系統,沒有它們的密切配合,機體的內環境就不能維持相對穩定。內分泌系統包括許多內分泌腺,這些內分泌腺受到適宜的神經刺激,可以使這些內分泌腺的某些細胞釋放出高效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經血液循環被送到遠距離的相應器官,發揮其調節作用,這種高效的化學物質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激素。甲狀腺是人體內分泌系統中最大的內分泌腺,它受到神經刺激後分泌甲狀腺激素,作用於人體相應器官而發揮生理效應。
平常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甲狀腺位於何處,但「粗脖子病」大多數人並不陌生,其實「粗脖子病」就是甲狀腺腫大,這就告訴我們甲狀腺位於頸部。再具體些,我們平常所說的「喉結」 ,我們自己都能觸到,甲狀腺就位於「喉結」的下方約2~3厘米處,在吞咽東西時可隨其上下移動。
甲狀腺形如「H」,棕紅色,分左右兩個側葉,中間以峽部相連。兩側葉貼附在喉下部和氣管上部的外側面,上達甲狀軟骨中部,下抵第六氣管軟骨處,峽部多位於第二至第四氣管軟骨的前方,有的人不發達。有時自峽部向上伸出一個錐狀葉,長短不一,長者可達舌骨,為胚胎發育的遺跡,常隨年齡而逐漸退化,故兒童較成年人為多。
甲狀腺外覆有纖維囊,稱甲狀腺被囊,此囊伸入腺組織將腺體分成大小不等的小葉,囊外包有頸深筋膜(氣管前層),在甲狀腺側葉與環狀軟骨之間常有韌帶樣的結締組織相連接,故吞咽時,甲狀腺可隨吞咽而上下移動。
在青春期甲狀腺發育成熟,甲狀腺的重量為15~30克。兩個側葉各自的寬度為2厘米左右,高度為4~5厘米,峽部寬度為2厘米,高度為2厘米。女性的甲狀腺比男性的稍大一些。在正常情況下,由於甲狀腺很小很薄,因此在頸部既看不到,也摸不到。如果在頸部能摸到甲狀腺,即使看不到,也被認為甲狀腺發生了腫大。這種程度的腫大往往是生理性的,尤其是在女性青春發育期,一般不是疾病的結果,但有時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一、甲狀腺的構造
人的甲狀腺重20~30g,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它位於氣管上端兩側,甲狀軟骨的下方,分為左右兩葉,中間由較窄的峽部相聯,呈「H」形(圖13-6)。
甲狀腺由許多濾泡組成。顯微鏡下所見:濾泡由單純的立方腺上皮細胞環繞而成,中心為濾泡腔。腺上皮細胞是甲狀腺激素合成和釋放的部位,濾泡腔內充滿均勻的膠性物質,是甲狀腺激素復合物,也是甲狀腺激素的貯存庫(圖13-7)。濾泡形態學的改變可反映腺體功能狀態:腺體活動減弱時,腺上皮細胞呈扁平狀,濾泡腔內貯存物增加;如果活動亢進,腺泡上皮呈柱狀,濾泡腔內貯存物減少。
二、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分泌的有生物活性的激素有甲狀腺素(又名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兩種。它們是一組含碘的酪氨酸,它是以碘和酪氨酸為原料在甲狀腺腺細胞內合成。甲狀腺腺細胞有很強的攝取碘的能力。人體每天從飲食攝取100~200μg碘,其中約有1/3碘進入甲狀腺。甲狀腺含碘總量約8000μg,佔全身含碘量的90%,說明甲狀腺具有很強的泵碘能力。甲狀腺功能亢進,泵碘能力超過正常,攝入碘量增加;低下時則低於正常,攝入碘量減少。故臨床把甲狀腺攝取放射性碘(131I)的能力作為常規檢查甲狀腺功能的方法之一。
碘離子被攝入甲狀腺腺泡上皮細胞後,在過氧化酶的作用下,迅速氧化為活化碘,然後經碘化酶的作用使甲狀球蛋白中的酪氨酸殘基碘化,生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再在縮合酶的作用下,將它們縮合成T4或T3。這樣,含有四種酪氨酸殘基的甲狀球蛋白貯存在濾泡腔內(請參閱生物化學有關章節)。
甲狀腺受到TSH的作用,釋放甲狀腺激素時,腺上皮細胞先通過吞飲作用把濾泡腔內的甲狀球蛋白吞入腺細胞,在溶酶體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使甲狀球蛋白分解,解脫下來的T4和T3因能抗拒脫碘酶的作用,分子又小,可以透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甲狀球蛋白分子上的T4數量遠遠超過T3,所以分泌的激素中T4約占總量的90%,T3分泌量較少,但其活性大,是T4的5倍。T4每日分泌總量約96μg,T3約30μg。T4釋放入血後,一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另一部分則呈游離狀態在血中運輸,兩者之間可以互相轉變,維持T4、T3在血液中的動態平衡,因為只有游離型,才能進入細胞發揮作用。T3釋放入血後,因為與血漿蛋白的親和力小,主要以游離型存在。每天約有50%的T4脫碘轉變為T3,故T3的作用不容忽視。
三、甲狀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
甲狀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一)促進生長發育
甲狀腺激素促進生長發育作用最明顯是在嬰兒時期,在出生後頭四個月內影響最大。它主要促進骨骼、腦和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若沒有甲狀腺激素,垂體的GH也不能發揮作用。而且,甲狀腺激素缺乏時,垂體生成和分泌GH也減少。所以先天性或幼年時缺乏甲狀腺激素,引起呆小病。呆小病患者的骨生長停滯而身材矮小,上、下半身的長度比例失常,上半身所佔比例超過正常人。又因神經細胞樹突、軸突、髓鞘以及膠質細胞生長障礙,腦發育不全而智力低下。他們性器官也不能發育成熟。患者必須在出生後三個月左右即補充甲狀腺激素,遲於此時期,則治療往往無效。
(二)對代謝的影響
1.產熱效應甲狀腺激素可提高大多數組織的耗氧率,增加產熱效應。這種產熱效應可能由於甲狀腺激素能增加細胞膜上Na+-K+泵的合成,並能增加其活力,後者是一個耗能過程。甲狀腺素使基礎代謝率增高,1mg的甲狀腺素可增加產熱4000KJ。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基礎代謝率可增高35%左右;而功能低下患者的基礎代謝率可降低15%左右。
2.對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作用它對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影響十分復雜。總的來說,在正常情況下甲狀腺激素主要是促進蛋白質合成,特別是使骨、骨骼肌、肝等蛋白質合成明顯增加,這對幼年時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反而使蛋白質,特別是骨骼肌的蛋白質大量分解,因而消瘦無力。在糖代謝方面,甲狀腺激素有促進糖的吸收,肝糖原分解的作用。同時它還能促進外周組織對糖的利用。總之,它加速了糖和脂肪代謝,特別是促進許多組織的糖、脂肪及蛋白質的分解氧化過程,從而增加機體的耗氧量和產熱量。
(三)其它方面
此外,甲狀腺激素對於一些器官的活動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對維持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有重要的意義。甲狀腺激素可直接作用於心肌,促進肌質網釋放Ca2+,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
四、甲狀腺功能調節
(一)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功能軸
下丘腦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TRH,促進腺垂體分泌TSH。TSH是調節甲狀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動物去垂體後,其血中TSH迅速消失,甲狀腺吸收碘的速率下降,腺體逐漸萎縮,只靠自身調節(見後)維持最低水平的分泌。給這種動物注射TSH可以維持甲狀腺的正常分泌。切斷下丘腦與腦垂體門脈的聯系,或損壞下丘腦促甲狀腺區,均能使血中TRH含量顯著下降,TSH、及甲狀腺激素含量也相應降低。這說明下丘腦-腺垂體- 甲狀腺間存在功能聯系。
甲狀腺激素在血中的濃度,經常反饋調節腺垂體分泌TSH的活動。當血中游離的甲狀腺激素濃度增高時,將抑制腺垂體分泌TSH,是一種負反饋。這種反饋抑制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穩定的重要環節。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時,TSH分泌增加,促進甲狀腺濾泡代償性增大,以補充合成甲狀腺激素,以供給機體的需要。
(二)體內外的其它刺激
體內外各種刺激可以通過感受器,經傳入神經傳到中樞,促進或抑制下丘腦分泌TRH,進而再影響甲狀腺素的分泌。例如寒冷就是通過皮膚冷感受器經上述環節促進甲狀腺分泌。
(三)自身調節
甲狀腺功能的自身調節,這是指在完全缺少TSH或TSH濃度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甲狀腺自身對碘供應的多少而調節甲狀腺素的分泌。當食物中碘供應過多時,首先使甲狀腺激素合成過程中碘的轉運發生抑制,同時使合成過程也受到抑制,使甲狀腺激素合成明顯下降。如果碘量再增加時,它的抗甲狀腺合成激素的效應消失,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增加。此外,過量的碘還有抑制甲狀腺激素釋放的作用。相反,外源碘供應不足時,碘轉運機制將加強,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也增加,使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致過低。碘的這種作用原理尚不清楚。
(四)交感神經的作用
甲狀腺濾泡受交感神經支配,電刺激交感神經可使甲狀腺激素合成增加
2、結節性甲狀腺腫病例分析
本病由於缺碘抄引起.甲狀襲腺腫大、增生,一段時間又補充了碘而復原,反復的缺碘及復原交替進行,形成了多個纖維間隔及結節。治療以多食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對較大結節引起壓迫症狀、並發甲亢的、結節囊性變急劇增大或可疑惡變的要採取手術治療。你的情況還是能保守治療的,多食含碘豐富的食物,葯物治療懷孕期間可以暫不採用。
3、甲亢怎麼治才可以全愈?
