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軟組織感染最佳消炎葯是什麼葯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這是屬於皮膚軟組織感染的表現。
指導意見:
建議服用頭孢拉定膠囊,頭孢類是治療和預防軟組織感染的常規用葯,最好能連服5天。感染皮膚也要及時處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2、什麼是軟組織感染
你好:
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後切口感染及褥瘡感染等.
毛囊炎,癤,癰及創面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窩織炎主要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褥瘡感染常為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混合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或有合並症者,屬復雜性皮膚,軟組織感染;不伴以上情況者為單純性皮膚,軟組織感染,B
3、淺表化膿性感染怎樣治療?
(一)疔【概述】本病屬於中醫疔的范疇,亦稱疔瘡,古稱丁,是中醫所特有的外科病名。本病可發於任何季節,任何年齡,其病位發無定出,而以顏面、四肢部多見。其特點是瘡形雖小,但根腳堅硬,有如釘丁之狀。病勢急劇,容易造成毒邪走散蔓延,是具有一定危險的外瘍。
西醫臨床對於本病的概念包括以下內容,即發於顏面部的疔,相當於顏面部癤、癰、蜂窩組織炎等;發於手足部的疔相當於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伴發於手足部感染,皮下隱見紅絲上竄的紅絲疔,相當於急性管狀淋巴管炎;由疫死牲畜傳染而發的疫疔,相當於今之皮膚炭疽;多發於下肢,腐爛甚巨的爛疔,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的氣性壞疽。
(1)顏面部疔瘡【概述】顏面部疔瘡是發生在顏面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包括西醫顏面部癤、癰、蜂窩組織炎等。其特徵為:瘡形如粟,堅硬根深,如釘丁之狀,或癢或痛。因頭面為諸陽之首,火毒蘊結,故反應劇烈,且發病迅速,若不及時治療,或處理不當,毒邪易於擴散走黃而危及生命。
本病多由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或腐敗性細菌感染所至。炎症常在皮膚、軟組織損傷後發生,化學性物質刺激如葯物注射不當或異物存留於軟組織可誘發感染。
中醫認為本病病因病機為感受火熱之氣,或因昆蟲咬傷,或因抓破染毒,毒邪蘊蒸肌膚,以致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成本病;或臟腑蘊熱,火毒結聚,七情內傷,氣郁化火,火熾成毒;或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損傷脾胃,運化失常,臟腑蘊熱,發越於外,火毒結聚於肌膚而發為本病。
【治療】1.火毒蘊結證(初期)【症狀】瘡頭如粟粒,或麻或癢,紅腫熱痛,腫勢顯著,頂突根深堅硬,或伴惡寒發熱,舌質或邊尖紅,苔薄黃,脈數。【方一】黃連解毒湯【來源】《外台秘要》【組成】黃連9克,梔子9克,黃柏6克,黃芩6克。
【功效】瀉火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黃連清瀉心火為君葯,黃芩清上焦之火為臣葯,黃柏瀉下焦之火為佐葯,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四葯合用,共奏瀉火解毒之功。
【按語】惡寒發熱者,加蟾酥丸3粒,吞服;毒盛腫甚者,加大青葉,重用黃連。【方二】五味消毒飲【來源】《醫宗金鑒》【組成】金銀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用法】水煎服後加酒一、二勺和服,每日一劑,葯渣可搗爛敷患部。
【方解】方中用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野菊花、蒲公英均有清熱解毒之功,諸葯合用,清熱解毒之力尤強。加酒少量通性血脈以助葯效。
【按語】本方以局部紅腫熱痛,或瘡形如粟,堅硬根深,舌紅脈數等一派陽證、實證為辨證要點。
2.火毒熾盛證(成膿期)
