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情況禁止用熱療?為什麼?
答:(1)急性腹來部疾患診斷尚未自明確以前不宜應用。因熱可使疼痛減輕,掩蓋真實病情而誤診斷及治療。
(2)面部危險三角區炎症,忌作熱敷。因該處血管豐富,有的靜脈內無靜脈瓣,且和顱內海綿竇相通,熱療使該處血流量增多,導致炎症擴散,造成嚴重的顱內感染。
(3)各種原因引起的出血禁用熱療,以防局部血管擴張加重出血。
(4)軟組織挫傷或捩傷初期禁用熱療,以免加重皮下出血及疼痛。
2、軟組織損傷初期警用熱療,其時間界定為
急性期24~48小時可冷敷,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急性期不能按摩。
48小時以後,可以熱水泡腳或熱敷,熱水泡腳熱敷後,腫脹症狀減輕可以繼續泡,如果腫脹症狀加重,就是毛細血管損傷繼續出血,就不能泡,用治療骨傷軟組織損傷的接骨散外敷治療消腫止痛,徹底解決問題。
3、何種情況下禁忌用冷療或熱療?為什麼?
一、冷療禁忌:
1、心絞痛或其他心功能障礙,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及血管栓塞等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者。
2、開放傷口和皮膚感染缺失等。
3、雷諾現象、冷變態反應者、冷過度敏感者、製冷血紅糕蛋白尿等。
4、紅斑狼瘡、肝腎功能不全、惡病質等全身狀況較差的情況。
5、再生的周圍神經炎。
6、慎用於認知障礙、言語障礙者。
7、慎用於老年人及嬰幼兒等產熱保溫能力較弱,溫度調節功能較差者。
二、熱療禁忌:
1、嚴重心臟病患者及帶心臟搏器者禁用;
2、腫瘤部位有結核者禁用;
3、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4、經期婦女禁下腹部熱療;
5、體內植有金屬物體,如腹鋼板、鋼釘者接骨禁用;
6、孕婦;
7、顱內佔位性病變禁用;
8、各種白血病患者禁用。
9、高熱。
以下情況慎用熱療:
1、 嬰幼兒、老年人 因其對溫度變化的耐受力差,敏感度也較差。
2、 孕婦腹部 用後可影響胎兒的生長。
3、 頭部用熱可使頭部血管擴張,顱內壓升高,可能產生頭痛、眼花、甚至腦出血。
4、感覺功能及心智狀態受損者。
三、原因:紅、腫、發熱等局部症狀不適合熱療,術後或者傷後急性期不適合熱療,反倒是冷療在這些情況下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郭馬瓏說,患者在關節炎的急性期不適合熱療,可以常溫外治,之後在腫脹和積液基本緩解後進行中葯外治熱療,有助於減輕氣血瘀滯狀態。冷、熱或者常溫治療都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綜合判定。
4、熱療的禁忌證有哪些?
1〉急腹症未明確診斷前;
〈2〉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時;
〈3〉各種臟器內出血時;
〈4〉軟組織損傷或扭傷早期。
5、凡軟組織扭傷、挫傷禁忌用熱療的時間為
組織扭傷、挫傷12小時之內禁止熱敷或是按摩,之後選擇適當的熱敷或是按摩。
6、熱療的特點
全身加熱的關鍵是將加熱後的體溫控制在40.0℃~42.0℃這個安全而又有效的范圍之內,否則會發生危險。所以,對全身熱療系統來說體溫監測和控制設備的性能指標非常重要;而且,作為一個完善和安全的治療系統,它還需要配備心電、血壓等生命體征監測儀器;要使頭頸部易於散熱降溫,以保護腦組織不受高熱損傷。 1、 急性炎症反應 如牙齦炎、中耳炎、結膜炎、面部腫脹等,用熱可使局部溫度升高,有利於細菌繁殖,加重病情。
2、 未明確診斷的急腹症 用熱可減輕疼痛,但容易掩蓋病情真相,而貽誤診斷和治療。
3、 危險三角區感染 因該處血管豐富,且面部靜脈無靜脈瓣,又與顱內海綿竇相通,熱療可使該處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易造成嚴重的顱內感染和敗血症。
4、 各種出血性疾病 因為用熱可使局部血管擴張而加重出血傾向。
5、 軟組織損傷早期 軟組織損傷24~48小時內用熱可加重出血和腫脹,加重疼痛。
6、治療部位有惡性腫瘤 因為用熱會加速細胞新陳代謝,加速腫脹,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加速惡性腫瘤轉移。
7、人體有金屬移植物部位 因為金屬是熱的良導體,易造成燙傷。
8、皮膚疾病 如濕疹、開放性引流傷口處,用熱會加重皮膚受損,增加患者不適。非炎症性水腫時不用熱,因用熱可加重水腫。 1、 嬰幼兒、老年人 因其對溫度變化的耐受力差,敏感度也較差。
2、 孕婦腹部 用後可影響胎兒的生長。
3、 頭部用熱可使頭部血管擴張,顱內壓升高,可能產生頭痛、眼花、甚至腦出血。
4、感覺功能及心智狀態受損者。
7、軟組織損傷處理原則是什麼,我想了解一下···
1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是指軟組織損傷後,皮膚或粘膜失去完整性,損傷部位與外界相通。常見有擦傷;刺傷;裂傷;切割傷。
處理原則:止血、清創及保護傷口預防感染。
2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處理原則: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