甲亢的治療
治療甲亢的方法目前有以下幾種:
一、內科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葯物治療、輔助治療和加強營養的生活治療等。抗甲狀腺葯物以硫脲類化合物為主,此方法是內科治療中的主要方法。輔助治療主要是採用心得安、利血平等對症治療。生活治療是適當休息,飲食給予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包括糖、蛋白質、脂肪及B族維生素等,並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過度疲勞。
葯物治療 利用硫脲葯物抑制甲狀腺內的碘有機化,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該類葯不抑制甲狀腺攝碘和已合成激素的釋放,則治療初期應加用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倍他樂克等。但是必須長期服用,一般約在一年半至二年內可逐漸減少葯量而到停葯不用。然而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會再發,特別是那些脖子較大或飲食攝取碘較多之患者(如常吃海帶、海苔、含碘鹽)。另外,少部分患者在服葯前二、三個月內,會發生皮膚癢、發疹或白血球減少(易出現發燒、喉嚨痛)、肝功能異常等葯物過敏現象。若出現這些現象,宜及時就醫作進一步的診斷治療。葯物治療的適應症:
①病情輕、甲狀腺較小的格雷夫斯甲亢;
②年齡小(20歲下),孕婦、年老體弱或合並嚴重肝、腎或心臟病而不宜手術者;
③手術前准備;
④手術治療後復發又不宜用同位素治療者;
⑤作為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的輔助治療。
治療甲亢的抗甲狀腺葯物副作用
治療甲亢的抗甲狀腺葯: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症,一般發生在用葯後的頭幾個月,如及時停 葯,多在1~2周內恢復,故在用葯期間要定期檢查血象。
治療甲亢的西醫抗甲狀腺葯物治療中最嚴重的副作用是白細胞減少症、粒細胞缺乏症,由於粒細胞過少全身抵抗力顯著下降,繼而導致全身嚴重的感染,對生命的威脅極大。因此,在用葯期間應注意有無粒細胞缺乏症的發生,如果及時發現,治癒的機會還比較多。粒細胞缺乏症發生多在用葯l一3個月期間,但也可見於用葯後的任何時間。因此,在用葯l一3月期間應特別警惕。
粒細胞缺乏症發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突然發生,一般不能預防。另一種是逐漸發生,一般先有白細胞減少,如果繼續用葯,可以轉變成粒細胞缺乏症。對後一種發病方式,可以通過在用葯期間定期檢查白細胞來預防。在用葯期間,可以每周查1次白細胞,如果白細胞數少於3×10^9/升時,一般需停葯觀察,如果白細胞數在3-4×10^9/升,應每1-3天查1次,並用升白細胞的葯物如利血生、鱉肝醇,必要時用激素治療,最好換用另一種抗甲狀腺葯物,經過上述措施處理後,白細胞仍然下降,則需停用抗甲狀腺葯物,改用其它方法治療甲亢。
粒細胞缺乏症一旦發生,應立即停用抗甲狀腺葯物,並送醫院進行搶救。因病人抵抗力太弱,應在無菌隔離的病房搶救,給予大量的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治療。治癒後病人不能再用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甲亢。
(4)有關甲亢或甲減病人能否過正常性生活的問題。甲亢或甲減病人能否過正常性生活須依病情況而定。一般而言,輕症病人或中、重型病人經治療後病變得到控制、症狀消失、病人各種生命活動功能趨於正常者,可以有節制地過性生活。
但有以下問題時,應引起人們注意:
①甲亢病人有多種多樣的神經症狀,如易激動、多疑、過敏、恐懼、焦慮等;植物性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出現心慌、心律失常等。此外,還有神經肌肉功能紊亂,出現四肢顫抖、無力。性興奮常常可以誘發或加重以上症狀。
②部分甲亢與甲減病人因性慾減退、陽痿等嚴重地影響了夫妻之間的性和諧,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必須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使性功能恢復。
③甲亢病人 月經周期往往不規則,周期多為延長,但也有縮短者,月經量亦少,甚至閉經。因此,受孕機會很少。如果懷孕,,發生流產的機會較多。男病人因精子生成受抑製表現為無精症或少精症,也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方能達到生育目的。
④甲亢病人的病情穩定時,即以過治療使臨床狀基本控制,血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或四碘狀腺原氨酸(T4 )均恢復正常,甲狀腺吸碘率達正常水平(2小時為4%—30%,24小時為25—65%),停葯半年以上,一般可以過正常性生活。由於性生活常易使甲亢復發或加重,有的病人服葯 1年以上,停葯後,仍約有1/2—1/3的人復發,故性生活的恢復一定要在醫師監護下進行。
⑤甲亢病人服葯時間很長,所服的葯物如他巴唑、β—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等,都有致畸作用。故為避免葯物引起的胎兒畸形,恢復性生活後是否可以懷孕,要接受醫師的指導。
二、同位素治療:用放射性碘破壞甲狀腺組織而達到治療目的,有「內科甲狀腺手術」之稱。 利用甲狀腺有濃集碘的能力和131碘能放出β射線生物學效應,使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破壞、萎縮,分泌減少,達到治療目的。通常病人只需服用一次,若效果不佳則可再三個月或半年後再追加一次。治療後甲狀腺的體積會逐漸縮小,有的病人會因甲狀腺破壞過多而導致機能低下。本療法的適應證有:
①中度甲亢,年齡在20歲以上,應首選此療法;
②抗甲亢葯物長期治療無效,或停葯復發者,或葯物過敏者;
③合並心、肝、腎疾患不宜手術者,手術後復發者或不願手術者;
④某些高功能結節性甲亢。
下列情況不適宜本治療:①妊娠期、哺乳期;②年齡在20歲以下者;③外周血白血球<3000/立方毫米或中性<1500/立方毫米;④重度心、肝、腎功能衰竭;⑤重度浸潤性突眼;⑥甲亢危象。
以上治療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臨床上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三、手術治療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後復發率低,但手術為破壞性不可逆治療,且可引起一些並發症,應慎重選擇。適應證為:
①中、重度甲亢,長期服葯無效,停葯復發,或不能不願長期服葯者;
②甲狀腺巨大或有壓迫症狀者;
③胸骨後甲狀腺腫伴甲亢;④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
不適合手術治療者有:①浸潤性突眼者;②嚴重心、肝、腎、肺合並症,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③妊娠早期(前3個月)和晚期(後3個月);④輕症病人預計葯物治療可緩解者。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外科治療
(一)外科治療的地位:甲狀腺大部切除術仍然是目前治療甲亢的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抗甲狀腺葯物不能根治甲亢,也不能代替手術。根據統計,單純以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的病例,約有50%不能恢復工作,而經手術治療的病例,只有5%。因此,如果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治療4~5個月後療效不能鞏固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手術治療,除了青少年患者,病情較輕者及伴有其他嚴重疾患不宜手術者外,均可手術治療。對於繼發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或131碘治療的效果都不甚顯著,同時還有惡變的可能存在,更宜以手術治療為主。業已並發有左心擴大,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律失常者,更應手術,始能治癒。企圖完全治癒上述心臟症狀,然後再行手術的辦法,是本末倒置,反而導致病情惡化。
至於妊娠婦女,鑒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對妊娠可造成不良影響,引起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妊娠中毒症等;妊娠又可能加重甲狀腺功能亢進。因此,在娠妊早期、中期、即4~6個月,仍應考慮手術治療;到晚期,甲狀腺功能亢進與妊娠間的相互影響已不大,則可待分娩後再行手術治療。
(二)術前准備及其重要性:甲亢病人在基礎代謝率高亢的情況下,手術危險性很大。因此,充分而完善的術前准備及其重要。
1.首先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顧慮和恐懼心理。精神緊張、不安和失眠者可給與鎮靜劑和安眠葯。已發生心力衰竭者,應給與毛地黃制劑;伴有心房顫動者,可給與心得安或奎尼丁治療。
2.術前檢查:除全面的體格檢查外,還應包括:①測定基礎代謝率,T3T4檢查及131碘吸收試驗。在有增高的病人須定期復查。②喉鏡檢查,確定聲帶功能。③心電圖檢查,並詳細檢查心臟有無擴大,雜音或心律不齊等。④有胸骨後甲狀腺腫時,應做頸部X線攝片,並讓患者同時咽下顯影劑,以確定氣管和食管的受壓程度。
3.葯物准備:降低基礎代謝率是術前准備的重要環節。①如病人基礎代謝率高,可用硫氧嘧啶類葯物(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 、他巴唑等)。此類葯物能阻止碘的有機化過程,使氧化碘不能與酪氨酸結合。另外,其本身亦是甲狀腺過氧化酶的酶解物,能有效地阻止甲狀腺素的合成,並且對甲狀腺淋巴細胞有重要免疫作用,由於硫氧嘧啶類葯物能使甲狀腺腫大和動脈性充血,手術時易發生出血,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和危險。因此,服用硫氧嘧啶類葯物後必須加用碘劑。②在甲亢症狀基本控制後,即可改用口服碘液溶液(lugol氏液),每日3次口服,從3滴開始,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16滴止,維持此量3~5日。碘劑對增生狀態的甲狀腺的作用在於在最初24~48小時內阻滯正常碘的有機化環節,阻滯甲狀腺球蛋白水解,從而抑制甲狀腺素的釋放,使濾泡細胞退化,甲狀腺血運減少、脆性降低。腺體因此縮小變硬,從而有利於手術切除甲狀腺。③對於常規應用碘劑或合並應用抗甲狀腺葯物不能耐受或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可使用碘劑與心得安合用術前准備,心得安使用劑量每6小時給葯一次,口服、每次40~60毫克。心得安半衰期3~6小時。因此,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術前1~2小時;術前不用阿托品,以免心動過速。術後繼服心得安4~7日。心得安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可選擇阻滯靶組織的β受體對兒茶酚胺的作用,抑制腎上腺素能活力增進,降低周圍組織對甲狀腺素的效應,使甲亢症狀得到改善。心得安不能抑制甲狀腺素釋放。
近年來,有人主張完全單用心得安作甲亢的術前准備。優點是:一方面可縮短術前准備時間,另方面並不影響甲狀腺功能,術後立即能了解甲狀腺殘留部分的功能狀態。但多數學者認為:應用心得安的適應症仍應限於上述病例,也就是對碘劑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且仍應與碘劑聯合應用,完全單用心得安僅適用於高功能腺瘤病人的術前准備。
(三)手術時機的選擇:經上述葯物准備2-3周後。甲亢症狀得到基本控制(病人情緒穩定、睡眠好轉、體重增加),脈率穩定在每分鍾90次以下,早、中、晚脈率波動不超過10次/分,基礎代謝率在+20%以下或T3T4值在正常范圍。腺體縮小變硬,血管雜音減少,便可進行手術。
需要說明,「適當的手術時機」誠然一般以基礎代謝率接近正常與否來決定,但亦不完全以此為標准,應同時參考全身情況,尤其是循環系統的改善情況。脈率的降低,脈壓的恢復正常等,常是適當手術時機的重要標志。
(四)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要點:
1.麻醉:局部麻醉在絕大多數病例效果良好,且可隨時了解聲帶功能,避免喉返神經損傷。如果氣管嚴重受壓或較大的胸骨後甲狀腺腫,為了保證手術中呼吸道通暢,減輕心臟負擔,則應考慮氣管內麻醉。
2.手術操作應輕柔、細致,認真對待每一步驟。①離胸骨上緣兩橫指處做切口,橫斷或分開舌骨下諸肌,進入甲狀腺外層被膜和固有膜間隙,即可分離出甲狀腺體。②充分顯露甲狀腺腺體。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應緊貼甲狀腺上極,以避免損傷喉上神經,如要結扎甲狀腺下動脈,要盡量離開腺體背面,靠近頸總動脈結扎甲狀腺下動脈主幹。這樣,不但可避免損傷喉返神經,且使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仍與喉部、氣管、咽部、食管的動脈分支相互保持吻合,不致影響切除後甲狀腺殘留部分和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③切除腺體的多少,應根據甲狀腺大小和甲亢程度而定,通常需切除腺體的80~90%,每側殘留腺體以如成人拇指末節大小為恰當。腺體切除過少容易引起復發,過多又易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另外,必須保留腺體的背面部分,這樣既能避免喉返神經損傷,又能避免甲狀旁腺的損傷。甲狀腺峽部亦需予以切除。④術中要嚴密止血,對較大血管(如甲狀腺上動、靜脈,甲狀腺中、下靜脈)應分別採取雙重結扎,以防滑脫出血。切口應置通暢引流24~48小時,以便及時引流出滲血,頸部的空間小,少量的積血,亦可壓迫氣管。
3.加強術後觀察和護理,密切注意病人呼吸、體溫、脈搏、血壓的變化。術後繼續服用復方碘化鉀溶液,每日3次,從16滴開始,逐日逐次減少1滴。如術前合用心得安作術前准備,術後繼服心得安4~7日。病人應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及切口引流。幫助病人排痰,床旁放置氣管切開包及手套,以備萬一病人窒息時及時做氣管切開。
(五)術後主要並發症:
1.術後呼吸困難和窒息:這是術後最危急的並發症,多發生在術後48小時內。常見原因為①切口內出血壓迫氣管。主要是手術時止血不徹底,或因血管結扎線滑脫引起。②喉頭水腫。主要是由於手術操作創傷或氣管插管損傷所引起。③術後氣管塌陷。是氣管壁長期受壓,發生軟化,術後失去周圍組織支撐所引起。
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煩燥、發紺以至窒息。如因出血所引起者,尚有頸部腫脹,引流口滲出鮮血等。如發生上述情況,應立即在床旁拆除縫線,敞開傷口,去除血腫;如情況仍無改善,應立即做氣管切開,待病人情況好轉後,再送手術室做進一步檢查處理。
2.喉返神經損傷:主要是手術操作直接損傷引起,如切斷、縫扎、挫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於血腫壓迫或疤痕組織牽拉而引起。前者在術中立即出現症狀,後者在術後數天才出現症狀。如完全切斷或縫扎喉返神經,損傷是永久性的,挫夾、牽拉或血腫壓迫所致的損傷多為暫時性,經針刺、理療等治療後,一般可在3~6個月內逐漸恢復。一側喉返神經損傷所引起的聲嘶,可由聲帶過度地向患側內收而好轉,術後喉鏡檢查雖仍見患側聲帶外展,但病人並無明顯聲嘶。兩側喉返神經損傷會發生兩側聲帶的麻痹,引起失音或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
3.喉上神經損傷:多由於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時,離開腺體上極較遠,未加仔細分離,連同周圍組織大束結扎所引起。若損傷喉上神經外支,會使環甲肌癱瘓,引起聲帶鬆弛,音調降低。分離向上延伸很高的甲狀腺上極時,有時可損傷喉上神經的內支,由於喉粘膜的感覺喪失,患者失去喉部的反射性咳嗽,進食時,特別是飲水時,就可引起誤咽而嗆咳。一般經針刺、理療等可自行恢復。
4.手足搐搦:手術時甲狀旁腺誤被一並切除,挫傷或其血液供應受累時,都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搐搦。
症狀多在手術後1~2日出現。輕者僅有面部或手足的強直感或麻木感,常伴心前區的重壓感;重者發生面肌和手足的搐搦(一種帶疼痛性的痙攣)。每日可發作數次,每次10~20分鍾,甚至數小時,嚴重病例還伴有喉和膈肌痙攣,可引起窒息而死亡。晚期常繼發雙眼白內障。
在不出現搐搦的間歇期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明顯增高,如果在耳前叩擊面神經、顏面肌肉即發生短促的痙攣(chrostek征)、如果用力壓迫患者的上臂神經,即引起手的搐搦(Trousseau征)。
血鈣多降低血磷則上升,同時尿中的鈣、磷排出減少。
治療:發作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毫升。口服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2~4克,每日3~4次。同時加用維生素D2,每日5萬~10萬單位,以促使其在腸道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是口服二氫速固醇(AT10)油劑,有提高血鈣的特殊作用,從而降低神經、肌肉的應激性。近年,同種導體甲狀旁腺移植,亦有療效,但不持久。
5.甲狀腺危象:發病原因迄今尚未肯定。過去認為:甲狀腺危象是手術時過度擠壓了甲狀腺組織,促使大量甲狀腺激素突然進入血液中的結果。但是患者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並不一定高。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甲狀腺危象是單純地由於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過多地結果。近年來則認為:甲狀腺危象是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亢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分泌和分解代謝加速。久之,使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而手術創傷應激誘發危象。同時也由於術前准備不充分,甲亢症狀未能很好控制所至。
臨床表現多於術後12~36小時內發生高熱,脈快而弱(每分鍾120次以上),病人煩燥、譫妄,甚至昏迷,並常有嘔吐和水瀉。如不積極治療,患者往往迅速死亡。故危象一旦發生,應及時予以搶救治療。
治療措施包括①復方碘溶液3~5毫升,口服,緊急時可用10%碘化鈉5~10毫升加入500毫升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以減少甲狀腺素的釋放。②用β受體阻滯劑或抗交感神經葯,常用的有心得安5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靜脈滴注,或口服40~80毫克,每6小時一次。利血平2毫克肌肉注射,每6小時一次。③氫化考地松,每日200~400毫克,分次靜脈滴注。④鎮靜劑:常用魯米那鈉100毫克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肉注射,6~8小時一次。⑤降溫:一般配合冬眠葯物物理降溫,使病人體溫盡量保持在37℃左右。⑥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液並保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⑦吸氧,以減輕組織的缺氧。⑧如有心衰者可給與毛地黃制劑,如有肺水腫可給與速尿。
6.術後復發:造成術後復發的常見原因是:未切除甲狀腺峽部或錐體葉;或切除的腺體不夠,至殘留的腺體過多,或甲狀腺下動脈未予結扎等。復發甲狀腺的再次手術常常帶來難以估計的困難,而且容易損傷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因此,對復發的甲亢,一般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7.甲狀腺功能減退:由於腺體切除過多所引起。表現輕重不等的粘液性水腫:皮膚和皮下組織水腫,面部尤甚,按之不留凹痕,皮膚乾燥,毛發疏落,患者常感疲乏,性情淡漠,智力較遲鈍,動作緩慢,性慾減退。此外,脈率慢、體溫低、基礎代謝率降低。
治療:長期服用甲狀腺干制劑或甲狀腺素,一般有較好療效。
本病尚無病因治療,葯物治療療程長,長期緩解率低,僅為30%~50%;同位素治療術後可能出現永久性甲減;手術為破壞性不可逆治療,切少了術後甲亢復發,切多了出現甲減。因此嚴格地講,三種治療方法均不令人滿意。本病多數病人表現極其良性過程,適當選擇的治療在疾病取得相當緩解上起重要作用,病人同醫生應密切配合,因人而異地選擇最佳治療。
4、得了橋板式甲狀腺炎的病人應該如何治療?如何注意生活起居?