【症狀】疔瘡腫脹范圍增大,四周浸潤明顯,疼痛劇烈,膿頭出現,伴有發熱口渴,便秘尿赤,苔黃膩,脈弦數。【方一】五味消毒飲【來源】《醫宗金鑒》【組成】金銀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用法】水煎服後加酒一、二勺和服,每日一劑,葯渣可搗爛敷患部。
【方解】方中用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野菊花、蒲公英均有清熱解毒之功,諸葯合用,清熱解毒之力尤強。加酒少量通性血脈以助葯效。
【按語】本方以局部紅腫熱痛,或瘡形如粟,堅硬根深,舌紅脈數等一派陽證、實證為辨證要點。【方二】①黃連解毒湯合②大承氣湯【來源】①《外台秘要》②《傷寒論》【組成】①黃連9克,梔子9克,黃柏6克,黃芩6克②大黃12克,厚朴15克,枳實12克,芒硝9克。
【功效】瀉火解毒,峻下熱結。
【用法】水煎服,大黃後下,芒硝溶服,每日一劑。
【方解】黃連清瀉心火,黃芩清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為使葯,四葯合用,共奏瀉火解毒之功;大黃瀉熱通便,盪滌腸胃,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並能軟堅潤燥,厚朴、枳實行氣散結,消痞除滿。
【按語】若壯熱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熱瀉火。
(2)手足部疔瘡【概述】手足部疔瘡是指發生於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由於發病部位、形態及預後不同,而有多種病名。臨床較為常見的有蛇眼疔、蛇頭疔、蛇腹疔、托盤疔等,分別相當於西醫的甲溝炎、化膿性指頭炎、手指化膿性腱鞘炎、掌中間隙感染等。本病若治療失誤,容易損傷筋骨,繼而影響手足功能。
手部急性化膿性感染主要由外傷引起,很少由血源性感染,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中醫認為,該病由火毒蘊結,血凝毒滯,經絡阻隔,熱勝肉腐而成。其誘因常為外傷,如針尖、竹、木、魚骨刺傷或昆蟲咬傷等,感染毒氣;內因臟腑蘊熱蓄積,兩邪相搏,阻於皮肉之間,以致氣血凝滯,經絡阻隔而發病。
【治療】1.火毒蘊結證【症狀】局部焮熱疼痛、腫脹、麻木作癢;伴惡寒發熱、周身不適等症。舌紅,苔黃,脈弦數。【方一】黃連解毒湯,【來源】《外台秘要》【組成】黃連9克,梔子9克,黃柏6克,黃芩各6克。
【功效】瀉火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黃連清瀉心火為君葯,黃芩清上焦之火為臣葯,黃柏瀉下焦之火為佐葯,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為使葯,四葯合用,共奏瀉火解毒之功。
【按語】惡寒發熱者,加蟾酥丸3粒,吞服;毒盛腫甚者,加大青葉,重用黃連。【方二】五味消毒飲【來源】《醫宗金鑒》【組成】金銀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用法】水煎服後加酒一、二勺和服,每日一劑,葯渣可搗爛敷患部。
【方解】方中用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野菊花、蒲公英均有清熱解毒之功,諸葯合用,清熱解毒之力尤強。加酒少量通性血脈以助葯效。
【按語】本方以局部紅腫熱痛,或瘡形如粟,堅硬根深,舌紅脈數等一派陽證、實證為辨證要點。
2.熱毒熾盛證【症狀】膿毒蘊結患處腫勢增大,紅腫顯著,疼痛劇烈如雞啄,患部中軟而應指,功能受限;伴惡寒發熱,食少納呆,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方一】①五味消毒飲合②透膿散【來源】①《醫宗金鑒》②《外科正宗》【組成】金銀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生黃芪12克,當歸6克,川芎9克,穿山甲3克,皂角刺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散疔瘡,托毒潰膿。
【用法】水煎服後加酒一、二勺和服,每日一劑,葯渣可搗爛敷患部。
【方解】方中用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野菊花、蒲公英均有清熱解毒之功,諸葯合用,清熱解毒之力尤強。生黃芪大補元氣,托毒排膿;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穿山甲、皂角刺善穿透消散,軟堅潰膿,直達病所。加酒少量通行血脈以助葯效。
【按語】氣血虛甚,不易潰膿者,加黨參、白術、甘草;潰後膿水清稀,屬陽虛者,加肉桂、鹿角霜。
(3)爛疔【概述】爛疔是發於皮肉之間,易於腐爛,病勢凶險的急性傳染性疾病,多見於農民和士兵,發病者有手足等部位的創傷和泥土臟物等接觸史,發病急驟,皮肉腐敗,腐爛卸脫,容易合並走黃,危及生命。