一、甲狀腺的解剖
甲狀腺分左右兩葉,位於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中間以峽部連接。峽部有時向上伸出一椎體葉,可與舌骨相連。
甲狀腺的血液供應非常豐富,主要有來自兩側的甲狀腺上動脈和甲狀腺下動脈。甲狀腺上動脈是頸外動脈的第一支,沿喉側下行,到達甲狀腺上極時,分成前、後分支進入腺體的前、背面。甲狀腺下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呈弓形橫過頸總動脈的後方,再分支進入甲狀腺的背面。甲狀腺上、下動脈之間以及咽喉部、氣管、食管的動脈分支之間,均具有廣泛的吻合;故在手術中將甲狀腺上、下動脈全部結扎,也不會發生甲狀腺殘留部分及甲狀旁腺缺血。甲狀腺表面豐富的靜脈網匯成上、中、下靜脈干;上干伴行甲狀腺上動脈,導致頸內靜脈;中干常單行,橫過頸總動脈的前方,亦導致頸內靜脈;下干數目較多,在氣管前導致無名靜脈。
甲狀腺的淋巴匯合流入沿頸內靜脈排列的頸深淋巴結。氣管前、甲狀腺峽上方的淋巴結和氣管旁、喉返神經周圍的淋巴結也收集來自甲狀腺的淋巴。
喉返神經支配聲帶運動,來自迷走神經,行於氣管、食管溝內,上行至甲狀腺葉的背面,交錯於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之間。喉上神經亦起自迷走神經,分內、外兩支,內支為感覺支,經甲狀舌骨膜進入喉內,分布在喉的粘膜上;外支為運動支,與甲狀腺上動脈貼近,下行分布至環甲肌、使聲帶緊張。因此,手術中處理甲狀腺上、下動脈時,應避免損傷喉上及喉返神經。
甲狀腺的生理概要
甲狀腺有合成、 貯存和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甲狀腺素主要包括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狀腺素原氨酸(T3)。T3的量雖遠較T4為少,但T3與蛋白結合較松,易於分離,且其活性較強而迅速。因此,其生理作用較T4高4~5倍。
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過程受下丘腦、通過垂體前葉所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TSH)的調解和控制,而TSH的分泌則受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濃度的影響。當人體內在活動或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甲狀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時(如寒冷、妊娠期婦女、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或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發生障礙時(如給與抗甲狀腺葯物)血中甲狀腺素的濃度下降,即可刺激垂體前葉,引起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反饋作用),而使甲狀腺合成和分泌甲狀腺素的過程加快;當血中的甲狀腺素的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它又可反過來抑制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負反饋作用),使甲狀腺合成、分泌甲狀腺素的速度減慢。通過這種反饋和負反饋作用,維持下丘腦――垂體前葉――甲狀腺之間的生理上動態平衡。
甲狀腺激素對能量代謝和物質代謝都有顯著影響。不但加速一切細胞的氧狀率、全面增高人體的代謝,且同時促進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並且嚴重影響體內水的代謝。因此,如果給與人體甲狀腺激素,則發生尿氮的排出增加,肝內糖原降低,儲存脂肪減少,並同時使氧的消耗或熱量的放出增加,同時尿量增多。反之,在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就引起人體代謝全面降低以及體內水的蓄積,臨床上就出現粘液水腫。
二、單純性甲狀腺腫
病因
單純性甲狀腺腫的病因可分為三類:①合成甲狀腺激素原料(碘)的缺乏:這是引起單純性甲狀腺腫的主要原因,在我國離海較遠的山區,如雲貴高原和陝西、山西、寧夏等地,由於山區中土壤碘鹽被沖洗流失,以至食物及飲水中含碘不足,故得此病者較多,又稱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在缺乏原料「碘」,而甲狀腺功能仍需維持正常需要的情況下,垂體前葉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就增加,因而促使甲狀腺發生代償性腫大。②甲狀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和絕經期、身體的代謝旺盛、甲狀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引起長時期的促甲狀腺激素的過多分泌,亦能促使甲狀腺腫大。這種腫大是一種生理現象,常在成人或妊娠哺乳期後自行縮小。③甲狀腺激素生物合成和分泌的障礙:部分單純性甲狀腺腫的發生是由於腺激素生物合成和分泌過程中某一環節的障礙,如至甲狀腺腫物質中的過氧酸鹽、硫氧酸鹽、硝酸鹽等可妨礙甲狀腺攝取無機碘化物:磺胺類葯、硫脲類葯以及含有硫脲類的蔬菜(蘿卜、白菜)能阻止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由此而引起血中甲狀腺激素的減少。因此,也就增強了垂體前葉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促使甲狀腺腫大。同樣,隱性遺傳的先天缺陷如過氧化酶或蛋白水解酶等的缺乏,也能造成甲狀腺激素生物合成或分泌障礙,而引起甲狀腺腫。
病理
單純性甲狀腺腫最顯著的病理改變是濾泡的高度擴張,充滿大量膠體,而濾泡壁細胞變為扁平,這顯示了甲狀腺功能不足的現象。雖然鏡下可看到局部的增生狀態,表現為由柱狀細胞所組成的、突入濾泡腔的乳頭狀體,但此種增生狀態僅為代償性的。
形態方面,單純性甲狀腺腫可分為彌慢性和結節性兩種。前者多見於青春期,擴張的濾泡平均地散在於腺體的各部。而後者,多見於流行區,擴張的濾泡集成一個或數個大小不等的結節,結節周圍被有不甚完整的纖維包膜。
結節性甲狀腺腫經相當時期後,由於血液循環不良,在結節內常發生退行性變,引起囊腫形成(往往並發囊內出血)和局部的纖維化和鈣化等。巨大結節長期壓迫結節間組織,可使有功能的組織萎縮退化,臨床上表現為甲狀腺功能低下。結節發展的另一結果,是發生某種程度的自主性,即甲狀腺結節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不再依賴於促甲狀腺激素,也不再受服用甲狀腺激素的抑制,此時,如用大劑量碘劑治療,很容易發生繼發性甲亢。另外,結節性甲狀腺腫還有發生惡變的可能。
臨床表現
單純性甲狀腺腫一般不呈功能上的改變,故一般無全身症狀,基礎代謝率正常。早期,雙側甲狀腺呈彌漫性腫大,質軟,表面光滑無結節,可隨吞咽上下移動。逐漸在腫大腺體一側,也可在兩側,捫及多個(或單個)結節;囊腫樣變的結節,可並發囊內出血,結節可在短期內迅速增大。
較大的結節性甲狀腺腫,可以壓迫鄰近器官,而引起各種症狀。①壓迫氣管:比較常見,自一側壓迫,氣管向他側移位或變彎曲;自兩側壓迫,氣管變為扁平。由於氣管內腔變窄,呼吸發生困難,尤其胸骨後甲狀腺腫更為嚴重。氣管壁長期受壓,可以軟化,引起窒息。②壓迫食管的情況少見。僅胸骨後甲狀腺腫可能壓迫食管,引起吞咽時不適感,但不會引起梗阻症狀。③壓迫頸深部大靜脈,可引起頭頸部血液迴流障礙,此種情況多見於位於胸廓上口大的甲狀腺腫,特別是胸骨後甲狀腺腫。臨床出現面部青紫、腫脹,頸部和胸前表淺靜脈的明顯擴張。④壓迫喉返神經,可引起聲帶麻痹,發生聲音嘶啞。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節鏈,可引起霍納氏(Horner)綜合症。
結節性甲狀腺腫,可繼發甲狀腺機能亢進,也可發生惡變。
治療
1.青春發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狀腺腫,可以不給葯物治療,應多食含碘豐富的海帶,紫菜等。
2.20歲以前年輕人彌漫性單純性甲狀腺腫者,可給以少量甲狀腺素,以抑制垂體前葉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常用劑量為15~30mg ,每日兩次,口服,3~6個月為一療程。
3.如有以下情況者,應及時行手術治療,施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
①已發展成結節性甲狀腺腫者
②壓迫氣管、食管、喉返神經或交感神經節而引起臨床症狀者。
③胸骨後甲狀腺腫。
④巨大甲狀腺腫,影響工作生活者。
⑤結節性甲狀腺腫繼發有功能亢進者。
⑥結節性甲狀腺腫疑有惡變者。
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外科治療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診斷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有時需要結合一些特殊檢查。依據包括:①主要臨床表現:甲狀腺腫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動、失眠、兩手顫動、怕熱、多汗、食慾亢進而銷售、體重減輕、心悸、脈快而有力、脈壓增大、內分泌紊亂等;②基礎代謝率測定:增高20~30%為輕度甲亢、30~60%為中度、60%以上為重度。③甲狀腺攝碘率測定④血清中甲狀腺素含量測定。
外科治療簡介
甲狀腺大部切除術仍然是目前治療甲亢的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抗甲狀腺葯物不能根治甲亢,也不能代替手術。根據統計,單純以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的病例,約有50%不能恢復工作,而經手術治療的病例,只有5%。因此,如果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治療4~5個月後療效不能鞏固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手術治療,除了青少年患者,病情較輕者及伴有其他嚴重疾患不宜手術者外,均可手術治療。對於繼發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或131碘治療的效果都不甚顯著,同時還有惡變的可能存在,更宜以手術治療為主。業已並發有左心擴大,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律失常者,更應手術,始能治癒。企圖完全治癒上述心臟症狀,然後再行手術的辦法,是本末倒置,反而導致病情惡化。
至於妊娠婦女,鑒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對妊娠可造成不良影響,引起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妊娠中毒症等;妊娠又可能加重甲狀腺功能亢進。因此,在娠妊早期、中期、即4~6個月,仍應考慮手術治療;到晚期,甲狀腺功能亢進與妊娠間的相互影響已不大,則可待分娩後再行手術治療。
術前准備
甲亢病人在基礎代謝率高亢的情況下,手術危險性很大。因此,充分而完善的術前准備及其重要。
1.首先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顧慮和恐懼心理。精神緊張、不安和失眠者可給與鎮靜劑和安眠葯。已發生心力衰竭者,應給與毛地黃制劑;伴有心房顫動者,可給與心得安或奎尼丁治療。
2.術前檢查:除全面的體格檢查外,還應包括:①測定基礎代謝率,T3T4檢查及131碘吸收試驗。在有增高的病人須定期復查。②喉鏡檢查,確定聲帶功能。③心電圖檢查,並詳細檢查心臟有無擴大,雜音或心律不齊等。④有胸骨後甲狀腺腫時,應做頸部X線攝片,並讓患者同時咽下顯影劑,以確定氣管和食管的受壓程度。
3.葯物准備:降低基礎代謝率是術前准備的重要環節。①如病人基礎代謝率高,可用硫氧嘧啶類葯物(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 、他巴唑等)。此類葯物能阻止碘的有機化過程,使氧化碘不能與酪氨酸結合。另外,其本身亦是甲狀腺過氧化酶的酶解物,能有效地阻止甲狀腺素的合成,並且對甲狀腺淋巴細胞有重要免疫作用,由於硫氧嘧啶類葯物能使甲狀腺腫大和動脈性充血,手術時易發生出血,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和危險。因此,服用硫氧嘧啶類葯物後必須加用碘劑。②在甲亢症狀基本控制後,即可改用口服碘液溶液(lugol氏液),每日3次口服,從3滴開始,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16滴止,維持此量3~5日。碘劑對增生狀態的甲狀腺的作用在於在最初24~48小時內阻滯正常碘的有機化環節,阻滯甲狀腺球蛋白水解,從而抑制甲狀腺素的釋放,使濾泡細胞退化,甲狀腺血運減少、脆性降低。腺體因此縮小變硬,從而有利於手術切除甲狀腺。③對於常規應用碘劑或合並應用抗甲狀腺葯物不能耐受或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可使用碘劑與心得安合用術前准備,心得安使用劑量每6小時給葯一次,口服、每次40~60毫克。心得安半衰期3~6小時。因此,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術前1~2小時;術前不用阿托品,以免心動過速。術後繼服心得安4~7日。心得安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可選擇阻滯靶組織的β受體對兒茶酚胺的作用,抑制腎上腺素能活力增進,降低周圍組織對甲狀腺素的效應,使甲亢症狀得到改善。心得安不能抑制甲狀腺素釋放。
近年來,有人主張完全單用心得安作甲亢的術前准備。優點是:一方面可縮短術前准備時間,另方面並不影響甲狀腺功能,術後立即能了解甲狀腺殘留部分的功能狀態。但多數學者認為:應用心得安的適應症仍應限於上述病例,也就是對碘劑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且仍應與碘劑聯合應用,完全單用心得安僅適用於高功能腺瘤病人的術前准備。
手術時機的選擇
經上述葯物准備2-3周後。甲亢症狀得到基本控制(病人情緒穩定、睡眠好轉、體重增加),脈率穩定在每分鍾90次以下,早、中、晚脈率波動不超過10次/分,基礎代謝率在+20%以下或T3T4值在正常范圍。腺體縮小變硬,血管雜音減少,便可進行手術。
需要說明,「適當的手術時機」誠然一般以基礎代謝率接近正常與否來決定,但亦不完全以此為標准,應同時參考全身情況,尤其是循環系統的改善情況。脈率的降低,脈壓的恢復正常等,常是適當手術時機的重要標志。
術後主要並發症
1.術後呼吸困難和窒息:這是術後最危急的並發症,多發生在術後48小時內。常見原因為①切口內出血壓迫氣管。主要是手術時止血不徹底,或因血管結扎線滑脫引起。②喉頭水腫。主要是由於手術操作創傷或氣管插管損傷所引起。③術後氣管塌陷。是氣管壁長期受壓,發生軟化,術後失去周圍組織支撐所引起。
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煩燥、發紺以至窒息。
2.喉返神經損傷:主要是手術操作直接損傷引起,如切斷、縫扎、挫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於血腫壓迫或疤痕組織牽拉而引起。前者在術中立即出現症狀,後者在術後數天才出現症狀。如完全切斷或縫扎喉返神經,損傷是永久性的,挫夾、牽拉或血腫壓迫所致的損傷多為暫時性,經針刺、理療等治療後,一般可在3~6個月內逐漸恢復。一側喉返神經損傷所引起的聲嘶,可由聲帶過度地向患側內收而好轉,術後喉鏡檢查雖仍見患側聲帶外展,但病人並無明顯聲嘶。兩側喉返神經損傷會發生兩側聲帶的麻痹,引起失音或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
3.喉上神經損傷:多由於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時,離開腺體上極較遠,未加仔細分離,連同周圍組織大束結扎所引起。若損傷喉上神經外支,會使環甲肌癱瘓,引起聲帶鬆弛,音調降低。分離向上延伸很高的甲狀腺上極時,有時可損傷喉上神經的內支,由於喉粘膜的感覺喪失,患者失去喉部的反射性咳嗽,進食時,特別是飲水時,就可引起誤咽而嗆咳。一般經針刺、理療等可自行恢復。
4.手足搐搦:手術時甲狀旁腺誤被一並切除,挫傷或其血液供應受累時,都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搐搦。
症狀多在手術後1~2日出現。輕者僅有面部或手足的強直感或麻木感,常伴心前區的重壓感;重者發生面肌和手足的搐搦(一種帶疼痛性的痙攣)。每日可發作數次,每次10~20分鍾,甚至數小時,嚴重病例還伴有喉和膈肌痙攣,可引起窒息而死亡。晚期常繼發雙眼白內障。 治療:發作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毫升。口服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2~4克,每日3~4次。同時加用維生素D2,每日5萬~10萬單位,以促使其在腸道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是口服二氫速固醇(AT10)油劑,有提高血鈣的特殊作用,從而降低神經、肌肉的應激性。近年,同種導體甲狀旁腺移植,亦有療效,但不持久。
5.甲狀腺危象:發病原因迄今尚未肯定。近年來則認為:甲狀腺危象是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亢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分泌和分解代謝加速。久之,使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而手術創傷應激誘發危象。同時也由於術前准備不充分,甲亢症狀未能很好控制所至。
臨床表現多於術後12~36小時內發生高熱,脈快而弱(每分鍾120次以上),病人煩燥、譫妄,甚至昏迷,並常有嘔吐和水瀉。如不積極治療,患者往往迅速死亡。故危象一旦發生,應及時予以搶救治療。
治療措施包括①復方碘溶液3~5毫升,口服,緊急時可用10%碘化鈉5~10毫升加入500毫升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以減少甲狀腺素的釋放。②用β受體阻滯劑或抗交感神經葯,常用的有心得安5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靜脈滴注,或口服40~80毫克,每6小時一次。利血平2毫克肌肉注射,每6小時一次。③氫化考地松,每日200~400毫克,分次靜脈滴注。④鎮靜劑:常用魯米那鈉100毫克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肉注射,6~8小時一次。⑤降溫:一般配合冬眠葯物物理降溫,使病人體溫盡量保持在37℃左右。⑥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液並保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⑦吸氧,以減輕組織的缺氧。⑧如有心衰者可給與毛地黃制劑,如有肺水腫可給與速尿。
6.術後復發:造成術後復發的常見原因是:未切除甲狀腺峽部或錐體葉;或切除的腺體不夠,至殘留的腺體過多,或甲狀腺下動脈未予結扎等。復發甲狀腺的再次手術常常帶來難以估計的困難,而且容易損傷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因此,對復發的甲亢,一般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7.甲狀腺功能減退:由於腺體切除過多所引起。表現輕重不等的粘液性水腫:皮膚和皮下組織水腫,面部尤甚,按之不留凹痕,皮膚乾燥,毛發疏落,患者常感疲乏,性情淡漠,智力較遲鈍,動作緩慢,性慾減退。此外,脈率慢、體溫低、基礎代謝率降低。
治療:長期服用甲狀腺干制劑或甲狀腺素,一般有較好療效。
四、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腫瘤分良性和惡性兩類。良性中多為腺瘤,惡性中多為癌,肉瘤極為少見。
(一)甲狀腺腺瘤:
甲狀腺腺瘤是甲狀腺最常見的甲狀腺良性腫瘤。此病在全國散發性存在,於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稍多見。
病理及臨床特點:甲狀腺腺瘤病理上可分為濾泡狀腺瘤和乳頭狀囊性腺瘤兩種。前者較常見。切面呈淡黃色或深紅色,具有完整的包膜。後者較前者少見,特點為乳頭狀突起形成。
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常在40歲以下,一般均為甲狀腺體內的單發結節,多個者少見。瘤體呈園形或卵園形,局限於一側腺體內,質地較周圍甲狀腺組織稍硬,表面光滑,邊界清楚,無壓痛,隨吞咽上下活動,生長緩慢,大部分病人無任何症狀。乳頭狀囊性腺瘤有時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發生囊內出血。此時,腫瘤體積可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局部有脹痛感。
診斷及鑒別診斷:甲狀腺腺瘤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體檢、同位素掃描及「B」型超聲等檢查確定。但甲狀腺腺瘤應與其他甲狀腺結節相鑒別。
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單發結節在臨床上有時不易鑒別。以下兩點可供鑒別時參考:①甲狀腺腺瘤經多年仍保持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單發結節經一段時間後,多變為多個結節。②術中兩者區別明顯,腺瘤有完整包膜,周圍組織正常,界限分明;結節性甲狀腺腫單發結節則無完整包膜,且周圍甲狀腺組織不正常。
以下幾點可做為與甲狀腺癌鑒別時參考:①兒童或6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應考慮甲狀腺癌的可能,而甲狀腺腺瘤多發生在40歲以下的女性患者。②甲狀腺癌結節表面不平,質地較硬,吞咽時活動度小,且在短期內生長較快。有時雖然甲狀腺內結節較小,但可捫及同側頸部有腫大淋巴結。甲狀腺腺瘤表面光滑,質地較軟,吞咽時上下活動度大,生長緩慢,多無頸部淋巴結腫大。③131碘掃描或核素γ照像甲狀腺癌多表現為冷結節,而甲狀腺腺瘤可表現為溫結節、涼結節或冷結節。且冷結節行「B」超檢查多為囊性表現。④手術中可見甲狀腺癌沒有包膜與周圍組織粘連或有浸潤表現,而甲狀腺腺瘤多有完整包膜,周圍甲狀腺組織正常。
(二)甲狀腺癌
病因:甲狀腺癌發生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認為其發生與慢性促甲狀腺激素刺激有關。
病理分類及生物學特性:不同病理類型的甲狀腺癌,其發展過程、轉移途徑相差很大,其治療也各不相同,病理方面可分為:
①乳頭狀癌:約占甲狀腺癌的60%,青年人發病較多,生長緩慢,低度惡性,轉移多在頸深淋巴結,也有人認為乳頭狀癌屬多中心性,或有對側轉移。
②濾泡狀癌:約占甲狀腺癌的20%,多為中年人,惡性程度中等,發展較快,早期亦可有頸淋巴結轉移。但主要經血轉移至骨和肺。
③髓樣癌:發生於濾泡上皮以外的濾泡旁細胞(C細胞),有散在性和家族性兩類,約佔5~10%。細胞排列成帶狀或束狀,無乳頭或濾泡結構,其間質內有澱粉樣物沉著。分泌大量5-羥色胺和降鈣素。組織學上呈未分化狀態,但其生物學特性則與未分化癌不同。惡性程度中等,較早出現頸淋巴結轉移,晚期可有遠處轉移,家族性髓樣癌多為雙側葉同時受累。
④未分化癌:約占甲狀腺癌的10~15%,按其細胞形態又可分為小細胞和巨細胞性兩種,多發生於老年人,此型發展迅速,高度惡性,早期轉移至頸淋巴結,可侵犯喉返神經、氣管或食管,並經血可轉移至骨和肺。
⑤鱗狀細胞癌:少見,約佔0.8~2.2%,多見於老年人,與性別無明顯關系,其可能是鱗狀甲狀腺濾泡上皮化生而來,或胚胎殘留的鱗狀上皮組織而來。一般為單灶性起源,瘤細胞具有較強的浸潤性,生長較快,倍增時間較短,可見淋巴結轉移,發生血行轉移者較少。
臨床表現:發病初期多無明顯自覺症狀,只是在甲狀腺組織內出現一質硬而高低不平的結節,晚期常壓迫喉返神經、氣管、食管而產生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如壓迫頸交感神經,可產生Horner綜合征(表現為同側瞳孔縮小、上眼鹼下垂、眼球內陷、同側頭面部無汗等);頸叢淺支受損時,病人可有耳、枕、肩等部位疼痛。局部轉移常在頸部,出現硬而固定的淋巴結。遠處轉移多見干扁骨(如顱骨、椎骨和骨盆)和肺。
有些病人的甲狀腺腫塊不明顯,而以頸、肺、骨骼的轉移癌為突出症狀。因此,當頸部、肺、骨骼有原發灶不明的轉移癌存在時,應仔細檢查甲狀腺。
髓樣癌常是家族性疾病,病人可同時有其他內分泌腺疾病(嗜鉻細胞瘤和/或甲狀旁腺增生或腫瘤),由於癌腫產生5-羥色胺和降鈣素,臨床上可出現腹瀉、心悸、臉面潮紅和血鈣降低等症狀。
診斷:兒童及男性發現甲狀腺結節,應高度懷疑有癌症可能。兒童時期發現的甲狀腺結節,約50%為甲狀腺癌,而成年男性甲狀腺內單發結節為甲狀腺癌的較女性高2倍。如甲狀腺結節增長較快,檢查腫物其表面不光滑,質地堅硬,吞咽時活動度減小,或多年存在的甲狀腺結節,短期內明顯增大。甲狀腺腫物侵犯到周圍組織可出現相應症狀,如聲音嘶啞、呼吸困難、Horner氏綜合症等,有時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
甲狀腺同位素掃描,如果為冷結節,則約10~20%為癌腫,為配合同位素檢查,近年多應用「B」型超聲探測區別甲狀腺結節是囊性,還是實性包塊。如果是實性包塊,並呈強烈不規則反射,則多有甲狀腺癌的可能。
頸部X線平片檢查除觀察氣管有無移位和受壓情況外,主要觀察甲狀腺內有無鈣化,細小沙粒樣鈣化影常提示有惡性可能,蛋殼狀或大塊緻密的鈣化則為良性腫瘤的表現。
穿刺細胞學檢查不但有助於鑒別腫瘤的良惡性,而且可進一步明確惡性腫瘤的病理類型,但此項檢查有一定假陰性及假陽性率。
最後確診應由病理切片檢查來確定,因此,每個切除的甲狀腺結節標本,均應常規地做病理切片檢查,如術前懷疑甲狀腺癌時,應在術中做冰凍切片檢查,以便明確診斷選擇恰當的手術方法。
治療
①手術治療:各病理類型的甲狀腺癌的惡性程度與轉移途徑不同,故治療原則也各不相同。
乳頭狀癌惡性程度較低,如果癌腫尚局限在腺體內,頸部淋巴結沒有轉移,可將患側腺體連同峽部全部切除,對側腺體大部切除。不需加行頸淋巴結清除術。如果已有頸淋巴結轉移,則應同時清除患側的淋巴結。
濾泡狀腺癌即使癌腫尚局限在一側腺體內,也應行兩側腺體連同峽部切除,如果沒有頸淋巴結轉移,也不需頸淋巴結清除。
髓樣癌手術范圍是兩側腺體同峽部全部切除,由於髓樣癌早期出現頸淋巴結轉移,因此,應同時行患側或雙側頸淋巴結清除。