本病相當於西醫的氣性壞疽,是由氣性壞疽桿菌侵入傷口後引起的廣泛性的肌肉壞死的一種發展的迅速嚴重性感染,可有氣體或無氣體產生,伴隨著嚴重的毒血症。通常發生於開放性骨折、深層肌肉廣泛性挫傷,傷口內有死腔和異物存在或伴有血管損傷以至局部組織血供不良的傷病員,偶也發生於擇期手術,尤其是下肢、結腸和膽囊手術後。主要致病菌是梭狀芽胞桿菌,以產氣莢膜桿菌、惡性水腫桿菌和腐敗桿菌為主,其次為產芽胞桿菌和溶組織桿菌等。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皮肉破損,接觸潮濕泥土,感染特殊毒氣,加之濕熱火毒內蘊,以致毒凝肌膚,氣血凝滯,熱勝肉腐而成。濕熱火毒熾盛,熱勝肉腐,毒氣彌漫,則易並發走黃之症。
【治療】1.濕火蘊結證【症狀】患部灼熱腫脹劇痛,皮膚出現水皰或大皰,瘡麵皮肉腐爛,有淺棕色混濁膿水溢出,臭穢,混有氣泡;伴寒戰高熱,胸悶嘔惡,頭身疼痛,納差;舌紅,苔黃,脈滑數。【方一】①黃連解毒湯和②萆薢滲濕湯【來源】①《外台秘要》②《瘍科心得集》【組成】①黃連9克,梔子9克,黃柏6克,黃芩6克,②萆薢30克,薏米30克,滑石30克,黃柏12克,赤苓15克,丹皮15克,澤瀉15克,通草6克。
【功效】瀉火解毒,清熱利濕,和營消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黃連清瀉心火為君葯,黃芩清上焦之火為臣葯,黃柏瀉下焦之火為佐葯,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為使葯。四葯合用,共奏瀉火解毒之功;萆薢、薏米、滑石健脾利水滲濕,丹皮、赤芍、澤瀉清熱涼血,通草清熱利濕。
【按語】惡寒發熱者,加蟾酥丸吞服;毒盛腫甚者,加大青葉,重用黃連。
2.毒入營血證【症狀】寒戰高熱,神昏譫語,煩躁不安,氣促呃逆,胸悶嘔吐,黃疸;局部高度水腫,迅速成暗紫色,間有血皰,肌肉腐爛,氣味惡臭;舌紅絳,苔黃而干,脈弦滑數。【方一】①犀角地黃湯合②黃連解毒湯,【來源】①《備急千金要方》②《外台秘要》【組成】①水牛角30克,生地黃24克,芍葯12克,牡丹皮9克,②黃連9克,梔子9克,黃柏6克,黃芩6克。
【功效】清營涼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水牛角清心肝而解熱毒,直入血分而涼血。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白芍養血斂陰,且助生地涼血和營泄熱,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效。四葯合用,共成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劑。黃連清瀉心火,黃芩清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為使葯。四葯合用,共奏瀉火解毒之功。
【按語】惡寒發熱者,加蟾酥丸3粒,吞服;毒盛腫甚者,加大青葉,重用黃連。
(3)疫疔【概述】疫疔是皮膚接觸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種特殊疔瘡,具有傳染性,又稱為「魚臍疔」、「紫燕疔」。其特點是初起如蟲叮水皰,很快乾枯壞死如臍凹,全身症狀明顯,有傳染性,職業性。
本病多見於從事畜牧業者,相當於西醫的皮膚炭疽。病原菌為炭疽桿菌。在人工培養基上呈竹節狀長鏈,易形成芽孢。在室溫乾燥環境中存活20餘年,在皮革中也能生存數年。煮沸10分鍾、140℃乾熱3小時可能破壞芽孢。
中醫認為,感染疫畜之毒,阻於皮膚之間,以致氣血凝滯,毒邪蘊結而成,疫毒內傳臟腑則致走黃。《證治准繩》謂:「若因剝割疫死牛馬豬羊,瞀悶身冷,遍體具有紫皰」。
【治療】參照「顏面部疔瘡」。
(二)癤癤是一種發生在皮膚淺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隨處可生。初起可分有頭、無頭兩種,有頭者稱毛囊癤,無頭者稱汗腺癤。本病症狀輕,易治療。但亦有處理不當形成「螻蛄癤」,或反復發作,日久不愈,稱多發性癤。發生在夏秋之間稱暑癤,若發生於其他季節者稱癤。
(1)暑癤【概述】暑癤因暑天而發,故而得名,又叫熱癤。暑癤初起局部皮膚潮紅,次日發生腫痛,根腳很淺,范圍局限。西醫學認為本病多由抵抗力低、個人衛生不注意、局部皮膚擦破等情況下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中醫學認為夏秋季節,氣候炎熱,強光下曝曬,受暑濕熱毒引起;或因痱子反復搔抓,破傷染毒而發本病。