未分化癌生長迅速,惡性程度高,通常是浸潤性生長,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小,為防止癌發展引起的呼吸困難,可做氣管切開,採用手術、化療和放療的綜合治療。鱗狀細胞癌同樣是屬發展快、惡性程度高、較早侵犯其他重要器官,目前的治療方法是盡可能行瘤體切除,而後給與根治性放療,亦可在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先行術前根治放療,再行手術治療。
②內分泌治療:甲狀腺素能抑制促甲狀腺素分泌,從而對甲狀腺組織的增生和分化較好的癌腫有抑製作用。因此,分化良好的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可進行內分泌治療,術後常規給口服甲狀腺素片,每日120~160毫克。
③放射治療:未分化癌以外放射治療為主,放療通常宜早進行。分化好的乳頭狀癌及濾泡狀癌對外放射治療不敏感,僅對術後少量殘留病灶或手術不好切除以及孤立性遠處轉移灶才選用放射治療。
131碘放射治療主要用於治療可濃集碘的轉移性病灶,也可用於治療不能手術和/或手術切除不完全的原發癌。131碘放療對分化好的甲狀腺癌有效,尤其適用於濾泡狀腺癌,而對於未分化癌及髓樣癌等因不吸收碘而無效。
五、甲狀腺炎症
(一)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
1.病因:急性甲狀腺炎少見,而急性甲狀腺腫炎較常見,大都由於口腔或頸部化膿性感染而引起。病原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雙球菌,感染局限於甲狀腺腫的結節或囊腫內時,因不良的血液循環易形成膿腫。
2.臨床表現:數日內甲狀腺或甲狀腺腫腫脹,有壓痛和波及至耳、枕部的疼痛。嚴重的可引起壓迫症狀:氣促、聲音嘶啞、甚至吞咽困難等。腺體組織的壞死和膿腫形成可引起甲狀腺的功能減退。患者全身可有體溫增高等。
3.治療:局部早期宜用冷敷,晚期宜用熱敷,全身給與抗菌素。有膿腫時應早期行切開引流,以免膿腫破入氣管、食管、縱膈內。
(二)亞急性甲狀腺炎
1.病因:本病常繼發於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腮腺炎,故一般認為其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感染可破壞甲狀腺濾泡,釋放出的膠體引起甲狀腺組織內的異物樣反應。在組織切片上可見到白細胞浸潤和很多吞噬有膠體顆粒的巨細胞。
2.臨床表現:本病發病前常有驅症狀,主要為身體發熱、全身不適、咽喉疼痛、頸部脹痛,有時有流涕等其他症狀。繼之甲狀腺有明顯腫大,並有壓痛,開始時僅為一側或一側的某部分,不久就會累及兩側,部分病人可有頸後、耳後、甚至同側手臂的放
5、什麼是甲亢?
甲狀copy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是由於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悸、出汗、進食和便次增多和體重減少的病症。多數患者還常常同時有突眼、眼瞼水腫、視力減退等症狀。
6、我媽媽做了結節性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已經有五天了,可喝水還是容易嗆著,
術後出現也屬於正常,有時候可能會對神經有些損傷,不過沒有關系的,會恢復的,不用擔心的。只要病理診斷是結節性甲狀腺腫就不是惡性的,沒事。
7、做過甲狀腺全切手術及一次碘131清後,3個月檢查血TM和TG仍然很高,這是什麼原因?
病情分析: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3.70(參考值0.88-2.44)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10.05(參考值2.63-5.70)提示:比正常值高,應該是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要臨床表現為:多食、消瘦、畏熱、多汗、心悸、激動等高代謝癥候群, 心慌、心動過速、怕熱、多汗、食慾亢進、消瘦、體重下降、疲乏無力及情緒易激動、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顫抖、甲狀腺腫或腫大、女性可有月經失調甚至閉經,男性可有陽痿或乳房發育等。 甲亢病人在服葯期間及飲食上應注意: l、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蔥、生蒜; 2、禁忌海味:海帶、海蝦、帶魚; 3、禁忌濃茶、咖啡、煙酒; 4、保持心情平靜、避勞累。 治療甲亢的方法目前有以下幾種: 一、內科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葯物治療、輔助治療和加強營養的生活治療等。抗甲狀腺葯物以硫脲類化合物為主,此方法是內科治療中的主要方法。輔助治療主要是採用心得安、利血平等對症治療。生活治療是適當休息,飲食給予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包括糖、蛋白質、脂肪及B族維生素等,並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過度疲勞。 葯物治療 利用硫脲葯物抑制甲狀腺內的碘有機化,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該類葯不抑制甲狀腺攝碘和已合成激素的釋放,則治療初期應加用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倍他樂克等。但是必須長期服用,一般約在一年半至二年內可逐漸減少葯量而到停葯不用。然而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會再發,特別是那些脖子較大或飲食攝取碘較多之患者(如常吃海帶、海苔、含碘鹽)。另外,少部分患者在服葯前二、三個月內,會發生皮膚癢、發疹或白血球減少(易出現發燒、喉嚨痛)、肝功能異常等葯物過敏現象。若出現這些現象,宜及時就醫作進一步的診斷治療。葯物治療的適應症: ①病情輕、甲狀腺較小的格雷夫斯甲亢; ②年齡小(20歲下),孕婦、年老體弱或合並嚴重肝、腎或心臟病而不宜手術者; ③手術前准備; ④手術治療後復發又不宜用同位素治療者; ⑤作為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的輔助治療。 治療甲亢的抗甲狀腺葯物副作用 治療甲亢的抗甲狀腺葯: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症,一般發生在用葯後的頭幾個月,如及時停 葯,多在1~2周內恢復,故在用葯期間要定期檢查血象。 治療甲亢的西醫抗甲狀腺葯物治療中最嚴重的副作用是白細胞減少症、粒細胞缺乏症,由於粒細胞過少全身抵抗力顯著下降,繼而導致全身嚴重的感染,對生命的威脅極大。因此,在用葯期間應注意有無粒細胞缺乏症的發生,如果及時發現,治癒的機會還比較多。粒細胞缺乏症發生多在用葯l一3個月期間,但也可見於用葯後的任何時間。因此,在用葯l一3月期間應特別警惕。 粒細胞缺乏症發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突然發生,一般不能預防。另一種是逐漸發生,一般先有白細胞減少,如果繼續用葯,可以轉變成粒細胞缺乏症。對後一種發病方式,可以通過在用葯期間定期檢查白細胞來預防。在用葯期間,可以每周查1次白細胞,如果白細胞數少於3×10^9/升時,一般需停葯觀察,如果白細胞數在3-4×10^9/升,應每1-3天查1次,並用升白細胞的葯物如利血生、鱉肝醇,必要時用激素治療,最好換用另一種抗甲狀腺葯物,經過上述措施處理後,白細胞仍然下降,則需停用抗甲狀腺葯物,改用其它方法治療甲亢。 粒細胞缺乏症一旦發生,應立即停用抗甲狀腺葯物,並送醫院進行搶救。因病人抵抗力太弱,應在無菌隔離的病房搶救,給予大量的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治療。治癒後病人不能再用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甲亢。 (4)有關甲亢或甲減病人能否過正常性生活的問題。甲亢或甲減病人能否過正常性生活須依病情況而定。一般而言,輕症病人或中、重型病人經治療後病變得到控制、症狀消失、病人各種生命活動功能趨於正常者,可以有節制地過性生活。 但有以下問題時,應引起人們注意: ①甲亢病人有多種多樣的神經症狀,如易激動、多疑、過敏、恐懼、焦慮等;植物性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出現心慌、心律失常等。此外,還有神經肌肉功能紊亂,出現四肢顫抖、無力。性興奮常常可以誘發或加重以上症狀。 ②部分甲亢與甲減病人因性慾減退、陽萎等嚴重地影響了夫妻之間的性和諧,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必須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使性功能恢復。 ③甲亢病人 月經周期往往不規則,周期多為延長,但也有縮短者,月經量亦少,甚至閉經。因此,受孕機會很少。如果懷孕,,發生流產的機會較多。男病人因精子生成受抑製表現為無精症或少精症,也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方能達到生育目的。 ④甲亢病人的病情穩定時,即以過治療使臨床狀基本控制,血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或四碘狀腺原氨酸(T4 )均恢復正常,甲狀腺吸碘率達正常水平(2小時為4%—30%,24小時為25—65%),停葯半年以上,一般可以過正常性生活。由於性生活常易使甲亢復發或加重,有的病人服葯 1年以上,停葯後,仍約有1/2—1/3的人復發,故性生活的恢復一定要在醫師監護下進行。 ⑤甲亢病人服葯時間很長,所服的葯物如他巴唑、β—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等,都有致畸作用。故為避免葯物引起的胎兒畸形,恢復性生活後是否可以懷孕,要接受醫師的指導。 二、同位素治療:用放射性碘破壞甲狀腺組織而達到治療目的,有「內科甲狀腺手術」之稱。 利用甲狀腺有濃集碘的能力和131碘能放出β射線生物學效應,使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破壞、萎縮,分泌減少,達到治療目的。通常病人只需服用一次,若效果不佳則可再半年或一年後再追加一次。治療後甲狀腺的體積會逐漸縮小,甚至有的病人會因甲狀腺破壞過多而導致機能低下。本療法的適應證有: ①中等度的格雷夫斯甲亢,年齡在30歲以上; ②抗甲亢葯物長期治療無效,或停葯復發者,或葯物過敏者; ③合並心、肝、腎疾患不宜手術者,手術後復發者或不願手術者; ④某些高功能結節性甲亢。 下列情況不適宜本治療:①妊娠期、哺乳期;②年齡在20歲以下者;③外周血白血球<3000/立方毫米或中性<1500/立方毫米;④重度心、肝、腎功能衰竭;⑤重度浸潤性突眼;⑥甲亢危象。 以上治療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臨床上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三、手術治療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後復發率低,但手術為破壞性不可逆治療,且可引起一些並發症,應慎重選擇。適應證為: ①中、重度甲亢,長期服葯無效,停葯復發,或不能不願長期服葯者; ②甲狀腺巨大或有壓迫症狀者; ③胸骨後甲狀腺腫伴甲亢;④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 不適合手術治療者有:①浸潤性突眼者;②嚴重心、肝、腎、肺合並症,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③妊娠早期(前3個月)和晚期(後3個月);④輕症病人預計葯物治療可緩解者。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外科治療 (一)外科治療的地位:甲狀腺大部切除術仍然是目前治療甲亢的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抗甲狀腺葯物不能根治甲亢,也不能代替手術。根據統計,單純以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的病例,約有50%不能恢復工作,而經手術治療的病例,只有5%。因此,如果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治療4~5個月後療效不能鞏固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手術治療,除了青少年患者,病情較輕者及伴有其他嚴重疾患不宜手術者外,均可手術治療。對於繼發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或131碘治療的效果都不甚顯著,同時還有惡變的可能存在,更宜以手術治療為主。業已並發有左心擴大,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律失常者,更應手術,始能治癒。企圖完全治癒上述心臟症狀,然後再行手術的辦法,是本末倒置,反而導致病情惡化。 至於妊娠婦女,鑒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對妊娠可造成不良影響,引起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妊娠中毒症等;妊娠又可能加重甲狀腺功能亢進。