【治療】1.暑濕蘊結證【症狀】患部瘡形突起,形狀似錐,疼痛劇烈,按之陷軟,破出黃膿,伴全身發熱,頭疼不適,胸悶少食,小便短少,苔薄黃,脈數。【方一】五味消毒飲【來源】《醫宗金鑒》【組成】金銀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用法】水煎服後加酒一、二勺和服,每日一劑,葯渣可搗爛敷患部。
【方解】方中用金銀花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野菊花、蒲公英均有清熱解毒之功,諸葯合用,清熱解毒之力尤強。加酒少量通性血脈以助葯效。
【按語】本方以局部紅腫熱痛,或瘡形如粟,堅硬根深,舌紅脈數等一派陽證、實證為辨證要點。
(2)多發性癤【概述】多發性癤好發項後、腋部、臀部等處,或在一定部位發幾個到數十個,反復發作,纏綿經年不愈。亦可在身體各處散發,一處將愈,他處又起,或間隔周余、月余再發。本病多由抵抗力低、個人衛生不注意、局部皮膚擦破等情況下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臟腑燥熱,外加感受濕邪,兩相博結,蘊結皮膚而成。
【治療】1.濕熱蘊結證【症狀】癤腫反復發作,疼痛作脹,局部皮膚微紅、光亮無頭,按之疼痛,苔薄膩,脈滑數。【方一】防風通聖散【來源】《宣明論方》【組成】防風15克,荊芥15克,連翹15克,麻黃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白芍炒15克,白術15克,山梔炒黑15克,大黃酒蒸15克,芒硝15克,黃芩30克,石膏30克,桔梗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功效】疏風解表,養陰清熱。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方解】方中防風、荊芥、麻黃、薄荷輕浮升散,疏風發表,使在表之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苦寒咸潤,瀉結通幽,使在里實熱下泄而出。梔子、滑石降火利水;桔梗、黃芩、石膏清泄肺胃;連翹解毒散結;當歸、白芍養血和營;白術健脾燥濕;甘草緩峻護中。綜觀全方,解表、清里、攻下並用,表裡、氣血、三焦通治,於清解瀉散之中。猶寓溫養護正之意,汗不傷表,下不傷里,堪為雙解良劑。
【按語】本方葯味較多、臨證可酌情化裁,如無憎寒,可去麻黃;熱不甚,可去石膏;便不秘,去芒硝、大黃等。
2.陰虛內熱證【症狀】癤腫泛發,反復不已,消谷善飢,口渴尿多,心煩不眠,舌紅苔薄,脈弦。【方一】防風通聖散加生地、玄參、天冬、麥冬【來源】《宣明論方》【組成】防風15克,荊芥15克,連翹15克,麻黃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白芍炒15克,白術15克,山梔炒黑15克,大黃酒蒸15克,芒硝15克,黃芩30克,石膏30克,桔梗30克,生地30克,玄參30克,天冬30克,麥冬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功效】疏風解表,養陰清熱。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方解】方中防風、荊芥、麻黃、薄荷輕浮升散,疏風發表,使在表之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苦寒咸潤,瀉結通幽,使在里實熱下泄而出;梔子、滑石降火利水;生地、玄參、天冬、麥冬滋陰清熱;桔梗、黃芩、石膏清泄肺胃;連翹解毒散結;當歸、白芍養血和營;白術健脾燥濕;甘草緩峻護中。
【按語】本方葯味較多、臨證可酌情化裁,如無憎寒,可去麻黃;熱不甚,可去石膏;便不秘,去芒硝、大黃等。
(3)螻蛄癤【概述】本病生於頭上,未破時如蛐蟮拱頭,潰後似螻蛄竄穴,乃以形狀命名,其大多為小兒所患,「愈而復發」為本病的臨床特點。西醫學認為本病多由抵抗力低、個人衛生不注意、局部皮膚擦破等情況下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胎毒或素來體虛,復感暑濕熱邪;或因痱毒失治,以致毒熱內侵,深竄皮下而致。
【治療】1.暑濕蘊結證【症狀】癤腫如梅李,潰膿不暢,久不收口,膿竇串通,或膿出漸消,復日又腫。常伴精神不振,食少納呆,煩躁不安,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方一】五神湯【來源】《洞天奧旨》【組成】金銀花90克,紫花地丁、茯苓各20克,車前子15克,牛膝10克。
【功效】清熱解毒,分利濕熱。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金銀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消散癰腫;茯苓、車前子清熱利濕;牛膝活血祛瘀,利水通淋,引邪熱下行。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分利濕熱之功。