因此,在娠妊早期、中期、即4~6個月,仍應考慮手術治療;到晚期,甲狀腺功能亢進與妊娠間的相互影響已不大,則可待分娩後再行手術治療。 (二)術前准備及其重要性:甲亢病人在基礎代謝率高亢的情況下,手術危險性很大。因此,充分而完善的術前准備及其重要。 1.首先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顧慮和恐懼心理。精神緊張、不安和失眠者可給與鎮靜劑和安眠葯。已發生心力衰竭者,應給與毛地黃制劑;伴有心房顫動者,可給與心得安或奎尼丁治療。 2.術前檢查:除全面的體格檢查外,還應包括:①測定基礎代謝率,T3T4檢查及131碘吸收試驗。在有增高的病人須定期復查。②喉鏡檢查,確定聲帶功能。③心電圖檢查,並詳細檢查心臟有無擴大,雜音或心律不齊等。④有胸骨後甲狀腺腫時,應做頸部X線攝片,並讓患者同時咽下顯影劑,以確定氣管和食管的受壓程度。 3.葯物准備:降低基礎代謝率是術前准備的重要環節。①如病人基礎代謝率高,可用硫氧嘧啶類葯物(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 、他巴唑等)。此類葯物能阻止碘的有機化過程,使氧化碘不能與酪氨酸結合。另外,其本身亦是甲狀腺過氧化酶的酶解物,能有效地阻止甲狀腺素的合成,並且對甲狀腺淋巴細胞有重要免疫作用,由於硫氧嘧啶類葯物能使甲狀腺腫大和動脈性充血,手術時易發生出血,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和危險。因此,服用硫氧嘧啶類葯物後必須加用碘劑。②在甲亢症狀基本控制後,即可改用口服碘液溶液(lugol氏液),每日3次口服,從3滴開始,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16滴止,維持此量3~5日。碘劑對增生狀態的甲狀腺的作用在於在最初24~48小時內阻滯正常碘的有機化環節,阻滯甲狀腺球蛋白水解,從而抑制甲狀腺素的釋放,使濾泡細胞退化,甲狀腺血運減少、脆性降低。腺體因此縮小變硬,從而有利於手術切除甲狀腺。③對於常規應用碘劑或合並應用抗甲狀腺葯物不能耐受或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可使用碘劑與心得安合用術前准備,心得安使用劑量每6小時給葯一次,口服、每次40~60毫克。心得安半衰期3~6小時。因此,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術前1~2小時;術前不用阿托品,以免心動過速。術後繼服心得安4~7日。心得安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可選擇阻滯靶組織的β受體對兒茶酚胺的作用,抑制腎上腺素能活力增進,降低周圍組織對甲狀腺素的效應,使甲亢症狀得到改善。心得安不能抑制甲狀腺素釋放。 近年來,有人主張完全單用心得安作甲亢的術前准備。優點是:一方面可縮短術前准備時間,另方面並不影響甲狀腺功能,術後立即能了解甲狀腺殘留部分的功能狀態。但多數學者認為:應用心得安的適應症仍應限於上述病例,也就是對碘劑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且仍應與碘劑聯合應用,完全單用心得安僅適用於高功能腺瘤病人的術前准備。 (三)手術時機的選擇:經上述葯物准備2-3周後。甲亢症狀得到基本控制(病人情緒穩定、睡眠好轉、體重增加),脈率穩定在每分鍾90次以下,早、中、晚脈率波動不超過10次/分,基礎代謝率在+20%以下或T3T4值在正常范圍。腺體縮小變硬,血管雜音減少,便可進行手術。 需要說明,「適當的手術時機」誠然一般以基礎代謝率接近正常與否來決定,但亦不完全以此為標准,應同時參考全身情況,尤其是循環系統的改善情況。脈率的降低,脈壓的恢復正常等,常是適當手術時機的重要標志。 (四)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要點: 1.麻醉:局部麻醉在絕大多數病例效果良好,且可隨時了解聲帶功能,避免喉返神經損傷。如果氣管嚴重受壓或較大的胸骨後甲狀腺腫,為了保證手術中呼吸道通暢,減輕心臟負擔,則應考慮氣管內麻醉。 2.手術操作應輕柔、細致,認真對待每一步驟。①離胸骨上緣兩橫指處做切口,橫斷或分開舌骨下諸肌,進入甲狀腺外層被膜和固有膜間隙,即可分離出甲狀腺體。②充分顯露甲狀腺腺體。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應緊貼甲狀腺上極,以避免損傷喉上神經,如要結扎甲狀腺下動脈,要盡量離開腺體背面,靠近頸總動脈結扎甲狀腺下動脈主幹。這樣,不但可避免損傷喉返神經,且使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仍與喉部、氣管、咽部、食管的動脈分支相互保持吻合,不致影響切除後甲狀腺殘留部分和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③切除腺體的多少,應根據甲狀腺大小和甲亢程度而定,通常需切除腺體的80~90%,每側殘留腺體以如成人拇指末節大小為恰當。腺體切除過少容易引起復發,過多又易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另外,必須保留腺體的背面部分,這樣既能避免喉返神經損傷,又能避免甲狀旁腺的損傷。甲狀腺峽部亦需予以切除。④術中要嚴密止血,對較大血管(如甲狀腺上動、靜脈,甲狀腺中、下靜脈)應分別採取雙重結扎,以防滑脫出血。切口應置通暢引流24~48小時,以便及時引流出滲血,頸部的空間小,少量的積血,亦可壓迫氣管。 3.加強術後觀察和護理,密切注意病人呼吸、體溫、脈搏、血壓的變化。術後繼續服用復方碘化鉀溶液,每日3次,從16滴開始,逐日逐次減少1滴。如術前合用心得安作術前准備,術後繼服心得安4~7日。病人應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及切口引流。幫助病人排痰,床旁放置氣管切開包及手套,以備萬一病人窒息時及時做氣管切開。 (五)術後主要並發症: 1.術後呼吸困難和窒息:這是術後最危急的並發症,多發生在術後48小時內。常見原因為①切口內出血壓迫氣管。主要是手術時止血不徹底,或因血管結扎線滑脫引起。②喉頭水腫。主要是由於手術操作創傷或氣管插管損傷所引起。③術後氣管塌陷。是氣管壁長期受壓,發生軟化,術後失去周圍組織支撐所引起。 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煩燥、發紺以至窒息。如因出血所引起者,尚有頸部腫脹,引流口滲出鮮血等。如發生上述情況,應立即在床旁拆除縫線,敞開傷口,去除血腫;如情況仍無改善,應立即做氣管切開,待病人情況好轉後,再送手術室做進一步檢查處理。 2.喉返神經損傷:主要是手術操作直接損傷引起,如切斷、縫扎、挫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於血腫壓迫或疤痕組織牽拉而引起。前者在術中立即出現症狀,後者在術後數天才出現症狀。如完全切斷或縫扎喉返神經,損傷是永久性的,挫夾、牽拉或血腫壓迫所致的損傷多為暫時性,經針刺、理療等治療後,一般可在3~6個月內逐漸恢復。一側喉返神經損傷所引起的聲嘶,可由聲帶過度地向患側內收而好轉,術後喉鏡檢查雖仍見患側聲帶外展,但病人並無明顯聲嘶。兩側喉返神經損傷會發生兩側聲帶的麻痹,引起失音或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 3.喉上神經損傷:多由於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時,離開腺體上極較遠,未加仔細分離,連同周圍組織大束結扎所引起。若損傷喉上神經外支,會使環甲肌癱瘓,引起聲帶鬆弛,音調降低。分離向上延伸很高的甲狀腺上極時,有時可損傷喉上神經的內支,由於喉粘膜的感覺喪失,患者失去喉部的反射性咳嗽,進食時,特別是飲水時,就可引起誤咽而嗆咳。一般經針刺、理療等可自行恢復。 4.手足搐搦:手術時甲狀旁腺誤被一並切除,挫傷或其血液供應受累時,都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搐搦。 症狀多在手術後1~2日出現。輕者僅有面部或手足的強直感或麻木感,常伴心前區的重壓感;重者發生面肌和手足的搐搦(一種帶疼痛性的痙攣)。每日可發作數次,每次10~20分鍾,甚至數小時,嚴重病例還伴有喉和膈肌痙攣,可引起窒息而死亡。晚期常繼發雙眼白內障。 在不出現搐搦的間歇期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明顯增高,如果在耳前叩擊面神經、顏面肌肉即發生短促的痙攣(chrostek征)、如果用力壓迫患者的上臂神經,即引起手的搐搦(Trousseau征)。 血鈣多降低血磷則上升,同時尿中的鈣、磷排出減少。 治療:發作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毫升。口服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2~4克,每日3~4次。同時加用維生素D2,每日5萬~10萬單位,以促使其在腸道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是口服二氫速固醇(AT10)油劑,有提高血鈣的特殊作用,從而降低神經、肌肉的應激性。近年,同種導體甲狀旁腺移植,亦有療效,但不持久。 5.甲狀腺危象:發病原因迄今尚未肯定。過去認為:甲狀腺危象是手術時過度擠壓了甲狀腺組織,促使大量甲狀腺激素突然進入血液中的結果。但是患者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並不一定高。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甲狀腺危象是單純地由於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過多地結果。近年來則認為:甲狀腺危象是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亢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分泌和分解代謝加速。久之,使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而手術創傷應激誘發危象。同時也由於術前准備不充分,甲亢症狀未能很好控制所至。 臨床表現多於術後12~36小時內發生高熱,脈快而弱(每分鍾120次以上),病人煩燥、譫妄,甚至昏迷,並常有嘔吐和水瀉。如不積極治療,患者往往迅速死亡。故危象一旦發生,應及時予以搶救治療。 治療措施包括①復方碘溶液3~5毫升,口服,緊急時可用10%碘化鈉5~10毫升加入500毫升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以減少甲狀腺素的釋放。②用β受體阻滯劑或抗交感神經葯,常用的有心得安5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靜脈滴注,或口服40~80毫克,每6小時一次。利血平2毫克肌肉注射,每6小時一次。③氫化考地松,每日200~400毫克,分次靜脈滴注。④鎮靜劑:常用魯米那鈉100毫克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肉注射,6~8小時一次。⑤降溫:一般配合冬眠葯物物理降溫,使病人體溫盡量保持在37℃左右。⑥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液並保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⑦吸氧,以減輕組織的缺氧。⑧如有心衰者可給與毛地黃制劑,如有肺水腫可給與速尿。 6.術後復發:造成術後復發的常見原因是:未切除甲狀腺峽部或錐體葉;或切除的腺體不夠,至殘留的腺體過多,或甲狀腺下動脈未予結扎等。復發甲狀腺的再次手術常常帶來難以估計的困難,而且容易損傷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因此,對復發的甲亢,一般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7.甲狀腺功能減退:由於腺體切除過多所引起。表現輕重不等的粘液性水腫:皮膚和皮下組織水腫,面部尤甚,按之不留凹痕,皮膚乾燥,毛發疏落,患者常感疲乏,性情淡漠,智力較遲鈍,動作緩慢,性慾減退。此外,脈率慢、體溫低、基礎代謝率降低。 治療:長期服用甲狀腺干制劑或甲狀腺素,一般有較好療效。 本病尚無病因治療,葯物治療療程長,長期緩解率低,僅為30%~50%;同位素治療術後可能出現永久性甲減;手術為破壞性不可逆治療,切少了術後甲亢復發,切多了出現甲減。因此嚴格地講,三種治療方法均不令人滿意。本病多數病人表現極其良性過程,適當選擇的治療在疾病取得相當緩解上起重要作用,病人同醫生應密切配合,因人而異地選擇最佳治療。 以上是甲亢的症狀及治療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回答對您有用,請及時採納。
8、甲狀腺正常大小
疾病名稱: 甲狀腺炎
疾病介紹: 甲狀腺炎在臨床上分為急性、慢性、化膿性和非化膿性型,本文著重敘述慢性淋巴細胞性甲頭腺炎(CLT),因由日本學者橋本於1912年首先描述本病,故稱橋本甲狀腺炎,又稱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本病發病率並不低,且是造成兒童甲狀腺功能低下最常見的原因,學齡兒童發病率可達1%以上,男:女=1:8,6歲後發病最多,高峰年齡為10~13歲。
發病機理: 本病的發病與環境因素和免疫調節缺陷有關,屬特異性器官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證據是病人血清中可測得多種自身抗體,主要是抗甲狀腺球蛋白的抗體(TGA),抗甲狀腺微粒體抗體(MCA),少許病人用熒光免疫可檢出另兩種膠質抗體及細胞表面抗體,在甲狀腺組織上有T細胞及B細胞浸潤,本病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
臨床症狀: 起病緩慢,無特殊感覺,往往被發現甲狀腺腫而就診,亦可因生長發育緩慢、甲狀腺腫大,似甲低,但TGA、MCA陽性,早期甲狀腺有不同程度的彌漫性腫大,質地柔軟,隨病情緩慢發展,甲狀腺可堅硬如橡皮狀,並有大小不等的結節,病程數年,有緊張、多汗、多動、有時因甲狀腺濾泡壞死、甲狀腺激素可釋放入血致T3或T4暫時升高,偶與甲亢並存,可有突眼表現,少數病人因甲狀腺明顯腫大可有頸部壓迫感,病程進展緩慢,最終因甲狀腺萎縮、濾泡上皮高度變化和纖維化、數年後可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個別甚至可成為永久性甲低,本病可與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糖尿病、惡性貧血、脫發等疾病並存。
診 斷: 有典型的臨床表現,血清檢查抗體陽性可診斷,但抗體陽性,仍應追蹤隨訪,復查抗體,以下可協助診斷:
1、典型甲狀腺腫大,可柔軟、光滑,亦可以堅硬而呈結節狀,無壓痛,無血管雜音、無甲狀腺腫大不能排除本病;
2、TGA、MCA陽性,TGA>30%,MCA>20%,如對每一病人都進行兩種抗體檢查,其陽性率可達40%以上,但陰性不能排除本病;
3、有甲狀腺疾病的家族史更應慎重,不要輕易否定本病。
4、參考輔助檢查中的1、2二項以利協助診斷。
輔助檢驗: 血沉、γ球蛋白及TSH都增高,血PBI較TSH增高>2μg/L。
甲狀腺掃描顯示放射性同位素不規則濃聚與稀疏。
過氧酸鉀排泄試驗陽性,正常人吸碘131率較試驗前低10%,本病常低10~50%,平均為30%,但臨床少用。
甲狀腺活檢雖能准確診斷,但臨床很少採用。
治 療: 甲狀腺輕度腫大,無甲亢或甲低表現且無壓迫症狀,甲狀腺功能正常,可不用葯,注意隨訪,觀察甲狀腺腫大及甲狀腺功能變化。
一、替代療法:
1、本病多數轉變成甲低,若出現甲低症狀則用甲狀腺制劑進行替代治療,如L-甲狀腺素鈉4~5μg/kg·d以免影響生長發育,本病可以自然恢復,但進展十分緩慢。
2、對有明顯甲狀腺腫大、質地特別硬,呈結節狀,即使甲狀腺功能正常,也應該應用甲狀腺制劑治療,待甲狀腺縮小後,給與兩年左右的維持治療。
二、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雖有降低自身抗體的作用,但臨床效果不顯著,因而不主張用,有人認為大劑量甲狀腺素(100~200mg/d)可使甲狀腺抗體滴度下降。
三、手術:有以下情況應考慮手術治療:
1、合並甲狀腺癌;
2、巨大甲狀腺以甲狀腺素治療效果不佳;
3、似新生物迅速增大者,疑有惡變,接受過敏放射治療者;
4、有其他多種內分泌瘤者;
5、甲狀腺腫導致氣管受壓者;
6、活檢不能確診者。
7、如果淋巴結腫大,必須吃抗菌素以治療淋巴結炎。
參考資料:http://www.maydeal.com/medical/medinfo.asp?id=953
9、吸碘病人對周圍人群有沒有影響
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至的一組常見內分泌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食、消瘦、畏熱、多汗、心悸、激動等高代謝癥候群,神經和血管興奮增強,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大和眼突、手顫、脛部血管雜音等為特徵,嚴重的可出現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按其病因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約佔全部甲亢病的90%,男女均可發病,但以中青年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為:1:4-6。
甲亢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按病因分為原發性甲亢(突眼性甲狀腺腫),繼發性甲亢,高功能腺瘤。原發性甲亢最為常見,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繼發性甲亢較少見,由結節性甲狀腺腫轉變而來。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一種較難治癒的疑難雜症,雖不是頑症,但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而引起的高代謝疾病。
目前我國女性人群患病率達2%,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由於人們對預防的認識不足,往往忽視可醫治。使原由甲亢症狀突然加重達到危機生命的一種狀態(主要表現為高熱、大汗、極度心動過速、嘔吐、腹瀉、煩躁不安,重者昏迷,如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 臨床還有一種甲亢很容易被誤診誤治就是橋本甲亢,橋本病發病初期往往有甲亢症狀的治療甲亢的方法目前有以下幾種: [編輯本段]一、內科葯物治療:(一)治療方法與適應症
包括抗甲狀腺葯物治療、輔助治療和加強營養的生活治療等。抗甲狀腺葯物以硫脲類化合物為主,此方法是內科治療中的主要方法。輔助治療主要是採用心得安、利血平等對症治療。生活治療是適當休息,飲食給予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包括糖、蛋白質、脂肪及b族維生素等,並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過度疲勞。
葯物治療利用硫脲葯物抑制甲狀腺內的碘有機化,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該類葯不抑制甲狀腺攝碘和已合成激素的釋放,則治療初期應加用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倍他樂克等。但是必須長期服用,一般約在一年半至二年內可逐漸減少葯量而到停葯不用。然而約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會再發,特別是那些脖子較大或飲食攝取碘較多之患者(如常吃海帶、海苔、含碘鹽)。另外,少部分患者在服葯前二、三個月內,會發生皮膚癢、發疹或白血球減少(易出現發燒、喉嚨痛)、肝功能異常等葯物過敏現象。若出現這些現象,宜及時就醫作進一步的診斷治療。葯物治療的適應症:
①病情輕、甲狀腺較小的格雷夫斯甲亢;
②年齡小(20歲下),孕婦、年老體弱或合並嚴重肝、腎或心臟病而不宜手術者;
③手術前准備;
④手術治療後復發又不宜用同位素治療者;
⑤作為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的輔助治療。
(二)治療甲亢的抗甲狀腺葯物副作用
治療甲亢的抗甲狀腺葯: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症,一般發生在用葯後的頭幾個月,如及時停葯,多在1~2周內恢復,故在用葯期間要定期檢查血象。
治療甲亢的西醫抗甲狀腺葯物治療中最嚴重的副作用是白細胞減少症、粒細胞缺乏症,由於粒細胞過少全身抵抗力顯著下降,繼而導致全身嚴重的感染,對生命的威脅極大。因此,在用葯期間應注意有無粒細胞缺乏症的發生,如果及時發現,治癒的機會還比較多。粒細胞缺乏症發生多在用葯l一3個月期間,但也可見於用葯後的任何時間。因此,在用葯l一3月期間應特別警惕。
粒細胞缺乏症發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突然發生,一般不能預防。另一種是逐漸發生,一般先有白細胞減少,如果繼續用葯,可以轉變成粒細胞缺乏症。對後一種發病方式,可以通過在用葯期間定期檢查白細胞來預防。在用葯期間,可以每周查1次白細胞,如果白細胞數少於3×10^9/升時,一般需停葯觀察,如果白細胞數在3-4×10^9/升,應每1-3天查1次,並用升白細胞的葯物如利血生、鱉肝醇,必要時用激素治療,最好換用另一種抗甲狀腺葯物,經過上述措施處理後,白細胞仍然下降,則需停用抗甲狀腺葯物,改用其它方法治療甲亢。
粒細胞缺乏症一旦發生,應立即停用抗甲狀腺葯物,並送醫院進行搶救。因病人抵抗力太弱,應在無菌隔離的病房搶救,給予大量的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治療。治癒後病人不能再用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甲亢。
(4)有關甲亢或甲減病人能否過正常性生活的問題。甲亢或甲減病人能否過正常性生活須依病情況而定。一般而言,輕症病人或中、重型病人經治療後病變得到控制、症狀消失、病人各種生命活動功能趨於正常者,可以有節制地過性生活。
但有以下問題時,應引起人們注意:
①甲亢病人有多種多樣的神經症狀,如易激動、多疑、過敏、恐懼、焦慮等;植物性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出現心慌、心律失常等。此外,還有神經肌肉功能紊亂,出現四肢顫抖、無力。性興奮常常可以誘發或加重以上症狀。
②部分甲亢與甲減病人因性慾減退、陽痿等嚴重地影響了夫妻之間的性和諧,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必須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使性功能恢復。
③甲亢病人月經周期往往不規則,周期多為延長,但也有縮短者,月經量亦少,甚至閉經。因此,受孕機會很少。如果懷孕,,發生流產的機會較多。男病人因精子生成受抑製表現為無精症或少精症,也必須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方能達到生育目的。
④甲亢病人的病情穩定時,即以過治療使臨床狀基本控制,血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或四碘狀腺原氨酸(t4)均恢復正常,甲狀腺吸碘率達正常水平(2小時為4%—30%,24小時為25—65%),停葯半年以上,一般可以過正常性生活。由於性生活常易使甲亢復發或加重,有的病人服葯1年以上,停葯後,仍約有1/2—1/3的人復發,故性生活的恢復一定要在醫師監護下進行。
⑤甲亢病人服葯時間很長,所服的葯物如他巴唑、β—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等,都有致畸作用。故為避免葯物引起的胎兒畸形,恢復性生活後是否可以懷孕,要接受醫師的指導。表現,在疾病沒有完全確診單純按甲亢疾病治療就會使原發疾病被忽略。
補充回答: 二、手術治療方法(一)治療方法與適應症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後復發率低,但手術為破壞性不可逆治療,且可引起一些並發症,應慎重選擇。適應證為:
①中、重度甲亢,長期服葯無效,停葯復發,或不能不願長期服葯者;
②甲狀腺巨大或有壓迫症狀者;
③胸骨後甲狀腺腫伴甲亢;④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
不適合手術治療方法者有:①浸潤性突眼者;②嚴重心、肝、腎、肺合並症,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③妊娠早期(前3個月)和晚期(後3個月);④輕症病人預計葯物治療方法可緩解者。
(二)外科治療的地位
甲狀腺大部切除術仍然是目前治療甲亢的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抗甲狀腺葯物不能根治甲亢,也不能代替手術。根據統計,單純以抗甲狀腺葯物治療的病例,約有50%不能恢復工作,而經手術治療的病例,只有5%。因此,如果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治療4~5個月後療效不能鞏固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手術治療,除了青少年患者,病情較輕者及伴有其他嚴重疾患不宜手術者外,均可手術治療。對於繼發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應用抗甲狀腺葯物或131碘治療的效果都不甚顯著,同時還有惡變的可能存在,更宜以手術治療為主。業已並發有左心擴大,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律失常者,更應手術,始能治癒。企圖完全治癒上述心臟症狀,然後再行手術的辦法,是本末倒置,反而導致病情惡化。
至於妊娠婦女,鑒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對妊娠可造成不良影響,引起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妊娠中毒症等;妊娠又可能加重甲狀腺功能亢進。因此,在娠妊早期、中期、即4~6個月,仍應考慮手術治療;到晚期,甲狀腺功能亢進與妊娠間的相互影響已不大,則可待分娩後再行手術治療。
(三)術前准備及其重要性:
甲亢病人在基礎代謝率高亢的情況下,手術危險性很大。因此,充分而完善的術前准備及其重要。