【按語】飲食宜清淡、松軟,忌食魚腥、辛辣、肥厚之品。
2.風熱上攻證【症狀】初期如豆,根腳堅硬,腫勢局限,膿潰不消,或本處未罷,他處又生,癤腫相近,瘡口不斂,宛如螻蛄竄穴,可有面赤口渴,頭痛煩躁,苔黃,脈數。【方一】防風通聖散【來源】《宣明論方》【組成】防風15克,荊芥15克,連翹15克,麻黃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白芍炒15克,白術15克,山梔炒黑15克,大黃酒蒸15克,芒硝15克,黃芩30克,石膏30克,桔梗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
【功效】疏風解表,養陰清熱。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方解】方中防風、荊芥、麻黃、薄荷輕浮升散,疏風發表,使在表之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苦寒咸潤,瀉結通幽,使在里實熱下泄而出。梔子、滑石降火利水;桔梗、黃芩、石膏清泄肺胃;連翹解毒散結;當歸、白芍養血和營;白術健脾燥濕;甘草緩峻護中。綜觀全方,解表、清里、攻下並用,表裡、氣血、三焦通治,於清解瀉散之中。猶寓溫養護正之意,汗不傷表,下不傷里,堪為雙解良劑。
【按語】本方葯味較多、臨證可酌情化裁,如無憎寒,可去麻黃;熱不甚,可去石膏;便不秘,去芒硝、大黃等。
3.正虛毒結證【症狀】經年不愈,或作結塊,遲不化膿,或已潰破,膿液淡薄,或瘡口日久不斂,伴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質淡,脈虛細。【方一】透膿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生黃芪12克,當歸6克,川芎9克,穿山甲3克,皂角刺5克。
【功效】托毒潰膿,補益氣血。
【用法】水(或加酒少許)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生黃芪大補元氣,托毒排膿;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穿山甲、皂角刺善穿透消散,軟堅潰膿,直達病所。加酒少量通行血脈以助葯效。
【按語】以癰瘍腫毒,膿成而體虛,無力外潰者為辯證要點。癰瘍紅腫熱痛,熱毒甚者,加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氣血虛甚,不易潰膿者,加黨參、白術、甘草;潰後膿水清稀,屬陽虛者,加肉桂、鹿角霜。
4、軟組織炎怎麼治療
軟組織有炎症,看是感染性炎症,還是非感染性炎症了。感染性炎症,就是由各類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這可到醫院作血象檢驗和細菌培養。有了結果後,可根據所確定的感染菌或病毒,而採用相應抗菌譜的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葯進行治療;非感染性炎症,就是沒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形成的軟組織炎症。這類炎症多是由於日常長期不良姿勢,使軟組織長久處於緊張狀態而形成的炎症;或身體抵抗力下降感受外界風、寒、濕等邪氣並稽留於軟組織而形成的炎症。前者如腰肌勞損、頸肌勞損等;後者如各種風濕病等。非感染性軟組織炎症,多用非甾體抗炎葯(激素類)來治療。但副作用不良反應多。現在主張:加強身體鍛煉,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抗病能力基礎上,應用針灸、按摩配以中葯標本兼治。症狀嚴重時或急性期還可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快,還可抵抗西葯一些副作用與不良反應。輕時或緩解期以中醫中葯療法為主。
無論是感染性還是非感染性軟組織炎症,都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均會有更好的效果。但建議得在專業中西醫結合醫師指導下聯合應用。
5、皮膚軟組織感染吃什麼葯好
你好,皮膚、軟組織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淺可以局部用葯。病灶廣泛,並伴發熱等全身症狀時宜同時全身應用抗菌葯物。
皮膚軟組織感染可以外用紅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治療。另外可以口服阿莫西林顆粒強必林等消炎葯治療,平時注意不要吃辛辣食物。