1.首先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顧慮和恐懼心理。精神緊張、不安和失眠者可給與鎮靜劑和安眠葯。已發生心力衰竭者,應給與毛地黃制劑;伴有心房顫動者,可給與心得安或奎尼丁治療。
2.術前檢查:除全面的體格檢查外,還應包括:①測定基礎代謝率,t3t4檢查及131碘吸收試驗。在有增高的病人須定期復查。②喉鏡檢查,確定聲帶功能。③心電圖檢查,並詳細檢查心臟有無擴大,雜音或心律不齊等。④有胸骨後甲狀腺腫時,應做頸部x線攝片,並讓患者同時咽下顯影劑,以確定氣管和食管的受壓程度。
3.葯物准備:降低基礎代謝率是術前准備的重要環節。①如病人基礎代謝率高,可用硫氧嘧啶類葯物(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此類葯物能阻止碘的有機化過程,使氧化碘不能與酪氨酸結合。另外,其本身亦是甲狀腺過氧化酶的酶解物,能有效地阻止甲狀腺素的合成,並且對甲狀腺淋巴細胞有重要免疫作用,由於硫氧嘧啶類葯物能使甲狀腺腫大和動脈性充血,手術時易發生出血,增加了手術的困難和危險。因此,服用硫氧嘧啶類葯物後必須加用碘劑。②在甲亢症狀基本控制後,即可改用口服碘液溶液(lugol氏液),每日3次口服,從3滴開始,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16滴止,維持此量3~5日。碘劑對增生狀態的甲狀腺的作用在於在最初24~48小時內阻滯正常碘的有機化環節,阻滯甲狀腺球蛋白水解,從而抑制甲狀腺素的釋放,使濾泡細胞退化,甲狀腺血運減少、脆性降低。腺體因此縮小變硬,從而有利於手術切除甲狀腺。③對於常規應用碘劑或合並應用抗甲狀腺葯物不能耐受或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可使用碘劑與心得安合用術前准備,心得安使用劑量每6小時給葯一次,口服、每次40~60毫克。心得安半衰期3~6小時。因此,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術前1~2小時;術前不用阿托品,以免心動過速。術後繼服心得安4~7日。心得安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可選擇阻滯靶組織的β受體對兒茶酚胺的作用,抑制腎上腺素能活力增進,降低周圍組織對甲狀腺素的效應,使甲亢症狀得到改善。心得安不能抑制甲狀腺素釋放。
近年來,有人主張完全單用心得安作甲亢的術前准備。優點是:一方面可縮短術前准備時間,另方面並不影響甲狀腺功能,術後立即能了解甲狀腺殘留部分的功能狀態。但多數學者認為:應用心得安的適應症仍應限於上述病例,也就是對碘劑不起顯著作用的病例,且仍應與碘劑聯合應用,完全單用心得安僅適用於高功能腺瘤病人的術前准備。
(四)手術時機的選擇:
經上述葯物准備2-3周後。甲亢症狀得到基本控制(病人情緒穩定、睡眠好轉、體重增加),脈率穩定在每分鍾90次以下,早、中、晚脈率波動不超過10次/分,基礎代謝率在+20%以下或t3t4值在正常范圍。腺體縮小變硬,血管雜音減少,便可進行手術。
需要說明,「適當的手術時機」誠然一般以基礎代謝率接近正常與否來決定,但亦不完全以此為標准,應同時參考全身情況,尤其是循環系統的改善情況。脈率的降低,脈壓的恢復正常等,常是適當手術時機的重要標志。
補充回答: 五)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要點:
1.麻醉:局部麻醉在絕大多數病例效果良好,且可隨時了解聲帶功能,避免喉返神經損傷。如果氣管嚴重受壓或較大的胸骨後甲狀腺腫,為了保證手術中呼吸道通暢,減輕心臟負擔,則應考慮氣管內麻醉。
2.手術操作應輕柔、細致,認真對待每一步驟。①離胸骨上緣兩橫指處做切口,橫斷或分開舌骨下諸肌,進入甲狀腺外層被膜和固有膜間隙,即可分離出甲狀腺體。②充分顯露甲狀腺腺體。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應緊貼甲狀腺上極,以避免損傷喉上神經,如要結扎甲狀腺下動脈,要盡量離開腺體背面,靠近頸總動脈結扎甲狀腺下動脈主幹。這樣,不但可避免損傷喉返神經,且使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仍與喉部、氣管、咽部、食管的動脈分支相互保持吻合,不致影響切除後甲狀腺殘留部分和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③切除腺體的多少,應根據甲狀腺大小和甲亢程度而定,通常需切除腺體的80~90%,每側殘留腺體以如成人拇指末節大小為恰當。腺體切除過少容易引起復發,過多又易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另外,必須保留腺體的背面部分,這樣既能避免喉返神經損傷,又能避免甲狀旁腺的損傷。甲狀腺峽部亦需予以切除。④術中要嚴密止血,對較大血管(如甲狀腺上動、靜脈,甲狀腺中、下靜脈)應分別採取雙重結扎,以防滑脫出血。切口應置通暢引流24~48小時,以便及時引流出滲血,頸部的空間小,少量的積血,亦可壓迫氣管。
3.加強術後觀察和護理,密切注意病人呼吸、體溫、脈搏、血壓的變化。術後繼續服用復方碘化鉀溶液,每日3次,從16滴開始,逐日逐次減少1滴。如術前合用心得安作術前准備,術後繼服心得安4~7日。病人應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及切口引流。幫助病人排痰,床旁放置氣管切開包及手套,以備萬一病人窒息時及時做氣管切開。
(六)術後主要並發症:
1.術後呼吸困難和窒息:這是術後最危急的並發症,多發生在術後48小時內。常見原因為①切口內出血壓迫氣管。主要是手術時止血不徹底,或因血管結扎線滑脫引起。②喉頭水腫。主要是由於手術操作創傷或氣管插管損傷所引起。③術後氣管塌陷。是氣管壁長期受壓,發生軟化,術後失去周圍組織支撐所引起。
臨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煩燥、發紺以至窒息。如因出血所引起者,尚有頸部腫脹,引流口滲出鮮血等。如發生上述情況,應立即在床旁拆除縫線,敞開傷口,去除血腫;如情況仍無改善,應立即做氣管切開,待病人情況好轉後,再送手術室做進一步檢查處理。
2.喉返神經損傷:主要是手術操作直接損傷引起,如切斷、縫扎、挫夾或牽拉過度;少數是由於血腫壓迫或疤痕組織牽拉而引起。前者在術中立即出現症狀,後者在術後數天才出現症狀。如完全切斷或縫扎喉返神經,損傷是永久性的,挫夾、牽拉或血腫壓迫所致的損傷多為暫時性,經針刺、理療等治療後,一般可在3~6個月內逐漸恢復。一側喉返神經損傷所引起的聲嘶,可由聲帶過度地向患側內收而好轉,術後喉鏡檢查雖仍見患側聲帶外展,但病人並無明顯聲嘶。兩側喉返神經損傷會發生兩側聲帶的麻痹,引起失音或呼吸困難,需做氣管切開。
3.喉上神經損傷:多由於結扎、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時,離開腺體上極較遠,未加仔細分離,連同周圍組織大束結扎所引起。若損傷喉上神經外支,會使環甲肌癱瘓,引起聲帶鬆弛,音調降低。分離向上延伸很高的甲狀腺上極時,有時可損傷喉上神經的內支,由於喉粘膜的感覺喪失,患者失去喉部的反射性咳嗽,進食時,特別是飲水時,就可引起誤咽而嗆咳。一般經針刺、理療等可自行恢復。
4.手足搐搦:手術時甲狀旁腺誤被一並切除,挫傷或其血液供應受累時,都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搐搦。
症狀多在手術後1~2日出現。輕者僅有面部或手足的強直感或麻木感,常伴心前區的重壓感;重者發生面肌和手足的搐搦(一種帶疼痛性的痙攣)。每日可發作數次,每次10~20分鍾,甚至數小時,嚴重病例還伴有喉和膈肌痙攣,可引起窒息而死亡。晚期常繼發雙眼白內障。
在不出現搐搦的間歇期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明顯增高,如果在耳前叩擊面神經、顏面肌肉即發生短促的痙攣(chrostek征)、如果用力壓迫患者的上臂神經,即引起手的搐搦(trousseau征)。
血鈣多降低血磷則上升,同時尿中的鈣、磷排出減少。
治療:發作時立即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20毫升。口服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2~4克,每日3~4次。同時加用維生素d2,每日5萬~10萬單位,以促使其在腸道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是口服二氫速固醇(at10)油劑,有提高血鈣的特殊作用,從而降低神經、肌肉的應激性。近年,同種導體甲狀旁腺移植,亦有療效,但不持久。
5.甲狀腺危象:發病原因迄今尚未肯定。過去認為:甲狀腺危象是手術時過度擠壓了甲狀腺組織,促使大量甲狀腺激素突然進入血液中的結果。但是患者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並不一定高。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甲狀腺危象是單純地由於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過多地結果。近年來則認為:甲狀腺危象是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甲亢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分泌和分解代謝加速。久之,使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而手術創傷應激誘發危象。同時也由於術前准備不充分,甲亢症狀未能很好控制所至。
臨床表現多於術後12~36小時內發生高熱,脈快而弱(每分鍾120次以上),病人煩燥、譫妄,甚至昏迷,並常有嘔吐和水瀉。如不積極治療,患者往往迅速死亡。故危象一旦發生,應及時予以搶救治療。
治療措施包括①復方碘溶液3~5毫升,口服,緊急時可用10%碘化鈉5~10毫升加入500毫升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以減少甲狀腺素的釋放。②用β受體阻滯劑或抗交感神經葯,常用的有心得安5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靜脈滴注,或口服40~80毫克,每6小時一次。利血平2毫克肌肉注射,每6小時一次。③氫化考地松,每日200~400毫克,分次靜脈滴注。④鎮靜劑:常用魯米那鈉100毫克或冬眠合劑ⅱ號半量,肌肉注射,6~8小時一次。⑤降溫:一般配合冬眠葯物物理降溫,使病人體溫盡量保持在37℃左右。⑥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液並保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⑦吸氧,以減輕組織的缺氧。⑧如有心衰者可給與毛地黃制劑,如有肺水腫可給與速尿。
6.術後復發:造成術後復發的常見原因是:未切除甲狀腺峽部或錐體葉;或切除的腺體不夠,至殘留的腺體過多,或甲狀腺下動脈未予結扎等。復發甲狀腺的再次手術常常帶來難以估計的困難,而且容易損傷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因此,對復發的甲亢,一般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7.甲狀腺功能減退:由於腺體切除過多所引起。表現輕重不等的粘液性水腫:皮膚和皮下組織水腫,面部尤甚,按之不留凹痕,皮膚乾燥,毛發疏落,患者常感疲乏,性情淡漠,智力較遲鈍,動作緩慢,性慾減退。此外,脈率慢、體溫低、基礎代謝率降低。
治療:長期服用甲狀腺干制劑或甲狀腺素,一般有較好療效。 [編輯本段]三、同位素治療:用放射性碘破壞甲狀腺組織而達到治療目的,有「內科甲狀腺手術」之稱。利用甲狀腺有濃集碘的能力和131碘能放出β射線生物學效應,使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破壞、萎縮,分泌減少,達到治療目的。通常病人只需服用一次,若效果不佳則可再三個月或半年後再追加一次。治療後甲狀腺的體積會逐漸縮小,有的病人會因甲狀腺破壞過多而導致機能低下。本療法的適應證有:
①中度甲亢,年齡在20歲以上,應首選此療法;
②抗甲亢葯物長期治療無效,或停葯復發者,或葯物過敏者;
③合並心、肝、腎疾患不宜手術者,手術後復發者或不願手術者;
④某些高功能結節性甲亢。
下列情況不適宜本治療:①妊娠期、哺乳期;②年齡在20歲以下者;③外周血白血球<3000/立方毫米或中性<1500/立方毫米;④重度心、肝、腎功能衰竭;⑤重度浸潤性突眼;⑥甲亢危象。
以上治療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臨床上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本病尚無病因治療,葯物治療療程長,長期緩解率低,僅為30%~50%;同位素治療術後可能出現永久性甲減;手術為破壞性不可逆治療,切少了術後甲亢復發,切多了出現甲減。因此嚴格地講,三種治療方法均不令人滿意。本病多數病人表現極其良性過程,適當選擇的治療在疾病取得相當緩解上起重要作用,病人同醫生應密切配合,因人而異地選擇最佳治療。
10、高中生物
都是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出了問題,
甲狀腺腫是缺碘引起的,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主要見於成人;
甲亢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
呆小症是幼年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